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世界是充满竞争的世界,竞争的焦点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要迅速壮大发展,更急需大批各层次的人才. 我们学校是培养这些人才的摇篮. 如何培养好这些人才,就须要学校对他们进行分层次教学. 下面就分层次教学淡谈我们的体会:
  一、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素质差异的原因
  影响学生素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伤病健康因素及本身思想因素;(2)家庭因素;(3)社会影响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
  二、下面仅在教学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进行探讨
  (一般情况下我们数学教学的步骤如下:课前预习;分组讨论;学生讲课;学生练习;学生小结)
  1. 课前预习分层次要求
  现代的教学改革把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课前预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预习目标不能一刀切,必须有不同的要求:对中等学生,我们要求他们(1)在预习中能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并正确解答;(2)对课文中的例题看后能深刻理解并再找出至少一种有别于课文的解法;(3)熟练完成课中练习. 对学困生,我们只要求他们在预习中(1)能知道本节课的主题并能解答;(2)对课文中的例题看后能不看课文自己解证;(3)基本完成课后练习.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提高对他们的要求:(1)能清楚知道本节课的主题并能深刻理解解答;(2)对课文中例题不仅要求他们再想出至少一种有别于课文的解法,还要求他们对例题进行拓展. 如要求他们在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想出其他的结论(求证)并加以证明,或在求证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改变已知条件并加以证明;(3)对课后练习题,不仅要求他们会解,还要求他们用多种方法解,甚至要求他们对已知和求证加以拓展并证明. 例如在学习初二几何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前的预习中,我们要求学困生在预习中能知道定理4的内容和会参照课文加以证明,能用课文的方法证明例题2和例题3. 对中等生则要求他们另想出一种有别于课文的证法和画法. 如课文139页例2,他们会利用△ABE≌△CDF去求证EB = DF.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对例2加以拓展,如把例2求证变为求证四边形BFDE为平行四边形或求证∠EBF = ∠EDF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时分层次
  在学生分组时,我们有三种分层次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上中下结合分组. 就是有意识的把学有余力的学生、中等生和学困生3至4人组成一组. 这种分法的好处是使学困生能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很快提高自己的素质(也包括了课外学习时). 而优秀生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加深. 第二种方案是强强结合. 就是把优秀生和优秀生、中等生和中等生、学困生和学困生分别分组. 这种分法的好处是同层次的学生有共同的语言,可以使优秀生好上加好、培养出拔尖人才,但不利于学困生的成长. 第三种方案是随机结合或自由结合. 就是把前后左右相邻的4名学生结合成一组或允许学生换座位让几个平时志同道合的学生自由结合起来讨论. 这种结合的好处是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讨论状态,讨论气氛自由通畅.
  3. 老师请学生讲课时分层次
  学生讲课时,对课文的基础知识和例题,我们一般是请学困生讲解或叙述后,再请中等生补充. 对部分较难题和灵活题,也是请中下学生先讲,在他们讲不清楚或不会讲时才请学有余力的学生补充或解答.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讲课中得到锻炼,使他们在讲课时出现的困难、错误和缺点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得以及时的帮助和改正,从而较快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优秀生在帮助学困生解决困难中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得以升华. 对课文中例题和练习题的一题多解和拓展,要请中上学生讲解,如果请学困生讲,一般他们讲不出来反而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
  4. 课堂练习分层次
  课文中的课堂练习,我们一般是请学困生或中等生到黑板上做,然后请优秀生评讲,改错补充,并拓展已知或求证再加以证明.
  5. 作业布置和批改分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在布置作业时有不同的要求. 对学困生,最低的要求是要求他们完成课文的例题或课堂上已由学生做过并讲评过的练习题. 一般情况也只布置习题A组中的基础题. 对中等生,则要求他们除了完成A组部分题外,另加部分B组题. 对优秀生,只要求他们看会A组题但不做,只布置B组题及课外补充题. 这样就不会使优秀生浪费时间去做他们在预习中就已掌握的作业,让他们有时间去探索新的思路,一步步培养出他们的创新能力.
  批改作业对教师说是最头痛和浪费精力的工作. 在对学生分层次的教学中,我们改革了对学生作业批改的方法. 老师只轮流分别抽取几本上中下学生的作业自己批改,大多数的作业是请优秀生批改,要求批改作业的学生认真批改,总结出作业中的解法和多发性错误并及时反映给老师. 这样,教师不仅从繁杂的批改作业中解脱出来,也通过自己少量的批改和学生的批改反映中,及时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解决. 大量的实践证明,让优秀生批改作业,不仅不会浪费他们的时间,相反的,他们从批改作业中会学到更多的解题方法,学会更多的知识,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批改作业一般会比教师认真仔细,就使差生作业中的错误得到较好的纠正. 但在请优生批改作业的教改中,教师会受到来自领导方面的压力和学生家长的误解,必须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家长的理解.
  6. 评价学生分层次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常批评学困生,多表扬优秀生. 这样弊大于利,会适得其反. 处于集体学习生活中的现代青少年,每个人都是积极求取上进而耻于落后. 对学困生的经常批评会打击他们的进取心,增加他们的自卑感,影响他们的进步. 对优秀生的适当表彰,会鼓励全体学生努力上进的正气. 但过多的表扬反而会使没有太多人生经历的青少年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而退步. 在分层次教学中,我们应更多的表扬学困生的优点和进步.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 让我们为祖国的昌盛,携手探索更好的教改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对意大利中小学的现状作了具体介绍,并指出其存在的具体问题: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及教学的不连贯性、初中课程的不完整性、高中教育分化的严重性.
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新内容,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要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把握渗透的契机,真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基础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有效教学更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共同讨论的热点问题.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 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  一、有效教学的标准  (一)课堂氛围.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
期刊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 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四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 激趣;初中数学;途径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
【摘要】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思维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它是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一种体现,是智力水平中最可贵的一种思维品质.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者提出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有效培养  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的产物.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时候,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要】 随着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今的首要任务. 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现今,创新已经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正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充分运用观察、类比、猜想、归纳、分析和推理等思维工具主动探索新知识,提高推理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美国心理学
正应用正、余弦定理解题,涉及问题比较多,但是只要注重归纳,注重梳理题型类型,就能有效地解答问题.应用正、余弦定理解题也是每年高考必考题.一、知识点排队
【摘要】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它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更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挖掘不同学生身上的潜能,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本文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初中数学;策略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是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