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萦绕在中国的美丽乡愁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有关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的传记《Pearl Buck in China》(暂译《赛珍珠在中国》)已在国外出版,几乎同时间,她的代表作《大地》三部曲、《母亲》等也接连在国内重印上市。时隔37年之后,这位被誉为“自13世纪马可。波罗以来写中国故事最有影响力的女人”,她的人生以及她与中国的美丽情缘再次回归人们的视线。
  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1892年~1973年),一个充满中国文化韵味的名字,它的主人却是一个美国人。她生于美国,长于中国,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中文。当她得知自己用英文书写的描写中国农民故事的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时,她脱口而出的是一句汉语:“我不相信。”赛珍珠说美国是她的祖国,中国则是她的故乡,她的一生都在这两种文化中摆荡。
  
  摇篮中开始的漂泊
  
  4个月大的赛珍珠尚未睁开双眼看清自己的出生地,便被父母带上了船,远赴中国。这是这位女子与中国未来80年间千丝万缕联系的开始。
  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1892年6月26日,一名女婴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呱呱落地。她的到来,对于已经失去了3个孩子的父母而言,无疑如珍珠一般宝贵,他们把她看成是上帝给予的安慰,于是为她取名珀尔·康福特·赛登斯曲克(Pearl Comfort Sydenstricker)。同时,长期在中国传教的父亲又根据英文姓氏的中文发音,为她取了个地道的中国名字——赛珍珠。
  赛珍珠的父母是基督教徒,父亲安德鲁自小便立志做一名传教士,母亲凯丽因为家族的传统,也天生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于是,为了达成远赴中国传教的意愿,他们走到了一起,两人更在新婚后不久便不顾亲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前往中国。那时的中国正值清末,政局动荡,起义四起,自然灾害频繁。
  异国他乡的生活“拥挤、肮脏、贫困和充满敌意”,安德鲁认为这是在磨练自己,可是妻子凯丽却越来越无法忍受,尤其是在1890年,凯丽在很短的时间里因为无法防治的热病而接连失去了3个孩子,无尽的丧子之痛一下子击倒了她,他们不得不选择回国休养。也正是在这段平静而又忧伤的休养期,赛珍珠出生了。那时的赛珍珠对自己周围的一切一无所知,4个月大的她,尚在襁褓之中便被父母带上了轮船,横穿大西洋,踏上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她要抵达的地方将会成为她一生的牵盼——中国。
  赛珍珠的童年从中国的镇江开始。与当时大多数白人的选择相左,赛珍珠的父母没有住在租界区,而是选择和普通的中国人生活在一起,于是小时候赛珍珠的生活几乎与周围的中国孩童一样。她在讲英语之前便先学会了说汉语。和当时所有读私塾的中国孩子一样,赛珍珠从小便在先生的教导下诵读孔孟之礼。闲暇时,她会整天缠着保姆王妈要听《西游记》、《水浒传》的故事,有时候王妈忙于家务活,赛珍珠就上街听说书人讲故事。说书人要收钱,小赛珍珠毫不吝啬,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零花钱放到盘子里,然后便坐在小凳子上津津有味地听上一天。回家的路上,她会特别留意挑着担子叫卖的小贩,一听到“麦芽糖”,就会飞快地跑过去。这种亮晶晶、黏糊糊的小吃,赛珍珠特别喜欢,看着小贩用木棍搅动着麦芽糖就会十分开心,这样纯粹的一段时光,赛珍珠在日后的自传里写来都感慨万千。
  可是,这样幸福的童年时光也有阴影。1900年。赛珍珠8岁那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她忽然发现平日里和她要好的小伙伴们再也不肯跟她一起玩了,走在街上,更会有小孩淘气地跑过来喊她:“小洋鬼子!”虽然赛珍珠会毫不客气地回敬一句地道的“龟孙”,可是由心底而生的那份委屈和恐惧,让她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份问题。
