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96-0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要“以生为本”,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那么,如何构建生本智慧课堂,让课堂充满新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我们每一名教师致力于思考的问题。我工作已经十二年了,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都在思考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所喜欢的?”、“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的?”、“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闲暇时阅读的一些书籍,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一、以趣促学,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新事物的倾向性情感的表现,是恒心和毅力的源泉。数学课对学生来说一般是比较枯燥无味,特别是概念、计算教学时,学生更会觉得无趣、乏味,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营造轻松、愉悦、鲜活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充满情趣、富有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地踏入自主探究之门。如在学习《森林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知道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于是设计了让孩子们一起参加森林聚会的场景,然后找了2个中年级的孩子,让他们用童趣稚嫩的声音来给“因为竹笋分的不公平而吵架的小熊猫”配音:“你这样分不公平”、“我乐意,我爱怎么分就怎么分”、“哼!不理你啦!”我发现当孩子们看到小熊猫并且听到小熊猫之间的对话时都特别的兴奋,再当我抛出“你猜猜小熊猫们是怎么分竹笋的?”他们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正是由于我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学习,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力
在《永威课改定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自学,靠教师的引导——没有导,就没有学。我认为在课堂中,如果取消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教师袖手旁观,任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样学就怎么样学,那学生自学就只能成为一种形式,给人营造一种热闹的假象而已,课堂教学则由一个极端发展到另一个极端。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参与者,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里参与、交流。在教学三上《统计——小教练》求简单的平均数一课时,我运用“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协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汇总”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我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一张学习纸以及“小方块”的学具,让小组内同学借助“学具摆一摆”、“统计图画一画”、“动笔算一算”三种不同的方法,任意选择两种来求出“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同学们在合作时,十分有秩序,先选择好自己要使用的学具,然后借助学习纸开始操作,遇到问题后大家又开始讨论问题,最终自主求出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并且纷纷踊跃到黑板前给大家讲解自己小组的方法。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不会流于形式,同学们的目的性十分强,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三、充分操作,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师应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观察、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以发现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他们能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知的成就感,继而更加愿意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如在学习《平均分》这一课时,我让孩子先自己想办法帮助5只小猴子平均分20个桃子,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到小组内通过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虽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认为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亲自动手操作讲解自己的想法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继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己讲解让其他组员当听众,讲解完再让组员相互评价一下这种分法如何……可见在这次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体验到了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由此,我更能肯定,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会体验到获取知识比结果更重要,更有趣,同样也可以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
四、巧抓时机,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生本智慧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成为我课堂实践的关注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假设思想更为必要。如何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有依据地判断,应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训练。
在执教“有关0的除法”这一课中,当同学们梳理好信息、提出问题:“水面上有0个月亮,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月亮?”后,我让学生们先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说明自己是如何列式并且阐明理由。当我深入到各小组倾听他们的讨论时,却发现学生们争论的非常激烈,大家的意见都集中在算是应该是“0÷5”还是“5÷0”争执不休。既然是有争议,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自主探究一下呢?于是,我决定放手让学生们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以辩论赛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讨论,都假设自己列出的算式成立,前提是要把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表达清楚,当别的同学有问题时可以及时说明自己的看法,进行纠正或是补充。这时,同意“5÷0”的同学开始纷纷发言:“有5只小猴,要分0个月亮,所以是5÷0”;“不对!有0个月亮要分给5只小猴,应该是5÷0”……慢慢地,学生中有一部分的思路动摇了,但是对于算式的意义仍旧不明确,主要就是因为学生们对于除法算式的意义的理解不够清晰,这时,通过对意义的再一次回顾反思,孩子们可以回答出“0÷5表示有0个月亮要平均分给5只小猴” “那么5÷0呢?”,“5÷0表示有5个月亮要平均分给0只小猴”,当学生脱口而出时,那些同意“5÷0”的同学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出错原因,同时也认同了正确的列式“0÷5”。一场激烈的辩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学生们恍然大悟,正是把主动权给了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和其他同伴交流,才造就有激情的课堂、有思想的学生,才让教师的点拨成为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走进教材,后走出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构建生本智慧课堂,学生才会更加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自主学习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要“以生为本”,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那么,如何构建生本智慧课堂,让课堂充满新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我们每一名教师致力于思考的问题。