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沌大学是从搜狐前副总裁、酷6网前CEO李善友创办的“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创新大学”,设有研习社、商学院等不同学院。今年,混沌大学建立了“创新院”,着力于在互联网创新教育中融合基础学科和跨学科教育。
混沌大学创新院负责人梁晓雅曾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2017年辞去百年名校的教职,加入了互联网创业公司混沌大学。近日,她接受了《陆家嘴》记者采访,对加入混沌大学一年多的工作和体会做了真诚的分享。
这位看起来清瘦甚至有些文弱的女性确实符合我们一贯以来对“女博士”、“女教授”的印象,齐耳的黑色短发、不施粉黛的脸庞和黑框眼镜背后一双颇具审慎意味的眼睛让人感到尊敬又亲近。
对于离开体制加入专注于互联网创新的混沌大学,梁晓雅坦言是出于对职业生涯转变的渴望:“希望能跳入高铁一样的快车,高速地去学习和了解真实的商业社会”。从前作为商学院的教授,梁晓雅做过很多研究,看过许多案例,也接触了很多企业家;但总有一种身处象牙塔的感觉,“研究的很多问题都不是企业在社会上真实面对的问题,很少回头想一下这些问题是否真的重要”。
她说进入混沌大学之后,梁晓雅更多地面对创业者,看到了非常优秀的创业家,对创业家们开始心存敬畏,于是思考如何能带动这一波企业创业,推动他们的发展。
把哲科思维传递给创业者
2014年创办之初,混沌大学还叫“颠覆式创新研习社”,是主要为中国创新者建立的学习社群。后更名为混沌研习社,发布混沌创业营,面向创业者招生;2017年,混沌研习社升级为混沌大学,将互联网创新课程作为主要科目来传授,“先上课后练习”的教育模式则更像一所真正的大学,不过是在线的。
实际上,混沌大学所进行的创新型教育早在百年前的欧美就以“libral arts”(可以翻译为博雅教育、自由教育、通识教育、通才教育等)的专业名称在文理学院之中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设有文学、艺术、科学、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学科。在此专业中,学生在初期学习各学科,之后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前校长罗伯特·赫钦斯曾说,整个西方教育的传统就是liberal arts的传统。
混沌大学的存在,很大程度补充了基础学科和跨学科教育在国内高等教育中的缺失,相对于传统的大学教育,是很好的补充。
“混沌大学做的是创新教育”,谈到市面上各种创业营,梁晓雅并不将他们作为混沌大学的竞争对手,而是值得学习的创业伙伴。七年前,混沌大学的创办者李善友就开始摸索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现在,梁晓雅认为“我们找到了一套方法论”。
“我们去挖掘和抽取每个学科的框架,然后在上面填充自己的理论。”混沌大学现在做的事情,是把哲科思维传递给中国新一代的创业者。
所谓哲科思维,包括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其中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学、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拆解问题的方法都是国内的学习者所欠缺的,而这样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多角度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在创业以及大多数工作中都能大幅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概率和效率。正因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梁晓雅目前将精力集中建立完善的创新课程体系上。
混沌大学也并不急于位创业者解决“实际”的烦恼。因为梁晓雅认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当混沌大学把小小的事情(创新教育)做到最好,剩下的事情交给市场去检验。
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
在混沌大学创新院的官方网站上,我们能看到关于“批判性思维”、“人文社会学”、“第一原理”和“第二曲线”等系列课程,并将进行52次授课,尝试为学员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
市面上的创业营很多在教创业者如何一步步创业,但在梁晓雅看来,“创业是不可教的”,而有很多可以教授的、基础性的、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被大多数人忽略了。梁晓雅认为,各个学科背后的脉络和基本法则也同样适用于商业社会,混沌大学应该去摸索这些基本逻辑,以“通才教育”的形式将这些原理传授给创业者。
混沌大学的创新院试图将各个基础学科背后的逻辑提炼出来,应用到商业中。梁晓雅搭建了一个由物理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和经济学博士组成的团队,向他们学习各个学科中的基础知识。这完全跳出她自己的知识圈,令她把这种跨学科的学习视作一种常态,并把跨学科的内容分享给混沌大学的学员。
