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十世纪,在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现代大学内部治理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学生组织为代表的学生权力开始参与高校内部治理。高校学生自治管理已成为新时期深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新趋势,强调现代大学良好治理的巨大源泉,也是其内在要求。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主要依靠传统的行政权力,长期忽视学生组织在制度理念和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促进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重要方法。要轉变治理观念,重构大学制度,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学生组织在高校治理水平中的地位,把学生的权力纳入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关键词: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现状与问题
高校学生组织是学生的集合,是学生的统一性,是学生的凝聚力,是影响学生组织的前沿,是指大学生集合体,如班级、学生会、社团等,他们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完成某一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发表于2004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学生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主要形式,各种学生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载体,负责加强学生的思想指导,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一、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的定义
大学生组织管理是以学生组织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包括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环境。管理的目的和管理信息的五要素是: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高校的上级部门、主管部门和管理人员有效地整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创造性过程,就必须运用管理的基本原则,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阶级性规律。通过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规律,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力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角度看,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部门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发展规律,在高校教育环境下,通过对学生的组织实施计划。
二、学生组织管理问题探析
1.行政权力独大的内在风险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和治理模式。从理论上讲,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制中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应该相互协调。但现实情况是,在两者的博弈中,权力系统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缺乏二元对立和矛盾的不平衡。
我国治理的特色主要表现,目前是在行政色彩浓重的体制环境中进行学生组织的参与,工作方式为“上传下达”,工作内容过于照本宣科,这样的方式不但否定了学生组织民主参与的可能性,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组织的创造能力和治理能力。所以要充分发挥并达到学生组织在治理中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对学生组织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做出准确的角色定位,从而实现现代大学组织的“善治”。
2.传统表达途径的潜在失灵
由于大学礼仪关系密切,学生在处理学校事务时不享有实权,其需要也得不到表达。即使是通过正式的“公开演讲”,结果也很难考虑。作为制定政策和制度的标准。客观上说,上述方法只是对学生组织参与的间接、正式的确认,信息传递机制决定了学生组织能否真正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即使是校长信箱所表达的学生意见的典型形式,也不是一个实际的系统。
3.发育不成熟的学生组织影响高校民主的形成
高校学生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参与治理的前提,这是由于学生组织的发展不完善,学生组织的自主性不足,学生民主参与治理的空间尚未形成,这就导致了在大学治理中形成有效民主参与的一些基本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扭曲了学生主体性的内在含义。在学生与学校利益差异问题上,学生组织不但是学生参与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的载体,而且也是学生与学校之间进行双边对话的纽带,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内部秩序的形成必须以学校为主导主体的价值观为基础。
三、学生组织科学化路径探析
1.建设扁平化学生组织管理结构
组织结构扁平化,“就是通过破除组织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它强调系统、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我国采用两级管理结构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组织和管理。高校学生组织无法直接使用学校的资源,虽然建立了学校和学院对学生组织的引导与指导的管理结构,但是学生组织的自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也降低了高校学生组织的工作效率。
2.建设文化管理科学化学生组织
第一,要加强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理念的服务型建设。我国高校更注重以学生组织为依托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学生的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首先,要为高校各类学生提供空间,让他们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搭建独立工作平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意识。其次,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服务重点,在学习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第二,要加强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要有内部规定[]。然而,大多数高校仍然没有宪法,这往往导致学生在组织中的法制意识和纪律意识淡薄。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或社会组织模式,而且也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作为前者,法治具有工具性的意义;而作为后者,法治具有信仰型的意义”[]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学生组织管理的相关制度,比如学生组织活动审批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等,使管理者与学生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建设专业化学生组织管理队伍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党和共青团的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师”。[],高校学生组织管理队伍的主体是党政干部、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组织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管理技术的专业化。以辅导员为例,国家制定了2006~2010年间高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以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在学生组织管理工作中,除了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教育水平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聘请专家协助管理。
四、结语
