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画面欣赏美,读写结合品语味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花》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按赏花的顺序记叙了自己“闻到清香、欣赏荷花、展开想象、回到现实”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条理清晰,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是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好范文。
  本文课后练习题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如“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旨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重在体现教学重难点,“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注重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本节课创造性地串联了课后题,笔者把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想象画面,品味积累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迁移仿写并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搭建了一个从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到运用语言的语用课堂平台。
  教学目标
  1.会认“蓬”“胀”“翩”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读好“莲蓬”“衣裳”“花瓣儿”“花骨朵儿”等词的轻声和儿化。
  2.边读边想象画面:利用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联系上文、换词比对等方法品读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并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并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法,观察、仿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整体感知,厘清作者思路
  1.古诗引入,开启文化之旅
  师:大自然真美好。春的使者当数燕子和垂柳,夏天的形象大使就是荷花,自古以来,荷花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诗人也争相赞美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配图,学生朗读)
  师:文学家叶圣陶也喜欢荷花。他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叫《荷花》。(板书:荷花)认真看老师书写。注意“荷”字的书写要领,第三笔是竖;写竖钩时一竖拉直,顺势用力勾出。读一读课题。
  生:荷花。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围绕“荷花”主要写了什么?
  (出示:衣裳 莲蓬 花瓣儿 花骨朵儿
  雪白的衣裳 嫩黄色的小莲蓬
  两三片花瓣儿 花骨朵儿)
  (生开火车读)
  师:“蓬”念第二声,和“莲”组成词语时念轻声。我们再一起读一遍。
  师:读时,想象画面会读得更美!我们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说“花骨朵儿”怎么样?
  (出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饱胀”是什么意思?
  (出示含苞欲放的荷花图)
  生:课文中指花骨朵儿鼓鼓的,仿佛马上就要开放。
  师:请你再读一读,想象画面,读出画面。
  3.厘清课文顺序
  师:词语会读了,你知道课文围绕荷花写了哪些内容吗?
  生:我在公园里顺着清香往荷花池边跑去。
  师:看到——
  生: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生: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像一幅活的画。
  师:就想象——
  生:自己就是一朵在舞蹈的荷花。
  师:最后——
  生: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师(小结):原来叶圣陶爷爷写的这些内容是有一定顺序的。作者先写闻到清香,再写看到荷花,接着写最后想到的,最后回到现实。
  【设计意图】教学时,笔者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朗读学过的有关荷花的古诗,激活学生的认知储备。上课伊始的预习检查,侧重考查了学生对重点字音的掌握情况,包括课后习题中提到的儿化音和“蓬”“裳”两个易误读字,再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大致厘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知道课文重点写了“荷花的姿态美”和“想象化身荷花”这两部分,激发了学生探究、品味语言的热情。
  板块二:聚焦看荷花,想象画面
  师: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浏览课文,画出一句能概括出作者想法的语句。
  生: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请同学们再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美,想象成一幅画。
  (出示: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生:我喜欢这个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多么动人的一池荷花呀!读一读,品一品。你都圈了哪些词?
  生:“挨挨挤挤”说明荷叶长得很茂盛。
  生:我还圈了“冒出来”。
  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怎么样地出来才叫冒出来?
  生:使勁、急切、争先恐后、生机勃勃、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地出来,叫冒出来。
  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长出来。
  生:钻出来。
  生:伸出来。
  生:露出来
  生:探出来。
  师:那为什么不用“长、钻、伸、露、探”,而要用一个“冒”字?
  生:冒有突然冲出来、向外显现的意思,写出了荷花有点顽皮的样子。
  生:还说明荷花开得好、开得快……
  师:是啊,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亭亭玉立,看起来多么有生命力。一个简简单单的“冒”字,让我们看到一池荷花的生机,写得真好。你现在就是一朵美丽的白荷花,可是自己娇美的小脸被又大又圆的荷叶遮住了,人们欣赏不到你可爱的容颜,你又急切地想把自己的美展现出来。演一演,小手遮住脸,藏好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学生个个兴奋地露出小脸,而后迫切地站起来,露出甜美的微笑,做荷花“冒出来”之势)
  师:作者用词多么准确,荷花只能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边读边想象作者眼前的画面,让我们赞美赞美这迷人的荷花。你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美呢?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朗读时要注意语气的变化,凸显荷花开放的不同姿态。
  生:“碧绿”“白”“嫩黄色”写出了荷叶、荷花和莲蓬的颜色美;“才展开”“全展开”“花骨朵”写出了荷花的姿态美。
  师: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美丽的荷花图,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读这段话吧。
  师:这里有荷叶的茂盛,有荷花的芬芳,还有荷花千姿百态的样子和蓬勃的生机,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老师还发现,作者是按顺序写作的。你们看先写叶,再写花。写叶——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写花,先总写。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再分三类写。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是呀,这一池荷花就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天然的画卷。来,我们看着画面一起背诵。
  (生背诵)
  【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笔者重点引导学生捕捉文中词句、对比想象,体会作者笔下的白荷花气味“清香”、色泽“清丽”,绿叶白花互相映衬,构成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学生学会了一边阅读,一边展开想象,并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好处,深刻理解并感受到“挨挨挤挤”“冒”用词之精准,培养了良好的语言感受力、辨别力。
  板块三:聚焦表达,仿写姿态
  师(出示学生欣赏月季花的照片):这是一名同学欣赏月季花的照片。看看这些照片中的月季花,是不是像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一样——
  生:开了不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用心发现。是不是发现这些月季花有的……有的……有的……
  生:有的才开了两三朵……
  师:要认真观察,仔细发现才能写得真切。你们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像叶圣陶爷爷那样用心观察,用一段话写一写。用心观察,你才有可能写出像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一样美、一样令人陶醉的文章。请大家拿出学习单,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月季花的姿态,写下来。
  (生写)
  (师巡视指导,并温馨提示,叶圣陶爷爷在第2自然段中描写荷花,先总写再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写荷花的不同样子。这种写法我们也可以模仿借鉴)
  師:写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吧!
