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品德与生活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qiang_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反映了儿童成长的需要,所以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但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理念不清、体验不深、流程不畅等一些弊端,怎样才能使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呢?文章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这门课程的认知、领悟,浅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一、教学理念,凸现生活气息
  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要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帮助他们把生活中复杂的情况加以简化和迁移,使孩子们的生活更具有质量,更具有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生活的价值,必须凸现生活的气息,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品德与生活回归现实生活。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中。激发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生活化的教学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教学思想,将品德课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中,使其枝繁叶茂。
  二、教学目标,打造育人经典
  品德与生活课要突出体现其德育功效,努力实现其育人目标。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核心。但在过去的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被忽略。为此,在品德课教学中应着眼于做人道德认识的提高和做人行为的指导。在课堂上,首先是激发行为动机,使其乐于去做,最后是鼓励行为实践,使其坚持去做。
  品德与生活课强调其德育功能,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学科的目的性更强,目标更加明晰。但是学生固有的思想意识,社会风气的长期影响,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学生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教学目标实现起来又是比较困难。因此,用目标导学,用目标导行,用目标统领教学,发挥思品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三、教学流程,彰显动态生成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把教学过程当做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許出现任何偏差,使教学过程变得很呆板、很枯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提到:“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他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按预定的轨迹行进,总是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有意义或无意义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思维和新方法。”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不能“执行预设教案”,而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
  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有更多体验的机会,有更多思考的空间,有更多探索的欲望。学生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他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种闪烁人文精神的教学,才能提高思品课堂的有效性。
  四、学习活动,注重情感体验
  品德与生活课程所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要突出“体验感悟”,着重于道德情感体验的培养。在教学中应该选择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以情为线索,讲究“育”的策略。借助心理换位,设身处地,移情想象等体验方式,让学生入境动情,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强化感情的目的。
  安排好活动形式很重要,只有体验式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给学生带来兴趣,收获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当前课堂教学中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明显的作秀之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不能真正的得到培养。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达成有效课堂。
  五、活动层次,追求不断递进。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会。由此可见,品德活动不仅仅是同一层面的单纯重复、延续,更是不断深化的层次递进。在一堂品德课中或在同一主题教学的不同课时中,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内在的“螺旋式上升”的结构。那么,所涉及的活动不但要体验连续性,还要体现层次的递进性,让学生在连续递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教学理念,教学准备,教学流程的设计等都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要创新课堂结构,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能推进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在这种逐层深入的教学中学到了知识,内化了道德品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教学手段,追求更加多元
  为了使思品可更具有魅力,必须在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文本中的插图可做成课件呈现给学生,这样更醒目、更直观,便于学生思考。运动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媒体有强大的图像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在教学上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加强了操作化,能大大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能。近几年,电子白板一路高歌走进了我们课堂。巧用电子白板,丰富学生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的气氛,增强了师生互动,使课堂更加开放,更加扎实,真正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教学。在教学《校外探路》一课时,我灵活运用电子白板,把我们学校和学校周边的环境搬进我们教室,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电子白板,学校周边的环境在我们学校所处的位置方向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地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图。
  构建有效思品课堂,需要教师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要纠正思品课中出现的理念不清、体验不深、流程不畅等的一些模糊认识和偏差。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体验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各有所获。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实施这种开放式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想品质得到提升,健康情感得到陶冶,只有当教师真正地走向这种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品德素养才能得到培养,真正实现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也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标把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分为高、中、低三个学段,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在小学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下面就如何更好提高这一学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五种做法。  一、激发表达欲望,
期刊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常常听到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就是“粗心”,我们当老师的也时常批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粗心’,本来会做、很简单的问题出错。”可见“粗心”是学生中存在的通病。要避免他们的“粗心”、努力提高其解题能力、减少失分,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潜移默化,使学生自觉发生改变。  物理学习中学生粗心的成因和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的“粗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过于强烈或缺
期刊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  教育要发展,就必须重视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明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现在,“素质”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而区域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提供有支持价值的玩具和材料,可以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以游戏的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许多语文课上,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反复复抓朗读训练,通
期刊
一、引言  《红楼梦》自其问世至今以别具一格的语言,独特的写作手法,吸引着国内外读者竞相解读,不断探索。从民俗这一视角研究就是对《红楼梦》的又一次探索。  二、红楼梦中的有型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诸如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寓居交通等传统习惯的承袭。在《红楼梦》中,作者对当时当地的各种物质民俗进行了丰富的描绘。  《红楼梦》中的一些服饰,有的承袭明代,有的则开满清礼服新
期刊
之前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BBC《中国式教育》这部纪录片的诞生绝非一时兴起,前有耶鲁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后有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数学、科学、阅读三科全部全球第一,除去“中国制造”,“中国式教育”的神秘面纱也引起了西方国家极大的兴趣。所以便有了这部拍摄时长达400多个小时,从筹备之初就用心良苦的“真人秀”。之所以用这个词是因为这当中的确是有些许“作秀”的成分,但抛开这些,客观地看待这部片子,还是有
期刊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期刊
所谓装饰画其实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的、具体的形、色彩、线条进行夸张、简化的变形和有序的排列,使画面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产生高于生活原形的美感体验。装饰画的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本身,将一些重复图象进行有序地排列之后,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抽象和强烈的视觉效果,所以给人一种纯粹体验美感的空间。教师在幼儿园中的使用各类创意性装饰画进行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效果,引发幼儿兴趣。  一、幼儿创
期刊
有人说没当过母亲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我说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师。有人说做教师难,做班主任更难。我说做班主任难,做一位开心幸福的班主任更难。  班主任们每天大致都是日理万机,筋疲力尽,但最后不同的班主任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班主任觉得付出得到了回报,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同,挺开心;但大多数班主任怨声载道,怒火中烧,觉得学生很可恶,不懂事,不听话,孺子不可教也,很委屈。  造成这种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