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慈孟善事业的社区化与社会化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机制的角度,分析影响和制约我国慈善事业社会化的因素:缺乏社会公共意识、政府的管理理念与政策导向、中国民族传统道德和宗法思想等。中国慈善事业在与国际慈善理念接轨、向高层次的社会化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应立足社区,发育发展社区慈善组织,实施社区慈善项目,实行慈善事业社区化。慈善事业社区化的实践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和完善:社区慈善事业必须取得政府的支持和理解;社区慈善组织必须严格按照非营利组织的理念和规则进行运营;慈善资金的管理应公开、透明,使用须公正、公平。
  [关键词] 慈善事业;社会化;社区化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4)03—0104—03
其他文献
[摘要] 丁文江自1922年《努力周报》创办,始努力问政。在他的政治构想中,私德及能力兼备的“少数人”(“好人”)的独立无依积极议政,始终被持作政治清明社会改良的起点。职是之故,作为未来“少数人”总预备军的青年学生的成长与活动,就成了丁文江关注的焦点之一。丁文江的所有此类思想言说,虽均为有感而发,但都可统摄在未来“少数人”的养成上。由此略可见出了文江政治思想的若干特质。  [关键词] 丁文江;
期刊
[摘要] 近代中国遭遇到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通过比较与反思,认为对商业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中西贫富强弱的差异,从而在否定重农抑商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商战固本、商为国本、以商立国的重商思想。重商思想在晚清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并进而影响到清廷的公司立法。清廷的公司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重商主义者的法律要求,进一步拓展了重商思潮的影响层面。  [关键词] 晚清;儒家经济伦理;
期刊
[摘要] 从性别文化的角度检视1950—1970年代中国诗歌对女性形象的想象和期待,我们会发现,在这一想象和期待背后潜藏着的仍是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化的性别女场。而这一性别立场最终导致中国社会的两性关系向无性化和一性化即男性化发展。所谓的“男女平等”只不过是抹杀了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将女性变成男性的话语表达。由此可见,社会给予了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政治地位,它也就用“平等”剥夺了男女各自的自我主体身份。 
期刊
[摘要] 青年孙中山有着在青年时代特有的想像气质,不能完全以成年孙中山大义凛然、目标明确、志向坚决的革命家形象来投影。本文即欲通过对1895年广州起义之再探,发覆钩沉。1895年前后,革命的社会条件尚不具备,但孙中山捕捉到了一些隐约可见的新动向,并欲将其提前引爆。此时他只有革命的理想,还未形成成熟的革命思想。他为广州起义设计的方案亦不无粗疏、大意和主观臆断。这次举事只是一次纸上谈兵的“头脑革命”
期刊
为庆贺“人民作家”巴金先生百年华诞,不少巴金研究专家献出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李存光教授的(百年巴金——生平和文学活动事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1月)和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谭兴国研究员的《走进巴金的世界》(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二著最具学术创新价值。它们不仅以最全面、最完整、最细微、最深入因而也最准确地展示巴金百年的真实人生,成为70余年来巴金
期刊
[摘要]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历史性原因在于城市偏向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直接性原因在于农作制度改革的“单项突进”;现实性原因在于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的双重缺失;根本性原因在于城乡利益集团力量对比悬殊。新农村建设重在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长效机制,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责任界限,建立多元农村公共
期刊
[摘要] 在新时期散文创作领域,汪曾祺和贾平凹的散文呈现出相近的皈依传统的古典倾向,恢复了散文表现个人趣味的关学品格。“雅趣”是他们个人趣味的重要组成司分,因此,二人散文皆有尚雅的倾向。对汪曾祺而言,“雅趣”是先天的文化资源,而就贾平凹来说,“雅趣”则是其向丈人共通情怀自觉靠拢的努力。因此,贾平凹的尚雅倾向更为直接与显明。而由于几十年来,雅化的社会生活和文学传统的“断裂”,汪曾祺与贾平凹散文的“
期刊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都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市话剧异军突起,并迅速在多元化的戏剧演出中确立了自己的活动空间。都市话剧在内容上关注社会热点,注重挖掘都市独特的生存体验;在人物塑造上,创造了时代感强,并具有都市特征的形象代言人;在运作上,积极寻求创作与市场的接轨,将商业化作为自身生存的重要策略。这类话剧的出现为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话剧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逐渐呈现
期刊
[摘要] 美国的帮助是中国在中日战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而美国之加入,系因日本偷袭美国在夏威夷的珍珠港所致。在此之前,美国对华之被侵略,同情多于援助,或口惠而实不至,甚至其“中立法”对华殊多不利。直到1939年,才有实质而较大数额的援助。此前,美国总统罗斯福置身于美国经济之重建,关心欧洲的国际政治,国务卿赫尔则对远东事务不熟悉。远东政策委诸远东司司长洪恩贝克,另有咨询的驻日大使格鲁及驻华大使詹森。
期刊
〔摘要〕 自1928年国民党统治开始,中国第一次进入了其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关系时期,寻求国际伙伴关系首次成为中国内政与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早期的中德、中俄和中美关系各自具有鲜明的特性。中德关系建立在两国领导人互相信任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某些意识形态上的类似是其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互补的经济利益使国民党可以实现平等的合作。中苏关系和中美关系一开始就是为了增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