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和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和其他多方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直接影响着人的学习和工作效果。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政治课 情感 教育
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良好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做出能动的、积极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反复性,决定了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因为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空洞、枯燥乏味,一些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也产生了模糊认识,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信心不足。教师应以情施教,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陶冶学生的心灵,师生情感共鸣,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艺术》一书中提到:“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决定的。”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心心相印。默契配合,就能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良好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反应,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会使学生感到压抑而患“厌学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呢?根据自己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表现对教学内容的热心,并以热情、饱满、振奋的情感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学生极易受教师的态度和情绪的影响。“感人心者,应先乎情。”情是教育的根,教师带着感情所讲的道理,就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如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开放祖国的变化时,教师以炽热豪迈的情感生动描述首都国庆阅兵式,激动人心的庆典场面,以及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采用教学手段,放阅兵或录相、成就展览等,相得益彰,更加振奋人心,使学生深刻理解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科学道理,从而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激发“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情感。
二、实行平等地互教互学方式,平易近人地和学生探讨问题,引发学生的情感。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朋友,共同讨论一些问题,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改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如教学:“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一课,师生可以共同讨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是什么?公民怎样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在讨论中,可结合个人生活中的实例,也可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进行剖析,经互相启迪,激发了青少年的思维,他们会提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把学生思想认识统一到正确观点上来。通过共同探讨问题,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不仅对学生提高认识有利,而且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师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同时,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动口、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三、密切注意学生心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情绪,达到最佳状态的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态变化,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使学生思路同步,心理相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包含着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最佳的情感交流,必然是师生心理默契,教师一个期待的目光,一个勉励的笑意,或一句亲切的赞许,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师生之间息息相通的情感交流,能使师生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的力量,教师才有可能更加发挥自如、得心应手,学生在课堂上会更加积极地投入,轻松愉快地学习。
有效的师生情感交流、沟通,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向,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政治课 情感 教育
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良好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做出能动的、积极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反复性,决定了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因为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空洞、枯燥乏味,一些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也产生了模糊认识,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信心不足。教师应以情施教,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陶冶学生的心灵,师生情感共鸣,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艺术》一书中提到:“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决定的。”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心心相印。默契配合,就能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良好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反应,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会使学生感到压抑而患“厌学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呢?根据自己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表现对教学内容的热心,并以热情、饱满、振奋的情感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学生极易受教师的态度和情绪的影响。“感人心者,应先乎情。”情是教育的根,教师带着感情所讲的道理,就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如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开放祖国的变化时,教师以炽热豪迈的情感生动描述首都国庆阅兵式,激动人心的庆典场面,以及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采用教学手段,放阅兵或录相、成就展览等,相得益彰,更加振奋人心,使学生深刻理解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科学道理,从而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激发“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情感。
二、实行平等地互教互学方式,平易近人地和学生探讨问题,引发学生的情感。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朋友,共同讨论一些问题,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改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如教学:“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一课,师生可以共同讨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是什么?公民怎样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在讨论中,可结合个人生活中的实例,也可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进行剖析,经互相启迪,激发了青少年的思维,他们会提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把学生思想认识统一到正确观点上来。通过共同探讨问题,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不仅对学生提高认识有利,而且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师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同时,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动口、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三、密切注意学生心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情绪,达到最佳状态的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态变化,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使学生思路同步,心理相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包含着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最佳的情感交流,必然是师生心理默契,教师一个期待的目光,一个勉励的笑意,或一句亲切的赞许,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师生之间息息相通的情感交流,能使师生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的力量,教师才有可能更加发挥自如、得心应手,学生在课堂上会更加积极地投入,轻松愉快地学习。
有效的师生情感交流、沟通,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向,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