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践生本教育理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育树立的新型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理念的教育体系。在美术教学中融人“生本”的理念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收效,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和美术课程的设置要求改进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实践能力,把教育和人的生命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现在美术教学创新的一个新思路。美术课程革遵循以人为本,追求人文性、倡导民主、注重体验和创新,我将结合自己的生本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如何实践生本教育理念。
  一、以生为本,主动建构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在实际美术教学中,“生本”教育理念指导教师更新传统的被动式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之成为实实在在的课堂主角。课堂气氛的营造势必成为教学中首要的一个因素。为此,我们尝试着把讲台分给学生一部分,学生能够形成不同角色转换,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角度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势必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接受者、参与者、互动者、设计者和实践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主体。例如,我在执教《给瓶子穿彩衣》一课,先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各种造型的瓶子带到课上,并汇报自己给瓶子设计新的形象是什么样的?运用什么材料与方法?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传达多种不同的信息,培养了孩子主动学习、互相学习的能力,还培养了设计思考的好习惯。生与生之间相互聆听、汲取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比教师单一的“灌输”来得实在。
  (一)巧设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氛围
  浓郁、良好的美术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特定的情境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产生极大的想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动力。利用这一点,我在美术教学时,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把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展览馆,让墙上、黑板上、教室的每个角落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雕塑和学生的作品,还会根据课的内容进行更换。如在工艺课上要本节课需要的范作、绘画课多张贴范画,有了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只要学生步入教室就能身临其境融入艺术的海洋,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二)巧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拨动学生的共鸣、加深知识的感悟,在情境中感知、认识、导行。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有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
  其次,把音乐引入课堂。把音乐引入美术课堂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使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趣味横生。好的音乐不但能让学生从听觉的角度体会到美,还会让他们产生视觉上美的感受。从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对美也会产生新的认识与感知。
  另外,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直观教学。通过找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多媒体等让学生直观欣赏,再通过音像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中国画系列课程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国画作品,配上融洽的中国民乐、优美的解说词,大部分学生会马上集中精力倾听、观看,学习的效率自然而然不再是问题了。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需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多媒体使用的方法,让他们在美术课堂上学到更多有利的东西。
  再者,加强实践体验生活中的美。实践是认知的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学生的美术活动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接触社会,初步探索有关“美术”的知识,进而深化为获得搜集、整理、归纳、分析信息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本身源自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探索,我们的思维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在生活中探索到的知识才会得到深化,才能在繁杂中理清事物的普遍性和独特性。在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体验的重要性,要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增加体验机会,亲身实践出真知。如教师在讲解透视内容时,就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自然界去感受这一规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体会为什么同样的一棵树,站在近处看很大而站在远处看却很小,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课外实践教学,不但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进而懂得要爱护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这样一节美术课,我们的教学才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以生为本,提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一)创设教学模式的混搭风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知识的开端必须永远来自感官。”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美术是一种享受,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在感知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进发激情、在激情中大胆表现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大胆、细心观察,以具体的“看”来代替凭空的“想”,使学生用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表现事物。在教学中进行这样的优化组合,把范画临摹与写生、自主探究与动手操作、相互交流等教学模式混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体验生活中提取教学知识的日常化
  美术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生活有关,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为载体,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背景,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灵活地掌握新知识是大有裨益的。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体验要从生活入手,增强学生的客观感受,引发主管意识表现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师不能把自己眼中观察到的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教师应该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感受他们的体验,读懂孩子的创造,与他们产生共鸣。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美术创作的内容,从生活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艺术涵养,滋养自身的艺术灵气,学会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过程要贴紧“有效”
  “有效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核心要素,也是我们教研工作的重要课题。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新美术教育理念,转换教师角色定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尝试多学科知识融合,拓展创新能力;创造自我体验情景,形成人文素养;拓展学生多方面才能,激发创新思维,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实践总结出来的好做法。总之,有效教学符合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符合教师教学的需要,更符合新世纪学生发展的需要,它也是“生本”教育理念的生命所在。
  三、以生为本,加强层次化差异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美术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美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美术,享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差异教学,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所谓差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对知识和技能基础不同的学生实行的分层次的教学。而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强调教师要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不能只顾及一部分学生而牺牲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又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呢?