  幼年的赛珍珠便一直生活在这两种文化的矛盾之下,她一面接受中国教育,熟悉中国的民俗和传奇,另一方面又接受来自父母的美式教育,信仰基督、喜爱英国文学。她的头脑中有两个世界,都在不停地塑造着她。赛珍珠在日后的自传中写道:“我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长大,一个是属于我父母的,狭小的、白人的、清洁的、长老会的美国人世界;另一个是广大的、温馨的、欢乐的、不太清洁的中国人世界,而两者之间可说并不相通。在中国人的世界时,我说中国话,举止像中国人,和他们吃一样的东西,并分享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而身处美国人的世界时,则将两者之间的大门关上”。
  
  献给永远年幼女儿的书写
  
  处女作完成之后,赛珍珠就把书稿封进了一个匣子里,计划着等孩子长大后给她看。可是那个最初让赛珍珠产生写作动机的女儿卡罗尔,不久就被确诊为终生智力低下。
  时光荏苒,镇江带走了赛珍珠的童年,17岁时,赛珍珠在母亲的百般坚持下回到了美国,进入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只有赛珍珠能体会到,那时的自己与真正的美国同龄人有着怎样的天差地别。顺利毕业后,赛珍珠放弃了大学里的职位回到中国照看父母,也正是在此时,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农业专家约翰·洛辛巴克(JohnLossing Buck)。1917年5月,25岁的赛珍珠成为了新娘,然而未经深思的婚姻也为两人将来的孤独撒下了阴影。
  婚后不久,赛珍珠便陪伴丈夫前往安徽宿州农村工作,在租来的房间里,赛珍珠打理家务,并帮做农业研究的丈夫整理问卷和数据。这使得赛珍珠第一次真切地接触并认识了中国农民,在日复一日的交往中,赛珍珠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农民善良、可爱、亲近大地,可是他们受着沉重的苦难,天灾、官僚、地主、恶霸、土匪都让他们苦不堪言。除了来自外部的磨难,赛珍珠同样对他们自己所制造的苦难怀有同情与不解:为什么婆婆要虐待媳妇,逼得媳妇上吊自杀?为什么生了女孩一家人都会愁眉不展甚至将女婴杀掉?这些真切的观察、不解,都为赛珍珠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只是,任何写作事业的开始都需要一个激发点,赛珍珠也不例外。虽然从小赛珍珠便在母亲的熏染下熟读英国文学尤其是狄更斯的作品,更多次在母亲的鼓励下给美国报刊投稿,可是她真正动笔开始系统创作则始于女儿的降生和母亲的去世。
  1919年,赛珍珠和丈夫来到南京金陵大学任教,并在这里生活了将近12年。在一座小洋楼的阁楼上,她完成了后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几乎全部作品。这座洋楼现在仍静静地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下。正是在这里,赛珍珠幸福地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卡罗尔,天生的母性令赛珍珠激动不已。可是伴随着女儿的降临,这个小家庭却充满了哀伤。顺利生产后不久,医生便发现赛珍珠患有子宫瘤。为此赛珍珠只能切除子宫,从此,这位幻想能拥有中国式大家庭的女子也就彻底失去了再次生育的能力。可是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这还只是一系列噩运的开始。
  1921年,赛珍珠的母亲病故。哀伤之余,赛珍珠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将来能了解一个真 实的外婆,于是她开始着手创作处女作——母亲的传记《异邦客》。《异邦客》完成之后,她就把书稿封进了一个匣子里,计划着等孩子长大后给她看。可是那个最初让赛珍珠产生写作动机的女儿卡罗尔,不久就被确诊将永远也长不大。
  由于患有先天性代谢异常,卡罗尔最终被确诊为终生智力低下。那几年的赛珍珠切切实实地品尝到了什么是心力交卒。先是丧母之痛,接着是不得不把七十高龄的父亲远道接到南京家中奉养,然后又要帮助丈夫开展中国农业经济课题的调查。而伴随着女儿越来越突出的智力问题,赛珍珠还要频繁地往返中美两国寻求医疗,而此时的丈夫心里眼里都只有自己的事业,根本无暇顾及妻子和女儿的一切,赛珍珠渐渐陷入了恐惧无助的深谷。
  于是,赛珍珠四处借钱将女儿送到了美国一家私人疗养院,自己则带着一台打字机独自回到了中国,为了赚取女儿的疗养费用,她把自己关在房间内,每天早晨起床后便坐在打字机前,“这次是我真正开始写作的时候了!”此时的赛珍珠,女儿远在大洋彼岸,母亲已经过世,丈夫根本不支持和不理解自己写作,她似乎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意孤行地写,一刻不停地敲下去,她将自己几十年间在中国的见闻酝酿成故事,全部在打字机上敲打、倾诉……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赛珍珠便完成了那部轰动西方世界的小说《大地》。
  
  由《大地》登顶诺贝尔奖
  
