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在高血压病人防治心衰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syyd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缬沙坦在高血压病人防治心衰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平均4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使用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缬沙坦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经过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在高血压病人防治心衰中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缬沙坦;高血压;心衰;疗效
  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困难[1]。所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平均4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使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中的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现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平均40例,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5.1±3.3)岁;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6.1±2.2)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使用洋地黄、利尿剂以及普通的抗血管治疗方法,治疗周期维持一年[2]。对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首先使用洋地黄、利尿剂以及普通的抗血管治疗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给患者口服缬沙坦,每次服用80毫克,每天服用一次,可以根据患者血药的变化情况增加药量至160毫克,治疗的周期也是一年,用药前和用药一年之后,测量患者的做事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3]。
  1.3 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治疗前后都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两个指标,并且要随时的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记录。
  1.4 疗效判定
  将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的情况作为临床疗效判定的标准,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心功能完全恢复,则视为显效治疗;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心功能有所改善,则视为有效治疗;如果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心功能没有改善反而加重,则视为无效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并且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的比较
  在治疗之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5.7±2.7)、(35.6±2.5);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8.1±4.5)、(52.5±4.1),由此可以看出,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指标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在治疗之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62.5±5.8)、(62.2±5.4);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58.1±4.8)、(51.4±4.5),由此可以看出,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显效率37.5%(15),有效率60%(24),无,1例,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显效率30.0%(12),有效率50.0%(20),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越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4],高血压引起的心衰的基本机制是由于心肌舒张收缩功能障碍,一方面由于面型压力负荷,导致心肌张力持续的增加,进而导致心肌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另一方面,心肌重构引起心肌功能障碍,基于高血压导致心衰发生的机制,应该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5]。
  缬沙坦可通过抑制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改善心肌炎后扩张性心肌病动物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除此之外缬沙坦不会影响患者体内的缓激肽水平,不会产生咳嗽的不良反应,而且没有首次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比较高。
  本研究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是经过不同治疗方法之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指标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缬沙坦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提高心功能等级。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越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人防治心衰,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总而言之,缬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病人防治心衰时,有明显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10(02):11-14.
  [2]许尚峥,胡伟,周康永,左显明.缬沙坦在高血压病人防治心衰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当代医学,2009,12(36):45-48.
  [3]刘长缨.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23(12):11-16.
  [4]刘庆虹,袁云华.缬沙坦治疗老年性心力衰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25(06):54-58.
  [5]孙佳萍.两种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12):47-4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体会。 方法:将近年来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体会。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血流动力学指标,MES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方面比较,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山莨菪碱、血塞通联合静脉应用治疗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山莨菪碱、血塞通静脉联合应用治疗痛经急性发作期患者57例。结果 止痛效果快,疗效好。 结论:山莨菪碱、血塞通静脉联合应用治疗有效率优于单纯镇痛药物治疗。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山莨菪碱、血塞通静脉联合应用治疗;疗效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体会。 方法:将近年来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和单独使用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和体会。 结果:疗程后将两组的总有效率、血压控制时间、血压值、mAlb、治疗依从性等指标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停用其他降压药及可能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予健康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喉罩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4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 七氟醚+ 瑞芬太尼) 和对照组( 异丙酚+ 氯胺胴) ,每组42例,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特点、手术时长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插管后心率较诱导前明显上升,对照组插管后及气腹后5 min 平均动脉压( MAP) 波动更加明显。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低于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牵正散合化痰通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强的松、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进行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牵正散合化痰通络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痊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温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门诊收治的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普通针灸治疗,研究组行温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χ2=10.2343,头晕、旋颈试验、肩颈痛、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指标上改善评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整体排毒法对终末期肾衰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9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整体排毒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各营养指标。结果:研究组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营养指标水平均显著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在面颈部瘢痕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90例面颈部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瘢痕面积在3.0×3.0~7.0×4.0cm2,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植皮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
期刊
摘要:探讨:社区老年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以来我院收治的52例老年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经过诊疗,52例患者中发现阑尾穿孔32例,穿孔率为61.5%,行阑尾切除并腹腔清洗引流术;20例行阑尾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其中有10例切口感染,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社区老年性阑尾炎进展比较快,而且临床诊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MRI检查与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2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MRI组与CT组,每组120例,观察其对于不同脑梗死患者的检出情况;结果:MRI组对于发病早期患者,病灶较小患者及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脑梗死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