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的狂欢与忧郁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a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欧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使“人”从“神”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武器,推崇人的价值和尊严。但“人文主义”思想并非是拯救一切的灵丹妙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发展甚至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将以《哈姆雷特》为例,通过对哈姆雷特复仇过程中所遭遇的“精神危机”的分析来窥探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思潮的反思。
  关键词: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精神危机 人文主义
  据《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解释,“人文主义”这个词源于拉丁语“Humanus”,即“人的”。“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文艺复兴时期荷兰人文主义者爱拉斯谟在他的作品《疯狂颂》中就表现了人类冲破中世纪“禁欲主义”的牢笼后肆意泛滥的热情、无拘无束的行动、坦诚率真的言语、无忧无虑的狂欢。作者高扬人的欲望,斥责那些压制人类欲求的“假道学者”,认为“最愉快的生活就是毫无节制的生活”。诗人彼特拉克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他在《歌集》中对少妇劳拉的描述更是挑战了中世纪禁欲主义道德规范的下限,《歌集》中的劳拉有着金黄的卷发、明亮的蓝眼睛、白皙的皮肤和丰腴的身材……在中世纪文学作品中消逝很久的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又重新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尽管这些“文艺复兴”初始期的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机智快乐的青年、秀外慧中的姑娘、善良的市民的形象,用他们的智慧甚至狡猾来宣扬人类本能的欲望和需求,在文学作品中建立了一个充满人类欲望和情感的世界,与“死气沉沉”的天国分庭抗礼;但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这很快就暴露出了其内在思想的肤浅性:如果只有情感欲望的要求而没有远大理想与之相配,情欲就会流于放纵。
  因此,“文艺复兴”的历史并不是持续了三百多年的人性解放的“狂欢节”,而是一部人类在三百年间错综复杂的“心灵史”,是人类觉醒后的狂欢与忧郁。这期间正确与错误、发展与倒退相互交织,后起的作家不断地对前辈作家的思想进行着继承与反思。清醒过来的人类固然欣喜地狂欢,但人类不可能像个孩子一样一直狂欢下去。狂欢期过去,人类就要冷静下来,对历史、对现实进行审慎理性的思考了。
  文学是人学,真正伟大的作品中往往包含着许多对时代、对社会机制的隐喻和深刻的反思。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品。剧本《哈姆雷特》创作于1601年,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期,英国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此时的莎士比亚意识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严峻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在戏剧中通过描写各种对抗的社会力量的冲突来反映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正如英国文学史专家王佐良先生评论的那样:“他的喜剧中越来越加深的阴影是时代的阴影,而到了这个悲剧阶段,阴影变成了笼罩一切的黑夜。”
  在整部戏剧中,哈姆雷特的主导动机就是为父报仇,这一点在哈姆雷特心中非常明确。其行为合乎道义,其本人也有能力完成复仇大业,但是最终却是母后误饮毒酒,国王、雷欧提斯及哈姆雷特都命丧黄泉的悲剧结局。导致悲剧的关键则在于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的“精神危机”。正是这一危机使他对复仇的目的和复仇的对象产生了怀疑,思想上的转变导致了行为上的延宕,最终酿成悲剧性的结局。
  哈姆雷特的精神危机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实的黑暗导致人文主义理想的动摇
  哈姆雷特毫无疑问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错置时代,让古代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运动的中心——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哈姆雷特自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洗礼,形成了一种区别于中世纪的对宇宙人生的全新观点。他赞叹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哈姆雷特看来,他所生活的时代“人的美质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但是,人文主義并非拯救一切的灵丹妙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甚至是有害的。
  诚然,人文主义在反对中世纪“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和“来世主义”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内在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个性自由,强调解放人的天性,但是如果个性自由不加约束地任其发展,必然会与社会伦理秩序发生冲突。
  古希腊神话反映的是原始初民阶段的生活情状。其中天神乌拉诺斯与地母盖亚以“母子婚”的方式结合生下“提坦巨神”。巨神中的克罗诺斯与瑞亚又以“兄妹婚”的方式结合生下“奥林匹斯诸神”。如果按“人文主义者”倡导个性自由、解放天性的理论来看《哈姆雷特》这部悲剧的话,剧中人物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可以的,都符合自然状态下的人的行为,都是人类天性欲望的表露。王后乔特鲁德与新王克劳狄斯的结合完全是出于自愿(至少在剧中看不出有胁迫的成分)。克劳狄斯杀死老国王登上王位的行为与第二代天神克罗诺斯杀死父亲乌拉诺斯而当上天神的行为没什么两样,也是权力欲望的表露。但神话毕竟是初民在人类社会初期现实生活的写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倘若文明仍然以这种方式来更迭的话,势必会出现极为严重的人类问题。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映。剧中的丹麦王国被哈姆雷特称为“一座荒芜不治的花园”“世间最差的牢狱”,这就暗示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副作用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已经显露出来,反映了种种社会问题,如私欲泛滥、道德沦丧、社会动荡……对此,“人文主义”思想难辞其咎。
