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我在日本看心脏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wb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运动CEO的六个心脏支架
  2008年9月6开始,我两次心肌梗塞,一次病危,四次心血管介入造影手术,在三个主要心脏动脉处装了6个支架。整整两年后,我选择去日本看病,我的朋友张丽玲,告诉我日本神原纪念医院是日本最好的心脏病医院,堪称世界一流。这个医院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心脏病专家。
  目前国内查看心血管状况最可靠的手段是心血管照影,就是切开胳膊或大腿上的动脉血管,然后注射造影剂,用一个金属丝进入血管,一直进入心血管部分,最后在屏幕上观察心血管的状况,我看过自己的心血管CT,其清晰程度如黑白电影的影像。
  心血管造影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比较痛苦的事,切开动脉血管无论如何是很吓人的,但是张丽玲告诉我在神原医院做造影是用不着切开动脉血管的,这是驱使我去日本检查心脏的最重要的原因。
  吸引我去日本看病的第二个原因,是日本医生对病人的耐心和责任感。给我看病的医生叫住吉,他在我第一次检查后,先是拿着一个可以拆装的心脏模型告诉我,我的心肌梗死是哪一块心肌,这块心肌在什么位置,目前的状况如何,那次犯病是心肌因缺氧而休克的,由于抢救及时,所以没有死亡,可以说又活过来了,只是它们没有像从前那样有活力了,变得迟钝懒惰,是被其他的肌肉带着动,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他还说我们的心脏超声,观察了你心脏肌肉的67个部位,对每一个局部进行了评价,然后就说图片上是代表哪个级别的活力,让我看了一目了然,而后他又拿出一个心脏的血管模型,从动脉到侧枝像一个树根,他告诉我的堵塞位置在哪里,我目前的支架位置在哪里。他一边讲解一边很抱歉的对我说:我是不是太啰嗦了,对不起,我是想让你尽可能详细地知道你的病情。那一次,我可以说是第一次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第一次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次到日本是2月17日,去之前医院已经为我和同行的老乡做了一个详细的检查规划,在两天一夜的时间内,我们三人分别完成了七项检查,当然最重要的是我所说到的冠状动脉造影CT。
  不必切开的造影:
  日本医院的诊疗生态
  医生告诉我们那台冠脉造影CT,在世界上只有三个,分别在美国、德国和日本。而设备的操作人员,据说培训时间一般都在5年以上,做CT之前,我们都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了少量造影剂,而且还服用了控制血压和心率的药剂,以保持心态平和。我注意到那台机器上写着西门子的字样,可见是德国的产品。这项检查前后约20分钟,我所做的只是几次吸气,停住,呼气。但第二天,当我看到CT的图片时,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最先医生让我看到的是一个清晰度极高的,360°的3D图片,我以为那是一个心脏的彩色模型,而医生告诉我这就是你的心脏。
  接下来就更神奇了,切开这个心脏,他让你看到每一个心室在如何跳动,每一块在跳动中如何蠕动,每一根血管的粗细,再切开血管,你就清楚的看到血管内的支架了,以及血液在多大的空间内流过了。这作为一种影像,应该比在国内切开动脉血管,相对模糊的黑白影像,清晰的多,也确切多了,他告诉你的所有信息,都是那么直观,从外到里,甚至比你自己手里攥着自己的心脏还要看得分明,真是“明明白白我的心”。
  在国内医院,不知量了多少次血压,大体一样,只测量上肢一侧。而日本医院测量血压,则需要测量双上肢,双下肢的四个高低压读数,医生说上肢的左右血压差,下肢的左右血压差都有一个参数,特别是上下肢的差别更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这样量血压我在国内还没有体验过。
  而护理员到病房量血压测体温给药,一律是跪式服务,让你觉得比儿子女儿还贴心。
  关于费用, 医院绝不会让任何一个患者为做一项检查,去排队划价,排队付款,排队领药。医院的收费和饭馆一样,吃好了喝好了,要走的时候会有一个人恭恭敬敬的把你的账单拿来,跪在你面前请你过目,而且会让你大吃一惊,原来在日本比国内还便宜,我指的是同等条件和项目。
  日本医院的餐食之精致,绝对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高等餐厅媲美。花样之多,营养之细致,让你惊讶。我住过安贞医院,也住过阜外医院,这两个医院的门诊,人群比王府井大街还要拥挤若干倍。而在神原医院,你见不到那么多人,门诊或者住院的楼层都安静极了,据说所有的病人都是经过预约来的,而且都是免费的,这大概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元素。
其他文献
中国“心病”:  是什么让我们的心出了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2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心血管病为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数据表明,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大约有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约300万人,远远排在肿瘤类疾病之前,并不断呈上升趋势。  被心脏病夺去生命的名人不少,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皆因心脏病离世,此外,马季、迈克·杰克逊等演艺名人的英年早逝也与心
