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中所有事物都是由细节构成的,注重细节的累积最终会对事物发展产生极大地影响。幼儿教育也是一样,幼儿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又琐碎的工程。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随时捕捉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发现教育的契机,寻找走进幼儿心灵的金钥匙,将爱的阳光洒向幼儿心灵的每个角落。
关键词:细节 需要 闪光点 催化剂
“幼儿园里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句看似朴实的话语里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启迪了许多幼儿教师,同时也造就了许多优秀的幼教工作者。随着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师无论从理念还是到行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上渗透实施《纲要》的理念是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教师深刻地领悟《纲要》的精神,也需要教师带着一颗挚爱之心来把握日常保育活动的细节。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发现只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了解幼儿的需要,发现幼儿的优点,以人文的方式处理这些细节问题,就会让幼儿在爱心中感受关爱,在宽容中享受平等,在沟通中获得自信,促进师幼之间形成健康的互动关系,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捕捉细节,发现需要
每天午睡后为梳小辫的女孩整理头发,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微小环节。我有一个习惯——利用每天为女孩梳头的机会,和她们近距离沟通。尽管只是只言片语,但是久而久之却拉进了我和幼儿的距离,每天女孩们都充满期待的等候着我给她们梳头,渐渐的有些内向的女孩子也会主动地和我说一些自己听到的奇闻异事。
这是很平常的一天,我给女孩们梳头时发现,男孩儿们很关注我们,而且还在窃窃私语,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出了些许遗憾、些许渴望。于是我就对小男孩说:“梳头不仅可以使头发变得更漂亮,还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有益身体健康呢!其实小男孩也需要梳头,小男孩也来吧!”起初,男孩还有些不好意思,只有几个外向的男孩跑来,于是我在他们的小脑袋上梳理几下,然后亲切地问:“舒服吧?”他们摸着刚被我梳理过的脑袋,心满意足地跑了,还和好朋友兴奋地分享这份快乐。我才发现,梳头不仅是女孩子的特权,也是男孩子所向往的。
以后,每天我的工作就多了一个环节,不仅要给女孩梳小辫,还要给短头发的女孩和男孩子梳理一下。有些内向的男孩子不敢主动来,于是,我就要求所有的男孩排成一队,这样他们就有勇气了,看着每次梳完头小男孩的那股兴奋劲,我感到很幸福。从家长那里我也接收到了积极地反馈:有一天,班里最内向的小男孩小宝的妈妈这样问我:“Sunny,听小宝说您每天都会给他梳头,是吗?”我说:“对呀!”“太感谢您了,以前他每天都缠着我,让我中午把他接回家,现在不仅不提这件事了,而且每天回来都会和我说,您又给他梳头了,还经常表扬他!那高兴劲就甭提了……”
可见,教师在对捕捉到的细节加以分析后,了解到幼儿的需要,同时进行适当的应变,激发孩子的兴奋点、情绪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促进了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同时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家长的信赖,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耐心等待,捕捉闪光点
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幼儿间的个性和品质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从细微处关注孩子的成长,更多地看到幼儿的可爱之处。
例如,发生在萧萧身上的一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有一天,吃完午饭,当他把刷完的碗勺放回盆里的时候,由于用力过大,勺子弹了出来,掉到了地上。如果在平时我就会立即说“赶紧捡起来,洗一洗,要轻轻地放”,可是那天,我却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观察,只见萧萧把勺子重新冲洗干净后放到了盆里,而且动作很轻。后来,再关注萧萧的时候,我发现他经常会钻到桌子底下的原因,其实不是调皮,而是去捡地上的碎纸屑,有时把别人的玩具弄坏的原因,也是想告诉伙伴他的玩法……
通过这些观察,我发现自己曾经的“想当然”对孩子们是多么的不公平。同时我又欣喜的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很可爱,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教师耐心点,等一等,金子定会发光。
三、换个说法,合理引导
教师的每一个细小行为,一句随意的话语都是对幼儿潜移默化的教育,它带给幼儿的是甘泉、是雨露,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教师要注意合理、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引导幼儿,让幼儿从温馨的言语中体验到爱,进而积极、主动地完善自己。
比如玩插具时,经常有幼儿会不经意地把插具掉到地上,平时我总会很严肃的要求幼儿捡起来,每当这时,孩子们总是慢吞吞的去捡,甚至还会有几个孩子无动于衷。然后,我会很生气的批评他们,命令他们赶快捡起来,接着不自觉得数落他们一顿:“每次都是你们,怎么总是这样……”而且越说越生气,最后,只能是恶性循环。
这天,孩子们像往常一样玩着插具,地上又掉了许多,我正要批评他们时,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如果我换个说法会怎样呢?经过观察,我发现小美的脚底下没有插具,于是我说:“小美真是个爱惜玩具的小朋友,看她的脚底下一个插具都没掉!”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小朋友蹲下去捡玩具,于是我继续表扬他们,仅仅两句话,孩子们把所有的插具都捡了起来,而且整个活动下来,插具总是会被幼儿自觉、及时地捡起来,孩子们的游戏过程也没有被无情的搅乱,教师从中也深深地体验到满足。
一句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欣赏的心态去和幼儿沟通,那么语言就是和谐的催化剂,师幼间的沟通就会成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和谐画卷。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不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指出了一个道理——想成就事业,必须从细微处入手。所以,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环境中,必须处理好日常生活中这些不该忽略的小事,才能实现新纲要的使命,才能让“不让一个孩子失败”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迟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中国少年儿童音像电子出版社,2008年3月
