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你敢用吗?你会用吗?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西海岸的高速公路上,几辆载有集装箱的重型卡车在飞驰。这些集装箱并不是要被运送到港口,而是要被送到位于郊外的某大型数据中心。一个集装箱就是一个数据中心。这已经不再是梦想,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不需要装修考究的高等级数据中心,不需要额外的硬件配置,只要接上水、电和网络,一个集装箱数据中心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因此,很多用户将集装箱数据中心作为备用的灾难恢复中心,或是用于数据中心的临时扩容等。
  Sun最早提出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概念,并于2006年秋季推出了全球首个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Blackbox。曾经引起极大轰动的Blackbox,在Sun被Oracle收購后偃旗息鼓。Oracle曾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Blackbox虽然不在正式的产品目录中,但如果客户需要,Oracle仍会提供相关产品。
  虽然Blackbox命运多舛,但是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而被阴影笼罩。相反,越来越多的IT厂商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思科、戴尔、Google、IBM、惠普、微软、SGI、华为赛门铁克、世纪互联等厂商在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展开了一场竞赛。
  
  压力变动力
  
  时至今日,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从产品设计到系统设计,再到数据中心的设计都以此为原则。集装箱数据中心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复杂、庞大的数据中心,包括服务器、存储以及制冷设备等,全被装进一个标准的金属集装箱柜中。今天,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概念已经被整个市场所接受,成了数据中心发展的一个潮流。2010年被认为是集装箱数据中心概念落地的转折年。微软、Google等已经开始大规模部署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2011年,集装箱数据中心会不会出现一个应用的高潮呢?
  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维面临着许多尖锐的矛盾。首先,有限的数据中心空间限制了IT系统与应用的发展,因此设备密度最大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其次,不断增加的IT需求与极低的能源效率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许多新建成的数据中心很快就面临能源紧张的局面,而有些用户不得不停掉一些旧设备,才能让新设备上线;再次,数据中心的制冷成了瓶颈,在某些数据中心里,用于冷却的电力甚至超过了计算所用的电力;最后,数据中心面临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这不仅表现在采购成本的增加,而且表现在电力成本和运维成本的增加,随需购买、按需扩容成了用户追求的目标。
  集装箱数据中心充分发挥了模块化设计的优势,可以实现系统的快速、灵活部署,这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建设成本,而且能够大幅缩短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通常为两年,而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是以月为单位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对环境的要求不高,几乎可以用于任何环境,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更能充分体现集装箱数据中心易于部署和使用的特点。集装箱数据中心可以即插即用。因此在数据中心的临时扩容,或者数据中心的外包服务以及作为防灾的备用数据中心等众多场合下,集装箱数据中心都可以有用武之地。
  IT设备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也是集装箱数据中心能够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集装箱数据中心所使用的集装箱是用于航运和货运的标准化产品,而集装箱内安放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软件等也都是标准化的产品。虽然集装箱内需要配备的动力系统、制冷设备等价格不菲,但是从整体来看,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构建成本与构建相同面积的传统数据中心相比,要低得多。最关键的是,集装箱数据中心是一个预配置的完整解决方案,可以随时移动到任何地点,只要有电和网络就能工作,从而省去了用于土地审批和厂房建设的大量资金,节约了成本。
  建设下一代数据中心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效率,这既包括提高数据中心内IT设备的效率,也包括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电源使用效率(PUE)是衡量数据中心能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从销售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的厂商公布的数据看,集装箱数据中心的PUE值通常在2以下,最低甚至能达到1.05,而中国许多传统数据中心的PUE值通常为2~3。
  许多企业致力于将多个分散的数据中心整合在一起,形成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的数据中心,从而更好地节约资源。模块化设计理念的盛行,意味着未来数据中心有更多可能被整合到一个集装箱或一个很小的房间里,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必须建设高楼大厦。数据中心的供电与制冷对于传统数据中心和集装箱数据中心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虽然集装箱数据中心在降低PUE值方面表现不错,但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仍然是集装箱数据中心未来要努力的方向。在节约空间、时间和应对突发状况,以及适应恶劣环境方面,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优势十分明显。
  由于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出现,数据中心作为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成为可能。这对于传统数据中心构建和应用的理念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冲击。
  
  蓝海?红海?
  
