马达为 传承家学 艺术大成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擅文字,懂篆刻
  善金石,喜书画与摄影
  有着一份追求艺术的谦卑、崇敬、虔诚与纯粹
  是当今艺术家身上不可多得的优良品质
  他与大批南北艺术大师长年来往
  博採众长,破旧立新
  既承家学,又不断突破、变法
  是一名艺术大成者
  蛰伏?厚积薄发
  马达为先生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马国权先生是一位傑出的学者、古文字学者及书法家,其曾得以亲炙古文字学宗师容庚先生门下,得希白先生真传,一生为学问呕心劬劳,承传文化之使命,弘扬篆刻之精髓,出版《广东印人传》、《当代篆刻选第一集》、《吴昌硕印集》、《书谱译著》等大批著作,造福子孙後代,立下不朽之功业。
  受益於此,马达为先生跟随父亲,得到众南北大师之谆谆教诲。
  1973年,他跟随父母同遊上海、苏杭等地,首次与林风眠、丰子恺、谢雅柳、陈佩秋、唐云、钱君陶等数十位名家面对面接触,领略大师风范,开启了他与20世纪艺术大师们数十年的交情。
  之後,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他,又迎来与各大师接触的良机。“那时,广州经常会邀请各地书法、绘画名家为广州交易会、华侨大厦、迎宾馆、东方宾馆等地创作佈置画,抓住这个机会,我就经常往各大宾馆跑,爭取机会为大师们研墨递笔,从中观摩和学习。”如此一来,马达为先生了解了包括黎雄才、黄永玉、刘海粟、关良、陈大羽、亚明、宋文治等在内的一批大师的学识和涵养,並与其中一些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对今後的艺术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中,他与数位大师互动的故事令无数年轻艺术家为之羡慕。
  1979年,马达为先生前往北京拜会著名国画艺术大师李可染,其父与李可染是忘年交。“李老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他自幼喜绘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及中国画研究院长,擅长画山水、人物,尤擅画牛。在得知我要前往北京後,除了特地安排人接机之外,还邀请我入住其家中。盛情难卻,况且是与一代傑出画家朝夕相处、学习的良机,的确是求之不得。”他回忆道,每天早上起来都会为李老研好一池浓墨,等他开始创作。多年来,鲜少有人目睹李老创作全过程,而他着实是个例外,享受了优待中的优待,其是三生有幸啊。
  除此之外,马达为先生还自备一些作品向李可染大师求教,李可染大师亦是对其一一细緻讲解,“近半个月来,真是令我毕生受益。”
  另外,马达为先生还与傑出国画大师程十发因石结缘,有一段“以石交友”的佳话。当年,他知程老喜石,特地从肇庆精心寻找到一块重20多斤、质地湿润细腻的白端石作为礼物带往上海。收到此份“厚礼”,程老十分感动,立刻挥毫创作了一幅《少女牧羊图》赠予他,以示谢意,並题字:“达为弟为吾数千里運白端州石,闻者亦为感动,今订成石交,率写此小品兹以留记盛事云”。此事,之後被传为美谈。
  沉淀?继承家学
  受父亲的影响,马达为先生从小受艺术之滋养,7岁时在父亲马国权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人生中第一件篆刻作品。“小学一年时见到家中的藏书有许多都盖有藏书印,觉得好玩,求父亲一方石章並为我写好印稿。我便学着刻起来,待父亲帮大修一番後方得完成,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印象相当深刻。”自此,拉开他与艺术结缘的序幕。




  在父亲的引导下,马达为先生投身篆刻领域的学习,协助父亲开展刻印的前期工作。例如其中《吴昌硕印集》《广东县市名印谱》等的顺利出版就有他的一份辛勤汗水。“1972年,我与父亲共同将昌硕先生印章资料整理成册,其中对昌硕先生的印章风格源流加深了了解和认识;创作《广东县市名印谱》时,历时两年,在这两年内我得到了韩登安、钱君陶二位前辈对印章初稿提出了不少意见,令我认识到知白守黑的真正含意並深有体会,以往我也会帮助父亲粗雕,之後再由父亲最後收拾完成。”大量的实践工作,令马达为先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进步,如今其篆刻水平倍受认可。