  作为第一位让诸多读者在西方文学中听到中国声音的女作家,赛珍珠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致辞上表示:“我的第二祖国是中国……中国人的生活这么多年来也就是我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必将永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1931年,《大地》在纽约面世,小说旋一出版就立刻引起轰动。虽然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但这部反映遥远中国农民生活的作品仅出版当年就卖出了180万册,小说连续22个月荣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并很快被译成德、法、荷、瑞、丹、挪等文字出版。出版社不停地赶印翻版,都难以满足书店纷纷飞来的订单要求。伴随着1932年《大地》荣获普利策奖,赛珍珠正式由介介无名跃居知名作家行列,而原本已经濒临破产的出版社,转眼间也成为纽约最著名的出版机构。
  《大地》令当时的西方世界第一次认知并理解了陌生的中国。小说围绕着一个普通农民王龙的发家史展开,在故事的开头,王龙只是生活在安徽的一位贫穷农民,与年迈的父亲和买来的媳妇过着俭朴的生活,通过夫妻两人的勤劳苦干逐渐富裕起来之后,王龙首先想到的就是买地。他坚信,只有拥有了土地,自己以及后世的子子孙孙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可是,当王龙掏出全部家当置办土地后,突然来临的干旱和饥荒却使得一家人全部的辛勤劳作化为乌有,于是王龙一家便一切从头开始,想尽各种办法继续在这片深厚的土地上劳作着、承受着、收获着。土地是《大地》的主题,它是农民的命根子,对土地的依恋是小说的灵魂,王龙甚至是宁愿死,也不愿失去土地,临终之前,他仍然不断地叮嘱儿子们:“我们从土地上来,我们还必须回到土地上去,千万不能卖掉田地,一户人家卖地之日便是他们败家之时。”
  小说中,对土地的眷恋贯穿始终,这些单纯而执着的农民们为了在一块土地上生存下去,所采取的一系列破除天灾人害的努力着实引发了西方人的情感共鸣,“这就是中国,以前从未有人在小说里描写过的中国。”伴随着《大地》系列第二部、第三部的接连出版,《大地》、《儿子们》、《分家》合成《大地》三部曲,在美国刮起了一股中国旋风。那时的中国正发生严重的水灾,洪水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各国政府和人民纷纷慷慨解囊,而从国外汇来的救济款项和实物中,美国人所募捐的占绝大部分。当时的美国红十字会会长亲自写信告诉赛珍珠:“这是由于《大地》中王龙一家人遭遇旱灾的故事深切地感动了美国人的缘故。”
  1938年,瑞典皇家学院以《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而真实的史诗般描写”,以及它对中国题材小说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将赛珍珠列入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我不相信。”当赛珍珠被告知自己入选诺贝尔奖时,已经正式回美国定居3年之久的她,面对着周围清一色的英文记者,用中文脱口而出。当最终正式站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时,赛珍珠在领奖致辞中坦诚:“我的第二祖国是中国,假如我不提到中国人民,我就不是真正的我了。中国人的生活这么多年来也就是我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必将永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那一年,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身处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以美国公民身份接受奖项的赛珍珠,仍不忘积极地为中国的抗日奔走,她在领奖致辞中一再强调:“当我看到中国空前地团结起来反对威胁其自由的敌人时,我感到从未像现在这样钦佩中国。就凭着这种争取自由的决心,我知道中国是不可征服的。”
  
  用一生来怀念中国
  
  直到42岁,她与第一任丈夫婚姻破裂,赛珍珠才离开了中国。1935年赛珍珠与自己的出版商理查德·威尔士结婚,并正式回美国定居,然后,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她用近半个世纪的时光来描写中国,怀念中国,终生致力于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赛珍珠在晚年只有一个愿望:回中国去。
