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iaoy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绍禹先生曾说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领和学生发现而提出的富有一定思维含量、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对知识进行加工重组的“问题”,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课堂才有新的生命活力。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问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有了问题,课堂才有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使学生成为一个问的主体。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当前语文课教学中,许多学生既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也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旺盛的求知欲,缺乏思考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儿童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一切设想、探索和安排都将成为泡影,变成没有生命的木乃伊。”这说明旺盛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提问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引起他们的求知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初中生好表现的特点,通过引入各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语文,感受生活;教师要敏锐地联系发生在学生周围和身边的实际问题,使每堂课都有新异的信息,并通过图画、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让学生感受,尽量避免知识内容的枯燥和学习方式的格式化;教师要使学生始终处于存疑的状态,将“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里”,进而让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只有学生出现疑惑才能体会到“发”时的惊奇和探究的乐趣,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探索的喜悦,从而乐于提出问题。
  二、引导学生敢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
  叶圣陶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和谐的、愉快的、以人为本的、充满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问。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近了,才敢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若是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学生想问也不敢问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首先让学生不迷信教材,质疑教材。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不应使学生认为教材就是经典,就是不可逾越的权威。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教材中的课文也可能有错误,也可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跳出来,与作者或编者对话,对文章提出赞同欣赏或批评的疑问。即使这些话不一定成熟,抑或不一定正确,教师也应大力提倡,积极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做到在“拿来”的过程中大胆质疑,确实不失为一种质疑的方法。
  其次,不迷信教师,质疑教师。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正因为教师有解惑的天职,所以教师就成了答案的拥有者。课堂上,学生容易对教师说的唯命是从,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其实,“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三、引导学生善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信心
  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舍得花时间培养学生“敢问”“乐问”“能问”,更要下功夫引导学生“善问”。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当前学生问题意识的另外一个缺陷就是没有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规律。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单纯地凭借直观感觉随意地提问,不仅问题思路不清晰,也抓不到有价值、有质量、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注意到思考问题的规律,没有及时地对思维方法进行积累总结,使得多数问题提的过于浅显表面,杂乱无序。问题意识在学生头脑中一旦发芽,就需要教师开始进行耐心的培育和精心的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意识可以肆无忌惮地随意生长,不加规范。因为只有健全完整的问题意识才是我们高效课堂真正的“着火点”,才是创新意识基石,而单纯地凭借直观感觉、随意性较大、思路不清晰的问题意识不但于学生自身成长无益,更会扰乱课堂,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像玫瑰,不是所有的枝条都要保留,在一定的时间就要进行有选择的修剪,这样才能让最鲜艳的玫瑰开放,所以,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与保护下,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意识一旦建立,就需要教师开始“修剪”,但是,这“修剪”不仅要看准时机,更要掌握好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阅读和预习课文的好习惯,使学生在自我预习时,就在头脑中产生初步的问题;然后在课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解决简单的表面问题;充分利用课堂争议分析整理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之后通过师生合作等方式探究问题的内在联系,最终整理归纳出有逻辑性的大问题后,让学生勇于质疑、追问、评价。教师只有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提问的“钥匙”,才能让学生科学的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引导学生会问,交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现在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无疑”,其实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质疑方法的示范和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提出疑问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会问,有价值的问题是提高学生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问题走进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得到满足。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实施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我认为,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一、唤起创新意识,
期刊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历史总摆脱不了“二流学科”的尴尬境遇,应该承认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当然这也增加了历史教师的工作难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历史课堂中贯穿趣味教学是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近代中国史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梁启超说:“我是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的一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来,只怕所剩的仅有个零了。”
期刊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紧密结合时,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也为新型的教学结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  一、理论依据  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进行各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的重要理论基础。所谓四结合应包括四个方面:各学科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
期刊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把思维和兴趣结合起来,将会更加完美,达到更好的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
期刊
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首先要考虑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观念。教师自己首先要弄懂有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每一种思想方法的含义是什么,这样才能以较高的能力驾驭数学课堂,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期刊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  一、关注学生个性与人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
期刊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就道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也阐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学生数额大,班级人数少则40~50人,多则70~80人。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我们教师热衷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可是,并不是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到达预期的效果。现行课堂上小组合作出现了形式上的倾向,不考虑教学内容的需求、不在乎学生的思维状态,只是
期刊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独立操作的能力、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以及独立感受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些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发展的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现,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
期刊
电脑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它的方便易用、新颖独特以及效果的丰富多样等。因而,电脑绘画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电脑绘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独特的创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