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研训提升骨干教师“国培”实效性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北京大学近两年承担的“国培计划”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集中项目实践,总结梳理提升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具体经验。一是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方法,深入挖掘学员有效信息,精准定位培训主题及目标;二是关照教育改革需要、学员自身需求与培训机构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培训课程设计;三是尊重成人培训特点,构建融合开放的培训方式和师资团队;四是增强成果预设意识,通过产出高质量的成果突出培训的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 骨干教师培训;国培计划;统编教材;学科育人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10-0047-03
  骨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排头兵,是推动课程改革的生力军,也是保证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当前在中小学三科(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实施统编教材的大背景下,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准确把握骨干教师的需求,并通过提供适切的培训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形成教育教学关键能力,进而在教师群体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大学自2009年开始承办“‘国培计划’语文学科培训者研修班”以来,至今已连续12年承担教育部及多省的“国培”骨干教师集中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并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本文通过总结梳理北京大学近两年承担的“国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集中项目经验,希望能为当前的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一、需求调研:精准把脉,确定培训主题及目标


  开展需求调研是进行培训设计的重要基础。由于学员所处地域不同,又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他们进行精准的需求调研是非常必要的。
  1. 综合多种工具方法,深入挖掘有效信息
  实践中,每种调研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如采用问卷调查有助于了解学员普遍的内在需求,但在个性化需求掌握上不如座谈交流和个人访谈;采用教案分析和课堂观察能够发现学员自身尚未察觉的教学问题,但不易于针对全体实施;借助文献研究有利于全面掌握学员的普遍需求,但对学员具体情况的掌握有欠精准。因此在需求调研阶段,培训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人访谈、教案分析、课堂观察、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多角度深入挖掘分析培训对象的需求。
  以2020年北大“国培”河南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集中项目(以下简称2020年河南“国培”项目)为例,项目组在培训开始前的1个月,就采用在线问卷调查、访谈、教案分析、文献研究的方式,对50名参训学员从个人基本信息、教材实施、培训期待等方面开展了精准调研,为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的设计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参考。
  2. 基于学员真实需求,准确定位培训主题及目标
  在2020年河南“国培”项目的需求调研中,学员有关教学的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如不理解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结构体系和排版设计,难以把握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不知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名著阅读,等等。二是其他教育教学问题,如怎样在教学和考试中落实核心素养,如何进行初、高中语文课程衔接的整体规划设计,如何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等等。此外,学员还从知识领域、课程内容、师资结构等方面谈了自己的培训期待。
  项目调研结束后,项目组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基于学员的真实需求,将培训主题定位为“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将培训目标定位为:帮助学员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解决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教学观念、方法与技能问题,提高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力与应用指导力,提升学科育人能力,厚实人文素养。

二、整体设计:明晰思路,统筹规划培训内容


  培训课程好比施工设计中的蓝图,在整个教师培训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好的培训课程既要考虑到学员的现实教学需要和长远的专业发展需要,也要关照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充分发挥培训机构自身的资源优势。
  以北京大学近两年承担的“国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例,我们在培训课程设计中秉承“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实践导向、分层培训”的理念,依据教育部《骨干教师提升培训指南》,围绕“职业信念与教育情怀、教学创新与学生发展、信息素养与技术应用、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四个维度进行培训课程的统筹设计,在此过程中重点回应对以下四方面问题的思考。
  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教师培训工作理应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展开。为此,北大“国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在课程设计中力求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等各环节各领域,不仅在培训中设置师德师风专题模块,引导学员学习党中央在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深入挖掘学科培训中的育人内涵,将学科教育的明线和德育的暗线自然融合,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2. 尊重学员特征及培训需求
  总体而言,骨干教师群体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但系统化和理论化程度不高,且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易形成一定的经验性思维定式。因此,针对骨干教师的培训课程设计既要关照这些特点,注重对他们教育思想的引领、研究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激活,也要关注他们当下的培训需求。如在上述2020年河南“国培”项目的需求调研中,学员提出最需要的知识依次为“对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理解與把握的知识”(46.81%)、“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知识”(21.28%)、“任教学科专业与前沿知识”(17.02%);最想学习的课程依次为“学科核心素养解读”(65.96%)、“统编语文教材实施”(57.45%)、“教师教育科研方法”(51.06%)等。由此,项目组在培训课程设计中着重围绕新教材解读、学科核心素养、新教材使用建议、新教材课程设计思路与实施案例等方面展开。   3. 发挥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
  北京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人文社科类学科实力雄厚,并且拥有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在骨干教师培训中,项目组充分利用北大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和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文化建设和现场教学活动,将文化育人、活动育人融入培训全过程,以此提升学员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4. 設计对接实践的课程内容
  以2019-2020年北大“国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为例,项目组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重点设计了八个课程模块,分别是:思想信念类、教材解读类、课堂教学类、信息素养类、专业发展类、文化浸润类、跟岗学习类、实践研修类。每个模块下设置若干有针对性、有梯度的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主题,如在“课堂教学类”模块中,设置了阅读教学、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写作教学、古诗文教学、大单元教学、项目式教学、教学评价等相关培训课程,目标是帮助学员用好统编教材,落实核心素养,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新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三、精细实施:开放融合,创新培训方式与师资结构