“大道至简,各个学科背后的原理是相通的。我们不教授有用的知识,而是去找这些学科里面的大问题。比如物理学发展400年,它背后的4个主要公式对公司管理也许有意义;史学背后的历史的视角或许对企业决策有意义;美学中的体验对产品交付和用户体验一定有所启发;心理学的原理也会散落在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中。
我们不会告诉学生每个行业、每个阶段和每个企业应该做的事,行业中的人比我们更懂。我们教授基础的东西,基础的知识更加丰富,学生回到自己的行业就会知道要采取什么行动。”
线上教育的规模效应
像克莱·舍基说的,内容付费的核心就是社区的运营。作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典型代表,混沌大学从它的雏形“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开始,就重点建设和运营社区,专职团队对每个班级和学员进行沟通管理,同时一步步提升课程的质量。
混沌大学在线上课程之外还有线下活动为辅助,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到了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后,课后的社群交流中往往能帮助一些学员解决“how”的问题,这也与梁晓雅所说的,“我们在课堂上不教如何做,因为举一不反三形成了良好高效的学习迁移”。
“我们和传统的商学院不一样,我们有规模效应,”梁晓雅透露混沌大学目前拥有15万付费学员,“因此我们不能回到传统教学的小班互动模式。”谈到是否考虑定制化和个性化的课程,她表示混沌大學更像真正的大学授课,暂时没有个性化定制的计划。
克莱·舍基在讨论内容付费行业时,提出个性化是其中重要的发展方向,或许也能成为混沌大学以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的下一个思考方向。
梁晓雅与众多创业者打交道,也看到他们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她总结出成功的创业者具有的两项能力是“非常快速高效地学习”和“拼了命地努力”。
有些人是注定会成功的,在每一次的尝试和努力中他们找到自己的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变角度往往能发现新的机遇,创新性思维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而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通才教育”赋予大脑的创新性思维或许能提供许多新鲜的灵感和必要的思考。
混沌大学创新院负责人梁晓雅曾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2017年辞去百年名校的教职,加入了互联网创业公司混沌大学。近日,她接受了《陆家嘴》记者采访,对加入混沌大学一年多的工作和体会做了真诚的分享。
这位看起来清瘦甚至有些文弱的女性确实符合我们一贯以来对“女博士”、“女教授”的印象,齐耳的黑色短发、不施粉黛的脸庞和黑框眼镜背后一双颇具审慎意味的眼睛让人感到尊敬又亲近。
对于离开体制加入专注于互联网创新的混沌大学,梁晓雅坦言是出于对职业生涯转变的渴望:“希望能跳入高铁一样的快车,高速地去学习和了解真实的商业社会”。从前作为商学院的教授,梁晓雅做过很多研究,看过许多案例,也接触了很多企业家;但总有一种身处象牙塔的感觉,“研究的很多问题都不是企业在社会上真实面对的问题,很少回头想一下这些问题是否真的重要”。
她说进入混沌大学之后,梁晓雅更多地面对创业者,看到了非常优秀的创业家,对创业家们开始心存敬畏,于是思考如何能带动这一波企业创业,推动他们的发展。
把哲科思维传递给创业者
2014年创办之初,混沌大学还叫“颠覆式创新研习社”,是主要为中国创新者建立的学习社群。后更名为混沌研习社,发布混沌创业营,面向创业者招生;2017年,混沌研习社升级为混沌大学,将互联网创新课程作为主要科目来传授,“先上课后练习”的教育模式则更像一所真正的大学,不过是在线的。
实际上,混沌大学所进行的创新型教育早在百年前的欧美就以“libral arts”(可以翻译为博雅教育、自由教育、通识教育、通才教育等)的专业名称在文理学院之中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设有文学、艺术、科学、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学科。在此专业中,学生在初期学习各学科,之后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前校长罗伯特·赫钦斯曾说,整个西方教育的传统就是liberal arts的传统。
混沌大学的存在,很大程度补充了基础学科和跨学科教育在国内高等教育中的缺失,相对于传统的大学教育,是很好的补充。
“混沌大学做的是创新教育”,谈到市面上各种创业营,梁晓雅并不将他们作为混沌大学的竞争对手,而是值得学习的创业伙伴。七年前,混沌大学的创办者李善友就开始摸索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现在,梁晓雅认为“我们找到了一套方法论”。