  与此同时,马达为先生跟随吴子复学习《礼器》《石门》《张迁》诸碑,跟随父亲学习金文书法课,在学习绘画数年之後,又拜师父亲世交、谢稚柳前辈之高足吴灏老师,从基础开始,从人物、花鸟、山水开始,功夫日渐扎实,“从摹古的过程中,我开始明白了宋初的山水画家以自然为师,进而表达自我这一转化的真谛所在。”
  进入80年代,马达为先生又对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並学习其中,他研究光影、构图、对比等,将数种艺术表现形式融会贯通,无形当中又丰富和提升了其艺术修养。2006年,他入“东西问道的垦荒者”王无邪门下,风格更为成熟。如此,在这年复一年的沉淀当中,马达为先生打下了深厚的艺术根底,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之上,开始萌芽出属於他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方向。
  弘扬?艺术大成


  多年的艺术滋养,马达为先生如一棵大树,深深地扎根泥土当中,不断汲取养份,亦在适当的时机,突飞猛进,枝叶伸展,生机蓬勃。
  2006年,怀揣着一种对父亲的怀念,及继承父业传承信念之实践,马达为先生以青铜器为起点,创作了具有其个人风格的新路。
  众所周知,画青铜器不像画山水、花鸟那般可以自由、随意地发挥,它不能脱离其严谨的构图与造型,诸多限制以至於不便於发挥,他卻不以为然,“每一只青铜器,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造型和美感,大有可为。”他着重在构图、光线、明暗、角度上突显特色,首批系列作品尽现青铜器的庄严肃穆、大气神秘之感,此时停留在承传期;2007年,他深入探索,从《道德经》中得到启发,将阴阳虚实的互为关係融入作品,开始了真正的创作期;2008年,他不但追求作品所呈现的中国文化与精神之外,更遊走於天地之间,大胆加入陨石、月球、外国建筑等元素,例如一幅加入俄罗斯建筑元素的《殊途同归》,在光影斑驳中又增添了一份穿越时空、融汇中西的神秘感。
  2009年,马达为先生转至探索石头。其《屹石云涛》画出一系列外型奇特、气势宏大非凡的作品,转至2011年,受苏州园林中的湖石假山之触动,从传统园林中抽取其中代表性符号,重组其中的园林景致,因此创造出禅意十足的《园林韻趣》,富有传统文化内涵。


  自此为止,马达为先生不断变法,打破传统,达到了自我成长。特别是他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数十年追求艺术路程上还能保持一份谦卑、崇敬、虔诚、持之以恒的信念,画了具有中国传统的文人画,难能可贵,“近30年来,我有幸认识南北的众多大师,並有机会与他们作长时间的交流和学习,甚至得其真蹟临摹,让我得到了许多人未能得到的见识。这一批老一代艺术家,生活的年代可能並不很如意,但他们卻能以豁达的心态去追求所爱,留给後世的是完美的艺术展现与深厚的涵养学识。他们的画艺与人品,均为我辈之楷模。”
  诚然,从老一代艺术家身上所学到的,已真切地体现在马达为先生身上,他数十年对艺术的纯粹坚守,对艺术的破旧立新,对艺术的深究精进,对自成一格的坚持与追求以及其作品中所呈现的“中国传统文人画”之风,体现了其为艺术而艺术的美与真诚,已慢慢地继承了老一代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渐渐地变成了艺术後来者的楷模。

