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绞吸挖泥船1m直径排泥管线输送微风化岩特性

来源 :水运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88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国外某疏浚工程为例,对自航式重型绞吸挖泥船“天鲲号”采用1m管径的排泥管线输送坚硬微风化岩的施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所给工况下的泥泵扬程和泥泵效率,得出密度、流速与摩阻系数的关系,给出土质换算系数、实验系数的推荐值.结果表明,该技术充分发挥重型绞吸船可直接开挖并吹填微风化岩的特点,在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其他文献
西江航道桂平航运枢纽—长洲水利枢纽之间存在约34 km的水位未衔接段,而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选取的江口料场位于长洲枢纽库区回水末端和上游附近滩段.为研究库尾段采砂工程对上游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须同步考虑上游来水和下游库区回水的变化,建立桂平三江口上游黔江河段16 km和桂平枢纽—长洲枢纽约156 km的长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析采砂工程对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砂工程实施后上游桂平航运枢纽引航道水位降落0.09 m,布岭沙弯道凸岸侧边滩挖除引起主流一定左偏.整体上,除设计流量外,库尾段采砂工程
针对固定式桅杆吊墩台在二维设计过程中专业间协同不充分、图纸表达准确性不够、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依托某重件码头工程,采用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技术,开展桅杆吊墩台基础的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通过部署协同工作环境、参数化驱动设计,从多专业协同设计、桩基优化布置、结构计算、预埋件参数化布置、工程量统计及标准出图6个应用点进行阐述.实践应用表明:并行工作模式的三维协同设计提升了专业间的协同,缩短了设计周期,参数化设计使方案优化比选更加便捷高效,族库的积累提升了设计成果输出的标准化水平.
为了获得非均质土的力学指标,进行了非均质土中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CPT)研究.通过引入钻机引孔配合施工工艺与采用多重护管的施工手段,解决了在非均质土层中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无法满足设计深度的问题,从而实测得非均质土的锥尖阻力(qc)、侧壁阻力(fs)、探头倾角(l)及动孔隙水压力(u2).通过对上述指标分层统计分析与计算,获得非均质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与内摩擦角指标,为建设工程提供地基基础设计重要的岩土参数.
淤泥质黏土是码头工程常见地基土,其蠕变特性与码头地基稳定性紧密关联.为研究不同围压条件下的淤泥质黏土蠕变力学特性,对其开展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基于蠕变试验结果,引入Mesri和Log-Modified模型模拟淤泥质黏土的蠕变力学行为,得到蠕变经验模型,并对比两个模型的辨识效果.结果表明,同一围压下,随着轴压的提升,轴向应变逐渐递增,初始和稳态蠕变速率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同一加载等级下,围压和轴压的升高促进轴向应变的增长,较高轴压和围压条件下初始、稳态蠕变速率均始终大于较低轴压和围压条件;淤泥质黏土等时
针对如何在大范围水域覆盖地区(尤其包括如防波堤或LNG码头等三面环水的条带状区域)生成高精细程度、高位置精度的实景三维模型,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并以港口的具体工程为例进行研究,系统梳理该技术的应用流程,并对生成的实景三维模型进行精度统计,取得了平面精度及高程精度均优于2个像元大小的高精度效果.验证了该技术流程应用于港口的可行性,表明所生成实景三维模型精度的可靠性,可为相关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针对3500 m3/h系列绞吸挖泥船在较短管线输送距离时采用缩口减小流量的问题,通过对舱内泥泵和水下泥泵的叶轮进行叶片改型优化,实现泥泵扬程和功率的降低,并将改型叶轮应用于南通海门某疏浚工程.结果表明,“新海鹭”轮泥泵更换改型叶轮后,在3.4 km排距下采用双泵串联输送粉砂土质泥浆,两泵功率降低约500 kW,油耗减少13.4%,施工180 h节约30 t燃油,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针对耙吸挖泥船耙头高压冲水喷嘴流场,采用CFD技术进行喷嘴淹没射流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喷嘴直径、不同出口射流速度、不同靶距及不同射流喷射角度条件下的射流压力.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泥面所受到的压力随射流速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喷嘴直径增大而略微增加、随靶距增大而减小.喷射角度为90°、60°和45°时,同等射流速度下喷射角度为90°时泥面受到的压力值最大,但从破土量角度来看,60°为最佳喷射角度.
坦桑尼亚某码头工程后方堆场采用吹填成陆,主要用于暂存轻型小汽车,采用珊瑚土作为基层回填料.通过对珊瑚土、珊瑚石以及珊瑚石添加水泥等3种回填料的室内泡水加州承载比(CBR)试验、现场CBR及压实度试验以及中英标准对比分析,并总结其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英标设计的承载力要求较低的堆场,可以采用掺黏土的珊瑚土作为基层;珊瑚土在掺一定量的黏土后方可满足设计压实度要求下的室内泡水CBR值;珊瑚土回填料因其孔隙率大、强度偏低、对于轻型集装箱堆场能满足要求,重箱堆场则须另做调研.
近年来,长江水沙变化导致堤岸冲刷加剧,水下抛投护岸成为整治工程的重要环节,新型防护材料袋装沙枕应运而生,其抛投漂距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以长江中下游南京八卦洲河段整治工程为例,分析水深、流速、沙枕质量等对漂移距的作用机理,基于动力学进行漂移距计算公式理论推导,通过在不同流速、水深条件下开展的现场抛投试验确定公式系数.结果表明,采用推导的经验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相对误差在20%以内.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频繁产生温度裂缝这一普遍现象,结合具体工程对混凝土温控措施、温控标准进行研究和总结,温控标准和要求主要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构内部温度场和温度变化情况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温控措施主要是控制原材温度、设置冷却水管系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情况,得出入模温度、内部最高温度、内外温差、降温速率、冷却水与混凝土之间的温差、通水时间和停水标准等主要指标建议值.结果表明,控制原材料温度、布设冷却水管降温能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裂性能,较好地控制了结构温度裂缝的开展,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