  生:月季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挨挨挤挤的,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像云。它们你挡着我,我挡着你,好像抢镜头似的。有的花骨朵儿看起来像要破裂似的;有的才开了一半,向我们招手;有的全开了,像一个个小仙女。
  师:月季花在你的笔下,多么美呀!令人神往。谁还来交流分享?
  生:玫瑰花多姿多彩,几朵小花瓣围成了一个小小的花苞。剥开一看,花瓣中间有许多纤细的花蕊,顶着淡黄色的小点点。在春风的吹拂下,玫瑰像小姑娘一样翩翩起舞。
  师:美丽的玫瑰花,嗅着阳光的芬芳,多么迷人呀!在你们的笔下,这些花儿那么动人,你们也创作了一大幅活的画。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还学着课文写荷花的方法写了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作者是如何通过想象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笔者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面对满池千姿百态的荷花可以这样写,但并不止步于此,通过让学生练习写其他植物的姿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并转换观察视角,围绕植物多样的站立姿态练写片段。这样的思考和写话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从文本内容到生活经验,从文本诵读到表达实践,笔者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言语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将文本语言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呈现出真实、精彩的文字表达。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小学)
其他文献
由美国教育家詹姆斯·诺兰和琳达·胡佛合著的《教师督导与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书的自序指出,我们抱定一个简单的宗旨,就是写一部指导教育者利用教师督导和评价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进步的书籍。该书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建立一整套既有充分理论论证又具有具体操作程序和实践过程的研究,无疑对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基础框架  该书基于校本实践提出了课堂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使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在第二学段(4~6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了“體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逐步感悟数学思想”的要求。这些提法和要求在2011年以前是没有的,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
期刊
有人说,数学教学有三重境界,一教知识,二教方法,三教思想。其中,数学思想被认为是数学的灵魂。实践表明,学生领会某种数学思想,需要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地、多次地、深入地体会,以及反复地应用,才能真正领悟。可以说,反复体会是感悟数学思想的必由之路和关键之策。现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列表的策略”教学为例(如图1),谈谈如何让学生通过多次体会逐步感悟数学思想的实践与思考。  就“解决问题的策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不应当只关注显性的知识与技能,还应当关注知识技能背后的数学思想。如何将隐含的数学思想凸显出来,对比感悟是个好方法。下面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在抽象与直观的对比中,感悟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正确、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形成
期刊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安排了习作策略单元,解决习作教学的重、难点,使习作训练更具系统性、针对性,促使阅读与表达有机结合。习作单元每部分的内容相辅相成,逐层推进。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如何上好习作单元课。  一、依据课后习题,上好“精读课文”课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和其他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所区别。其他单元的精读课文,侧重于阅读理解、学习阅读的方法,而习作单元的精读
期刊
【设计理念】  对大脑的科研成果表明,大脑的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脑功能偏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讲究规范严谨,稳定封闭,如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右半脑功能则偏重于形象思维,讲究直觉想象,自由发散,如猜想、假设、奇异创造等。左、右半脑的功能各有特征,如果互相补充就会使大脑功能更加健全和发达。数形结合就同时运用了左、右半脑的功能,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时,也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谈统编语文教科书必绕不开语文要素。那么,何为语文要素?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这是语文教师要求证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把握好语文要素的“定性、定位、定向、定量”这四定,有助于实现语文要素的确证与突围。  关键词:语文要素;定性;定位;定向;定量  语文要素是当前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热词。自统编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全面使用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语文要素的要义及其实施策略。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28页例题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规范书写。  2.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算法的比较、分析、优化过程,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转化及迁移类推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虽然我是第
期刊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方式。深度思维的课堂,应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充满思维碰撞式对话,生成精彩的结论。由此可见,问题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功与否,尤其是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认识11~20各数”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这节课时,教师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很
期刊
温儒敏教授在解说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等问题时,有过这样的阐述:要在教材中体现自主性学习;语文课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重视对学生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的指引与练习;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低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基于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课程资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