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夕的鲁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gou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迅是一面鲜明的爱国与战斗的旗帜,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贯穿着他全部的作品,贯穿着他的全部生命,这是战士鲁迅一生事业中非常杰出和始终一致的特征。他的科学救国思想,他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以及他对于进化论与超人哲学的独到理解,都渗透着他强烈的忧患意识;主张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尤其要建设精神文明;不仅要发展科学,尤其要提倡新文艺。鲁迅文艺理论的思想启蒙价值是巨大的,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五四”前夕;鲁迅;精神文化;先驱
  作者简介:陈艳梅(1967.12-),女,沈阳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1
  “五四”前夕爱国先驱们的思想文化,是与世纪初年中国的民族危机相伴而生的,它孕育在同西方新学思潮的接触里,诞生在对中国文学传统的认识中。其主要标志是人们开始用现代新眼光向西方和古代寻求先进思想,并以其施于生活和艺术,赋予文学艺术以崭新的理论面貌和实践价值。鲁迅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贯穿着他全部的作品,贯穿着他的全部生命。
  鲁迅最初是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向封建文化、封建迷信进攻,促进国人的维新。他认为西欧各国所以生产比较发达,社会文明比较“进步”,乃是得力于科学的缘故。他在主张以科学为立国之本的同时,接受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科学思想,这使他更加深信科学救国道路的正确性。在这种爱国主义思想的支配下,他着力于介绍进步的科学思想,写下《中国地质略论》、《说钽》、《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等宏文,这些著作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拯救祖国于垂危之际,鲁迅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着,但他很快就发现科学并不是救国的根本之道;我们的第一要著,是要改变国民的精神。无论是科学救国,还是以文艺去唤醒国人的觉醒,鲁迅都是从救国的立场出发的,为了实现他的这种愿望,他积极筹办文艺刊物,提倡文艺运动,并努力介绍富有民主思想符合爱国主义思想的西洋文学,写下了《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及《文化偏执论》等著名的论文,以科学刷新社会,一变而为以文艺唤起反抗,这是启蒙主义者鲁迅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爱国主义和追求进步与解放的思想始终鼓舞着他,让他远远望到自己的民族的将来。他把自己拟办的刊物命名为《新生》并参加革命团体光复会。可见,他不是在那里空等待,“我以我血荐轩辕”,这种以身许国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的。
  鲁迅早期重视文化问题,与他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是相联系的。进化论使鲁迅认识到,自然进化、社会进化、人们的思想道德也在进化。把文化当作革命根本的“文化决定论”,是鲁迅早期文化观的一个特点。他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分析了中国国民主性的特点和不足,坚持反对一切向往古代的传统观念,批评“不撄”思想的乖谬,提出要打破“污浊之和平”,象“撄人心”的西方“摩罗”派诗人那样,勇于抗争,使我们的国家在抗争中强盛起来。应该说,鲁迅的研究是有意义的,这不仅因为它是早期中西文化比较的探索,具有开拓作用,而且他的比较是从中国现实斗争的需要出发,他的反对守旧、恋古、自大、怯斗,都有强烈的针对性,是有积极作用的。中国自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就必须举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为祖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而鲁迅正是这样伟大的旗手之一,他的思想明显超越了和他同时代的那些抱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们。
  鲁迅早期由于接受了进化论和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并以此来考察历史与现实、科学与文艺,批判重物质而忽视精神、重科学而忽视文艺的偏颇,批判扼杀个性的社会政治和传统观念。认为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尤其要建设精神文明;不仅要发展科学,尤其要提倡新文艺,他的审美观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可见,鲁迅也把“美艺文章”看作是改变精神面貌,实现个性解放的重要手段。鲁迅对于精神文明的论述最初始于其探讨“中国国民性”问题,其领域多是集中于“人”的精神契机方面,这是鲁迅对于整个民族如何奋发前进的精神契机方面的思考,进入了一个更为实在和具体的领域。鲁迅洞察到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堕落,对被鼓吹为美妙无比的资本主义制度给予尖锐的批判,这无疑是深刻的。但是,资本主义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根本原因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其固有的各种矛盾和危机。鲁迅这种思想逻辑的出现,只能认为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经过较长时期发展的结果——早期改良主义者首先看到的是改变中国的经济契机问题,后来才逐步看清了精神契机的问题;鲁迅由于特别重视人的精神与内心的缘故,就更是将这一点强调到了极端重要的程度。这个关于“人”的命题,经过了大约十年左右,在“五四”前后的启蒙主义运动中,几乎成为当时不少思想先驱者所共同考虑的问题了。
