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结局,有憾的审判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un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沉默的故事让人感到十分沉重,如贺南一样,我们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会选择一种职业去实现它,然而有一天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与初衷背道而驰,那么我们是坚持还是放弃,而当这种违背变成一种罪恶时,我们能够做什么?
  
  在读莱安·德康的《沉默之心》之前,我没有想到自己会陷入如此一种无法辨别是非的境地,罪与罚究竟有没有因果关系,法律与道德到底谁能给一个人作出最终的宣判。在海牙被审判的贺南·加西亚沉默至死,不认罪也不为自己辩护,给了世人一个无言的结局,他的做法让亲友悲哀蒙羞、让记者名利双收、让世人众说纷纭,也让读者无法评判。
  贺南是一位水平高超的医生,在平日生活中悬壶济世又感化不良少年,是主人公派崔克的启蒙导师,然而这样的人却被控是一个酷刑虐囚者。原来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洪都拉斯,当时掌权者是向来以手段残酷著称的阿尔瓦雷兹,他在美国反暴乱专家和阿根廷“601情报大队”的协助下,训练了一批洪都拉斯军队——“316联队”,专门对付反叛分子。
  那几年里,洪都拉斯的荒郊或河边经常出现弃尸,有些尸体更明显受过酷刑,而这其中不少案子都跟“316联队”及阿尔瓦雷兹脱不了干系。“316联队”总部设在特古西加尔巴以西不到二十英里的列帕提里克镇,而贺南·加西亚正是被控于1981201983年间,在这个地方参与刑囚异议分子。在了解他的人尤其是派崔克看来,贺南当时的选择是迫于无奈,他的本能驱使他去救人,出发点并非刑囚。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中,这样做的结果却只有成为助纣为虐的帮凶,而贺南,这位来自洪都拉斯的医师兼杂货店老板上诉无罪之后,便紧闭双唇,再也不发一语。
  沉默的不只是贺南,面对恩师的遭遇,派崔克其实也是一直在沉默,因为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作为医生他很清楚,有一种医生的罪行很纠结,比如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医生们每天都要为纳粹挑选要处死的囚犯,久而久之,他们通常会产生一种错觉,相信自己的行为其实是在拯救那些没有被选中的人。人类的任何行为在必要的时候都可能被合理化,尤其是在责任重大又很难界定之时,往往会为自己解释为无能为力、不可避免甚至是在变相地做好事,从而在良心上不再自责。
  类似的案例层出不穷,他们之间的共性也日趋明朗: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良心都遭到扬弃与践踏,当法律缺失的情况下,这些人会觉得自己的做法无可厚非。时隔多年之后,当这些行凶者被招来,为他们犯下的罪行申辩时,他们通常有三种方法为自己开脱:有人说自己只是奉命行事,仿佛战争或国家紧急状态暂时解除了他们的道德责任,封闭了良心与人性;也有人把自己的经历描述成一场噩梦,自己也是其中的受害者;最后一种人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不是由于幡然悔悟。派崔克害怕贺南的真相就是如此,害怕贺南如同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那些人一样,在做了令人发指的事情之后,默默回到原本宁静的生活,扮演着丈夫、父亲和医生的角色,那样会让派崔克这位多年来靠着对恩师的敬仰作为生活的动力的社会精英,一下子崩溃。
  与沉默相对应的是“幽灵的挖掘者”女记者伊莉丝不停的追问,她凭借着职业嗅觉捕捉到一起普通社区纠纷中的新闻价值,持续报道并将内容集合成《列帕提里克的天使》一书,从而名利双收。伊莉丝作为一个记者无疑是敬业而成功的,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在这个原本不被人重视的“纠纷”中,将其揭露为惊天大案,这本是新闻工作者值得称道的。然而正是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关注这起国际法庭审判的案子、关注其中的主角贺南,而伊莉丝是自始至终报道这个事件的权威,她比贺南的学生、朋友甚至家人更了解贺南,她四处搜集贺南逃到加拿大之前的生活点滴,她的倾向性对于人们的舆论引导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她利用了人们对于此类事件的心理,用这些真实的资料选择性地构筑了一个看似可信却又可憎的现实,她不去探讨贺南对职业的钻研、对家庭的忠诚、对别人的善良,也不管意识形态和自我防卫,更没有设身处地地考虑贺南在那种形势下的矛盾与危险,只是一味地谈贺南的罪行,还有意无意提到其他各种理论,比如对功成名就的渴望、阶级仇恨、复仇野心、个人的堕落……洋洋洒洒的一串,看起来跟贺南毫无关联,反倒像一份描述反社会人格特质的清单。这种倾向无疑很容易将贺南打入万劫不复,同时也将自己的报道打造成辉煌的事业。
  精明的伊莉丝很清楚,对于大众来说,贺南是个百闻不如一见的“真正的战犯”,因为对媒体而言,一场战犯大审是这个时代最能代表正义伸张的事情,纵观历史这样的事情几乎都是为人津津乐道:巴尔干的战争将领、胡图族的杀人魔王、“9·11”的地狱使者、伊拉克的萨达姆等等都是举世关注的审判,而种种战争的罪行、屠杀的细节也都被广而告之,在林林总总的现代嗜血暴行影像中——无论是飞机轰然贯穿美国摩天大楼完美的玻璃表层,还是最新自杀炸弹客的告别影带——战犯审判已经幻化成一种大众心灵难得的慰藉:邪恶的一方终于恶贯满盈被绳之以法接受审判,为自己的罪行负责并付出代价,很让人有恶有恶报的畅快,同时也获得了善者必将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心。因此在这样的审判开始之前,人们就有了某种期望,那就是等待着审判者的末日,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伊莉丝可以很轻易地成为正义化身而不受质疑。