  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雷特,目睹了人世间的种种丑恶,意识到人类从“天神”到“凡人”的堕落,认识到“人文主义”理想在黑暗现实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此时的哈姆雷特也已由一位天真快乐的王子转变为一位忧郁悲观的王子。
其他文献
摘要:王绩《野望》被选入初二语文课本,而王维《渭川田家》暂时还未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简单分析这两首诗,二者在主题、用字、题材以及结构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写景、写作背景、诗的体裁等方面又有不同。本文试从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分析,从中体会两位诗人在写诗时的不同心境,让读者对两首诗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关键词:王绩 《野望》 王维 《渭川田家》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的诗人、画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阐析叶弥的小说《桃花渡》在语言层面呈现出的颜色之味、佛语之味与隐语之味,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叶弥《桃花渡》 颜色之味 佛语之味 隐语之味  这是一篇在真实与虚构间徘徊的小说文本。叶弥的小说《桃花渡》以纤细的手指拨开世俗人间的纷繁世相,于杂乱斑驳中瞥见一泓静谧的清泉,触摸了红尘与三界之外的敏感点,在渡与不渡之间,在渡与将渡之间,在渡与无渡之间清弹了一首无声的天籁,划
期刊
摘要:中国现代小说文体的发生、生成与“五四”时期国际国内文化语境休戚相关,它融入了多样的艺术因素,呈现出了多元性。从基本创作方法上来看,它不仅承续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和浪漫主义小说,也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当然,承续中融入了新质素,借鉴和吸收中也包含了文体艺术的创新和创造,保留着现代主义的核心质素。若从艺术观念、思维、审美认知等方面审视,其多元形态更为显著。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容纳了丰富多样的艺
期刊
摘要:《青青河畔草》是《古诗十九首》中较为发露率真的作品,可借其管窥思妇诗的三种解读模式。其一,比兴寄托。即从儒家伦理道德角度,认为该诗是“男子作闺音”,委婉抒发怀才不遇的无奈不甘。其二,探究本事。即试图确定作者名姓,坐实诗中人物的原型,挖掘诗歌背后的本事。其三,自然感发。即正视诗中的感情,认为思妇虽然明艳招摇,但其质朴俚野的相思值得肯定。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思妇诗 《青青河畔草》男子作闺音
期刊
摘要:先唐时期是我国图书编撰的重要时期。先唐时期可以分为先秦两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它们分别代表了我国图书编撰的形成、初步发展和发展成熟时期。这段时间跨度很长,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拟从时代背景、图书编者、编写内容、传播载体等方面分析这几点对先唐时期图書编撰的影响。  关键词:先秦两汉 魏晋南北朝 图书编撰  我国自古就有著书立说的优良传统。臧文仲曾提出了“三不朽”的说法,即立德、立功、立
期刊
摘要:《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介绍饮食文化的一本散文集,但在这本书中,梁老先生不仅仅谈吃,他将饮食文化、故土乡情融入其文章之中,令人掩卷遥想美食的同时,还能沉思其中的人生况味。从这本散文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情冷暖,窥见人之本性,更能体悟到人生哲理。  关键词:《雅舍谈吃》 梁实秋 饮食散文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在台湾时期完成的一部散文集,书中介绍了许多有关饮食文化的知识,读来令人口舌生津,垂
期刊
摘要:《问叹总清冷》是杜永胜先生关于探讨文化价值与民族精神的文章,文章以宋元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文天祥”“元好问”“赵孟頫”为切入点展开论述,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当代中国,有一种观点,即宋代之后是中国历史的倒退和文脉的衰亡,而且围绕着文人、知识分子的“人格”“创作功绩”和“气节”的讨论,成为学术的焦点。本文从文学与文献整理的角度,列举相关史实和文学作品,探究文人的品格、使命感和创作成就之间的关系。
期刊
摘要:巴巴油画造型概括,人物表情严肃,画面空间压缩,主体突出。色彩深重、单纯微妙,喜用红色、黑色等,具有古典意味,画面简练而不简单,富有表现力與绘画性。  关键词:造型 色彩 古典意味 色彩单纯 简练而不简单  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流派层出不穷。无论何种艺术流派与风格,都是艺术家对世界认知与思考的反映。中国画有“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艺术追求,西画有“简练而不简单”的艺术探索。罗马尼亚绘
期刊
摘要:在“消费社会”语境下,艺术介入日常生活,无处不在的“先锋”主导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休闲建筑作为文化娱乐型建筑主导其生成的传统因数让位于“消费”,面对这种变革,我们的传统设计模式也要向新的话语模式转变。本文就当前消费社会语境下休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当代休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当代艺术 休闲建筑 设计研究  当今艺术陷入这样一种窘境,即消费社会已经消解了我们的传统艺术精
期刊
摘 要:《豳风·七月》的一种早期意义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周礼·春官》曰:“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这段记述说明《七月》的意义可以因用诗目的、用诗节令的不同而不同。《七月》文本则指向了“改岁”这一关键节令,从时间强调、劳动生活回顾、祈年、祭祀等方面的集合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