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与文学作品“共鸣”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o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了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观点、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呢?
  
  一、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是学生产生共鸣的前提条件
  
  共鸣,就是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认同,就是心灵之弦的共鸣。在文学作品中虽然文学形象、文学意境本身就是促使学生产生这种认同、共鸣的很好的“召唤结构”,但由于这种“召唤结构”蕴藏在字里行间,审美经验不足的学生不易感受到。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使学生感知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体会作者的观点、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充满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中的形象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如让学生说说学过的写春天的诗句、成语等,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连结点,也便于形成类比,从而能更好感知文章内容。接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春天。这样,自己所感受到的春天与文章中的春天又形成类比,在类比中获得新知识。我们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很注意这些方面的运用,如一位教师在讲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说说自己以前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很活跃,有的说孟浩然的《春晓》,有的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有的说贺知章的《咏柳》……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旧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兴奋,感情热烈。之后教师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春天是什么样子,学生更加活跃,踊跃发言,“春天有五颜六色的花”“春天燕子飞回来了”“春天雨水多”……至此,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对春天的感情也调动起来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好地感知到了文章的形象与意境,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激发联想和想象,是学生产生共鸣的必备条件
  
  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是一种想象的产物,审美想象为审美主体在美的世界里遨游插上了翅膀。黑格尔说人类“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运用声音来调动学生的听觉,通过画面来调动学生的视觉,而且必须通过唤醒学生的“心觉”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按自己的审美标准,对作品中所塑造的文学形象、意境进行审美,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从而产生“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审美共鸣。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美文,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但由于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不够,所以教师应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形象化语言的作用下,让学生更好地对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和对语义进行理解,再配以图片、音乐,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学作品的形象美和意境美,才能由衷地为美的景物所感动,从而产生审美共鸣。这样,文学欣赏过程才算完成。
  
  三、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产生共鸣的关键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以原有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技能,以此为基础推导和生发出新知识。这也常常是让学生产生共鸣的关键。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还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俗话说:“跳一跳,能摘桃。”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朱自清的《背影》,虽然故事平淡无奇,语言朴实无华,但处处洋溢着父子间浓浓的亲情。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课文内容比较容易,而要领会其中内在的感情却比较困难。我感觉到学生之所以不能领会文章所蕴涵的感情和所具有的巨大艺术魅力,原因在于他们平时没有认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不细致,以致对亲情的感知很麻木、迟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分析到父亲蹒跚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及其他亲人对自己的关心,有的说母亲深夜背着自己去看病,有的说母亲给自己做好吃的,有的说父亲对自己要求很严,有的说父亲冒着狂风暴雨送伞来学校……学生纷纷说出了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完全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由此总结:只有用一颗爱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品《背影》中父亲蹒跚地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这段情节。这样,这段情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就产生了意义建构,学生就很容易地读懂了平易朴实的字里行间所蕴涵着的浓浓的情愫,从而产生共鸣。同时,也使学生深深地理解了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
  共鸣不失为连结新旧知识,建构更高一级认识结构的最佳方法。而如何使学生与文学作品共鸣,每个教师也许都有自己的绝招。我们应该把让学生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是一个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人;同时,语文课也才会越上越生动,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王江
其他文献
地震后,国家把恢复重建与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灾后农村的建设,这导致了一批灾后的失地农民的产生。本文基于此背景,结合灾后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来对灾后农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2010年开始,教育部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和三届“每月一星”学习宣传活动,在全国教育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并掀起了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的热潮,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他们有从事职业教育的韩亚兰、张金波、汪秀丽,有搞特殊教育的刘佳芬、黄金莲、杨小玲,有扎根山区的汪金权、范妹锁、孔庆菊,有从事幼教的石利颖、孙明霞、吴绍萍,还有来自小学、中学、大学的李吉林、张丽莉、胡遂等。他们胸怀祖
自我评价我是江苏启东市人,出生在贫农之家,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现在二哥、姐姐还健在。小时候读过三年改良私塾,期间还做过短工、苦力和小贩,当过三年学徒,1942年参加革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总结发现进行头部拍打、手梳、按摩等,能起到健脑、养生作用。我已60来岁,身体还是很健康,很少生病。我现在食欲正常、体重不变、体能不差、牙齿坚固
一、“放”与“收”的艺术    纵观当今原生的语文课堂,最常见的教学课型通常有两大类。其一,传统式课型。其特点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课堂上教学信息密集,教学环节完整,教学任务的完成基本上以教师“预设”目标的实现为准。其二,开放式课型。其特点是以学生研讨为主,教师大胆放手,为学生创设广阔的自我学习空间。具体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求知主动,互动性强。这
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思考,其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上升。CNKI数据库近十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研究的文章数量是过去二十多年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