“我们去挖掘和抽取每个学科的框架,然后在上面填充自己的理论。”混沌大学现在做的事情,是把哲科思维传递给中国新一代的创业者。
所谓哲科思维,包括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其中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学、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拆解问题的方法都是国内的学习者所欠缺的,而这样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多角度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在创业以及大多数工作中都能大幅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概率和效率。正因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梁晓雅目前将精力集中建立完善的创新课程体系上。
混沌大学也并不急于位创业者解决“实际”的烦恼。因为梁晓雅认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当混沌大学把小小的事情(创新教育)做到最好,剩下的事情交给市场去检验。
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
在混沌大学创新院的官方网站上,我们能看到关于“批判性思维”、“人文社会学”、“第一原理”和“第二曲线”等系列课程,并将进行52次授课,尝试为学员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
市面上的创业营很多在教创业者如何一步步创业,但在梁晓雅看来,“创业是不可教的”,而有很多可以教授的、基础性的、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被大多数人忽略了。梁晓雅认为,各个学科背后的脉络和基本法则也同样适用于商业社会,混沌大学应该去摸索这些基本逻辑,以“通才教育”的形式将这些原理传授给创业者。
混沌大学的创新院试图将各个基础学科背后的逻辑提炼出来,应用到商业中。梁晓雅搭建了一个由物理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和经济学博士组成的团队,向他们学习各个学科中的基础知识。这完全跳出她自己的知识圈,令她把这种跨学科的学习视作一种常态,并把跨学科的内容分享给混沌大学的学员。
“大道至简,各个学科背后的原理是相通的。我们不教授有用的知识,而是去找这些学科里面的大问题。比如物理学发展400年,它背后的4个主要公式对公司管理也许有意义;史学背后的历史的视角或许对企业决策有意义;美学中的体验对产品交付和用户体验一定有所启发;心理学的原理也会散落在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中。
我们不会告诉学生每个行业、每个阶段和每个企业应该做的事,行业中的人比我们更懂。我们教授基础的东西,基础的知识更加丰富,学生回到自己的行业就会知道要采取什么行动。”
线上教育的规模效应
像克莱·舍基说的,内容付费的核心就是社区的运营。作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典型代表,混沌大学从它的雏形“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开始,就重点建设和运营社区,专职团队对每个班级和学员进行沟通管理,同时一步步提升课程的质量。
混沌大学在线上课程之外还有线下活动为辅助,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到了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后,课后的社群交流中往往能帮助一些学员解决“how”的问题,这也与梁晓雅所说的,“我们在课堂上不教如何做,因为举一不反三形成了良好高效的学习迁移”。
“我们和传统的商学院不一样,我们有规模效应,”梁晓雅透露混沌大学目前拥有15万付费学员,“因此我们不能回到传统教学的小班互动模式。”谈到是否考虑定制化和个性化的课程,她表示混沌大學更像真正的大学授课,暂时没有个性化定制的计划。
克莱·舍基在讨论内容付费行业时,提出个性化是其中重要的发展方向,或许也能成为混沌大学以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的下一个思考方向。
梁晓雅与众多创业者打交道,也看到他们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她总结出成功的创业者具有的两项能力是“非常快速高效地学习”和“拼了命地努力”。
有些人是注定会成功的,在每一次的尝试和努力中他们找到自己的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变角度往往能发现新的机遇,创新性思维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而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通才教育”赋予大脑的创新性思维或许能提供许多新鲜的灵感和必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