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班有一“滑头”,号称“小不点儿”。他身材矮小,像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白嫩的小脸蛋上总是挂着笑容,还有几分稚气,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可是他人小志却不小哦!
“把数学作业本交上去!”小不点儿扯着嗓子嚷嚷,以那“高贵”的身份——数学课代表,挺着胸,一副不可侵犯的样子。别小看他,只要你上前说他一句,他就会毫不留情地用三寸不烂之舌攻得你落花流水。
一次,“小不点儿”跟同学们聊得正欢,他那浓缩式的身材挤在众多高人之间,让人不禁发笑。我走到旁边,笑着说:“喂,你可是众人之中与众不同的一个。”我又将他的身高与其他人比划了比划。他理也不理我,只是用那双小不溜秋的眼睛瞟了我一眼,然后悄悄地在另一位同学耳边说了什么,还神秘地笑起来了。我想他一定在说我,于是,我也还给他一个笑,并问他:“你在说什么?”“哇哈哈叽哩啪啪哈。”他用流利的口语回了我的话,再加上他那稚嫩的声音,显得十分滑稽。我被他的话搞得头晕脑胀,不知道是德语还是日语。
不得已败给“小不点儿”了,我只好低声下气地问:“你说什么?”“我说……”他敞开了歌喉,“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这不是娃哈哈广告公司的广告歌曲吗?晕,我真是佩服佩服。我和他的这番对话还引得众人哄堂大笑,我自己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在大家的笑声还没有消失的时候,“小不点儿”微笑着露出两个小酒窝,用标准普通话对着另一位男同学说:“告诉你,我长高了3公分。”我觉得他那模样实在可笑,就摸摸他的头,他马上躲开,还理直气壮地说:“男子汉的头是摸不得的。”并且还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堆道理。
真是人小志不小! “小不点儿”的可爱、活泼、天真与博学令我欣赏。
哦,差点儿忘了告诉你,他的名字叫张健一。
丁燕伟老师说几句:
自打有了写作文这档子事,“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之类的题目就成了千百年来舞文弄墨之人的传统剧目。传统归传统,可要想旧瓶装新酒,老树开新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喜的是小作者没有按习惯思路一味颂扬,而是借助于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同桌的“与众不同”,用简练的笔触勾勒渲染。虽简约,却使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也许你也有过这样一位可爱、天真而又博学的同窗学友,他的一嗔一笑,举手投足是否也正填充了你的记忆的色板?有时候原汁原味的生活本来就具有感染力,着意去表现,反而使文字暗淡。
本文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借助传统的白描手法去刻画人物,使人物鲜活而生动。文首的先声夺人不由自主地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凤辣子;面对嘲讽的机智巧对,又从语言神态动作上多处用笔,使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
可见,写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才会得心应手;抓住特点,详细描写,才能写生动。
“把数学作业本交上去!”小不点儿扯着嗓子嚷嚷,以那“高贵”的身份——数学课代表,挺着胸,一副不可侵犯的样子。别小看他,只要你上前说他一句,他就会毫不留情地用三寸不烂之舌攻得你落花流水。
一次,“小不点儿”跟同学们聊得正欢,他那浓缩式的身材挤在众多高人之间,让人不禁发笑。我走到旁边,笑着说:“喂,你可是众人之中与众不同的一个。”我又将他的身高与其他人比划了比划。他理也不理我,只是用那双小不溜秋的眼睛瞟了我一眼,然后悄悄地在另一位同学耳边说了什么,还神秘地笑起来了。我想他一定在说我,于是,我也还给他一个笑,并问他:“你在说什么?”“哇哈哈叽哩啪啪哈。”他用流利的口语回了我的话,再加上他那稚嫩的声音,显得十分滑稽。我被他的话搞得头晕脑胀,不知道是德语还是日语。
不得已败给“小不点儿”了,我只好低声下气地问:“你说什么?”“我说……”他敞开了歌喉,“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这不是娃哈哈广告公司的广告歌曲吗?晕,我真是佩服佩服。我和他的这番对话还引得众人哄堂大笑,我自己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在大家的笑声还没有消失的时候,“小不点儿”微笑着露出两个小酒窝,用标准普通话对着另一位男同学说:“告诉你,我长高了3公分。”我觉得他那模样实在可笑,就摸摸他的头,他马上躲开,还理直气壮地说:“男子汉的头是摸不得的。”并且还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堆道理。
真是人小志不小! “小不点儿”的可爱、活泼、天真与博学令我欣赏。
哦,差点儿忘了告诉你,他的名字叫张健一。
丁燕伟老师说几句:
自打有了写作文这档子事,“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之类的题目就成了千百年来舞文弄墨之人的传统剧目。传统归传统,可要想旧瓶装新酒,老树开新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喜的是小作者没有按习惯思路一味颂扬,而是借助于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同桌的“与众不同”,用简练的笔触勾勒渲染。虽简约,却使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也许你也有过这样一位可爱、天真而又博学的同窗学友,他的一嗔一笑,举手投足是否也正填充了你的记忆的色板?有时候原汁原味的生活本来就具有感染力,着意去表现,反而使文字暗淡。
本文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借助传统的白描手法去刻画人物,使人物鲜活而生动。文首的先声夺人不由自主地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凤辣子;面对嘲讽的机智巧对,又从语言神态动作上多处用笔,使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
可见,写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才会得心应手;抓住特点,详细描写,才能写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