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探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fraidw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同性恋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虽然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己经接受同性恋不是犯罪和精神病的观点,也不再把它看作是道德问题。但同性恋群体依旧处于弱势地位,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其生存状态非常值得关注。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让他们学会正确面对自己,形成自尊、自爱的优良品格,开创自强自立的人生。
  【关键词】:大学生;同性恋;思想教育;
  一、同性恋概念的界定
  按性倾向对象的性别,可分为异性恋(heterosexuality)、同性恋(homosexuality)以及双性恋(bisexuality)。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作为恋爱和性欲满足对象的行为。同性恋不仅、是一种性取向,同时也表现出对同性的亲密和迷恋,而且同性恋的持续时间也有不同。
  同性恋这个词是由一名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创造的,由希腊单词前缀Homo-(相同)和字根sex(性)组成。这个词描述的是,对异性人士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自己同性别的人所吸引,主要在精神学科和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到了20世纪初,这个隐讳语开始流行起来,并受到同性恋者的认同,但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被媒体、社会接受和使用,成为称呼同性恋的一个更得体的称呼。女同性恋称呼为:拉拉,LES,LESBIAN,(其中又分为T,P,H[1]);男同性恋称呼为:同志,断背(其中又分1,0,0.5[2]);其他称呼:玻璃,兔子,漂漂。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不一定会有同性恋行为,另外,同性恋者也不一定单性恋者,他们当中有一些是双性恋者。
  二、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现状
  现代社会的同性恋者已经开始逐渐从隐蔽的社会角落走向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是关于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社会语境, 在当前却仍是晦涩的。有些人仅仅把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同性恋现象简单地归结为“性定向”困扰的问题, 认为: 因为多种原因, 导致小部分的大学生在决定性定向指向过程中不能如主流文化那样指向异性而指向同性, 双性或其他, 从而无法形成确定的合理的性定向。也有人通过对校园同性恋群体的观察和研究指出: 校园同性恋者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还与一些社会高危因素有关, 他们生活得并不快乐。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隐蔽地生存着, 忍受着来自自身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压力, 表面上看, 他们生活得很平静, 和我们一样, 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其实, 他们内心非常壓抑。在这两种语境当中, 大学生同性恋群体都以一种弱势的、无助的姿态出现, 这也恰恰代表了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担忧。不可否认的是, 大学生群体做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 背负了一个民族继续发展和强大的重任, 因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是理想主义的。而同性恋群体却仍然是游离于主流文化边缘的亚文化群体。所以, 当这两者出现交集的时候, 社会的反应必然是矛盾的, 模棱两可的, 甚至是敏感的, 暧昧的。
  大学生同性恋者活动相对封闭,网络成为重要交流方式。李银河[3]在谈到同性恋研究方法时说: “鉴于同性恋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目前我国法律政令、社会规范对同性恋现象所持的态度, 研究不可能采用大规模随机抽样的方法。”这从侧面表明,同性恋群体在我们的思想上还是不被接受和认可的。因此,大学生同性恋群体基本不会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只能隐瞒自己的性取向。不过,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体现了大学生同性恋群体提供了可以自由交流、沟通的平台。