  骨干教师培训要遵循成人培训的一般规律,如要在尊重其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比重,促进学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在培训方式上,应以开放的思路融合多种方式,引导学员在“学中思”“学中做”“学中悟”。同时配合学员需求,在师资队伍结构上保证不同类别、层次教师的科学配比。
  1. 培训方式突出五个结合
  以上述2020年河南“国培”项目为例,在前期调研中,学员反映最喜欢的集中培训形式从高到低依次为:观课议课、专题讲座、实地参观、主题研讨、互动答疑、实践演练。根据调研结果和对成人学习者特征的分析,项目组对培训方式进行融合设计,重点突出五个结合。一是专题讲座与互动答疑相结合。授课专家根据研究特长和学员需求进行主题式教学,同时在每堂课预留答疑时间,与学员进行交流对话。二是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除设计专家引领环节外,还通过“学员课堂”促进学员之间经验的交流分享。三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研修相结合。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之外,通过任务驱动、跟岗研修和现场教学,促进培训成果的应用转化。四是集中研修与网络研修相结合。以集中研修为主,同时为学员设置丰富的网络研修资源,方便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五是指定必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除必修课程外,还充分发挥北大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为学员提供精心筛选的选修课程。
  2. 师资团队体现分类分层
  仍以2020年河南“国培”项目为例,在前期调研中,学员反映最希望授课教师为“经验丰富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82.98%)、“课改专家”(63.83%)、“教材编写人员”(48.94%)、“高校教授”(46.81%)。为此,项目组在培训设计中,组建起以北大相关领域教授为首席专家,以课改专家、教材编写人员、一线名师为主的分层分类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都是在多年的项目实践中,经学员反馈、项目组综合评价、同行推荐而沉淀下来的一批“德艺双馨”的优质专家,拥有丰富的教学和培训经验,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还与教学团队专家针对项目情况进行多次前期沟通,组织备课会,以确保专家对项目有深入理解,保证授课内容符合预期且环环相扣。

