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瓜是一种受消费者欢迎的夏季果品,近几年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了获得甜瓜的高产高效,首先要做好苗期管理工作。
一、温度管理
根据幼苗的生长特点及对环境的需求,实行分阶段管理。
1.1从甜瓜播种至子叶出土期,对温度要求较高,苗床土壤温度一般保持25~30℃之间,育苗棚此时不需通风。
1.2出苗至子叶展平露出心叶期防止棚内因持续低温、高湿而引起高脚苗和猝倒病发生。此时夜间要在育苗棚上覆盖防寒物。
1.3从露出真叶到第二片真叶展开期,要蹲好苗,防止幼苗徒长。棚温度白天保持在26~32℃;夜间12~16℃。温度高需要要通风时,要将通风口设地背风面,通风口由小到大,由短到长,不要固定在一处。
1.4从第二片真叶到第四片真叶露出期,加大放内量。定植前几天,为促进瓜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可揭去棚膜。
二、温度管理
甜瓜出苗前不需浇水。出苗后,随着温度升高,幼苗生长中水分蒸发加大,此时应注意补水分,每次浇水可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水温在20~25℃。若发现幼苗缺肥,可结合浇水喷一次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定植前一周停止浇水,防止营养土块松散。
三、 光照管理
幼苗生长前期,在保证不降温的条件下,应早揭晚盖育苗棚上防寒物。幼苗生长中后期,注意适度的通风,通风后发现幼苗萎蔫,要立即关闭通风口,待幼苗恢复正常时,再慢慢揭开。如遇日照充足,气温过高天气,中午前后可用遮阳网或草帘遮棚降温,防止高温烤苗或引起瓜苗徒长。
四、病害防治
1猝倒病
1.1症状:春季温度较低且多湿易发此病。瓜苗出土前染病,造成胚茎和子叶腐败而死。出土后,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斑,褐色、凹陷并缢缩,子叶萎蔫,幼苗倒伏枯死,温度大时病斑处长出霉状物。
1.2发病条件:在早春育苗期,主要因土温偏低、苗床湿度过大,通风透交不良等综合因素,导致猝倒病大发生。
1.3药剂防治:可用亚霉灵或普力克等药剂防治。
2立枯病
2.1病状:幼苗染病后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叶子白天萎蔫,晚上恢复,以后病斑凹陷,病斑绕茎1周后将导致植株枯死,但病株不易倒伏,呈立枯状为该病的特点。
2.2发病条件:同猝倒病。
2.3药剂防治: 同猝倒病。
3枯萎病
3.1症状:甜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是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在甜瓜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苗期发病,幼茎基部变褐缢缩,子叶、幼叶发黄。叶片从要根茎部向上逐渐萎蔫,中午症状尤为明显,早晚可以恢复正常,如此反复数日后,叶片显褐色,萎蔫,日趋严重,引起全株枯萎死亡。典型症状是病根表皮层呈水渍状黄褐色,粗糙、有纵裂,根茎纤维管束呈黄褐色。
3.2发病条件:连续阴雨天或过量灌水时,容易发病。
3.3药剂防治:定植时或发病初期用蓝奥、枯萎必克或敌克松等药剂灌根。
4霜霉病
4.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子叶发病,表现正面不均匀褪绿、黄化,逐渐转为不规则的枯黄斑,在潮湿情况下,反面为一层疏松的灰色或紫黑色霉层,子叶即很快变黄枯干;苗期以后发病,在叶片正面隐约可见淡黄色病斑,无明显边缘,黄色病斑的反面出现多角型病斑,边缘水渍状,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观察尤其明显。病斑继续发展,正面为黄褐色至褐色斑点,反面形成一层灰黑色至紫黑霉层;遇高温干燥时病斑停止发展而干枯,背面不产生霉层。
4.2发病条件:病菌遇低温、潮湿、露水大时最易流行。
4.3药剂防治:用安克锰锌、普力克、杀毒矾等药剂防治。
5白粉病
5.1症状:该病可侵染叶片、茎部和叶柄。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黄色小粉点,扩大后为白色圆形霉斑。一般见于叶正面,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霉斑迅速扩大连成一片,使全叶布满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黄卷缩,但不脱落。后期霉斑变灰,其上长出很许多小黑点。
5.2发病条件:16~24℃ 时发病严重。在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时发病较重。
5.3药剂防治:可用粉锈宁、晴菌唑、粉锈绝、云大扑宁等药剂防治。
6疫病
6.1症状:病菌可侵染幼苗。子叶受害呈圆形暗绿色病斑,中央部分逐渐变成红褐色,幼苗近地表处显著倒伏枯死。叶片受害初期呈暗绿色病斑,天气潮湿时软腐似水煮状;天气干燥时,为淡褐色,干枯萎缩,易脆裂。茎基部受害时显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部萎缩软腐,但维管束不变色,这是与枯萎病的主要区别。
6.2发病条件: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8~30℃,病菌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条件,因此雨后或大水漫灌发病严重。
6.3药剂防治:参照霜霉病。
五、甜瓜虫害
主要是蚜虫和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等防治。
注意事项:以上药剂要按说明使用,不能随意加大使用浓度;配制药液时,要采用二次稀释法,即先在容器内将药剂加少量水稀释后,再倒入喷雾器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后使用;喷药时间最好在下午4时左右;叶片正反两面都喷到药液。