  故事以贺南的死为结束,战犯得到了应得的下场,似乎一切也都该结束了,但这个沉默的故事让我感到十分沉重,如贺南一样,我们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会选择一种职业去实现它,然而有一天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与初衷背道而驰,那么我们是坚持还是放弃,而当这种违背变成一种罪恶时,我们能够做什么?对,是辩护,人们总是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合理的解释。所以,对无言的贺南,法律的审判或多或少带有些遗憾,毕竟,他没有辩解,选择了沉默来面对幻灭。
其他文献
阿桑奇相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化可以减少腐败,而且所有的政府及其人民都将会得益于国际社会不断增加的监督力度和水平。而伊拉克战争之后,谁将为这场战争承担刑事责任或其他责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我们”  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美国政府向社交网站推特(Twitter)发出传票,要求该公司提供包括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在内的5名维基解密网站相关人员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会体味到所听到、看到、想到的东西,都可能隐含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味道可以尝,可以嗅,可以品。舌尖上有美味,芝兰之室有香味,一本好书有滋味……人生百味,品尝不同的味道,拥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味道,丰富了不同的人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生活化的作文题。在写这类作文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承劳动之重任,扬时代之新声”。  李大钊曾经说过:“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作为新时代的学子,亦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我们必须始终谨记“民生在勤,勤則不匮”,用劳动谱写新时代中国梦的华章。  然而,当今社会,不理解劳动、不尊重劳动、不愿意劳动的青年比
“在潘汉年案的那个年代,审判难以真正独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潘汉年冤案的发生,难以避免”    “潘汉年案平反昭雪后,纪念他在我党情报战线上作出杰出贡献的文章和影视作品不少,而对建国后造成潘汉年冤案的原因,却鲜有涉及。”  作为当年审判潘汉年案的合议庭审判员,最高人民法院资深法官彭树华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当年这一大冤案使他常常萦绕于心,不能释怀。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将有关潘汉年案审判前后的情况,
近年来,南京市白下区检察院通过设立专门的案件监管机构,对案件实行统一进出口、统一告知案件当事人权利义务、统一开具和送达法律文书、统一涉案款物监管和统一数据统计。  南京市白下区检察院案件监督管理中心成立于2007年,主要职能是改变以往由各业务部门各自进行案件质量管理的分散监管模式,实行统一网上全程动态监管,以此强化检察机关自身监督制约,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  为切实有效地开展案件监督管理,为执法办
《论语》中说“益者三友”,其一便是“友直”。然而,“直而无礼”也是“六弊”之一,那么,真正的“直”到底是什么呢?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直”随处可见,其中拥有丰富内容、最具“直”特点的就是互联网中各个平台上的评论了。在网络上,你可以将自己的文章、音乐作品,甚至是一段舞蹈表演发布出去,而后会收获许多评论。它们大多直言不讳,直白地向你指出你的缺点和需要改进之处,或者对你热烈赞扬。一瞬间,
西班牙男子爱德华多·R一直在狱中服刑,已经有近2年时间没有妻子安吉丽丝的音信。不久前,他获得假释回家后发现,妻子已经死亡,尸体甚至已经变成干尸。爱德华多的邻居们曾多次向市政府投诉,称他家中传出恶臭。由于安吉丽丝长期未与外人联系,当地警方也数次请求进入房中查看。然而当地法官拒绝允许任何人入内。法官的理由是:此前有过关于安吉丽丝不讲卫生的投诉,不能排除那些恶臭是因为房里太脏造成的。  私奔  英国苏赛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
结束了一周的学校生活,周末我拎着行李回家。刚到家门口,就听见屋里热热闹闹的说话声,家人一定在热火朝天地准备晚饭。  我轻轻敲了一下门就停下来等着开门。只听见一阵挪动椅子的声音,接着就是“啪啪啪”跑动的声音,然后门“吱呀”一声开了,自然是奶奶。奶奶看见我的瞬间,温柔的眼睛霎时发出亮光。她一只手接过我的行李,一只手挽着我进门,还大声喊道:“盼盼回来了!”  我刚坐在餐桌前,奶奶就从厨房里拿来筷子,又顺
外婆喜欢坐在摇椅上抽烟,从清晨到黄昏。  外婆家和我家只有一墙之隔。  天很亮,太阳起得很早。每次上学时,我都会经过外婆家门口。外婆坐在家门口的摇椅上,腿上常年盖着一条浅枣色的毛毯。只见她疑虑地、假装不紧不慢地,从兜里把从小舅那儿偷来的烟摸出来。她每回都是一藏、二找、三摸、四翻、五望……步骤很多,但也无外乎这么几个。时常不是少了点火的,就是没拿烟杆子,却赶巧都会被去上学的我撞见。她也不慌张,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