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沃尔夫数学奖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仅次于阿贝尔奖的数学大奖沃尔夫奖颁给S.诺维科夫和G.马古利斯。碰巧,他们都是菲尔兹奖的获得者,在他们分别于1970年和1978年荣获菲尔兹奖时,苏联还没有解体。出于某种原因,苏联当局没有让他们出席领奖。他们两位是前苏联首次取得国际数学大奖的数学家。1978年开始颁发沃尔夫奖,迄今已有43位数学家获奖,其中苏联的数学家有9位之多,而迄今44位菲尔兹奖获得者中,苏联的数学家也有6位。这都显示苏联数学的实力,也表明国际数学界对其贡献的承认。
  苏联在其存续的75年当中,在许多方面取得重大成绩,最突出的当然是与军事有关的技术,例如1957年苏联是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1961年苏联是第一个发射载人飞船的。这都表明苏联在空间技术遥遥领先。正因为如此,与军事密切相关的数学与物理受到苏联政府极大重视。但是,苏联是在半封闭状况下发展科学的,在不少情况下,受到政治、种族、意识形态、体制等方面的诸多影响,以致像生物科学因受李森科之流的干扰而乏善可陈。幸运的是,数学,只有数学,苏联人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
  苏联产生了上百位国际著名的大数学家,其中十几位可以与20世纪顶尖的数学家媲美。我们要谈的诺维科夫就说过,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是仅次于庞加莱、希尔伯特、赫尔曼的大数学家。看来他们真有一套培养大数学家的办法。诺维科夫和马古利斯正是在这种体制下脱颖而出的。
  苏联产生大数学家有两个高峰:一次是二次大战前,他们今天大都已经作古。另一次是出生在30年代到40年代的数学家,其中有十几位成为活跃在国际数学舞台上的大家。诺维科夫正好是30年代出生的一位。
  诺维科夫1938年3月20日出生在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下诺夫哥罗德。由于这个城市出生过大文豪高尔基,所以1932年到1990年被命名为高尔基。它在伏尔加河岸边,在莫斯科东边。数学家不具有遗传性,两代都是数学家很少见,在苏联更是极为罕见。偏偏诺维科夫的父母都是数学家,他的父亲彼得·诺维科夫还是位苏联科学院院士,是数理逻辑、代数学、集合论、函数论多领域的专家。他的母亲凯尔迪什是数学教授,专长是集合论和几何拓扑学。他的亲娘舅,也就是他母亲的弟弟不仅是大数学家,而且在1961年到1975年任苏联科学院院长。诺维科夫虽说17岁就考上莫斯科大学的数学力学系,可是他妈妈却抱怨他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十七八岁就发表论文,她说:“谁都发表论文,除了我儿子。”这句话反映了苏联顶尖大学的大学生的真实情况。显然诺维科夫并不是比别人笨,只是因为他选择的领域是当时国际上的热门——代数拓扑学。本来在1950年之前,苏联的拓扑学还很厉害,特别是庞特里亚金引进以他命名的示性类,只是这位盲数学家后来在计算同伦群时老出错,于是干脆就放弃拓扑,搞起最优控制理论来。当然这种情形也和当时冷战局面有关,苏联当局鼓励大家搞应用数学,从而这个新的领域极少有人问津。偏偏在这时法国数学家特别是塞尔和托姆以及当时在法留学的吴文俊等人把拓扑学推向新高峰,成为当时数学的新女王,苏联人远远落在后面。因此,他写第一篇论文的时间已经是21岁,按照当时的标准算不年轻的数学家了。1960年大学毕业后,他就考入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做研究生,结果1964年取得副博士(相当于美国的博士)学位,而且出人意料地过了一年拿到苏联的博士学位。这也是他后来获菲尔兹奖的主要成果:证明有理庞特里亚金示性类的拓扑不变性。此外,他在配边理论与同伦论的关连以及开拓叶状结构理论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特别是他证明3维球面上余维1的叶状结构一定存在闭叶(即环面)。他还提出了高阶符号差的诺维科夫猜想,成为拓扑学的一重要方向。
  在苏联诺维科夫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1965年取得博士学位之后,1966年成为莫斯科大学教授,同时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7年荣获列宁奖金,这时他还不满30岁。1970年,他照例未被准许赴法国尼斯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去接受第一枚授予苏联数学家的菲尔兹奖章。