其他文献
南拳北腿,门派众多  都是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绽放光彩  套路众多、内容丰富的蔡李佛  以快速灵活,柔中带刚等特点吸引着无数爱好者  同时也把有关的武德及乐趣传播推广  倾心蔡李佛的黄纯敏先生常年深入研习  对门派内涵有着深刻的见解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更多的人认识武术、乐享武术  习武:学无止境求臻善  蔡李佛,汉族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相传是约两百年前由广东省新会
期刊
人生短短数十年,奋鬥是一条最辛苦亦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路。她,二十多岁扛起父业,在短时间内做得有声有色;她,家庭事业两不误,但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位女强人,“我只是一位努力的人,努力将事情做到最好”。  开疆辟土 女中豪傑  26岁,她接手父亲开创的公司业务,创辨胡氏冷气贸易公司,接管父亲经营的冷气贸易生意,父亲和弟弟专注内地和香港的冷气工程业务。两年间将业续提升数倍,短时间内打造了享誉业界的胡氏冷气
期刊
外柔内刚  是她的明显标誌  永不言败  是她的人生信条  她,一位女子  驰骋於曾以男性为主的保险业界  她,一位女子  赛车、攀岩、骑马、跳伞、南极潛水……  挑战,永无止尽  生命,至广大而尽精微  “以人为本,乃事业之本”  ——在她放棄稳定、光鲜的行政工作、选择保险业时,身边所有人对她的做法都十分不解,特别是母亲几乎与之反目。不过,她不悔。  汤宝宝女士,出生於香港一个普通家庭,家中五个
期刊
2016年中国同拉美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达2166亿美元,其中,拉美对中国的出口总体保持稳定,中国多年来一直是拉美能矿产品和大豆、食糖等产品的最大进口国。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国际贸易与一体化司司长罗萨雷斯表示,中国市场在拉美地区的对外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稳定器”角色。在拉美发展的重大转折时刻,同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国将成为拉美地区的重要合作夥伴。  新世纪以来,中拉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
期刊
日前,香港特区政府署理劳工及福利局局长萧伟强发表了题为《松柏常青》的网誌。在网誌中,他表示,香港人口正值急速老龄化:2015年,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约为112万,佔全港人口15%。预计到2041年,老年人将增加至249万,佔全港人口30%。从数据中不难看出,香港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在香港,65歲以上的人被定义为“长者”,65岁也是现在香港法定的退休年龄。为了应对老龄化,让老年人能夠有尊严的
期刊
日前,《感动中国2016年度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2016感动中国人物榜单正式出炉,他们是:功勳科学家孙家栋,火海救人英雄王锋,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张超,大国工匠李万君,四川爱心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量子通讯科研带头人潘建伟,以及中国女排代表。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最重要的人物
期刊
锺建新先生,人称“陀枪画家”,三岁握画笔,五十载矢志不移。  博览群书,吸纳中西文化之精华,自学成才,画作延续中华文化之气韻,抒发内在之思维。将艺术融入生活,经营艺术餐厅十几载,从生活感知艺术,创建了别具风情的私人艺术馆。一卷巨画《天下大同》,书画香港百年历史,“呼吸的石头”系列,尽展“石纹画法”之独特……他,渴望以艺术让世人找回真、善、美,以特有的文人气质与情怀,躬耕笔墨天地间。  自学成才,陀
期刊
当祭祀文化对一些人而言变得越来越远的时候  当孝道因种种因素变得难以履行的时候  有这样一对父子——袁仕傑、袁思明  联手打造了香港首个  云端族谱+网上追思+祭祀文化专用互动网络平台  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弘扬推廣传统文化  令无论身处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  相聚网络一起祭祀及思念先人  加强彼此联繫,慎终追远  同时,零污染、零破坏  打造了绿色祭祀、网络祭祀的新概念  念恩网,香港首个云端族谱+
期刊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吴克儉2016年1月14日表示,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香港帶來的機遇,特區政府建議把握機遇在中、小學及專上院校推動一系列措施,希望提升香港青年向外發展的機會。當天,吴克儉舉行記者會介紹2016年《施政報告》中的教育措施。他說,現届政府十分重視香港的長遠發展,今年在《施政報告》提出了多項有助香港把握機遇、促進香港人才發展的長遠措施。  談到2017至2018學年起落實免費
期刊
半个多世纪的社团工作  是陈劲先生人生中浓粧重彩的一笔  他见证了香港社团的演变  並伴随其中,参与社团文化的不断发展  一生与社团生活紧密相连  他开明、公正、团结、奉献、承上启下  辅佐会长,提携後辈  心繫家国,眼观全局  认真履行“服务”二字,不负众望  如今的他,尽心尽责、受人敬重  近六年来,他担任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秘书长  为发展会务兢兢业业  推动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呈现新面貌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