  尽管“五四”前夕的美学先驱者们的文化思想中存在着太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激烈的中西文化的冲撞交汇中,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这一最重大、最急迫的目标之下,其理论的思想启蒙价值是巨大的。它不但标志着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闵开德、吴同瑞:《鲁迅文艺思想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姚全兴:《中国现代美育思想述评》,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词是字有定声、定调,字有定数的文体。有人说词的格律束缚了词的情与美。实际上一首好的词作必然是律与情相互和谐。本文以《浣溪沙》为例,试图探索词的以律传情的特性。  关键词:词;格律;情感;《浣溪沙》  作者简介:王福来(1990.1-),男,汉族,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语文,同时供职于吉林省国税系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关于现代文学的转型,现在已然是一个经典化的体系构建,它往往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导对现代文学的转型进行叙述,主流的文学也日益被经典化,而那些迥异于主流文学的暗流如鸳鸯蝴蝶派的通俗文学的书写在文学转型的研究中往往容易被忽略甚至遮蔽。通过对暗流的寻觅,试图探寻现代文学转型的偏异的文学的价值。  关键词:转型;暗流;偏异;主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作者简介:于帅(1991-),男,汉族,吉林省四平市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1  失乐园中的凛子和久木之所以会走在一起,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身体内部最根本的欲望在控制着他们。他们在外人看来已经是让人十分羡慕的了。应该拥有的东西,也全都有了
摘 要:池莉和方方同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又同为武汉的女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一些相同的艺术特色,但由于个性气质和禀赋的不同,二人在持有相同的艺术特征的同时又各具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新写实;价值倾向;艺术特征  作者简介:豆金(1991.8-),女,汉族,河南省鹤壁市人,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萧统《昭明文选》中选了鲍照的《芜城赋》,作为赋体文学,该作表达了一种扬州城衰败的叹息之情。无独有偶,千年之后,宋人姜夔作自度词《扬州慢》,同样也表达了扬州城昔盛今衰的感慨。鲍照的《芜城赋》与姜夔的《扬州慢》的艺术之异,文体不同带来的抒情之异,值得我们探寻。  关键词:鲍照;姜夔;赋与词;文体的抒情性  作者简介:蔡晓伟(1994-),男,江苏昆山人,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学生,主要研究方向
很久以前就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说有几位初级经理参加一个管理培训课程,培训师问:“假如一截木头上有五只青蛙,其中三只决定跳开,木头上还剩几只青蛙?”学员不假思索地同声回答:“两只。”培训师说:“错。仍然剩下五只,因为决定跳开不等于实际跳开。”如果说《教育规划纲要》是“决定跳开”的话,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就是从“决定跳开”到“实际跳开”的过程。而在有些人士看来,相对于其他教育领域“实际跳开”的进展,主
摘 要:近代对辩证法的探讨是在对哲学基本问题讨论时引申出来的,我们可以透过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来审视辩证法。康德是第一位比较系统的研究了这个问题的近代思想家。康德的辩证法以理性辩证法的样态而出场;费希特在考察了康德的辩证法思想后,指出了康德辩证法的缺陷并提出了自己的主体辩证法;而谢林又着重强调了客体方面,提出了他的客体辩证法。这些近代哲学家关于辩证法的思想研究,给黑格尔认识辩证法提供了理论资源。黑
远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远程教育学的关系型范畴,也是核心范畴,是学科范畴群的中心概念或基本属性,能够统帅范畴群,并注入新的内容,做到纲举目张。关系型范畴是范畴史的最高级形态。唯有辩证关系的机制,才能解释社会学习化的基本原理:即在对象中返回到自身,也就是社会把学习的进程作为自身发展的机制,反之亦然。关系范畴能够解释、预测重大发展,解释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如何使人的“继续社会化”与社会的学习化统一起来,等
摘 要:唐朝经济的发达和文化的开放,促成了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转变,士人转而以狭斜标榜自我的才调风流。在文学领域,突出表现为唐传奇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形成,而薄情郎形象又成为婚恋题材中重要脸谱之一。  关键词:唐传奇;薄情郎;人物形象;《霍小玉传》  作者简介:金秋(1992-),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中图分类号]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的文化学派提出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本文试图通过运用操纵与改写理论对《牛虻》的两个译本进行分析,探讨文化环境对翻译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文化转向;勒菲维尔;操纵与改写理论;牛虻  作者简介:王伟浩,男,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