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不是我本性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针对目前没有专门的作文教程现象,本文中提出了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即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出题和善批能评,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因素,就这三个方面具体谈到了本人在初中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操作。
  【关键词】明确目标;针对性出题;善批能评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然而,作文虽隶属语文学习,却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同一个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挥;相同的题目,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可以说,写作是一种意随情至的创作活动,这也就使之表现出很大的自由度,让人以确信“文无定法”的表象。因此,至今为止学校还没有专门作文课程的设置,没有一套作文教学的教材。因此,我们必须得有一个长期的作文教学目标——初中三年后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平,在这个大目标下施以阶段性的计划,即在宏观目标下得有微观的实施细则,这样才能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实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以下就谈谈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和认识。
  一、高屋建瓴,明确教学目标
  (一)了然三年大方向。从初一开始,老师心中就该对学生三年后的写作水平有个远景规划,如能写会写的学生应达到言之有理,彰显风格程度;用语平平流水而作的学会言之有物,富有色彩;语言表述能力较差的则能言之有序,有头有尾。掌好这样的舵盘,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修正方向,用具体的方法把学生的写作慢慢导向彼岸。
  (二)确定阶段小目标。任何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写作更是如此,要求教师制定实际可行的计划逐步向最终目标靠近。我把三年的写作教学规划如下:初一阶段,着手记叙文的写作。由于学生还想念着小学生活,心性不能及时完全地从小学中淡出,投入到初中的学习,他们的写作明显保持着小学时的习惯:三段式模板,从头到尾平平淡淡把一件事说完,粗略地解决个人情感。这种基础之上,我并不要求他们一下子改变原有的写作习惯,而是在保留的同时有计划地一点一点灌输写作要素。在第一学期中让学生对写作有全新的认识。首先用下水文或他人习作告诉他们什么是作文,纠正他们的不当理解。其次是告知他们初中写作的目标,写作就是为了培养我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让我们因写作而独具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再次便是讲解作文的要素,改观他们传统的三段式写法。通过一点一滴的渗透,学生对写作文的认识会在意识中悄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他们的写作中渐渐流露。第二学期可侧重习作。一学期初中生活的适应,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学生都大致脱去了原先稚气,情理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这时候,在写作上我则要求他们运用之前所学,结合从小到现在生活的典型事件说清道明自己的所思所感。每次练笔之前必定要求学生先确定主题、择定题材方可动手。
  初二阶段,一如既往地将记叙文写作进行到底,此时该关注的是学生处理细节的能力。要使文章生动,物呈特点,事显条理,情感真挚,必须在细腻的笔触中见真情。攻其局部便是整个学年的重头戏。白描、渲染、铺垫、伏笔等细节处理手法这时出场最为合适不过。一年之中,适当地介绍并实践教材中所涉及的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也是必要的。多种文体的接触和学习,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写作选择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从而体现各自的特色。
  初三阶段,优化学生善长的文体写作。如何给文章安上“凤头”,怎样丰富“猪肚”,何以练就“豹尾”固然必不可少,衬托、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理相映等写作大手笔的强调训练当然也大有必要。虽说文无定法,学生也得懂得丰富的写作手法,才能把自己的经历、情感和思想等转化成生动的文字,才能在出神入化的应用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坐看敬亭,针对性地出题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依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特点来命题。初一学生正处于身心由轻松、稚嫩向压力的成长过渡,我们不妨顺着他们的心意来给作文命题,这既符合初中认知水平,又能帮助学生一抒心中之思,更重要的是他们乐意写这样的文章。
  少年情怀总是诗。初二时的作文就更容易命题。习惯了初中生活,他们不会再没来由地想着小学,不会太抱怨,随着生理的变化,他们的心理会越来越细腻敏感,青春物语、社会见闻等话题都能打开他们的写作源头。
  面临中考巨大压力和家庭以及学校无比关心的初三毕业生,亲情、友情和师生情则又是写作的一大中心。在这一年里,我通常会以“挖掘真情”作为作文教学的主题。“校园寻梦”——走出课堂,踏遍校园的每个角落,“同在屋檐下”——宿舍生活,“全班大聚会”——老师、家长和学生齐聚一堂共话心声……我相信,亲身经历,共同参与就能让学生找到平时被忽略、忽视的感觉,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真情。言为心声,有了真情实感后,学生自然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辩,作文也不再是虚情假意,“假”、“空”、“套”、“挤”了。只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学生要写出文章,写出好文章并不是一件难事。
  三、齐头并进,善批能评
  批改作文也应有一定的序列性。初一学生对写作的认识极浅,作文的批改以老师亲为为妥。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他们的情绪,教师需竭力寻找文中的闪光点,欣赏某一句话,肯定较有心思的结构,共鸣稚气却真实的情感,甚至表扬他们及时自主地完成了一篇作文。