  近几年,我国的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赛迪顾问预测,到2012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1120亿元,电信、金融、制造、政府和能源行业将成为数据中心市场的主力军。在中国市场上,5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机房每年新增超过100个。一些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正在建设高等级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市场从蓝海变为红海似乎是迟早的事。目前,能够提供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的厂商毕竟是少数。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出现,会不会创造出数据中心市场上一片新的蓝海呢?
  集装箱数据中心厂商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自给自足型的厂商,代表厂商是Google。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Google习惯自己设计和开发服务器、存储系统等。从2005年开始,Google就在数据中心里采用了集装箱式设计,每个集装箱能容纳1160台服务器。Google集装箱数据中心有许多特别之处,比如它不像一般的集装箱数据中心那样配备UPS系统,而是为服务器配备12V的电池。Google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主要是自用的,不具备通用性。
  第二类厂商是提供通用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这类厂商很多,包括IBM、惠普、SGI、Oracle等。虽然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规格不尽相同,但是基本上都提供标准的40英尺集装箱数据中心。为了满足一些特殊用户的需求,惠普等厂商也开始提供20英尺集装箱数据中心方案。20英尺HP POD集装箱数据中心方案的起始价为60万美元(不包括内部部署的IT系统),这对于那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这类厂商是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的核心力量,引导着集装箱数据中心相关技术的发展潮流。
  第三类厂商是以世纪互联为代表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便于移动、即插即用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对于提供灵活的数据中心外包服务来说是锦上添花。2003年,世纪互联取得了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专利。2010年,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正式投入商用。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采用类似航空业的“湿租模式”,提供运维团队的整体外包服务,从而降低了数据中心外包服务的门槛。得益于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便利性,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在服务模式上实现了创新。
  目前,有能力提供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的厂商大多都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并且在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和运维方面拥有多年经验。中国厂商在这方面虽然整体实力不足,但是也涌现出像世纪互联、华为赛门铁克这样的佼佼者,让人感到惊喜。
  