一、温度管理
根据幼苗的生长特点及对环境的需求,实行分阶段管理。
1.1从甜瓜播种至子叶出土期,对温度要求较高,苗床土壤温度一般保持25~30℃之间,育苗棚此时不需通风。
1.2出苗至子叶展平露出心叶期防止棚内因持续低温、高湿而引起高脚苗和猝倒病发生。此时夜间要在育苗棚上覆盖防寒物。
1.3从露出真叶到第二片真叶展开期,要蹲好苗,防止幼苗徒长。棚温度白天保持在26~32℃;夜间12~16℃。温度高需要要通风时,要将通风口设地背风面,通风口由小到大,由短到长,不要固定在一处。
1.4从第二片真叶到第四片真叶露出期,加大放内量。定植前几天,为促进瓜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可揭去棚膜。
二、温度管理
甜瓜出苗前不需浇水。出苗后,随着温度升高,幼苗生长中水分蒸发加大,此时应注意补水分,每次浇水可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水温在20~25℃。若发现幼苗缺肥,可结合浇水喷一次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定植前一周停止浇水,防止营养土块松散。
三、 光照管理
幼苗生长前期,在保证不降温的条件下,应早揭晚盖育苗棚上防寒物。幼苗生长中后期,注意适度的通风,通风后发现幼苗萎蔫,要立即关闭通风口,待幼苗恢复正常时,再慢慢揭开。如遇日照充足,气温过高天气,中午前后可用遮阳网或草帘遮棚降温,防止高温烤苗或引起瓜苗徒长。
四、病害防治
1猝倒病
1.1症状:春季温度较低且多湿易发此病。瓜苗出土前染病,造成胚茎和子叶腐败而死。出土后,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斑,褐色、凹陷并缢缩,子叶萎蔫,幼苗倒伏枯死,温度大时病斑处长出霉状物。
1.2发病条件:在早春育苗期,主要因土温偏低、苗床湿度过大,通风透交不良等综合因素,导致猝倒病大发生。
1.3药剂防治:可用亚霉灵或普力克等药剂防治。
2立枯病
2.1病状:幼苗染病后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叶子白天萎蔫,晚上恢复,以后病斑凹陷,病斑绕茎1周后将导致植株枯死,但病株不易倒伏,呈立枯状为该病的特点。
2.2发病条件:同猝倒病。
2.3药剂防治: 同猝倒病。
3枯萎病
3.1症状:甜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是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在甜瓜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苗期发病,幼茎基部变褐缢缩,子叶、幼叶发黄。叶片从要根茎部向上逐渐萎蔫,中午症状尤为明显,早晚可以恢复正常,如此反复数日后,叶片显褐色,萎蔫,日趋严重,引起全株枯萎死亡。典型症状是病根表皮层呈水渍状黄褐色,粗糙、有纵裂,根茎纤维管束呈黄褐色。
3.2发病条件:连续阴雨天或过量灌水时,容易发病。
3.3药剂防治:定植时或发病初期用蓝奥、枯萎必克或敌克松等药剂灌根。
4霜霉病
4.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子叶发病,表现正面不均匀褪绿、黄化,逐渐转为不规则的枯黄斑,在潮湿情况下,反面为一层疏松的灰色或紫黑色霉层,子叶即很快变黄枯干;苗期以后发病,在叶片正面隐约可见淡黄色病斑,无明显边缘,黄色病斑的反面出现多角型病斑,边缘水渍状,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观察尤其明显。病斑继续发展,正面为黄褐色至褐色斑点,反面形成一层灰黑色至紫黑霉层;遇高温干燥时病斑停止发展而干枯,背面不产生霉层。
4.2发病条件:病菌遇低温、潮湿、露水大时最易流行。
4.3药剂防治:用安克锰锌、普力克、杀毒矾等药剂防治。
5白粉病
5.1症状:该病可侵染叶片、茎部和叶柄。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黄色小粉点,扩大后为白色圆形霉斑。一般见于叶正面,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霉斑迅速扩大连成一片,使全叶布满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黄卷缩,但不脱落。后期霉斑变灰,其上长出很许多小黑点。
5.2发病条件:16~24℃ 时发病严重。在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时发病较重。
5.3药剂防治:可用粉锈宁、晴菌唑、粉锈绝、云大扑宁等药剂防治。
6疫病
6.1症状:病菌可侵染幼苗。子叶受害呈圆形暗绿色病斑,中央部分逐渐变成红褐色,幼苗近地表处显著倒伏枯死。叶片受害初期呈暗绿色病斑,天气潮湿时软腐似水煮状;天气干燥时,为淡褐色,干枯萎缩,易脆裂。茎基部受害时显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部萎缩软腐,但维管束不变色,这是与枯萎病的主要区别。
6.2发病条件: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8~30℃,病菌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条件,因此雨后或大水漫灌发病严重。
6.3药剂防治:参照霜霉病。
五、甜瓜虫害
主要是蚜虫和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等防治。
注意事项:以上药剂要按说明使用,不能随意加大使用浓度;配制药液时,要采用二次稀释法,即先在容器内将药剂加少量水稀释后,再倒入喷雾器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后使用;喷药时间最好在下午4时左右;叶片正反两面都喷到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