  正在他功成名就之时,他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来了一个大转弯。从1971年起,他成为苏联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数学部主任,他紧密同物理学家合作为数学及理论物理之间架设桥梁。而这正是纯粹数学的新方向。他研究的起点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现非线性的浅水波方程的孤立子解,诺维科夫出乎意料地把这类可积系统同代数几何学联系起来,其后推广到更为高阶的KdV方程。他的研究对象不限于经典物理学,他还研究量子力学及场论,甚至把同伦论应用于研究液晶乃至超导理论。由于他的成就,他在1981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86年到1990年成为国际数学物理协会副主席。戈尔巴乔夫时期,他被允许出国广泛进行国际交流。1992年起,他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1994年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马古利斯属于战后出生的一代,虽生活和成长在冷战期间,但总的来说,道路还是平稳的。马古利斯1946年2月24日生于莫斯科,从小就表现出数学的才能,16岁就考上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他从小还爱好国际象棋,中学时已成为著名棋手。莫斯科大学群英荟萃,他曾受首位沃尔夫奖获得者盖尔范德的指导,在20岁时已发表第一篇论文。1967年大学毕业后,他继续留校当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另一位沃尔夫奖获得者西奈依。1970年获得副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关于动力系统理论的。但三年的研究生,他又发表好几篇论文,获得了莫斯科数学会青年数学家奖金。这时他开始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离散子群理论,而这使他走上国际数学大师的道路。
  1970年马古利斯取得学位后,分配到苏联科学院信息传输问题研究所,一千就是20年,而且按部就班地升级。前4年任初级研究员,从1974年到1986年是高级研究员,其后是领头数学家。1990年初,他先后访问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91年,他被聘为耶鲁大学教授。2002年,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马古利斯的研究领域很广,涉及代数、数论、组合理论,表示理论、测度论、动力系统和遍历理论,他核心成就是李群的离散子群理论。这个领域可上溯到19世纪的大数学家庞加莱。正如沃尔夫奖的评述所说,马古利斯是近半个世纪的数学大师。
  相关链接:
  沃尔夫数学奖简介
  由于菲尔兹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的年轻数学家,所以年纪较大的数学家没有获奖的可能。恰巧1976年1月,R.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1千万美元成立了沃尔夫基金会,其宗旨是为了促进全世界科学、艺术的发展。沃尔夫基金会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业五个奖(1981年又增设艺术奖)。1978年开始颁发,通常是每年颁发一次,每个奖的奖金为10万美元,可以由几人分得。由于沃尔夫数学奖具有终身成就奖的性质,所有获得该奖项的数学家都是享誉数坛、闻名遐迩的当代数学大师,他们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代数学的水平和进展。R.沃尔夫1887年生于德国,其父是汉诺威城的五金商人。沃尔夫曾在德国研究化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后移居古巴。他用了近20年的时间,经过大量试验,历尽艰辛,成功地发明了一种从熔炼废渣中回收铁的方法,从而成为百万富翁。他是沃尔夫基金会的倡导者和主要捐献人。沃尔夫于1981年逝世。
  [责任编辑]蒲 晖
其他文献
“绅士风度”是众多男士的追求,正如“英国绅士”是广大女性的青睐对象一样。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殖民者将“英国绅士”这一品牌推向了全球的各个角落。然而,当今的“英国绅士”已经急剧堕落为“啃老族”。    绅士的含义    迄今为止,关于绅士最准确的定义出现在1852年出版的一本名叫《大学理念》的书中,作者是约翰·亨利·纽曼。其中,有关绅士的定义虽然篇幅较长,但是表述清楚:  绅士的定义就是,他是一个从
期刊
什刹海是北京城西北隅的一颗绿色明珠。它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文物古迹高度集中,民俗活动历史悠久,是北京唯一的历史文化名胜风景区,而且也是北京城的发祥地。在前年,为了弘扬什刹海的灿烂文化,西城区还把该地区的厂桥街道改名为“什刹海街道”。  什刹海在辽金时称白莲潭,元代称积水潭或海子。到清代,德胜桥以西的水面仍称积水潭,因北岸有净业寺,故又叫净业湖。德胜桥至银锭桥之间的水面,因其西北岸有古刹什刹
期刊