我工作已经十二年了,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都在思考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所喜欢的?”、“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的?”、“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闲暇时阅读的一些书籍,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一、以趣促学,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新事物的倾向性情感的表现,是恒心和毅力的源泉。数学课对学生来说一般是比较枯燥无味,特别是概念、计算教学时,学生更会觉得无趣、乏味,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营造轻松、愉悦、鲜活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充满情趣、富有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地踏入自主探究之门。如在学习《森林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知道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于是设计了让孩子们一起参加森林聚会的场景,然后找了2个中年级的孩子,让他们用童趣稚嫩的声音来给“因为竹笋分的不公平而吵架的小熊猫”配音:“你这样分不公平”、“我乐意,我爱怎么分就怎么分”、“哼!不理你啦!”我发现当孩子们看到小熊猫并且听到小熊猫之间的对话时都特别的兴奋,再当我抛出“你猜猜小熊猫们是怎么分竹笋的?”他们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正是由于我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学习,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力
在《永威课改定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自学,靠教师的引导——没有导,就没有学。我认为在课堂中,如果取消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教师袖手旁观,任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样学就怎么样学,那学生自学就只能成为一种形式,给人营造一种热闹的假象而已,课堂教学则由一个极端发展到另一个极端。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参与者,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里参与、交流。在教学三上《统计——小教练》求简单的平均数一课时,我运用“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协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汇总”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我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一张学习纸以及“小方块”的学具,让小组内同学借助“学具摆一摆”、“统计图画一画”、“动笔算一算”三种不同的方法,任意选择两种来求出“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同学们在合作时,十分有秩序,先选择好自己要使用的学具,然后借助学习纸开始操作,遇到问题后大家又开始讨论问题,最终自主求出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并且纷纷踊跃到黑板前给大家讲解自己小组的方法。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不会流于形式,同学们的目的性十分强,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三、充分操作,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师应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观察、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以发现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他们能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知的成就感,继而更加愿意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如在学习《平均分》这一课时,我让孩子先自己想办法帮助5只小猴子平均分20个桃子,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到小组内通过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虽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认为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亲自动手操作讲解自己的想法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继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己讲解让其他组员当听众,讲解完再让组员相互评价一下这种分法如何……可见在这次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体验到了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由此,我更能肯定,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会体验到获取知识比结果更重要,更有趣,同样也可以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
四、巧抓时机,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生本智慧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成为我课堂实践的关注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假设思想更为必要。如何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有依据地判断,应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训练。
在执教“有关0的除法”这一课中,当同学们梳理好信息、提出问题:“水面上有0个月亮,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月亮?”后,我让学生们先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说明自己是如何列式并且阐明理由。当我深入到各小组倾听他们的讨论时,却发现学生们争论的非常激烈,大家的意见都集中在算是应该是“0÷5”还是“5÷0”争执不休。既然是有争议,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自主探究一下呢?于是,我决定放手让学生们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以辩论赛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讨论,都假设自己列出的算式成立,前提是要把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表达清楚,当别的同学有问题时可以及时说明自己的看法,进行纠正或是补充。这时,同意“5÷0”的同学开始纷纷发言:“有5只小猴,要分0个月亮,所以是5÷0”;“不对!有0个月亮要分给5只小猴,应该是5÷0”……慢慢地,学生中有一部分的思路动摇了,但是对于算式的意义仍旧不明确,主要就是因为学生们对于除法算式的意义的理解不够清晰,这时,通过对意义的再一次回顾反思,孩子们可以回答出“0÷5表示有0个月亮要平均分给5只小猴” “那么5÷0呢?”,“5÷0表示有5个月亮要平均分给0只小猴”,当学生脱口而出时,那些同意“5÷0”的同学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出错原因,同时也认同了正确的列式“0÷5”。一场激烈的辩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学生们恍然大悟,正是把主动权给了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和其他同伴交流,才造就有激情的课堂、有思想的学生,才让教师的点拨成为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走进教材,后走出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构建生本智慧课堂,学生才会更加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自主学习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