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计算机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优势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教创新在教学中的响应,教师也借助科技发展的成果,运用多媒体教室授课已经逐渐在初级中学推广,依托多媒体教室可以制作各种课件,其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可以预先做在幻灯片上,适时由电脑通过屏幕播放出来。不仅文字的出现不仅可以变化,还可以配合一定的声音和动画图象,由此可以起到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功能。在加上通过预先的准备,可以替代原来课堂上的许多板书,自然节约了不少时间,所以应用多媒体进行整合的课堂,比传统的课堂要容量大,效率高其优势多多,现结合本人计算机课的教学实践,探索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优势。
  第一、在多媒体设备下的整合,是给传统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每个学科都得遵循学科的特点,从学科的本质出发,绝对不能盲目赶时髦,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将现在一些优秀的课件储存起来,开始筹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资源库,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使用各种软件,开发制作各种形式的课件,一边资源共享,一边交流,一起共同发展,努力做到当网络技术来临的时候,教学资源也丰富得应付自如。但也要注意:(1)要明确学科特点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2)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谨慎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教育手段;(3)多媒体的使用不等于完全替代教师言传身教的服务。
  第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得到更大的拓展。一是,利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老师常常是把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了多媒体,这样节约了教学不必要的浪费时间。但也值得教师注意:主要是这种做法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二是,课件不要过于花哨,容易杂而不精。有的教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于是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极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三是,重视人机对话,而忽略了师生对话。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往往是这种模式:教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计算机课人文特点,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单位时间内多媒体给我们展示的知识容量是传统教育教学无法相比的。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第三、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因为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们以尊重与理解为例,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性决定了学生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的安排、生活安排等都有自己的要求、自己的特点。但学校、班级作为一个共同体,又有内在的共同的规范和要求,这就产生了矛盾。一般而言,学校和班级往往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就是一致。从时间的安排、学习内容的选择等要求都是要统一尺度。有些学校或教师甚至对其中的“叛逆”采取体罚或心罚等方式予以惩处。笔者了解到,学生会对此产生困惑感,有些举措甚至会使之产生压抑感,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会使其人格魅力中最张扬的部分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师生之间的确需要加强人际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等。改善上下沟通,让学生知道任课老师想要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同时任课老师要深入学生,与同学进行平行沟通,广泛听取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等的意见,充分体现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增进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尊重与理解,这样也很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自然的提升。
  第四、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知识越来越规范化,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两者的很好结合,服务于教学领域,我们初中教师多把资源有效整合,其授课方式的推广与普及,相信提升教学品味,提高教学质量,自在不言中会促进教育与教学的革新,为初中计算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以上探索是不很全面,希望同行志士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使之服务于教学。
  
  (作者单位:贵州省正安县乐俭中学)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
本文主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在实践新课改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良好的数学问题引出离不开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领悟新的数学原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的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来。现在,创设问题情境来服务于数学教学正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那么,如何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本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
虽然情境教学已经遍地开花,渗透到每一门学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与社会老师并未取得良好教学的效果,令学生云里雾里。导致走入创设情境教学的误区。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堂
从教育生态的视角认识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的协调统一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主体性不强、行政权力被强化是导致高校内部组织结构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这就是说历史是由无数具有不同的意志、欲望、目的的入的活动所构成的.历史的真貌就体现在这些人的活动之中,探求历史规律就离不
<正>问题解决及其功能的提出,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启示。问题解决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如何认识和理解化学学科中的问题及问题解决,如何搞好化学问题解决教学
【案例描述与评析】  《酶》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在这以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还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故学生对于催化剂的概念并不陌生,对于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酶与其他化学催化剂有何区别,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还不了解,这就是本节教学应解决的问题。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