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培养创造能力的几个点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er1978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认为应抓住几个点:
  
  一、以知识为基点
  
  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是架构能力框架的支架。近年来,人们多讲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很少谈怎样传授知识,似乎讲能力就是高层次,谈知识就是低层次,是高识之士所不屑顾的。我认为,能力和知识的关系是一个事物的表里关系,知识是事物的内涵,能力是事物的外在表现。一个事物的内涵决定了事物的存在,而外在表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它们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的装备,能力只是一个空壳;离开知识而枉谈能力,犹如空中建楼阁,水中捞月亮。
  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知识的广泛性和纵深性。语文实际上是各类知识的汇集点,又是各类知识的发散点。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等自然科学,风土人情、伦理道德、思想宗教、政治历史等社会科学都能在这里汇聚,又从这里被提升到更高的思维境界。语文自身方面,字音字形的知识,词义的具体认知和微词妙义的辨析,词语句子乃至段落篇章的表情达义,语言的领悟和恰当的表达,文化精神的感知以及其他辅助性的和附着性的知识都体现了语文体系的纵深性。
  这种纵深性和广泛性交织成语文知识的立体网络。在这个复杂的网络中,我们须建立起众多的能互相关联的知识节点。首先让学生建立起规矩的语文行为,如写字、说话等,规范其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接受信息——感知知识——思考加工——融会贯通——形成自我知识体系。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课堂上尽最大可能扩大信息量,也就是课堂扩容,有意识地进行适当的相关外衍;鼓励和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除名著名篇外,还应读一些具有知识效应和示范效应的各类文章。再次,“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指导学生有意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努力从现实中获取知识。学生从课外阅读与现实生活中获得经验知识,并根据其获得的知识,个性化地体味、辨析阅读对象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
  
  二、以联想为起点
  
  联想是获得创造能力的引发点,缺乏联想,就丧失了一切创造的可能。联想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的某种联系。当比较深刻地了解一事物的实质并且产生丰富而深刻的主观感受时,再接触到另一事物时,对其与前者相似、相反、相关的特性在头脑中形成再认识,而这个再认识的过程就有可能激发出新的或者更深层的认识。这种新的或者发展的认识就是创造力的形成因素。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力去保护、激发、引导和修正学生联想能力的形成,认真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全力理解学生的联想,适时恰当地对其进行评价、鼓励和引导。即使是不恰当的联想,也应予以支持,耐心引导,和学生一起讨论修正,绝不可一言以抹杀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一些前后联系、旁征博引、比较阅读的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的创造力也就在这样的联想活动中得到培养。
  
  三、以想象为发展点
  
  想象本身就是创造力,是在一定条件的诱导和激发下,已有的经验知识在头脑中经过综合而建立起来的新的意象。想象是创造性劳动的必要前提,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动力。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培养和发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既然想象需要一定条件的诱导和激发,那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利用阅读材料创设诱导环境和激发因素,同时,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联系以前接触过的知识和可能具有的经验,营造想象的氛围。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逐步加强想象意识,巩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营造想象的氛围绝不是教师的越俎代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徜徉在自己的想象世界,说得神采飞扬,学生受到极大的感染,却难动想象之欲于内衷。想象是一种个体行为,具有个性特点,而个性的千差万别,决定了想象的多姿多态,进而决定了创造思维的丰富多彩。唯其多彩,才是创造的真正意义。
  
  四、以质疑为突破点
  
  质疑历来就被认为是读书的高境界,“学贵质疑”的古训至今依然是读书指导的重要原则。因为“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顾颉刚《怀疑与学问》)经过认真的思辨,肯定前人的思想并能扩展、伸延前人的思想是一种进步,是创造;认真地发现前人的谬误和疏漏,敢于否定前人,并由此发现或确立新的认识,是更大的进步和创造。实际上,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否定之中发展进步的。
  要想有所创造,必先学会质疑。质疑是创造的前奏,善于质疑对创造力形成的作用是突破性的。发现疑问后必须要经过认真地思考辨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这种找途径的过程就是创造力形成的过程,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创造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即使暂时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寻找的过程中培养了创造意识,也为日后创造力的形成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师的任务是在阅读中正确引导学生发现疑点,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发扬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创造的意识,为创造力的形成作好思想和方法方面的准备。
  质疑不是随随便便地怀疑,它必须经过认真地思考辨析。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应遵循客观认识规律,不要做逼鸭子上架的事情,避免揠苗助长的行为。于无疑处质疑固然可嘉,但于该疑处则疑更显可贵。创造也不可能无中生有,不要让学生背上多疑的包袱。
  