  大学生同性恋者性身份认同缺失,对父母产生愧疾心理。大学是大学生同性恋者身份得到确认并通过接触相关信息而发生身份认同的关键期。同性恋者认同自身的同性恋性身份,不仅意味着将生理欲望指向同性以及具有特定的性行为方式还意味着认同与同性恋性身份相关的角色和行为规范。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的接受是存在条件的。在社会、家庭等种种环境压力下,特别是作为没有成家立业、在经济、情感上还很依赖家长的学生,向父母公幵身份要蒙受巨大的恐慌和风险压力。尤其是当他们觉察到自己的同性恋行为无法满足繁衍下一代的责任,面对自己父母时他们会产生的一种带有痛苦、自责体验的愧疾情绪。
  三、对大学生同性恋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探索
  在大学校园越来越开放的性文化氛围背景下,由于大学生阅历浅,喜欢标新立异,对某些性问题的看法有时会出现偏差,高校应当正视和引导同性恋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性问题以及同性恋问题。然而,这个群体却是高校关注特殊学生的工作中最为忽视的一部分,他们迫切需要学校的帮助和指导,营造宽容开放的校园氛围和社会风气,以及思想、学习等方面的教育。因而,高校应多方面重视同性恋大学生工作,从思想教育方面开始着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等,正确面对学习、生活和以后的人生。1.营造兼容并收,和谐的校园氛围。
  和谐校园应当容纳不同的性取向,高校应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一种健康的性文化观念和自然、宽松、人性的生活环境,引导同性恋大学生之间正常交往,让他们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培养自尊自爱的人格,开创自强自立的人生。学校应积极面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同性恋问题,并对大学生加强科学的有关同性恋的健康教育,客观公正地介绍同性恋的生存情况,提高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了解和关注,首先要明确:同性恋只是与异性恋不同的性取向,不是心理疾病,更不是犯罪,一个人的性取向和他的品质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能因为对方是同性恋而歧视、打击他们。其次,同性恋并不等同于艾滋病,不用因为是同性恋而避之如蛇蝎,因为并不是同性恋直接导致了艾滋病的增加,而是因为同性恋者频繁更换性对象和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造成的。同时,需指出的是,同性恋大学生也是正常人,他们的交友过程与异性恋大学生一样也充满了了解、信任和爱的表达。
  2.关注大学生同性恋的心理健康教育   同性恋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的如社会、道德、学习、疾病的问题,常地处于性的冲动、追悔和苦闷的矛盾之中,由此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这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高校要認真开展同性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尊重、平等原则,接受他们的性取向,真诚相待,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营造安全、温和的环境,积极解决其心理问题。对待大学生同性恋我们要正确面对,积极引导。
  3.个体教育与群体教育相结合
  同性恋大学生的群体指导可以采取专业课程、讲座、研讨会、研究小组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性文化较为保守,群体性的教育活动难以持续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同时对同性恋大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针对同性恋大学生喜欢网络的特点,高校建立正规的,有积极意义的网络平台,如网站、群、微博等等。大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紧跟潮流,网络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满足其追求潮流的心理,还可让他们在虚拟的环境中更加放松。
  注释:
  [1]T指特质倾向于阳刚,或外貌喜欢作男性化中性化装扮者(“T”可能来自英文的Tomboy)“婆”指装扮、行为、气质阴柔的女同志(又称为P)。台湾女同志文化中的T/婆之分,相当于西方的Butch/femme。“婆”这个词在最早是相对于T而来,指“老婆”。H是指“不分”,即不分“T、P”。严格的说H才是真正的女同性恋者,因为从外表和打扮是看不出谁是T谁是的P,这些只有在双方交往互动中能有大致的了解。
  [2]在肛交过程中,插入的一方被称为一号角色(1),被插入的一方被称为零号角色(0)。有些男同性恋伴侶会协定一号和零号的角色分配,但这并非绝对和一成不变,随不同人的喜好会出现差异,如有些人是“一零皆可”(0.5)。
  [3]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同性恋亚文化[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2]胡均. 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同性恋性观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D].中南大学,2012.
  [3]邬瑞芳. 大学生同性恋形成原因的质性研究[D].聊城大学,2014.