四、成果生成:预设先行,突出培训的实践应用价值


  “国培计划”实施文件中明确提出,培训要“突出应用导向,生成高质量培训成果”。培训成果是培训实施后的产物,既包括学员培训过程中的研修日志、教学课例、行动计划等,也包括培训教师授课过程中形成的再生培训资源,以及项目实施者形成的绩效报告、总结材料等。为生成高质量培训成果,项目在设计阶段就要有成果预设意识,着重考虑培训最终生成的学员成果样态及应用价值,并与学员需求、培训主题、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形成有效呼应。
  如在2020年河南“国培”项目的前期调研中,学员最期待收获的培训成果依次是“一份修改完善的教学设计方案”“一份培训反思日志”“一份小组集体创作的说课方案”“一个小课题研究计划”“一个指导青年教师的微讲座”。结合培训主题、前期调研和骨干教师特点,项目组为学员预设了如下培训成果(见表1)。项目结束时,所有学员都如期提交了各项培训成果,同时表示在培训中收获了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认识了优秀专家和同行,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编辑 王淑清)
  注释:① 本文系北京大学“国培计划(2019)”国家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初中语文)(项目编号:1561625259712)、北京大学“国培计划(2020)”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项目(初中语文)(项目编号:1599461472938)、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U-G-S协同共建教师教育MOOC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JAS170257)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双减”背景下,作业管理成为教育管理和教学治理的重要措施。北京市海淀区深入研究学校作业布置,分层分类分学科规范作业,指导学校建立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制定作业管理办法,通过全过程作业管理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包括开展有效作业研究,确保区域作业管理的科学性;创新作业设计,倡导知识应用类作业、探究体验类作业、实践操作类作业、设计创新类作业;严管作业批改,充分发挥作业批改的育人价值;加强督导研究,切实提高
期刊
当前,全国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相应地,也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作业设计,不少地方和学校要建构新的学生作业体系,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然而,我最担心的是有些学校会用力过猛,把学生的作业体系建得全面系统高大上、各个学科全覆盖、五育并举无遗漏,理念是先进的,设想是善意的,但是作业更难了甚至更多了,这就走向了作业治理的反面。进行作业治理,首先要对作业本身有正确的认识。  在许多人看来,作业已然成为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方法也发生着改变,微视频教学方法随着翻转课堂的实施,逐渐的被应用到教学之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微视频教学方法应用到英语口语教学之中,改进了英语口语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微视频教学资源以其便捷性、高效性、互动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受到学校教师及众多英语学习者的欢迎。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个人词汇量的扩大,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都依赖于长期的大量的实践积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个人的障碍,取得质的飞跃。
  论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
摘要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基于现实问题展开实践研究,构建了育人指向的新型作业体系,使学生减负在作业层面的实践成为可能。首先基于作业育人理念,提炼出优质作业的“四性三化”特质,具体包括启发性、开放性、综合性、迁移性,趣味化、情境化、生活化;其次从构建作业研制的管理和保障制度、实施指南等方面着力,探索构建区域新型作业设计与实施体系;最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了更综合、更平衡的作业评价机制。  关键词 “双
期刊
“双减”,是治理教育乱象的一剂良方、一记重拳。实践将不断证明,这一举措正当其时,是关键的,而且是有效的。往深处看,“双减”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教育规律的坚守,教育生态的重建;往远处看,“雙减”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让儿童成为真正的儿童,让这一举措成为振兴中华的重要工程。  教育首先是道德事业,引导人们向往美好、创造幸福。可是,教育中也存在着危险性,这种危险性不是教育本身所致,而是由人的错误认知和不正
期刊
对比中西方现代教育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下的东西方现代教育都在关注一个共同主题—“全人教育”,都在研究同一个课题—“关键能力的培养”。我们相信,教育应该可以更美好。我们相信:“全人教育”已是东西方基础教育的共同走向  基础教育是每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因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规划人生发展的能力,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拥有走向社会必备的共同价值观、基础知识、关键素
期刊
摘要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农村学校的自主创新与特色发展。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益民实验中学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开展了“引人入胜”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以课程的形式落地,营造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塑造富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学校文化,促进农村学校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农村学校管理;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
期刊
摘要山东省潍坊市文华学校小学部以系统思维开展作业设计研究。首先是寻找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根问题”,确立作业设计的基本理念,即应设计满足学生发展基础需求和多维需求的作业。其次是通过搭建单元作业设计的整体框架、设计多维度下的作业内容与形式、保障各类型作业设计的合理分层,形成作业改革的行动支架。跨学科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培养综合能力,但同时也给教师指导带来一定
期刊
摘要聚焦作业“减负”的真实困境,基于部分地区和学校的实践探索,探寻作业改革的可行路径。当前中小学作业改革面临科学的作业观尚未形成、完善的作业研究与支持体系亟待构建、高效有序的作业管理体系有待建立等突出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在作业改革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在赋能自主、学科综合、分层设计、复盘巩固等方面,未来作业改革需从教学视角转向课程视角,从聚焦“量”到关注“质”,从单独击破到系统改善。  关键词 “双减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