[2] 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
关键词:细节 需要 闪光点 催化剂
“幼儿园里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句看似朴实的话语里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启迪了许多幼儿教师,同时也造就了许多优秀的幼教工作者。随着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师无论从理念还是到行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上渗透实施《纲要》的理念是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教师深刻地领悟《纲要》的精神,也需要教师带着一颗挚爱之心来把握日常保育活动的细节。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发现只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了解幼儿的需要,发现幼儿的优点,以人文的方式处理这些细节问题,就会让幼儿在爱心中感受关爱,在宽容中享受平等,在沟通中获得自信,促进师幼之间形成健康的互动关系,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捕捉细节,发现需要
每天午睡后为梳小辫的女孩整理头发,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微小环节。我有一个习惯——利用每天为女孩梳头的机会,和她们近距离沟通。尽管只是只言片语,但是久而久之却拉进了我和幼儿的距离,每天女孩们都充满期待的等候着我给她们梳头,渐渐的有些内向的女孩子也会主动地和我说一些自己听到的奇闻异事。
这是很平常的一天,我给女孩们梳头时发现,男孩儿们很关注我们,而且还在窃窃私语,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出了些许遗憾、些许渴望。于是我就对小男孩说:“梳头不仅可以使头发变得更漂亮,还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有益身体健康呢!其实小男孩也需要梳头,小男孩也来吧!”起初,男孩还有些不好意思,只有几个外向的男孩跑来,于是我在他们的小脑袋上梳理几下,然后亲切地问:“舒服吧?”他们摸着刚被我梳理过的脑袋,心满意足地跑了,还和好朋友兴奋地分享这份快乐。我才发现,梳头不仅是女孩子的特权,也是男孩子所向往的。
以后,每天我的工作就多了一个环节,不仅要给女孩梳小辫,还要给短头发的女孩和男孩子梳理一下。有些内向的男孩子不敢主动来,于是,我就要求所有的男孩排成一队,这样他们就有勇气了,看着每次梳完头小男孩的那股兴奋劲,我感到很幸福。从家长那里我也接收到了积极地反馈:有一天,班里最内向的小男孩小宝的妈妈这样问我:“Sunny,听小宝说您每天都会给他梳头,是吗?”我说:“对呀!”“太感谢您了,以前他每天都缠着我,让我中午把他接回家,现在不仅不提这件事了,而且每天回来都会和我说,您又给他梳头了,还经常表扬他!那高兴劲就甭提了……”
可见,教师在对捕捉到的细节加以分析后,了解到幼儿的需要,同时进行适当的应变,激发孩子的兴奋点、情绪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促进了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同时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家长的信赖,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耐心等待,捕捉闪光点
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幼儿间的个性和品质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从细微处关注孩子的成长,更多地看到幼儿的可爱之处。
例如,发生在萧萧身上的一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有一天,吃完午饭,当他把刷完的碗勺放回盆里的时候,由于用力过大,勺子弹了出来,掉到了地上。如果在平时我就会立即说“赶紧捡起来,洗一洗,要轻轻地放”,可是那天,我却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观察,只见萧萧把勺子重新冲洗干净后放到了盆里,而且动作很轻。后来,再关注萧萧的时候,我发现他经常会钻到桌子底下的原因,其实不是调皮,而是去捡地上的碎纸屑,有时把别人的玩具弄坏的原因,也是想告诉伙伴他的玩法……
通过这些观察,我发现自己曾经的“想当然”对孩子们是多么的不公平。同时我又欣喜的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很可爱,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教师耐心点,等一等,金子定会发光。
三、换个说法,合理引导
教师的每一个细小行为,一句随意的话语都是对幼儿潜移默化的教育,它带给幼儿的是甘泉、是雨露,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教师要注意合理、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引导幼儿,让幼儿从温馨的言语中体验到爱,进而积极、主动地完善自己。
比如玩插具时,经常有幼儿会不经意地把插具掉到地上,平时我总会很严肃的要求幼儿捡起来,每当这时,孩子们总是慢吞吞的去捡,甚至还会有几个孩子无动于衷。然后,我会很生气的批评他们,命令他们赶快捡起来,接着不自觉得数落他们一顿:“每次都是你们,怎么总是这样……”而且越说越生气,最后,只能是恶性循环。
这天,孩子们像往常一样玩着插具,地上又掉了许多,我正要批评他们时,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如果我换个说法会怎样呢?经过观察,我发现小美的脚底下没有插具,于是我说:“小美真是个爱惜玩具的小朋友,看她的脚底下一个插具都没掉!”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小朋友蹲下去捡玩具,于是我继续表扬他们,仅仅两句话,孩子们把所有的插具都捡了起来,而且整个活动下来,插具总是会被幼儿自觉、及时地捡起来,孩子们的游戏过程也没有被无情的搅乱,教师从中也深深地体验到满足。
一句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欣赏的心态去和幼儿沟通,那么语言就是和谐的催化剂,师幼间的沟通就会成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和谐画卷。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不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指出了一个道理——想成就事业,必须从细微处入手。所以,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环境中,必须处理好日常生活中这些不该忽略的小事,才能实现新纲要的使命,才能让“不让一个孩子失败”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迟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中国少年儿童音像电子出版社,2008年3月
[2] 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