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双湖MS5.8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来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Sentinel-1A数据,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技术提取视线向(LOS)同震形变场,利用基于序列蒙特卡罗采样的贝叶斯方法反演发震断层几何参数与断层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发震断层走向约47.810°±2.218°,倾角约36.664°±2.499°;震中位置为87.715°E、34.365°N,震源深度为5.673 km.同震滑动分布主要集中在3.9~7.5 km深度,最大滑动量约0.42 m,平均滑动角约-66.598°±3.258°.本次地震以正断为主,兼具少量左旋走滑性质,反演得到的矩震级为MW 5.5,略小于USGS提供的震级.
其他文献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纵向上连续发育多套致密砂泥岩产层组,采用穿层压裂技术改造时,对水力裂缝垂向扩展规律认识不清,因此,文中基于水力裂缝三维穿层扩展模型,研究了应力差和岩性界面强度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 表明:根据水力裂缝与岩性界面作用方式的不同,裂缝呈钝化缝、T形缝、鱼骨缝和穿层缝等4种扩展形态;当垂向应力差异系数为0.2~0.5、层间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小于0.12时,水力裂缝易沟通岩性界面,垂向应力差异系数越小,裂缝越易穿透岩性界面扩展至相邻层位;随着无因次岩性界面强度增加,水力裂缝沿岩性界面
为了解决琼东南盆地深水中央峡谷区后续开发门槛高、可持续开发难度大等问题,采用深水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对优质潜力目标的钻探模式开展了研究.将应用效果显著的开发评价井钻探模式引入深水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钻探模式.该模式分为开发钻探模式和勘探钻探模式:开发钻探模式又包括生产平台钻探模式、生产井项目钻探或兼探模式;勘探钻探模式又包括快速评价模式、滚动探井兼探模式.在上述钻探模式的指导下,在琼东南盆地深水中央峡谷区实施的4口开发评价井均获得成功,钻遇近170 m气层,实施效果好,证实深水天然气开发评价井钻
针对渤海BZ油气田太古宇潜山凝析气藏投产后生产动态与初始静态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取样及DST等资料,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对该气藏类型、流体分布及资源潜力进行了再认识.结果 表明:研究区太古宇潜山凝析气藏原油产出经历了凝析油—凝析油+黑油—黑油的过程,为一个带黑油油环的构造层状凝析气藏,而非勘探评价初期认为的构造层状凝析气藏;利用生产动态资料,结合天然水驱的带油环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重新评估研究区太古宇潜山黑油油环储量为149.39×104 m3,与静态容积法计算的地质储量(141.
超临界CO2压裂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非常规储层开采技术,由于其具有黏度低、流动能力强的特征,使得压裂时产生多分支的复杂裂缝.目前大多数水力裂缝扩展模型需要指定裂缝扩展路径和方向,无法得到实际的复杂裂缝扩展结果,因此文中在考虑超临界CO2低黏度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非常规储层超临界CO2压裂流-固耦合复杂裂缝扩展模型.该模型通过建立弱形式有限元公式和有限差分公式,实现了岩石变形和流体运移的耦合计算;同时,在裂缝分支处引入Kirchhoff定律,实现了复杂裂缝分支处的流量守恒.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良好,验证了
在高含硫气藏的开发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压力的降低,硫会在井筒中析出沉积,严重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和管道安全.目前多数硫溶解度模型受使用条件的限制,无法准确预测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硫溶解度.针对高合硫气井的气体组分特征,在Hu溶解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多相流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高含硫井筒温度、压力分布模型以及硫沉积预测模型.对某高含硫气田进行实例分析,计算得出温度分布、硫溶解度分布规律以及硫沉积量,并研究了气井日产量、硫化氢体积分数对井筒硫沉积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硫溶解度从井口到井底逐渐增大,呈非线性
针对冀东油田南堡1-3区东一油藏,利用导管架钻井比人工岛更能提高开发效益.为降低导管架及钻井工程成本,在冀东油田首次应用了单筒双井技术,满足了9个井口槽部署15口井的要求.文中采用密集井口整体防碰设计,解决了上部有限空间密集轨迹防碰问题;采用非标尺寸井筒适应单筒双井井身结构,减少了表层套管下入挂碰的发生;通过实例介绍了批量钻井与单筒双井技术的结合优势;利用占位钻具及2个分支井眼表层快速分离工艺,实现了安全钻井和缩短整体钻井周期的目的 .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导管架单筒双井钻井工艺的应用提供借鉴.
使用Bernese 5.2软件双差定位程序处理西南极区域24个GPS基准站9 a的观测资料,获得各站单日解坐标时间序列.利用主分量分析法和独立分析法对其进行空间滤波,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滤波效果,然后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分析滤波前后各站时间序列的噪声特征,建立最优噪声模型,并分析共模误差对测站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有效提取西南极区域共模误差,主分量分析法的滤波效果略优于独立分析法;西南极区域GPS站的噪声模型具有多样性,各分量的噪声特征存在差异,主要以WN+FN、WN+ARMA(1)为主;去除共模
研究了构建市级大地水准面的虚拟球谐方法.首先,选择构建区域的中心点和区域半径对观测值进行数据预处理,并统计分析数值范围和位置信息;然后,将观测值由地理坐标系转换到球冠坐标系,再转换到虚拟球坐标系中;最后,根据虚拟球谐方法构建市级大地水准面.以南昌市为例构建采样点,采用多项式拟合和神经网络方法与本文虚拟球谐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虚拟球谐方法的RMS值为0.308 cm,拟合效果最好.
通过分析铅电极和固体不极化电极测量的地电场变化特征、地面场与区域气压及测向与附近断裂走向的关系等发现:1)2种地电场与断裂走向近垂直的测向日变幅相对较小,与断裂走向近平行的测向日变幅相对较大;2)活动断裂附近,基于铅电极测量的地电场有气压非周期变化形态,且各测向地电场和气压变化的相关性与测向和附近断裂走向的夹角有关,夹角近垂直则相关性高,随着夹角的减小相关性减弱,而基于固体不极化电极测量的地电场则没有此特征.
利用Hector软件解算山西地区10个陆态网络连续站2010-11~2021-01的观测数据,得到连续站坐标残差时间序列,并确定最优噪声模型及修正后的速度场.结果表明,山西地区坐标时间序列数据中主要存在白噪声(WN)、闪烁噪声(FN)和幂律噪声(PL);N方向的最优噪声模型为WN+PL;E和U方向的最优噪声模型均为WN+FN.在顾及有色噪声的影响下,山西省陆态网络基于ITRF2014框架下的水平方向平均运动速率为33.542 mm/a,运动方向为SEE 26°22\'12″;垂直方向的平均运动速率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