  五、以见解为提高点
  
  新创造的重要标志是提出自己独到的发现和见解,这是创造的结果。在质疑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创造能力的初步形成,还不是最终结果。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发现和见解,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追求完美的思想。
  
  六、以表达为辅点
  
  语文任何层次都要求的能力之一是表达。有了好的想法,新的见解,新的发现,还得有准确精彩的表达,才能更好地传达和交流。同时,比较好的表达也可以辅助创造力的形成,况且表达本身就含有创造因素。因此,教师通过语言表达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创造力和完善已经实现的创造成果。只重所谓创造力的培养而忽视语言表达训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七、以文化思想为统领点
  
  民族文化特点决定思维特点——习惯方式、思想趋向、道德准则、生活内涵等。有人说中华文化长于思辨而短于实证。其实在中华古代历史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华民族是非常重视实证的,这从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长期领先于世界就可以证明。只是后来的几百年间才走向偏颇,重思辩而轻实证了。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新,历史上所取得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成就已然灿烂,在思辨方面更是创新迭出,光耀后代。可以说,创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放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中,在中华精神根深蒂固的熏陶下,更有利于培养发展创造能力。比如:孟子的“民本”思想已经形成了一种思想文化,为很多有志儒者所继承,而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无疑受到了孟子思想的影响,却又是对这一思想的发展、丰富和创新。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有体系,同时又兼容并蓄,这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历久益盛的原因之一。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巩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同时有意识地吸纳、融合优秀的外来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无裨益。
  (作者单位:062150河北省泊头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乐园。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必须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金钥匙”,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合作伙伴。我认为,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乐于接受练习,是搞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激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语文课堂发挥最好的效果,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兴趣至关重要。试想:你不感兴趣的事想做吗?乐意去做吗?如果我们
期刊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多年,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原因是“语文难学,没有兴趣”。因此要让学生爱上语文,有必要打造有趣的语文课,即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学中有趣,趣中有学,学与趣融为一体,每堂课都像一出戏似的。语文课本身大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有趣因素,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情意化的语言文字,都可以提炼许多有趣的内容。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精心打造这样的课堂。    一
期刊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认识社会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是:“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学生,尤其是像我们这里的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学校的图书馆形同虚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最佳学习氛围     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导语的设计应讲求方 法和实效,不可千篇一律,可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体裁特点而定,采用灵活多变的开讲方法,做到“一石激起千
期刊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这一措施指出了语文走的是一条“重阅读,重积累”之
期刊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课外阅读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聋校教师,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通过多种方法组织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检查阅读效果,进行阅读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几年来
期刊
数学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所进行的系统的、有计划的、因人而异的非必修内容的学习。数学课外活动不同于课外辅导,它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除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之外,更着重于发展学生的数学个性;发展学生的优势;拓广学生的数学视野,增进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具有更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不应忽视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更不应只是少数“数学尖子”的特权。而是每个学生
期刊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学习数学兴趣的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这样。许多学生有时本来找到了很好的写作素材,常常由于写不好开头而兴趣大减,以至草率成章,或由于不会开头而不能成章。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    一、借鉴课文,明确文章开头的重要性    教文如教画,教画者首先不是让学画者开始就面对事物直接描摹,而是让他们面对虚拟自然的画作,模仿大画,实可为写作教学借鉴。写作教学除了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期刊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数学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的三维统一。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达到课程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六开放”: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的机会;开放学生嘴巴,提供交流的机会;开放学生的耳朵,提供倾听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大脑,提供感悟的机会;开放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