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几道同构试题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zh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道高三年诊断性练习第7题出发,阐述利用同构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从而更好地指导高考复习备考,实现高效复习.
其他文献
天堂是弥尔顿史诗《失乐园》的神学中心,也是弥尔顿的神圣共同体的支柱.本文从三个维度探讨《失乐园》中呈现的天堂模式,即阿卡狄亚、乌托邦和共同体.阿卡狄亚式天堂具有牧歌般的和谐融洽,乌托邦式则有着政治的、规训的特征;二者各有其优势,却也存在重大缺陷.共同体则是理想的天堂模式——对阿卡狄亚和乌托邦模式取长补短,并注入了新的成分——从而体现出共同的、有机的特色.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应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教师在重视学生学习基础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物理素养.创新能力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贯彻落实语言表达训练,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表达,在文化理解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语言认知体系,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习作不仅是一个人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体现,更是用来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小学作文占分比例逐渐递增,小学生却面临写作难、提分难的现状,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成为每位老师的共同难题.根据新课改要求,在习作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更新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通过考查形式批评学文类研究的利弊,主张动态而宽泛地使用文类并结合文本互读法研究圣经文本,藉此探讨《弥迦书》6:9-16,表明该文学单元中智慧和先知两种元素既相对存在又相互交融,同时还兼具律法元素.从总体类型的视角判断,该文学单元是一个控诉和审判的先知神谕,对它的形成及其在第6章和整卷书中的作用的考查则证实了此判断.本文的研究对传统形式批评学的圣经编撰观提出质疑,并支持圣经的形成是律法、先知和智慧三种传统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过程.
犹太教和基督教历史上留下诸多表现圣经故事的图像、壁画及雕塑,展现出艺术家对圣经故事的不同诠释.以《创世记》22:1-14为例,基督教艺术家对“燔祭以撒”的描绘与犹太教艺术家对“捆绑以撒”的刻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艺术释经承载了艺术家们独特的释经思想,影射了文学释经中丢失的传统,与其发生了积极的双向互动,使圣经文本得到更加全面深刻的剖析,同时也暗示了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释经相遇.
“身体”是保罗笔下的重要概念,具有丰富的教会论、伦理学和拯救论内涵,但在《约翰福音》中却几乎被“丢弃”.保罗的人论具有“肉—身体—灵”的三元结构,而《约翰福音》的人论仅有“灵”与“肉”这对立的两个维度,但“肉”的内涵被中性化而“灵”获得了人格化的表述,以此为调适,来移置保罗“身体”概念中的部分神学内涵.回溯罗马帝国的宗教历史,可以发现早期教会、犹太教与罗马政权三者间的张力推动了基督信仰者建立独立身份的进程.《约翰福音》舍弃保罗语境中的“身体”概念,正因应了这种身份变革的诉求.
《保罗与特格拉行传》叙述了以童女特格拉为主角的皈依和殉道故事,是《保罗行传》中保存最完整、历史影响最大的篇章.本文基于罗马世界上层女性在父权体制中进行博弈的社会生活现实,跳出“压迫—解放”的简化框架来理解《保罗与特格拉行传》复杂的叙事策略,揭示其不但倡导独身和漫游传教的生活方式,还以“贞洁”观念为核心提供了一套有别于希腊罗马社会主流意识的身体性别语言,表达新的社会愿景.这是对保罗传统的处境化发展.
近几年来对平面向量的考查越来越灵活,其中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考查显得尤为突出.求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常见方法有:定义法;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坐标法.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往往被大家忽略,它就是极化恒等式法.当遇到同起点的两个角度不定,模长不定的向量数量积问题时可以考虑利用极化恒等式这一重要工具.
在《力士参孙》中,弥尔顿将《士师记》中的参孙融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改革的语境,使之从企图抵抗神意、缺乏责任感、拙于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巨婴”变成了富有使命感、以理性指导实践、顺应神意的“成人”,借以指出未竟的宗教解放事业符合历史正义与政治正确,必须以理性认清与宗教解放间的距离、完成革命者的自我改造来实现之.《力士参孙》接续《失乐园》中因遭受诱惑而失败、《复乐园》中经受考验而胜利的脉络,为英国人民打出了时代的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