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系的文化变迁与融入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hame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疍民是汉族的一个特殊民系,其文化既深受汉民乡土文化影响,又因千百年的水上生产生活而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本文采用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海南疍民进行研究,以了解他们的文化变迁和文化融入等情况。研究发现,随着疍民逐渐离船登陆上岸,他们对水的依赖慢慢减少,水文化符号逐渐减弱。延续几千年的封闭独立族群也出现了与岸上陆地居民的融合,族群界线越来越淡化,尤其是新生代疍民的族群意识和身份认同越来越模糊。传统的海洋、港湾和海岸生存生活空间因旅游开发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和侵占,导致他们的社会认同度偏低。
  【关键词】族群意识;文化变迁;文化融入;海南疍民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疍民是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的一个特殊民系。作为水上居民,他们长年累月生活于海上,以打鱼为生。清光绪《崖州志》记载,“疍民,世居大蛋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这段话大概描述了海南疍民曾经的生活状态。历史上,他们在社会边缘生存,除了拿鱼货换取生活物资外很少登陆上岸,与陆上居民几乎没有交流,千百年来维持着疍民内部的小社交和血缘圈子。与传统居住在海上不同,如今的疍民除了出海打鱼、渔排养鱼外都已经登陆,开启了岸上陆地生活时代。在海南三亚、陵水、海口、文昌等多处港湾都有疍民村落。人不离船、船不离海的疍民生活写照早已经湮没在时代的进程中,随着时空的更迭,那曾经浮居的棚屋、悠扬的咸水歌、神秘的信仰与习俗等,都慢慢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上岸几十年的海上漂族群,他们的陆地生活适应吗?他们与汉人和其他族群间的融合情况乐观吗?他们对政府的发展规划等有认同感吗?本文走访了三亚、海口、文昌、昌江、陵水5个地区的11个疍民集聚地,进行大面积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信息的基本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一一论述。
  一、族群意识和族群身份认同
  本次调查的社区或村落包括海南三亚、陵水、海口、文昌、昌江5个地区的捕捞村、白沙门下村、铺鱼村、新村、赤岭村、新港村、藤海社区、藤桥社区、榆港社区、红沙社区、南海社区,共11个村落和社区。据文献资料记载,文昌清澜港、临高新盈港、琼海谭门港、崖州大疍港都曾是疍民的主要栖息地,但是现在都被同化或者不再认同自己的族群身份。文中所列的11个集聚地的被访者,他们普遍自称是疍民,70%以上的被访者能说出自己的祖籍地,祖籍地主要包括广东的顺德、南海、阳江和福建等,并且老一代疍民日常沟通使用的是广东话而不是海南话。绝大部分疍民家庭从来没有和祖籍迁出地联系过,只有极少数疍民家庭有族谱并与祖籍地一直有联系,还有少数家庭以前和祖籍地有联系,现在慢慢失去联系。调查发现,各村都有一些大姓大家庭和一些小门小户组成,陵水赤岭村的疍民大姓主要有梁、黄、黎等;陵水新村镇海鹰、海鸥、海燕三个村的疍民大姓主要有郭、陈、冯、梁、郑、黄、张等;昌江新港村的疍民大姓主要有石、梁、黄、郭等;文昌铺鱼村的疍民大姓主要有杨、林、张、何、石、冯等;海口捕捞村的疍民大姓主要有张、石、杨、黄等,海口白沙门下村的疍民大姓主要有梁、黄、杨等,三亚南海和红沙社区的疍民多是航运公司职业及后代,大姓主要有梁、黎、黄、王、张、林、陈、李、冯;三亚滕海社区的疍民大姓主要有梁、林、杨、张、郑、李等。
  二、传统文化习俗及变化
  关于传统文化及传承情况,不同的疍民集聚地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所有疍民都以海为生,每当在海上遇到强风或恶劣天气等生死无法掌控时,只好寄希望于神灵的保佑与庇护,所以,他们都信封海神和家神,传统文化习俗很多都与该信仰有关。
  (一)海神信仰
  走访调查发现,他们基本村村都有自己的公庙,历史上公庙香火旺盛,疍民出海前祭拜海神祈祷平安和丰收,回港后又都要到公庙去祭拜以谢海神在出海时的护佑,在一些重要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开渔节等会全民参拜。但是各个疍民集聚地供奉的海神却各不相同,三亚榆港社区和陵水赤岭村供奉的都是五龙大王,崇拜的是龙王。昌江新港村疍民供奉的是海南本土产生的海神广德王,又称神山爷爷。陵水新村的三江庙中供奉的是三江娘娘(妈祖)。海口海甸岛捕捞村则供奉108兄弟公,108兄弟公崇拜是海南独有的地方信仰。海南文昌铺鱼村信仰的海神是水尾圣娘,水尾圣娘是海南文昌疍家人信仰的主要海神,发源于文昌清澜港。
  (二)节庆习俗
