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只有具备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才能够使国家具有高效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从而使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及损失降到最低。本文针对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欠缺之处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R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145-01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极快的传播速度及迅猛的发展态势使我国陷入了艰难的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既呈现出诸多闪光点,但也暴露出我国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不足,也许人们意识到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一、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不足
(一)公共预防意识淡薄,应对机制不完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呈迅猛的态势,但公共卫生应对机制却无法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存在公共预防意识淡薄、缺乏针对性预警及应急体系、应对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社会群体对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应对,偏远地区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缺乏足够的重视及预防意识。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各部门及新闻媒体没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充分的宣传,导致民众缺乏预防危害的基本常识,以及应对卫生事件的救生技能。
(二)法律保障系统不完善
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主要依循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而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该法案因历史因素影响使其与实际应对工作存在脱节现象。而应急时期所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条件应急预案》等法规,因为临时法规所以在内容充实性及法律地位上皆有所欠缺。
(三)人员素质不高,专业队伍缺乏
在疫情爆发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往往得不到社会各层人士的重视,卫生防疫系统在缺乏有力支持的情况下很难形成专业的人才队伍,导致很多非公共卫生专业的人员掺杂其中。而在行程公共卫生队伍后,又不能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使其专业技能较弱。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理系统落后
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全落实,所以各地的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重视程度及建设速度参差不齐,基层工作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而这也导致在面对疫情时,瞒报、延报的现象屡有发生,应对机制的启动也会存在延迟现象。
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增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救治能力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形成成熟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通过硬件设施的完善,优化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使该网络能夠充分发挥应对作用。同时,应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加强垃圾分类及清理工作,对脏乱差现象进行治理,对公共卫生行业进行规范化建设,从而实现持续性发展。
(二)完善国家应急储备政策,建立应急调拨程序
在新冠期间,很多防疫物质在供应上出现了紧张的问题,这严重限制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些防疫物质的物价翻了十几倍,断档的情况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完善国家应急储备政策和建立应急调拨程序,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医疗卫生事业近些年来实现了迅速发展,国家储备也应该及时吐故纳新,确保危机来临之际,能够及时应对。为了避免在突发疫情时后勤保障出现问题,国家需要建立起应急调拨程序,在突发时刻对全国资源进行有条不紊的调动,机构进行统一指挥,确保指挥工作能够落实到各个环节,除此以外还要建立起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保障信息的宣传能够顺利进行,国家可以通过发布信息的方式,是人民群众第一时间意识到情况的危机和发展趋势。
(三)组织精兵强将,联合科技攻关
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可以通过建立相应法规制度的方式推荐选拔专业的科技人才,并将这些跨领域的科技人才组织起来,联合科技攻关,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积极的沟通配合,共同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疫情突破口,并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卫生防疫系统要转变工作模式
卫生防疫系统除了准确的上报疫情情况外,还应该发挥监督控制的功能,严防严控,密切监视传染病的传入,同时要主动出击,加大对水源、血源,空气、食品等可能与人直接接触物质的监督,采集样品,对高危行业、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五)建议设立人口与健康促进委员会
为了更好的协调公共卫生区域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在体制上确认公共卫生领域的统一领导职能,采取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管理方式,其次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对资源进行整合,合力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出现盲区,最后要将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到那条街道中,各级政府领导要提高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和控制,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上,需要社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升,要注重科学与法制并行,做好预防工作,常备不限,在统一领导下进行分级负责,做好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确保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唯有如此才能够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湖生.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异同及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相关问题探讨[J].安全,2020,41(03):10-17.
[2]柯思思,朱朝阳,张刚,严亚琼,杨小兵,汪鹏.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36(06):643-646.
[3]徐涵,李虹霞,屈莉红,孙贵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应急医疗队体系的建设[J].上海预防医学,2019,31(11):891-894.
[4]陈秀兰.基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指标体系构建[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4):203+219.
