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在操作中显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47852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操作性学习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丹妙药”,其实,在语文课上运用一些操作性学习策略,也能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一、操作在“细致”处,培养严谨学风
  
  在操作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有粗枝大叶的毛病,忽视一些最基本的操作要素,导致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与错误。有一次,某教师在教学《詹天佑》时,让学生根据文中有关内容的提示,画出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的示意图。并用箭头标出隧道的开凿方向。教师在巡视学生的操作时发现,学生笔下出现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错误。他们把居庸关和八达岭山势的高低与山岭的长短画得相差无几;用箭头标出隧道两头的开凿方向时,更是随手一画,有的箭头朝上扬,有的箭头朝下钻,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教师叫停了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重新阅读课文,找出“居庸关隧道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等句子,让学生圈出指导作图的关键词,如“山势高”“一千一百多米”“三倍长”“两端向中间”等。随后,将学生画的一幅示意图放在投影仪上。图画上箭头歪斜,如左下图:
  
  教师在投影仪上用尺子沿箭头方向延长画虚线(如右上图),一边画一边说:“虚线代表隧道开凿的方向,两端只有在同一水平线上相向开凿。隧道才能接通。按照这个同学标出的隧道施工方位,山两头的隧道能接通吗?京张铁路猴年马月才能竣工呀?”(学生笑了)
  在教师巧妙的点拨和委婉的批评下,学生终于明白了,操作示意图得依据文中提供的数据,进行细致操作,不能马虎了事,于是又立即兴致勃勃地修正自己的图。在这里,教师在点拨学生细致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细致操作的同时,还介绍了将两头隧道接通的实践经验,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经验融合起来。这次的操作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认真、细致读书的生动教育,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风。不失为操作性学习的精彩之笔。
  
  二、操作在“比较”中。让教学删繁就简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能使人快捷地认识事物之间的不同特点,在比较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在进行“比较”操作性学习过程中,极好地体现出了语文教学中删繁就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
  在教学《鲸》时,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须鲸和齿鲸的“呼吸”特点,一开始就让学生找出描写鲸呼吸的相关段落,用简笔画画出须鲸与齿鲸的呼吸图,想想:为什么不同种类的鲸呼吸的特点不一样呢?
  不过几分钟,学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的操作图已完成。如下图:
  
  教师巡视后,露出满意的微笑,问道:“你们现在认识须鲸和齿鲸呼吸的特点了吗?”“认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须鲸呼吸形成的水柱是……”
  “垂直的,又细又高。”
  “齿鲸呼吸形成的水柱是……”
  “倾斜的,又粗又矮。”
  “为什么不同种类的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不一样呢?”老师又问。
  短暂的沉默,不少学生举起了手。
  一位学生回答:“根据人的呼吸的原理,我认为须鲸应该是鼻孔小,呼吸气流急,因此须鲸喷出的水柱垂直,而且又细又高;齿鲸应该鼻孔大,呼吸气流大,喷出的水柱又粗又矮。粗矮的水柱压力大,所以是倾斜的。”
  另一位学生又说:“是的,就像我们玩的水枪,枪口小的向上喷出的水柱细、高、直;枪口大的向上喷出的水柱粗、矮、斜。”
  多精彩的回答!这种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学生通过在短时间操作过程中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得到的。思维始于动作,因而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柱。把阅读理解融于操作实践,避免了教师繁冗的说教。简单明了的教学过程,简洁明快的操作体验,让学生在“垂直”与“倾斜”“细”与“粗”、“高”与“矮”的操作比较之中,认识了不同种类鲸的呼吸习性,又通过操作中的思考,达到了对事物本质特点的深层次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操作在“变化”里,培育创新意识
  
  把“变化”当作操作性学习中的一种策略,以突破思维定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其从操作中达到对课文内容全新、深刻的理解。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一种创新意识。譬如,朗读课文时,通常采用圈出重点词及增划一些延长符号、上扬符号等方法,突出语调的轻重高低、语速的平静缓急的变化,从而通过朗读对课文内容、人物特点及文章的情感内含有所体会。如果在朗读指导中运用“变化”的操作方式,改变某些内容的构段方式,运用“反复”等修辞方法进行朗读,就能从全新的角度,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更深刻地感悟到事物的鲜明特性。
  《白杨》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教师让学生把“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分别与“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重新组合成一段文字:
  风沙中,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雨雪里。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干旱时,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洪水里,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通过对新语段的朗读,学生加深了对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中“坚强不屈”的个性的感悟。这种操作后的组段变化。学生也必然会感受到:原来课文内容还可以这样“变化”着读。这无疑是一种创新。“创新”是人人都具有的潜质,但需要创新教育的“唤醒”。假如教师经常引领学生进行此类变化性的操作学习,学生随着创新意识的不断加强,一定可以使学习从量变达到质变,最终形成飞跃。当学生浓厚的创新意识演变成一种创新能力时,他们一定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坦然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会采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战胜它们,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东西。如此看来,在朗读过程中的精彩“操作变化”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操作性学习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手段,讲究的是动手与动脑并举、知识积累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追求的是一种较高效率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的操作要素,培养学生浓厚的操作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让操作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态,那么,语文课一定会在操作中精彩起来。
其他文献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推行本色语文,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既坚持语言训练,也坚持深厚的人文积淀。笔者认为,要推行小学本色语文模式,首要一点就
古人把好的文章开头、结尾称为“凤头”和“豹尾”。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亮点。那么,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文的开头、结尾是很好的迁移仿写范例。  一、仿“凤头”,写精彩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精巧、新颖,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读者一见钟情,产生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文章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以即时性的口头评价为主,也可以是书面评价,有时教师的表情、动作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肯定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启发学习
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经典诵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然而,一边是数量庞大、相对晦涩枯燥的经典,一边是懵懵懂懂、认知能力有限的学生,两者之间存在着时代的、文化的、
在课堂教学中,当我们的老师手拿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的框架,使我们陷入毫无准备的意外之中。当课堂不再是教案剧演绎的舞台时,当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时,当教师的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该怎样在意外的生成中造就精彩?    一、心中有书,全面预设教学环节  兵法中有句:“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只有在预设过程中尽可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
生态课堂就是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它是一种符合教学主体生理特征和教学规律的课堂形态,是自然的、自主的、互动的、开放的、和谐的、审美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语文的生态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活动的层层推进来开展教学活动,达成课堂目标。  一、课前先学,互学互助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也是一个资源利用的过程,更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改革,也都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学生反馈信息,以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把预设和生成的资源更加有机地结合利用,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研究的
语文课堂中的“对话”,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还是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下面谈谈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看法。  一、倾听赏识 师生对话的先导  案例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者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学生们很流畅地用自己的语言或文中的语句讲述诗的意思。)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这首脍炙人
体验,即通过感官来感知,“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是主体对所经历事件或生活的一种体认与感悟,是个体生命经验的结晶”。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切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更容易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体现了对生命个体的一种尊重。如果我们能够把体验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唤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