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要匠心独运,“为有好设计,捻断数茎须”。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找准切入点
    (1)以课文中提纲挈领的句子为切入点  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我抓住教材最能体现重点难点的一句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切人课文。听写“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也便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顺势解决教材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词句。并以此展開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以体现课文主要内容的词语为切入点
  王菘舟在《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教学中,就以下面两组词为切入点:
  车盖盘孟
  苍苍凉凉探汤
  先引导学生听老师读课文,琢磨这两个词语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文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枯燥的文言文因而上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窦桂梅老师上《村居》,她抓住了一个“醉”字,由浅入深。带着学生逐步走进了作者笔下的村居,又再次带着学生走出古诗,走入当时的社会,领略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做到了“牵一发动全身”。努力将词句、段、篇结合起来通过题眼、文眼、课眼找到文章的主干,将教材重组。
  (3)以疑问为切入点
  例如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师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课文里告诉我们许多好办法,只要你们认真去读,就一定能找到答案”为切入点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研读课文,探究课文。
  
  二、着力发展点
  
  所谓发展点,就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素养得到提高。
  如教学《生命》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再说说你的感受。”这既是对内容的分析,又是对语文知识的练习。有专家这样评价:“此时的标点已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符号了,是学生对生命的含义理解后灵感的焕发,是老师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就是发展点。
  
  三、开发创新点
  
  如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我把带有科普小知识的诗歌,进行了再创造,使它故事化,情境化。例如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告诉我们的天然的指南针后,我安排了一个环节:教师以迷路人的身份向太阳、北极星、大树、雪花求助。(太阳、北极星、大树、雪花分别由4组同学担任)  师自述:有一天中午,我在野外玩得特别开心,可不知不觉,我迷路了。太阳公公,太阳公公,我迷路啦,怎么办呀?
  生:别急,别急。中午的时候,我在南方,地上的树影指着北方。
  师:谢谢你,太阳公公。我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了。可是,太阳公公,如果我在早上迷路了,你在哪里呀?
  生:别怕。早上我在东方,找到我,你就可以回家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因为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
  师:(拿出准备好的词语卡片)早上的太阳我们叫它“旭日”,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就叫它“旭日东升”。我们一起念一“旭日东升”。
  师:太阳公公,太阳公公,现在是傍晚,我又迷路啦,怎么办呀?
  生:别怕。傍晚我在西面,找到我就行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因为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
  师:(拿出准备好的词语卡片)傍晚的太阳我们叫它“夕阳”,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我们就叫它“夕阳西下”。我们一起念一“夕阳西下”。
  师:谢谢你,太阳公公。你真是个忠实的向导!
  这样的设计不但促使学生自主研读课文,内化知识,还使原本充满说教性质的科普诗歌充满情趣,更可取的是它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拓展到了“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运用的能力。这既是本节课的创新点,又是学生的发展点。
  
  四、教学流程要环环相扣,自然流淌
  
  “层次清晰”往往是对一节课的正面评价,但环节之间若缺失了有机的联系,相关语言知识会因知识之间缺乏联系而显得“琐碎”,整堂课也会给人以“搭积木”之感,不利于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若我们在关注各环节本身优化的同时,又能关注到各环节之间的巧妙过渡,使各环节环环相扣,整个教学流程或如小河流水,或如飞流瀑布般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学生就能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更为有效地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从“知识→技能→能力”的序列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其他文献
城郊学校因其位置的特殊,办学环境较为复杂: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留守儿童多、学生辍学率高;家长配合率低、学生习惯较差等。这样的学校要打造质量品牌,赢得社会群众的认可,可从班集体的建设入手,将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习惯养成为教育突破口,制度化每一个有利的教育细节,给学生营造全面发展的“三维空间”,让城郊学校这座“森林”越来越具有生命力。    一、引导班主任成为高瞻远瞩的“领头雁”
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做事,学会生存”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而感恩教育则是四大教育支柱的综合体现。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幼儿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依托侨乡特色,创设感恩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个性化的作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捕捉训练的契机,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训练点    众所周知,一本好书犹如醇香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如果能让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在经历了残酷的口诛笔伐之后,带着挥洒不掉的遗憾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新世纪的语文教育该走向哪里?《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发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缕曙光。但是“标准”的颁发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还是常常万般无奈地看到:课堂花哨的东西多了。而语文本真的东西却不知何处寻觅。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严重缺失,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注重学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只有亲历实验过程,学生才能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新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激趣引导,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片断一:  师:(出示烧杯和水杯,演示在烧杯里倒入50
今年新课程全员培训又到了,怎样创新培训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进一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够均衡地、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笔者总结反思这几年来新课程的培训方式,探索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换角培训。即参训教师角色换成小学生,培训者角色换成小学教师,培训过程相当于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换角培训,参训教师体验并感悟新理念新方法的每个细节及其作用,品尝和理解新课程理念,使他们在培训后得到较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一切学习活动都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前,不少数学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活跃,但真正留给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却少之又少。我想,这与我们教师对数学教育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入,盲目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有关,从而导致数学课堂中,学生缺乏对数学内涵必要而深刻的理解,不能达到数学学习的预期目的。  “内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数学是一个多元复合体。其内涵包含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这都充分地强调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读的方法很多,而就学生的悟感体验和提高感情朗读能力而言,我认为品读是
活动目标  1. 观察并感受“飞檐”“灰瓦白墙”等老门东建筑特点。  2. 学会自选分组,尝试用芝麻、油画棒等综合材料进行造型。  3. 享受综合材料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建构区中,已用积木、纸砖建构完成老门东的造型。  物质准备:牛皮纸、油画棒、记号笔、芝麻、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老门东亲子游照片,简单讲述所见所闻所感  师:这里是什么地方?  师:你们去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