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主题探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后殖民主义理论是后现代理论家们在对文学文本进行剖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涉及文化批评和政治批评的理论体系。在文学批评领域,关于后殖民主义身份构建理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概念的认识开展:“自我-他者(中心-边缘)”、“身份认同”、“混杂性(杂糅性)”、“殖民话语模拟”。本文将从上述几个角度分析探究后殖民主义身份构建理论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后现代理论家;文学批评;身份构建
  作者简介:陈天慧(1994.10-),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硕士在读生,研究方向:美国社会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1
  后殖民主义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的政治领域转向文学和文化批评领域,逐渐在西方学术界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理论和学术思潮。众所周知,后殖民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文化理论和文学批评。然而,后殖民主义作为文化批判理论,由于其理论和哲学论述较为艰深晦涩且言说领域极为广泛的特点,学术界就其本质而言也存在很大分歧,因此很难给予它一個完整准确的定义。在文学批评领域,本文认为后殖民主义主要立足于种族、性别、阶级这三个层面,对西方宗主国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所进行的意识形态对抗。在文学批评者看来,后殖民主义的身份构建理论所关注的殖民话题主要从以下有几个方面的概念认识而展开,分别是“我者-他者(Subject / Object)”、“身份认同(Identity)”、“混杂性(杂糅性Hybridity)”、“殖民话语模拟(Mimicry)”。
  1.“我者-他者(中心-边缘)”
  文学批评领域,身份构建和认同问题一旦被提及,那么必然会引出关于“我”(主体)与“他”(客体)的关系问题。从文化寓意上来看,后殖民主义理论对于“我者”与“他者”关系的思考,本质上可以说是对人类主体交往过程中文化认同与文化认异关系的思考,而文化发展则是两者的统一。文化史是主体间的历史,主体间的基本关系就是“我者-他者”。“我者”对自我类主体的认同,必然牵涉到与自己相反的“他者”身份的构建。相反的,离开了“我者”对自我类主体的认同,对与其他类主体“他者”的差异的认识便失去了目的与根本参照即“我者中有他者性,他者中有我者性”。因此“我者”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正如文化认同与文化认异的关系问题一样,二者具有同时性和统一性,是相互影响,相互建构的关系,是一个双向交互的过程。其中种族(前殖民地民族)、阶级(贱民)、性别(女性)被认为是文学作品中三类主要失语者。
  2.“身份认同”
  在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中,“身份认同”具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某个个人或群体据以确认自己在一个社会里的地位的某些明确的、具有显著特征的依据或尺度(性别、阶级、种族);另一方面,当某个人或群体试图追寻、确证自己在文化上的“身份”时,它也就可以被理解为认同。这里的“身份”不仅仅是被殖民者个体的身份,也指一种“文化身份”、“民族身份”。另外,被殖民者的身份确认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抗争的过程。正如萨义德在他的作品《民族主义,人权,理解》中所述:“……讨论人的自由就是在讨论某一特定国家、民族或宗教派别中的人们的自由。这些人生活在由某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控制下的某个国家区域内。他们不能享有对自己的完整认识, 他们的意志往往是由别人代为表达的。后殖民主义的身份构建理论认为,文化定位身份确认既非完全是要使弱势文化被强势文化所吞没,也不是要弱势变成一种新的强势文化,而是通过相互的对话、交谈和商讨,使文化权利在双方之中达到一种均衡的发展和认同,并对双方加以制约和协调。
  3.“混杂性(杂糅性)”
  从词源上来讲,“混杂性”既指人种方面的混杂,也指不同语系、语种等之间的混杂。混杂性是由殖民行为所带来的两种文化接触地带所产生的跨文化形式,也就是说它所指的是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文化中,文化符号和文化实践的混杂与整合。因此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应该基于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认识。这种文化实践的相互适应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压制的一面,表现为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压制作用。弱势文化为了从复杂的,已经陌生的过去寻求自身的身份和意义,努力想要去唤回或重建一种属于被殖民者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发展必然带有不平衡性。它通常是混杂的、包含多种语言的、具有多个意义层面的综合体。
  4.“殖民话语模拟”
  “殖民话语模拟”是近年来后殖民理论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从后殖民的角度看,被征服者在被殖民之后被迫不断地对殖民话语进行模拟,在模拟的过程中也不断从内部对其进行改造,在殖民意识中发现、撕开裂缝,打破二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在其中制造含混与杂糅,生成第三个空间,以抵抗本质主义、整体性的西方文化霸权话语。模拟对于后殖民写作富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因为模拟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有意的 对抗,而在于它自身内部所天然带有的分裂和消解功能。因此,这种模拟并不是盲目的效仿,而是有选择的,主观的模拟过程。目前, 我国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介绍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但是, 要特别注意的是,运用任何理论来进行文学批评, 都必须首先对整个理论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理解, 绝不能做片面的断章取义的讹用。
  参考文献:
  [1]蓝国华.谈“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少数民族文学批评[J].中州大学学报,2009(5):10-12.