  定居美国后的赛珍珠一直生活在荣耀之下,财富、名誉、幸福在她身边挥之不去,但她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第二故乡中国。赛珍珠从一开始就深知,自己荣誉的起点来自中国,如果不强调这一点,那就是忘恩负义。所以这段反哺的时光从赛珍珠获得声誉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直至1973年赛珍珠去世,从来没有停止过。
  伴随着《大地》的热销,所有关于中国的文学作品一夜之间开始广受欢迎。1933年,由赛珍珠费时4年之久翻译的《水浒传》登陆美国各大书架,小说才一出版就蹿上了美国“月图书俱乐部排行榜”。这是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赛珍珠第一个将中国的这批“梁山好汉”介绍给了全世界。在继续书写中国的传奇与故事的同时。赛珍珠还极力提携和推荐中国作家,其中林语堂算是最出名的一位。
  从很早的时候,赛珍珠就在报刊上读过林语堂用汉语和英语写的文章。对他敏锐的文笔印象深刻。1933年,两人在一位朋友的晚宴上正式见面,在随后做客林语堂家中时,深入而持久的交谈令两人都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林语堂提出自己正在用英语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赛珍珠对此兴奋不已。一个中国作家用英语写书,中国人自己第一次真正地向世界主动介绍中国文化,赛珍珠认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开端。回到家后,她马上写信给自己的出版商,要求他们一定要关照这位中国作家。
  1935年,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出版时,赛珍珠更是主动请缨亲自作序,热情地推荐其为一本“伟大的书籍”,“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写的,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 令天。”林语堂用英语写成的《吾国与吾民》在出版后4个月的时间里,印行了7版之多,依据书籍的销售热度和众多读者对书中最后一章《生活的艺术》的特别喜爱,赛珍珠力劝林语堂要趁热打铁,于是1937年反映中国人生活习俗和文化休闲的《生活的艺术》出版面世。果然不出所料,《生活的艺术》风靡美国,在欧美的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林语堂热”,凭借着这股热潮,林语堂用英文写就的《京华烟云》4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当时与林语堂相熟的埃德加·斯诺的前妻海伦坦言是赛珍珠“决定了林语堂的作品内容”。
  除了特别厚待中国作家外,赛珍珠也关心着饱受二战折磨的中国。1940年,她在美国发起成立了名为The Book of Hope的运动,由罗斯福总统夫人主持,向中国捐赠10万美元,并将支票亲自送到了当时中国驻美国大使胡适的手中,希望他尽快购买医药器材送回国内。之后赛珍珠还成立了“紧急救助中国委员会”,在6个月内募捐了100万美元用于给中国政府购买交通工具。虽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认定赛珍珠的作品《大地》丑化了中国人,从而对赛珍珠一直冷眼相待。新中国成立后,赛珍珠更曾被套上了“美国反动文人”的帽子,可是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赛珍珠依然痴痴地写道:“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
  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即将访华,听闻这一消息的赛珍珠兴奋得如同要“回娘家”,她不顾自己已是80岁高龄,毅然担任起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专题节目《重新看中国》的主持人。她早早地便向媒体宣布,自己已提出申请,希望可以回去看一看,这时的赛珍珠已经离“家”37年了,37年,镇江的一切是否还在?南京的友人是否安好?80岁的赛珍珠静静地等待着回“家”的那一天。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氛围,到最后她等来的却是一纸拒签。
  从此,赛珍珠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回“家”的路那样艰难,不幸的是就在赛珍珠离它只有一步之遥时,却永远地倒下了。1973年3月6日,赛珍珠逝世,她再也没有能看一眼她的中国。斜卧在草地上的那块墓碑是她生前设计的,上面没用一个英文字母,只镌刻着3个篆体的汉字:“赛珍珠”。据说,当她被安葬时穿的是一件自己平生最喜爱的中国丝绸旗袍,也许,她要穿着它回“家”。
其他文献
谁都有一颗未泯童心,看看这几款玩味十足的美妆新品,是不是你的心已经开始蠢蠢欲动,想要一睹为快了呢?