  摸着石头过河
  
  集装箱数据中心并不是纸上谈兵。2010年11月24日,由北京云立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云立方集装箱绿色数据中心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工大软件园区内投入使用。国内的一些知名网站也采用了世纪互联的集装箱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华为赛门铁克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还走出了国门。俄罗斯零售业巨头Megapolis采用华为赛门铁克DCS方案,大幅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基建、部署和管理成本。与传统数据中心模式相比,在满足相同业务需求的情况下,Megapolis采用华为赛门铁克DCS方案,数据中心的部署周期由两年缩短到3个月,总体拥有成本降低40%。
  在国内,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有些用户对此还持有怀疑的态度。比如,有的用户担心,集装箱数据中心只是一个临时的解决方案,其可靠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等有待实践检验。如果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供电出现问题,由此而引发的服务器故障的成本比传统数据中心要高。此外,使用多年以后,集装箱数据中心能否被改造以及如何进行改造也是用户考虑比较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集装箱数据中心内部设备的密度很高,机架之间预留的空间很窄,可能给技术人员的维修带来不便。
  不同厂商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内部设计不同,因此一个集装箱数据中心不能同时支持多个厂商的服务器设备。斯坦福大学数据中心技术经理Robert Moya表示,无法支持不同厂商的服务器设备是集装箱数据中心的缺点之一。
  国内某知名旅游比价网站在采用世纪互联的集装箱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前也有顾虑,毕竟集装箱数据中心对于中国数据中心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该用户最担心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高密度环境会导致散热不良,从而影响服务器的正常运行。经过测试,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客户的要求。此外,世纪互联在数据中心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也让客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优点很突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集装箱数据中心能否作为一种理想的下一代绿色数据中心方案被大多数用户所接受,还是只能作为一种临时的或应急的方案被少部分用户所采纳,还需要实践去检验。
其他文献
对于国人来说,Netezza并不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搜索引擎上能找到的Netezza中文资料也不多。2010年11月,IBM以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Netezza公司,将其纳入自己的信息管理软件序列。这家业务分析公司逐渐为人们所知。  “我们目前还没有中国客户。中国企业所面对的数据量比其他国家的企业都要多。从市场挖掘角度来讲,我觉得Netezza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好的。”近日造访京城的IB
2011年度  中国施工行业信息化软件供应商标杆企业奖  清科锐华目前拥有自主研发的软件开发平台ReachFramework,所有产品和项目的研发都基于此平台开发。基于平台式的开发保证了软件开发质量和连贯性,同时有利于对用户个性化需求进行快速、高质量的定制开发和产品调整。它通过了ISO9001认证,建立了完整的软件开发质量保障管理体系,并总结出一套信息化项目高效实施方法论,帮助客户真正将信息系统用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各银行都在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但在银行IT设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陈旧的数据中心机房却因空间、散热、供电等方面的不足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为满足业务拓展的需求以及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在深圳福田保税区建立了全新的数据中心机房,并计划将原数据中心机房的设备进行整体搬迁。  此次数据中心机房搬迁项目涉及深发展的75个计算机系统及10
商业市场零散复杂的需求,其实并不适合更擅长准直销的网络厂商,但是H3C却是个例外。去年,H3C在商业市场的表现再度超过了业界的预期,不仅在教育市场拿下了全国职教集采百分之百的份额,在商贸连锁这样的细分领域,竟然也“抓”到了不少像上海锦江之星这样的大型连锁酒店用户和国际连锁酒店用户。  在H3C营销副总裁兼商业营销部部长张建军看来,H3C在商业细分市场中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H3C手中的“
作为PC市场的老大哥,台式PC正在为捍卫自己的地位而努力。在移动终端大行其道的今天,台式PC必须找到特定的用户需求,并为之做出改变。    几年前,提到电脑,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硕大的机箱。今天,提到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取代了台式PC的地位。虽然台式PC绝对数量依然非常大,但从人们的认知上,已经面临日渐边缘化的窘境。  面对这一局面,台式PC开始做出变化。小机箱产品、一体机等产品开始不断涌现。
春节前夕,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登录美国,气势磅礴且具有创新特质,这些都预示着中国必将以更加强大的姿态迎接国际化的挑战,而对于具有绝佳机遇的中国企业来讲,如何以更高姿态“走出去”显然是一个摆在他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出口企业亟需精准营销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中国出口企业在2011年面临全新的机遇。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约为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约为
“Two turkeys do not make an eagle.”这句话随着谷歌讽刺诺基亚和微软联盟火起来了。2005年,西门子和明基联姻时,诺基亚执行副总裁就说过这么一句。IT界还有两只欲成鹰的火鸡走到了一起——索尼和爱立信,索爱应运而生。  2月14日,索爱在MWC(世界移动大会)2011上正式发布了基于索尼Play Station Portable(PSP)的Xperia PLAY手机,
深圳市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凌),是国内率先研究知识管理和推动知识化平台建设的企业。蓝凌秉承“知识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在国内率先提出完整的知识化解决方案,内容包括知识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咨询、软件产品、应用实施服务。目前,蓝凌已为近千家客户成功推进知识化应用。  作为起草单位,蓝凌参与制定了6项《中国知识管理标准》,从2004年以来连续数年在国内知识管理市场占有领先地位,先后荣获多项殊
大战僵尸的不仅仅是那些可爱而勇敢的植物们了,微软也正在和僵尸火拼着。3月18日,拿下Rustock(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邮件僵尸网络)后,微软长出一口气,终于打死了一只大僵尸,过了一关。预计,全球垃圾邮件数量将因Rustock的倒下而减少大约四成。  3月21日,微软中国官方博客上出现了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题为“微软联手多国政府组织打击Rustock垃圾邮件僵尸网络”的庆功稿,满是欣喜地向中国用户
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国内IT企业可以借助市场从技术主导向应用主导转变的时机,跨越“后发鸿沟”,争取标准制定的主导权。    2011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方面,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迅速,据赛迪顾问预测,2011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300亿元,2012年将达到606亿元。在“十二五”规划中,云计算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IT厂商极力鼓吹云计算时代已经来临,众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