  “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 吕叔湘老先生在“如何改进作文教学”讨论会上如是说。难题已然摆在我们面前,就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解决的方法。只要我们不顾影自怜,徒有伤悲,或任其自然,听之任之,代之以努力的思索,积极的改革,在实践中建立自己的操作体系,不仅能带给学生益处,也能为我国的作文教学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它是在总结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基础上,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课程评价制度。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对建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机制、规范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行为,使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省自2010年1月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作文  【摘要】寻找高效作文教学的途径,是广大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难题。本文认为,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发掘课文素材使之成为写作素材,不失为一条写作便道。  【关键词】课文;方法;演练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师,面临新课改,必须具有一双慧眼,只有成为一名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隔靴搔痒的作文指导
【摘 要】写作兴趣是学生写作的智能准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内部动力。二年级的写话是为今后的写作打基础,应注重孩子写作兴趣的培养。本文结合二年级的写话教学,谈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教给学生成功的习作方法,使学生敢写、愿写、乐写。  【关键词】低段;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二年级孩子刚刚接触写话,是写作入门的热身阶段,也可以说是写作的“启蒙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摘要】各地中考口语交际试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切合新课标的要求,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考查探索问题主动性的培养;2.考查口语交际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综合表述能力;3.考查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口语交际试题;主动性;语文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 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
【摘 要】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起着调控作用。本论文探讨了当下语文课堂点评的现状以及对策,主张从精心预设、精准运用、精妙活用等几方面着手,让精彩的点评在课堂飞扬。  【关键词】课堂;点评;精心预设;精准运用;精妙活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奔马,寥寥数笔,神韵顿出。无独有偶,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主
德育的实效性就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品德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性质。  德育的实效性源于学生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充分体验。其中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体差异的,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一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二要为不同年龄特征、接受水平的学生设计
【摘要】本文从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强化阅读积累、依托课堂练笔、开放作文教学、重视作文批改等有关策略,力求促进作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作文;初中;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更是学生情感的抒发与心灵的飞跃。然而,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却面临着诸多尴尬,
【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是无穷的,那种诗人心灵的震颤,与自然的融合,会深深打动每一个欣赏者的心,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初中阶段的诗词教学也应以此作为最终目标,不应只拘泥于背诵和对诗词的解说上。意境教学应该是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教会学生体味诗歌意境,培养审美能力呢?笔者在文中提到的就是以画传情的方法,即“化诗为画,以画赏诗”。  【关键
【摘 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明白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在对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探索途中必将困难重重,但我会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我的孩子们“上下而求索”,我坚信这次大胆的尝试一定会创造一次生命的奇迹。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化;人文关怀;起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要不要写日记?怎样写日记?语文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引导?时下,许多学校许多老师都在布置学生——有的从二年级开始——写日记,不知道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作的起步阶段的日常训练,还是因为附庸风雅或者为评选“先进班级”而“创新”。本文根据身边真实的小学生日记教学的案例和本人的日记教学实践,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低年级写话、习作的要求,笔者简单地做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