期刊
近段时间,世人皆谈余秀华——新媒体(微信朋友圈)传播的经典案例,大众成功参与了一场“造神运动”。作为诗人的余秀华,堪称完美;生活中的余秀华,是底层的一杆旗帜;余秀华背后的电子屏幕上,是大众对她的再创造。他们试图把她拉下文学的神坛,在“文化滑稽戏”里,扮演追捧与捧杀的结合体。垂怜、爱慕、不屑、膜拜……余秀华以其与这个时代不自觉的对抗的勇气,正在被塑造成无数个“我”。  无数声音汇聚成一个声音:  她
期刊
必须承认,商业体育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对足球而言,一个健康有序的联赛是支撑其国家队战绩的基础。  在改变中国足球联赛环境上,许家印的恒大模式无疑值得浓墨重彩。许家印和马云的恒大运作、恒大时代,让人看到了商业资本对中国足球的挥金如土,也让人看到,也可以看到当财富积累到一定地步,人可以为一个激情梦想释放所有财富的“男人豪气”。他们的商业雄心、财富光环,对于改变世界的构想和实践,构成了一个男人的价值
期刊
之前,互联网意义上的慧日禅寺在为人们津津乐道:“知道慧日禅寺的信息化实力有多强吗?”一条微信指引,人们发现慧日禅寺“高知”僧人云集:剑桥三一学院的硕士生、复旦大学的力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的本科生……  “知道‘湿地’吗?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净化空气,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寺庙同样有湿地作用,自杀的来这里学学佛法,不再想死;夫妻反目的来这里感受一番,破
期刊
教育出版“绘本热”:  绘本能带给儿童什么?  4月2日,是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生日,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安徒生诞生的日子确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同时,由2012年发起的“中国首届绘本节”已经进行到第四届,绘本销售也在儿童图书类中成为亮点。  本刊记者从网上一家从事童书销售的书店信息中看到,该店儿童绘本月销量已经达到100万册。在济南,儿童绘本在童书销售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期刊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胸的勇气  在陶敏动手术的那个年代,并没有太多高超的技术,可以依靠的不是机器,而是医生的技术。  陶敏从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缺陷性疾病,一般在新生儿的左右心房间隔上有个小孔,或者在左右心室间隔上有个小孔。一旦患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会有一个极度危险的童年,甚至可能会夭折。如果很幸运熬过了童年,也极有可能在青少年时期,患上肺动脉高压,能活过15或20岁的几率很小。  
期刊
美国前副总统切尼们的等候:人造心脏五十年  2012年,在等待两年后,71岁的美国前副总统切尼终于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在此之前,他已经罹患心脏病三十余年,曾历经五次心脏病发和多次手术。同样在这一年,美国等候心脏移植手术的病患超过3100人,仅逾2300人完成手术,另有330人在等候期间过世。  世界上每年有1700万人因心脏病而丧生,这成为人造心脏存在的必要。  事实上,早于1958年,日本及前联
期刊
甲骨文中的“心”,完全就是一个心脏的图形。也就是说,远在商代或商代以前,故人就已经熟知心脏的形状,当时解剖学的成就可见一斑。  北宋时,医家杨介找来一具具尸体,扒开他们的内脏,把心脏的奥妙呈现出来。这些尸体是崇宁年间(1102-1106)泗州处死的犯人。杨介解剖整理绘制而成《存真图》。其中的《心气图》中,绘出了心脏与肺、脾、肝、肾等内脏的血管联系,这是古代生理解剖史上的重大发现。  有形之心,即指
期刊
从父亲的心脏到人类的困境:医学科学的普及就是一种文明  “这是房室传导阻滞造成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可以安装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来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频率……”,“这属于心房纤颤,借助导管射频消融能彻底根治……”。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心内科的专家门诊室内,每天坐满因心律失常前来就诊的患者。询问、看图、检查、分析、诊断以及最终确定治疗方案……闫素华坐在病患中间犹如一个“护心使者”,靠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
期刊
“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中医记载中,郁阻、寒毒是关键词。癌症、心脏病等并无明确记载。心脏病在传统典籍中被称作:“胸痹”、“厥心痛”等。《内经·痹论》云:“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难经·六十难》指出:“其五脏气相关,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名真心痛。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