作者简介:蔡池彪,男,汉族,湖北潜江人,1975年1月出生,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疾病控制、慢病管理、医养结合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R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145-01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极快的传播速度及迅猛的发展态势使我国陷入了艰难的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既呈现出诸多闪光点,但也暴露出我国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不足,也许人们意识到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一、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不足
(一)公共预防意识淡薄,应对机制不完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呈迅猛的态势,但公共卫生应对机制却无法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存在公共预防意识淡薄、缺乏针对性预警及应急体系、应对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社会群体对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应对,偏远地区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缺乏足够的重视及预防意识。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各部门及新闻媒体没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充分的宣传,导致民众缺乏预防危害的基本常识,以及应对卫生事件的救生技能。
(二)法律保障系统不完善
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主要依循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而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该法案因历史因素影响使其与实际应对工作存在脱节现象。而应急时期所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条件应急预案》等法规,因为临时法规所以在内容充实性及法律地位上皆有所欠缺。
(三)人员素质不高,专业队伍缺乏
在疫情爆发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往往得不到社会各层人士的重视,卫生防疫系统在缺乏有力支持的情况下很难形成专业的人才队伍,导致很多非公共卫生专业的人员掺杂其中。而在行程公共卫生队伍后,又不能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使其专业技能较弱。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理系统落后
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全落实,所以各地的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重视程度及建设速度参差不齐,基层工作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而这也导致在面对疫情时,瞒报、延报的现象屡有发生,应对机制的启动也会存在延迟现象。
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增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救治能力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形成成熟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通过硬件设施的完善,优化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使该网络能夠充分发挥应对作用。同时,应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加强垃圾分类及清理工作,对脏乱差现象进行治理,对公共卫生行业进行规范化建设,从而实现持续性发展。
(二)完善国家应急储备政策,建立应急调拨程序
在新冠期间,很多防疫物质在供应上出现了紧张的问题,这严重限制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些防疫物质的物价翻了十几倍,断档的情况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完善国家应急储备政策和建立应急调拨程序,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医疗卫生事业近些年来实现了迅速发展,国家储备也应该及时吐故纳新,确保危机来临之际,能够及时应对。为了避免在突发疫情时后勤保障出现问题,国家需要建立起应急调拨程序,在突发时刻对全国资源进行有条不紊的调动,机构进行统一指挥,确保指挥工作能够落实到各个环节,除此以外还要建立起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保障信息的宣传能够顺利进行,国家可以通过发布信息的方式,是人民群众第一时间意识到情况的危机和发展趋势。
(三)组织精兵强将,联合科技攻关
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可以通过建立相应法规制度的方式推荐选拔专业的科技人才,并将这些跨领域的科技人才组织起来,联合科技攻关,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积极的沟通配合,共同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疫情突破口,并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卫生防疫系统要转变工作模式
卫生防疫系统除了准确的上报疫情情况外,还应该发挥监督控制的功能,严防严控,密切监视传染病的传入,同时要主动出击,加大对水源、血源,空气、食品等可能与人直接接触物质的监督,采集样品,对高危行业、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五)建议设立人口与健康促进委员会
为了更好的协调公共卫生区域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在体制上确认公共卫生领域的统一领导职能,采取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管理方式,其次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对资源进行整合,合力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出现盲区,最后要将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到那条街道中,各级政府领导要提高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和控制,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上,需要社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升,要注重科学与法制并行,做好预防工作,常备不限,在统一领导下进行分级负责,做好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确保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唯有如此才能够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湖生.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异同及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相关问题探讨[J].安全,2020,41(03):10-17.
[2]柯思思,朱朝阳,张刚,严亚琼,杨小兵,汪鹏.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36(06):643-646.
[3]徐涵,李虹霞,屈莉红,孙贵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应急医疗队体系的建设[J].上海预防医学,2019,31(11):891-894.
[4]陈秀兰.基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指标体系构建[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4):203+219.
作者简介:蔡池彪,男,汉族,湖北潜江人,1975年1月出生,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疾病控制、慢病管理、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