  (一)依据个性差异,分层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教与学
  由于学生客观存在的身心、认知、情感等领域各种素质发展的不平衡,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性等特点,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优等生吃不饱,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不利于他们的更进一步发展;学困生认为进度太快,自己无法跟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越学越差,恶性循环导致对学习感到惧怕;中等生又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促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呢?通过实践,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按学生的“双基”情况、接受能力及发展空间进行分层,针对教学中具体问题、探究任务等都有好、中、弱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行完成,达到自主选择学习的作用。
  (二)优化课堂学习过程,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是依据不同孩子的不同差异和特点,依靠其独立性来组织教学活动。”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技能水平及学生能力的差异所分的A层(在美术上有特长的学生),B层(大多数的中等生),C层(在美术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等三层学生进行小组组合,按照纵横两个纬度分配。纵向方面可清晰地看出全班同学大致存在的差异可分成若干组;横向方面,每组都含有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取长补短。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对共性的问题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于个性的问题则注意抓两头,通过小组间的互助、互补、互动,通过自己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各尽所长,各显其能。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差异特点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思维,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到。采用差异组合式学习方式,有效的照顾不同层次学生,使其能够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增强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我在教学中依据学生存在的美术基础差异,采取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参与活动的方法。首先,教师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出一些知识层次不同、难易度不同的问题,并作以标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的放矢的启发、引导。用主体参与的理论指导美术教学改革,并形成一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在“做中学”“画中乐”使每个学生十分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增强了对美感的体验,提高了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也使每个学生都知道如何去学习美术,并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四、以生为本,评价方式宽泛化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就是学生作品评价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合理的评价能点亮学生心中的智慧、延续对美的关注与学习。小学美术课通常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等形式,对符合要求且质量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作为美术教师,在评价方式上要从“美”的角度来实施,加上客观合理的话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美术评价不是只注重教师与他人对作品的评价,更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美术活动过程表现的评价。所以,评价要因人而宜、适时适度。在评价中让全体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
  在实践中,我们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在教与学活动双边的支撑中谋求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片绿洲。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犹如“移山”,费时费力,效果却并不明显。作文普遍存在写人叙事不生动,结构层次不清楚,文理不通顺等毛病。  使作文走入尴尬境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是老师急于求在。训练时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一篇作文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其次,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光上写作课,写作次数
期刊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节成功的课,不仅有水到渠成的过渡和顺理成章的结课,还应有精彩的导入。“万事开头难”,导入设计的成功可以在上课的形式和内容上增强趣味性、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具有引导性,也为整节课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
期刊
随着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科研兴园”已成为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幼教改革发展新形势下,越来越感到办“特色幼儿园”的压力,于是,我园提出了“更新理念、加快发展,向改革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的要求。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脚踏实地,精心设计  一个良好的研究课题对促进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抓住幼儿园教育研究最重要的特色
期刊
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给语文课堂面貌带来了勃勃生机。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贯彻课程标准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的理念时,存在着一些值得警惕的误区,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探讨这些误区,并探索突破这些误区的方法和对策,从而走出误区,使合
期刊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
期刊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自由、灵活,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便化。但是,如何上好每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掌握知识,去感受数学的美,去追求数学的美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就像邓小平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心理相容、感情融 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心理学家认为:积 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 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 花,焕发出语
期刊
据调查,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有教师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如把“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发明教育”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对“创新教育”无所适从,或仅停留在搞小发明、小制作的表面形式上;把“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割裂开来,认为“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相对立的,“创新教育”属于“精英”教育,不能走进课堂,对于创新教育须采用特殊的形式、特殊的教育手段。  一、正确认识“创新教育”  关于“创新教
期刊
有句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年六月,很幸运的,在学校领导的厚爱和校同仁们的支持下,我能够参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研修班,与刘艳萍等十位大师对话,胜读十年书!每天回到住处,像是收获了最新鲜果实的农民同胞们,欣喜不已,极想与人分享所得。  一、再读书  (一)发蒙之旅  干了六年的班主任工作,无不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探索过来的。刚接手班级时,是想把班带出彩,随着这样、那样新状况的
期刊
创新教育的兴起,让很多人困惑创新教育理念的建立模式,很多人会思考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如何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和目标。  一、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素质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教育理念的引入十分必要,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并且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的教育活动。其中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其中创新素质能够构成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