高校学生的组织管理应分为五类:第一是,负责学生思想教育、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教师;第二是,服务团队,负责后勤保障和学生生活服务;第三是,负责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干部培训的管理队伍;第四是,专家队伍,主要是校外专家学者,通过兼职就业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虽然他们是兼职的,但他们有高素质和相对稳定的人员;第五是,学生干部队伍。作为学生组织中的先进人员,他们是学生组织的干部,发挥着模范示范和组织领导的作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结合,形成了育人的合力。
高校学生组织是一种集学生、团结、凝聚学生于一体,影响着学生组织、科学有效的学生组织管理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关键词: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现状与问题
高校学生组织是学生的集合,是学生的统一性,是学生的凝聚力,是影响学生组织的前沿,是指大学生集合体,如班级、学生会、社团等,他们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完成某一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发表于2004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学生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主要形式,各种学生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载体,负责加强学生的思想指导,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一、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的定义
大学生组织管理是以学生组织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包括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环境。管理的目的和管理信息的五要素是: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高校的上级部门、主管部门和管理人员有效地整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创造性过程,就必须运用管理的基本原则,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阶级性规律。通过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规律,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力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角度看,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部门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发展规律,在高校教育环境下,通过对学生的组织实施计划。
二、学生组织管理问题探析
1.行政权力独大的内在风险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和治理模式。从理论上讲,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制中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应该相互协调。但现实情况是,在两者的博弈中,权力系统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缺乏二元对立和矛盾的不平衡。
我国治理的特色主要表现,目前是在行政色彩浓重的体制环境中进行学生组织的参与,工作方式为“上传下达”,工作内容过于照本宣科,这样的方式不但否定了学生组织民主参与的可能性,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组织的创造能力和治理能力。所以要充分发挥并达到学生组织在治理中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对学生组织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做出准确的角色定位,从而实现现代大学组织的“善治”。
2.传统表达途径的潜在失灵
由于大学礼仪关系密切,学生在处理学校事务时不享有实权,其需要也得不到表达。即使是通过正式的“公开演讲”,结果也很难考虑。作为制定政策和制度的标准。客观上说,上述方法只是对学生组织参与的间接、正式的确认,信息传递机制决定了学生组织能否真正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即使是校长信箱所表达的学生意见的典型形式,也不是一个实际的系统。
3.发育不成熟的学生组织影响高校民主的形成
高校学生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参与治理的前提,这是由于学生组织的发展不完善,学生组织的自主性不足,学生民主参与治理的空间尚未形成,这就导致了在大学治理中形成有效民主参与的一些基本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扭曲了学生主体性的内在含义。在学生与学校利益差异问题上,学生组织不但是学生参与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的载体,而且也是学生与学校之间进行双边对话的纽带,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内部秩序的形成必须以学校为主导主体的价值观为基础。
三、学生组织科学化路径探析
1.建设扁平化学生组织管理结构
组织结构扁平化,“就是通过破除组织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它强调系统、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我国采用两级管理结构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组织和管理。高校学生组织无法直接使用学校的资源,虽然建立了学校和学院对学生组织的引导与指导的管理结构,但是学生组织的自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也降低了高校学生组织的工作效率。
2.建设文化管理科学化学生组织
第一,要加强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理念的服务型建设。我国高校更注重以学生组织为依托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学生的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首先,要为高校各类学生提供空间,让他们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搭建独立工作平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意识。其次,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服务重点,在学习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第二,要加强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要有内部规定[]。然而,大多数高校仍然没有宪法,这往往导致学生在组织中的法制意识和纪律意识淡薄。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或社会组织模式,而且也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作为前者,法治具有工具性的意义;而作为后者,法治具有信仰型的意义”[]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学生组织管理的相关制度,比如学生组织活动审批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等,使管理者与学生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建设专业化学生组织管理队伍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党和共青团的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师”。[],高校学生组织管理队伍的主体是党政干部、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组织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管理技术的专业化。以辅导员为例,国家制定了2006~2010年间高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以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在学生组织管理工作中,除了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教育水平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聘请专家协助管理。
四、结语
高校学生的组织管理应分为五类:第一是,负责学生思想教育、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教师;第二是,服务团队,负责后勤保障和学生生活服务;第三是,负责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干部培训的管理队伍;第四是,专家队伍,主要是校外专家学者,通过兼职就业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虽然他们是兼职的,但他们有高素质和相对稳定的人员;第五是,学生干部队伍。作为学生组织中的先进人员,他们是学生组织的干部,发挥着模范示范和组织领导的作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结合,形成了育人的合力。
高校学生组织是一种集学生、团结、凝聚学生于一体,影响着学生组织、科学有效的学生组织管理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