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中把新课程目标的重点定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通过合理构建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延伸课堂空间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生物课程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傲立于民族之林;一个国家缺乏创新素质,就难以发展壮大;一个人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倡导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一、构建合理课堂,确定阶段目标。
  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合理课堂结构应抓好以下环节。
  1.激趣生疑。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时教师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并由学生自己搜集证据,让其从中有所发现。这样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课堂教学的激趣生疑可根据这门学科的特点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导入。复习课导入要结合学生实际,精选与重点密切相关内容,做到快速切入,短时高效,平中见奇。新课导入要紧紧吸引学生的认知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其主要目标是利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发展创新创造条件。例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课中,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株绿色植物,最好尽量具备六种器官。可以考虑选择一株石榴盆景。学生看到了这株石榴盆景,尤其是看到上面还结着红红的石榴时,兴趣立刻就被激发起来了,都积极地、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思考着这株石榴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有了浓厚的求知兴趣,思维才会得到开拓,这就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敞开了大门。
  2.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验证。在自主探究中教师要利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看、听、说、做的过程中将外部的学习活动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求知的过程中,以实现新生物知识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协同发展的目标。例如,在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验证。方法很简单,用同一棵月季植株截成上下两段进行扦插,一段是形态学下端插入泥土,另一段形态学上端插入泥土,然后观察扦插枝条在哪种情况下会存活。要求提出后,有些同学很细心,写出了实验方案,并且注意到在实验过程中应考虑温度、水分,光照等因素,还有同学提出,在扦插枝条上应该带有芽,这便把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弄清楚了。一个简单的验证试验,学生能够认真设计,考虑多方面因素,并把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容纳进去,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锻炼。在此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和困惑时,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看书、查阅资料、同学之间讨论等方式解决,改变过去那种遇到问题就等老师解答的被动学习方式。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学习方法。
  3.交流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在各学习小组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由各组推荐代表向全班同学回报本组探究的情况、意见或结果,从而获得新知、发现规律。
  二、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恰当、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要“学会”,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老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生物学基础知识扎实,应试能力强,但是学生在动手能力、自主性、创新性方面表现得比较差。而现代教育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由“教会”转为“会教”,学生要由“学会”转为“会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
  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教”变“导”。课堂上凸显师生平等,教学中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前提,通过兴趣、思维、意识的诱导,探究新知识的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自觉行为;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将知识转化能力;通过探究方法、思维习惯、合作意识的指导,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敢于创新的良好学习品德,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例如,我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生物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课前指导学生提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有关DNA分子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食品等方面的信息,为课上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创造了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全班同学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对课下搜集的典型材料的分析,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从而对遗传的物质基础有了更深的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创新。
  2.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过程。例如,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予以充分肯定,绝不能用自己的“标准答案”来评判。对于正确的观点要让学生说出依据;对于不正确的观点要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对于新思路、新想法应鼓励他们从多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由“学者”变成“研究者”,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延伸课堂空间,巩固发展目标,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只有在活动内容选择、方案设计、思维引导、实践操作等方面始终贯彻敢于创新的思想,才能创造学生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及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和条件。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课本对实验的材料做了详尽的说明,若按照要求,学生是很难完成的。若抛开课本,把它作为一项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制作,学生便可以做得很好。
  总之,在生物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合理构建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延伸课堂空间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徐进利.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物学,2003(6).
  [2]马玉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硅谷,2008(23).
其他文献
樱桃是一年中最早上市的水果(木本),填补了春淡水果市场,而且风味和色泽深受人们喜爱.但其具有果小、核大、肉薄和裂果的缺点,而且是传统育种方法很难改良的树种之一,这促使人
摘 要: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其次,改变学习方式,课堂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增加实验机会,从课内延伸课外。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科学素养 中学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
继多种生物基因组大规模测序完以后,蛋白质组又成为我们面临的另一个挑战,识别蛋白质相互作用既是蛋白质组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识别的效率及准确
本文研究了基于NiosⅡ嵌入式软核处理器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网络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以NiosⅡ嵌入式软核做为中央处理器,利用FPGA的逻辑资源实现网络控制器的各种功能
蛇毒C 型凝集素类蛋白以及类凝血酶家族蛋白,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凝血系统.该研究运用生物化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从核酸和蛋白质水平上对该两类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等进行
该文通过设计小区实验控制立地水分含量,对比中国沙棘(Hipppophae ramnoides sinensis)和俄罗斯大果沙棘(Hippophae ramnoides)的光合生产、水分状况、能量特征和营养元素含
从济南发病养鸡场土壤、鸡排泄物和病鸡肠道中采集样品,在伊红美兰琼脂和亚硫酸铋琼脂鉴别培养基上筛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经过反复的划线分离,在EMB平板上得到菌株15株,在
摘 要: 情境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背景下,由教师通过精心的预设,合理把握课堂生成,然后作用于学生,对教学产生积极作用的课堂教学综合因素。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努力地去创造一种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到学生探究知识,提出问题,合作解答的整个过程之中。  关键词: 情境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 应用方法  情境教学,是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
硝化作用是氮素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一方面硝化作用为植物提供了可被直接吸收利用的氮,另一方面硝化过程中产生的NO3--N易于通过淋溶方式损失,降低氮素利用率的同时造成水体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一种实时监测空间温度或应变分布的传感系统。利用光纤中的散射效应,并结合传统的光时域反射(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OTDR)技术,对光纤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