  疍民除了和汉人一样重视春节外,还非常重视端午节、元宵节和鬼节。在节日习俗上,一些村落的疍民仍保有游神、祭海、赛龙舟等习俗。走访调查得知,目前疍民传统文化节庆习俗保留依然比较好的村落有陵水新村、三亚榆港村、滕海村、昌江新港村。陵水新村和三亚滕海村至今保持正月十五大众式闹元宵的习俗,三亚红沙、南边海新渔村和文昌铺鱼村在最近几年开始陆续不再组织元宵节活动。元宵节闹元宵以游神为主,游行一般还伴有神偶、舞龙舞狮、花车、乐队演奏等表演。神明在巡视乡里过程中挨家挨户接受信众的香火膜拜,信众除了会以放鞭炮烟火和烧香跪拜等迎接,还会孝敬贡品、红包等给神灵。三亚榆港村和昌江新港村至今保持端午節赛龙舟、洗龙水等习俗。海南疍民端午节赛龙舟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表达对龙神的崇拜。传说这一天龙王会出来活动,使海水变成龙水,疍民在这一天通过赛龙舟、洗龙水、祭海神等祭神娱神活动来表达敬意和崇拜。
  (三)习俗变化情况
  关于习俗上有哪些变化(多选题,图1),被访者认为自由恋爱增多的有82.4%,其次是和各种人打交道增多(74.5%),其余依次是烧香拜神的次数减少(67.2%),和其他非疍家人之间的界线淡化很多(62.5%),婚嫁礼节变化(58.6%),社区大型传统文化活动如游神、祭海等减少(48.5%),与非疍家人结婚成家的情况增加(39.6%)。
  对于生活习惯和风俗上的改变(图2),觉得很不适应的占6.2%,较不适应的占20.5%,一般的占40.9%,较适应的占25.0%,很适应的占7.4%。总之,处于适应水平及以上的占32.4%,处于不适应及以下水平的占26.7%。走访发现,多数新生代疍民对工作、生活和习俗的变化相对适应,而老一代疍民表示生活习惯不适、工作转型困难以及习俗变化不适等问题相对较多。
  三、文化融入情况
  (一)与陆上居民的交流意愿
  关于与陆上居民的交流意愿(多选题),调查结果(图3)表明,感觉陆上居民对自己的态度友善的有55.4%,尊重的有31.8%,说不清的有31.8%,亲近的有20.5%,不友好的有11.4%,歧视的有4.6%,排斥的有2.3%。总之,认为别人对他们态度积极和友善的占一半以上,还有两成多的人觉得说不清楚,处于中立或不表态的情绪中,有近20%的人认为别人对他们态度消极和不友善。
  (二)与陆上居民的融合意愿
  关于与陆上居民的融合意愿(多选题),调查结果(图4)表明,愿意与陆上居民成为邻居的有40.9%,愿意一起工作的有36.4%,愿意一起聊天的有34.1%,愿意做亲密朋友的有29.5%,愿意结为亲家的有22.7%。从调查结果看出,疍民与周边其他居民群体的接触融合意愿与现状处于一般水平,所有选项的选择比例都低于50%。最高的选项是成为邻居,由于各种原因所有疍民村落都有非疍民居住,有的是几代人之前就已经成为邻居,有的是近几年的居住变化造成的。至于愿意一起工作,现在的疍民新生代工作多半和陆上居民打交道,已经比较习惯和适应了。做亲密朋友和结为亲家的意愿最低,说明多数人还是和陆上居民群体有一定的心理界线,深度交流融合意愿不强。
  (二)支持度
  关于是否愿意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开发(图6),他们没有人表示非常愿意,6.2%的人表示愿意,25.6%的人选择说不清,61.1%的人表示不愿意,7.1%的人表示非常不愿意。
  从疍民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认同、支持与参与态度来看,他们的认同度,支持度和参与态度都很低。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疍民没有土地,他们以前生产和生活场所所在的海域、海湾都是国家所有。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他们原本停泊船只的码头、原本生产作业的场所被用于其他开发规划,他们被迫让出地方,失去赖以生存的海湾、海港甚至海洋却不能得到合法的补偿,开发带来的利益在分配时几乎与他们无关。政府的开发规划中没有植入疍家文化元素,周围都开发得如火如荼,唯有他们的村落留在原地,像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参与和分享非常有限。大规模开发带来的地产热,使当地的房价和物价快速上涨,对于住房紧张和什么都要买的疍民来说,开发带来的高房价和高物价、开发地的繁荣和渔村的落后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对比都给他们带来直观和深切的负面感知。
  五、结语
  疍民传承了千年的水上生产生活习惯及文化,随着离海登陆而慢慢改变,而近十几年随着海南岛建设速度的快速提升而快速消失。他们的族群身份认知越来越模糊,与陆上居民的心理界线在快速淡化。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都在发生快速变化。他们与陆上居民的交流融合意愿在不断加强。但是,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认同、支持与参与却反应消极,让疍民完全融入海南建设和发展,还需要各方做出更多的切实行动来改善。
  参考文献:
  [1]吴水田,司徒尚纪.疍民研究进展及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新视角[J].热带地理,2009,29(6):583-587.