期刊
当奥斯卡影后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和导演丈夫山姆门德斯婚姻破裂的消息传来,整个娱乐圈无异于发生了一场8级强震!这对在奥斯卡殿堂大放异彩的“银色璧人”终以离婚收场,看来他们到底是敌不过“七年之痒”与“奥斯卡魔咒”的双面夹击。    当凯特只身出现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时,人们就在追问,“山姆怎么没和你一起来?”美人的回避态度并没能阻止媒体在10天后揭开事情真相:这对模范夫妻竟然已
期刊
2010年1月19日,卡夫食品(Kraft)以195亿美元将英国吉百利(Cadbury)并入门下,震惊了整个糖果业。但仅仅1个月之后,英国收购和合并委员会就开始针对卡夫食品在竞购吉百利的过程中是否误导了员工及投资者等问题展开调查。这一切都把卡夫食品的CEO艾琳·罗森菲尔德(Irene Rosenfeld)推到了舆论的浪尖,但这位一贯以铁腕著称的新“糖果女王”依然挺直腰板,大胆放言卡夫将成为“糖果、
期刊
北京时间2010年3月8日清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于尘埃落定。来自英国的服装设计师桑迪·鲍威尔(Sandy Powell)款款走上领奖台,凭借为《年轻的维多利亚》设计的精美华服、顺利摘走本届奥斯卡的“最佳服装设计”奖,虽然这已经是她的第三座奥斯卡小金人,但她并不嫌多,桑迪给观众许诺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我家里已经摆了两座这样的小金人。我觉得自己可能太贪心了……这个奖也是属于你们的,但抱
期刊
2010年2月25日,人们期待已久的魔幻3D大作《爱丽丝梦游仙境》在伦敦举行了全球首映。导演蒂姆·波顿携主创人员华丽亮相。其中自然少不了这位鬼才大导的未婚妻海伦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海伦娜在新片中饰演的大头“红心皇后”广获好评,看来这位气场诡异的女演员是决心要将哥特式怪异风坚持到底。    3月26日,让中国观众引颈以待的魔幻3D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全面登录
期刊
2010年3月3日,英国著名领袖温斯顿·丘吉尔的孙子——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因前列腺癌在伦敦去世,享年69岁。他因特殊的家庭背景而拥有令人艳羡的成长环境,但也因为这个特殊的姓氏,而一生难逃家族的阴影。    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搞混的名字,不论是看它的名还是姓,大家心里升起的都是一股对伟人的崇敬,大概只有英国人自己能明白,这
期刊
尼泊尔王室被撤销才短短2年,曾经的王室成员们似乎已经实实在在地过起了平民生活。近日,尼泊尔前公主西塔什玛(Sitashma)就被媒体发现将玉照贴在某社交网站上征婚。虽然很决这则征婚启事就被删除,但人们对于这个命运多舛的旧日王朝的记忆还是再次被牵起,2001年那场惨绝人寰又迷雾重重的王室灭门惨案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谈资。    近日,尼泊尔新闻网爆出了一条足以让国人惊诧的消息,现年30岁的前王室公主西
期刊
影片《山楂树之恋》9月16日在全国公映,这部被誉为“史上最干净爱情”的作品,以其所特有的清新、纯真与怀旧之风,将那段“革命时期的爱情”演绎得别具辛酸。    爱情是什么呢?爱情有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呢?爱情没有理论,那些谈理论的基本是宅男学者。电影《山楂树之恋》中,老三说“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他宁可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的”,而静秋则说“有你,真好”。简简单单的,却说出了永恒的纯真。  《山楂树之恋》
期刊
疯癫的、暴力的、纵欲的,那个坏男孩卡拉瓦乔已经死了400年。400年前,他因在罗马犯下命案而客死异乡:今天,他摇身一变,披着巴洛克宗师的外衣,在罗马登堂入室,成为一场大型绘画巡展的主角。这一次,罗马人完全遗忘了他曾经的“臭名昭著”,举城如膜拜圣徒般欢迎他的灵魂重返人间。    意大利人最近都沉浸在热烈的庆祝氛围中,纪念的对象是一个400年前被他们流放的凶手、流氓、画家——声名狼藉而又才华横溢的卡拉
期刊
2010年2月27日,因屠杀等罪名被判处25年监禁的秘鲁前总统阿尔伯托·藤森(Alberto Fujimori)在自己服刑的秘鲁国家警察监狱,参加了小女儿藤森沙智马塞拉(Sachi Fujimori Marcela)的婚礼,据秘鲁当地媒体报道,这场在监狱举行的别样婚礼是秘鲁当局对藤森以“人道措施”为由给予的破例许可不知这是不是现总统加西亚卖给明年极有可能夺取总统之位的藤森长女藤森庆子的面子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