  [4]刘晓倩. 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5]陆静萍. 同性恋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辅导方法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6]崔玉. 同性恋大学生的现状及思想教育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作者简介:徐帆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滴洒法作为艺术创作中常用到的一种绘画手段,现在已经被普遍使用,本文以艺术创作的“滴洒”手法为研究对象,从“滴洒”产生的痕迹、肌理、效果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探索它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同时,也希望在现代艺术开放又多元的今天,通过“滴洒”手法的实验和尝试来寻找到更多绘画的可能,挖掘艺术创作更深层的价值。  【关键词】:滴洒;绘画手法;肌;痕迹  其实“滴洒”的起源是相当早的,我们至今无法考证是在
期刊
【摘要】:庄子的哲学是诗意的、美的,他的人生是艺术性的,这源于他性格中潜在的艺术性。本文从游与赏两个角度浅探庄子性格中蕴含的艺术性。  【关键词】:庄子;性格;艺术性  在诸子竟起争鸣的时代,庄子是诸子中最为独特的一个。他的《庄子》在中国哲学,文学、美学等诸多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一直追求着无限开放的精神自由、真正的逍遥;庄子具有纯朴、淡泊、清旷的人生观,欣赏大美、素美;他以欣赏的、审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指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本文调查研究了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年级和性别差异,研究者以问卷调查为方式,调查、分析了本校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了解状况,以及他们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本调查表明本校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较一般,不同年级的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存在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忽视交际
期刊
【摘要】:传统连环画与当代绘本,由于都具有图文结合、连环叙事的基本特点,因而都可以归纳到广义的连环画范畴之内。两者之间所呈现出了一些差异主要是由所处时代大背景的不同所产生的,本文所对比分析的三个方面所呈现出的差异亦是如此。  【关键词】:传统连环画;当代绘本;题材来源;版式设计;受众群体  我国连环画历史悠久,最早在克孜尔石窟的菱格画和敦煌莫高窟中的叙事性壁画中已经出现了雏形状态的连环画。  当下
期刊
【摘要】:本文从隈研吾和长城脚下的公社之竹屋的概述出发,分别从外空间组织特点、材料特点、光影特点几个角度分析了长城脚下的公社之竹屋的特征。通过分析竹屋的特征,感受隈研吾的设计思想,进而得出了对我国建筑发展的启示,即传承传统文化和融入自然,从而对我国的建筑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隈研吾;竹屋;特征  一、研究背景概述  1.隈研吾背景概述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
期刊
【摘要】:在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历经风霜,而服饰是文化的结晶、历史的见证。衣冠服饰不仅仅是取暖的工具,还是包含了各时代人类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识、道德观念、风俗习惯与主观意愿的文化观念。本文将从形制、纹样、色彩,冠冕的价值意义和当代传统服饰的运用,来浅析中国古代服饰呈现出的等级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传统文化意蕴。  【关键词】:古代服饰;等级;道德;文化内涵  (一)形制、纹样、色彩体现的等级制
期刊
【摘要】:地名可以反映形成该地名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北京地名的产生主要受历史变迁、思想观念、世俗文化等方面影响,本文从这些方面探讨北京地名反映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 :北京地名;地域文化;  “地名是文化的镜象”[1],它承载了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信息,“地名保存了它所代表的土地的形状”,反映了“形成这样的地名的人文上的各种条件”[2]。许多地名都与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民族文化、社会生活、人类思维方式
期刊
【摘要】:作为小学教育重要学科之一的科学课,致力于树立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和精神。在实际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也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对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小学生科学课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小学科学课教学现状及其创造性思维培养情况出发,概述了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
期刊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和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并且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旅游业也逐渐被外国友人所接受并喜爱。因此,旅游文本的翻译,在传播中国旅游业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本文将具体解析旅游英语的特点和翻译策略。  【关键词】:旅游英语;特点;翻译策略  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大的外
期刊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舆论学界关于“两个舆论场”的研究进行分析述评,分析了“两个舆论场”研究的演变和发展;归纳总结了我国有关新媒体时代“两个舆论场”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指出了在“两个舆论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展望。  【关键词】:两个舆论场;新媒体;割裂;融合  纵观国内近年来的舆论学研究,“舆论场”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成为众多舆论学研究的主题。项德生教授较早将“场”这一物理学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