  [2]何国强,温士贤.伍锐麟华南社会调查回顾[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5.
  [3]张银锋.族群歧视与身份重构:以广东“疍民”群体为中心的讨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3):22-26.
  [4]刘群,孟永.1949年后淮河流域的船民生活状况调查—以河南省新蔡县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47-58.
  [5]刘莉.海南疍家的陆地印记:从食槟榔习俗谈起[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5):70-74.
  作者简介:管玉梅(1979-),女,河南省人,三亚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方文化与旅游营销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学者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及“十六字箴言”,以作者方李莉观点为视角进行了论文的论点和论述方式、论证方法以及表达思想的讨论,并结合民族音乐的发展要求,最后总结得出文化自觉的现实意义,对不同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应持的态度,对个人、对国家的积极影响,以达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觉;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继承发扬;共赢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哈尔滨文庙是中国东北地区现存建筑面积最大、等级最高、规制最全、保存最完好的孔庙。这座筹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的文庙长久以来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哈尔滨的传承和传扬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哈尔滨文庙历史沿革与哈尔滨文庙当代价值为主线,展示这座建成90周年的文化殿堂历经风霜洗礼后散发的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文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哈尔滨;社会活动  【中图分类号】K928.75 【文献标
【摘要】文章以安顺学院图书馆藏黔江中学古籍为例,对在古籍修复工作涉及到的古籍、古籍修复等作了阐释,并探讨了开展古籍修复工作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认为开展古籍修复工作要了解修复对象的情况和本馆修复人员技能情况,应本着“重要优先”原则来制定修复计划,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关键词】黔江中学古籍;古籍修复;修复条件;修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古籍修复  (
【摘要】新时代,红色文化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将红色基因更好地植入公众心里,这对于革命类纪念馆而言,其使命和任务都很艰巨。那么如何寻求突破和发展,笔者将结合档案工作经验,在对文物档案工作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红色文化传承的新思路和新的着力点。  【关键词】红色文化;档案;思考  【中图分类号】G268.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历史发展和基本国情的特殊性,以及近现代革命斗争史的丰富内容,构成了革命
【摘要】不同地域的民间舞反映着当地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与民俗风情,甘南舟曲是民间舞“多地舞”的故乡,世代相传。贡边多地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优美的音乐和丰富的唱词赢得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对贡边多地的音乐、舞蹈特征、表演形式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格班多地;艺术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甘肃甘南舟曲在2010年遭受特大泥石流灾
【摘要】家庭作为人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职能,其中教育便是其较为突出的职能之一。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仅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而且在传统幼儿家庭教育方面也同样历史悠久、别具一格。因此,我们不仅要对汉族幼儿传统家庭教育进行整理研究,还需要同时展开对少数民族幼儿传统家庭教育的挖掘、整理与研究。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陇南市三县一区180位回族幼儿家长为主要研究
【摘要】李怀秀、李怀福老师是2006年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金奖得主。获奖之后,姐弟俩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她们担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任,创办了以非遗传承教学、歌舞展演为主的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不断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演出活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负使命,继续前行,为当代青年做出励志表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李怀秀;李怀福  【中图分类号】J6
【摘要】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总数据来源,根据“网络文学”关键词进行检索,对897篇文献作者、关键词进行cite spaceⅢ计量分析,探析研究热点原因与研究不足之处,为未来网络文学产业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网络文学;cite spaceⅢ;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关于“网络文学”的关键词定义存在问题,因为“网络”与“文学”两个概念都拥有太大的外延和内涵
评弹这个曲种,有大量的传统书目。如何对待传统书,陈云主张“丢掉坏的,保留好的”,不同意“一刀切”的办法。他说:“闭目不理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书目,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他也不赞成那种全盘肯定不加整理的做法,他严肃地指出:“衡量一个节目好坏的根本标准,要看它对人民是否有利。”  陈云一贯鼓励评弹界编演新书目。他说:“评弹专演传统书目,是不对的,演传统书,也演新创作、改编的书目,这才是‘百花齐放’。”他
【摘要】启新洋灰公司是近代中国水泥工业的代表,它经过“北方事业之父”周学熙在唐山细棉土厂的基础上建设起来,在当时民族工业中险象环生、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启新之所以成功不仅有它的超经济手段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其对经济情况的适应,这是我国近代企业开始成熟的体现。本文以启新洋灰公司为例,从启新发展中所特有的优势和曲折,映射出中国近代水泥工业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启新;发展;水泥  【中图分类号】K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