  [2]刘康,金横山.后殖民主义批评:从西方到中国[J].文学评论,1998(1):149-159.
其他文献
摘 要:菲茨加拉德的短篇小说《富家子弟》讲述了一个富家公子安森的故事,他因富有而产生优越感,从而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以埃里希·弗罗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础,向读者揭示20世纪20年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异化。  关键词:异化;孤独;疏离;富家子弟  作者简介:宋明仙(1995-),女,山东省德州市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多少年来,我总是想  用我的笔画一条船,哪怕是  一苇小小的舢板  穿过地河幽冷的冥幕  去远海的远处,探望  我勤劳而又慈祥的母亲  多少年来,我总是听到  那远海的远处,春风般拂过  一声声叨念的泪珠  仿佛隆冬过后的第一场雨露  在峭冷的枝头  殷殷地眷顾着,我跋涉的脚步  梦里,我常常划着  一根又一根火柴,在幽旷的林间  草地,和魆影粼粼的街道  苦苦地寻找,或者  站在村口,田间,一洫
期刊
期刊
近期,有关专家指出,股指期货意义重大,应当尽快试点。更有很多人士认为,股指期货的重大意义在于股指期货的上市将是我国资本市场再壮大发展的推动力,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场革
摘 要:《摸彩》是美国著名女作家雪莉·杰克逊所创作的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作品构思精巧,情节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出乎意料的结局引发了人们的众多关注。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摸彩》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和反抗意识。  关键词:女性主義文学批评;悲剧命运  作者简介:吴艳芬(1994-),女,山东省泰安市人,英语语言文学(英美文学)学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人间失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庭叶藏因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一系列精神与现实冲突,不断进行着真实性灵与人格面具的交替表演,最终陷入绝望深渊的艰难处境。此外,作者太宰治的个人现实遭际对小说主人公的观照,既反映了作者无意识心理对其作品风格的影响,也最终决定了作品本身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人间失格》;太宰治;人格结构理论;创作心理 
故乡老了。一如空置的老屋  时光又矮掉半截,大锁无人开启  藏满童年游戏的院落  干瘪的老人独自撑起一片空旷  秋天夹带旧时的欢笑退场  门前的河流就瘦了一圈  寒风掠过的原野,无人问津  小路两旁,荒草肆意蔓延  年轻的枝叶飘远。来不及怀念  村后的山岗又多出新的坟茔  盘根的老槐树立在原地  张望着远处,年复一年  父亲  像个走亲访友的客人  每来一回,住不了几天  便张罗着回去,看看就行 
期刊
当归  青山养活着她的儿女  一碗当归汤  调养饥年的黄皮瘦骨  也调理女人的春色  土屋瓦罐的药味  涩香成了我的一种记忆  山里的妹子多水灵  山里的泥娃多壯实  山野摇曳的当归  母亲的坟头就有一株  从她的膝间长出  每个清明,把子女招回  叩母亲,也拜当归  母亲在,每次我们出远门  都塞上一包当归  她的心思,做儿女的心里明白  一枚月亮,一包当归  总让外乡的我,泪水盈眶  中年的我
期刊
摘 要:菲利普·拉金是二战后英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反对以艾略特、庞德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风潮,主张回归英国本土诗歌传统,在诗歌题材、表现方式、语言风格等多方面进行革新。拉金对于现代派诗歌的“反叛”及其个人化与当代性并具的创作理念,与后现代主义核心观念“不确定性”有诸多相合之处。本文主要借助美国后现代理论家伊哈布·哈桑的论述,从主题意义和诗学的角度剖析拉金诗歌中的后现代特征。  关键词:菲利普
背景: 骨肉瘤是一种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骨肿瘤,采用手术+化疗后5年生存率也仅为60%。CpG岛即CpG二核苷酸以较大密度分布于基因启动子区,其中呈非甲基化状态的胞嘧啶第5位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