昂首步入21世纪的人类已拥有了最现代化的医疗技术,却依然面临着艾滋病、禽流感、疟疾等很多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其中影响人数最多的疾病并非已深受关注的艾滋病,而是一种堪称“历史悠久”的疾病——疟疾。它也是当今除艾滋病外上升趋势最为显著的一种传染病。  虽然疟疾在许多地区早已被消灭,但由于传播疟原虫(并非病毒细菌,而是一种真核生物)的按蚊几乎不可能在世界上全部消灭,因而疟疾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类的侵害。据
期刊
“办法总比困难多”,“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我们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但是,如果在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时候也这么想,那就可能要出问题了。  热力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熵增原理指出,任何自发过程总是朝着无序程度增加的方向进行,要使过程朝着有序的方向进行,必须施加额外的能量。熵增原理告诉我们,要恢复在开发中破坏(或污染)了的生态环境,必须付出比当初开发获得的收益更大的代价。    防患于未然  
期刊
对很多人来说,看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可是,对有的人来说则不然,让他拿起书来阅读,会让他感到非常困难。这就是阅读障碍。阅读障碍似乎是和名人有关的问题。研究调查发现,爱因斯坦、爱迪生、小布什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事实上,阅读障碍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对于它的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    天生的“字词盲”    1896年,英国摩根博士在《英国医学杂志》第一次提出发展性阅读障碍,从此,对
期刊
在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曾描述过鹦鹉罗号遭遇“牛奶海”的奇特故事。无独有偶,一些航行归来的水手们也声称,他们在夜间目睹过这一景象:一大片海域的海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乳白色,从各个方向上都可看到。现在,卫星图片终于记录下这一现象。它将帮助科学家弄清楚这一罕见现象产生的原因。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史蒂文·米勒通过对大量卫星图片进行对比,成功地发现了卫星图片上的一片“白斑”——显示印
期刊
在惊慌不安、恐惧和普遍性焦虑的情况下,个别人会因畏惧和焦虑而行为失控,而保持对焦虑的控制才能为生存提供重要的帮助。  为了了解更多的调控焦虑反应的分子和基因方面的原理,美国的霍瓦达等人把老鼠行为试验和基因表达的图谱结合起来研究。他们发现了与焦虑有关的两种基因:乙二醛酶1和谷胱甘肽还原酶。这个结果建立了焦虑和氧化应急代谢之间的联系,确定’了针对焦虑失调的介入性治疗法的潜在生化途径和候选分子。  摘自
期刊
一棵白天看来普普通通的铁树,到了晚上居然成了晶莹剔透的“玉树”,花瓶里的玫瑰在漆黑的房间里发出幽幽的荧光,令满室生辉,但打开灯后,这些花卉却与常者无异,依然新鲜可人。这就是荧光植物,也叫夜光植物。  荧光植物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特色植物,白天看似一株普通的植物,到了晚上就能发出淡蓝、紫红、银白等各种颜色的荧光。人们对荧光植物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研究者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把萤火虫、水母或其他海中发光
期刊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2006年4月16日报道了一位姓韩的中年女性可能因染发致癌死亡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一项对2600人的调查发现,染过发的人占到了90%以上,其中30岁以前开始染发的人占半数左右。但是只有少数人对染发剂的危害有认识。那么,染发是否有害,致癌的几率有多大?    染发与健康的两种结论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染发剂可能对人致癌就有很多研究结果,而且引起了广泛争论。如今,这种争
期刊
藤本植物是植物世界中一大特殊类群,其植物形态、生活习性五花八门。    用茎缠绕的牵牛花    牵牛花是人们最熟悉的藤本植物。种在篱笆下的牵牛花种子可以很快发芽,长出细茎苗来。它的苗尖开始时是摇摇晃晃的,一旦触及篱笆就会自动缠绕上去。牵牛花靠细细的茎缠绕固定物向上生长,能一直长到篱笆顶上去。  在牵牛花的茎藤已经缠绕了好长时,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牵牛花茎的缠绕有一定的规律:总是向右旋转,即逆时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