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在高梁上的应用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為丰富平凉高粱品种资源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以吉杂127露地栽培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酿造高粱品种进行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配套种植,系统研究了8个品种的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川糯梁1号表现为植株高、穗子长、穗柄长、穗粒重大、耐倒伏、植株生长整齐、生育期适宜、抗病虫危害、穗粒优势大等特点,产量可达9 800.49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较对照产量增加64.48%,应作为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的主配品种在域内种植推广;通杂139、吉杂224-2和吉杂237具有幼苗生长快、茎秆粗壮、耐倒伏、成熟较早、籽粒性状优良的特性,产量分别达到了8 333.75、8 108.74和7 775.39 kg/hm2,较对照品种分别增产39.86%、36.08%和30.49%,可作为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的搭配品种进行种植;其他3个品种虽然在一些农艺性状上有较好的表现,但增产水平偏低,不建议作为该技术的配套品种。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得出,吉杂224-2和吉杂237的株高、茎粗、穗部性状、成熟期等与机械收获高粱品种的性状指标要求相吻合,产量水平较高,应作为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机械化收获配套品种在域内种植推广。
  关键词 地膜覆盖免放苗;酿造高粱;产量;种植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3-002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3.00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pplication of No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Covered with Plastic Film in Sorghum
  SHI Xiao ying
  (Pingl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Pingliang,Gansu 744000)
  Abstract With Jiza 127 under open field cultivation as the control, no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covered with plastic film was used for 7 introduced brewage sorghum varieties. The phenological period, major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so as to enrich the variety resources of sorghum and to popularize the no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covered with plastic film. Results showed that Chuannuo 1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lant, long ear, great grain weight per spike, proper growth period, regular plant growth, lodging resistance, pests and diseases resistance and so on. The yield of Chuannuo 1 reached 9 800.49 kg/hm2, which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ested varieties, enhanced by 64.48%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so that it should be promoted as the main distribution variety for no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covered with plastic film. Tongza 139, Jiza 224-2 and Jiza 237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 seedling growh, strong stem, lodging resistance, early nature and good grain traits. Their yield reached 8 333.75, 8 108.74 and 7 775.39 kg/hm2,enhanced by 39.86%, 36.08% and 30.49%,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Therefore, they could be planted as the match varieties for no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covered with plastic film. The other 3 varieties showed relatively good performance, but the yield increase level was relatively low, which was not suggested as the match varieties.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ear characters and mature stage of Jiza 224-2 and Jiza 237 accorded to the trait index requirement of no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covered with plastic film. Jiza 224-2 and Jiza 237 had relatively high yield level, which should be promoted as the match varieties of no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covered with plastic film.   Key words No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covered with plastic film;Brewage sorghum;Yield;Planting effect
  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1-3]是巧妙利用作物锥状芽鞘及向光的特性,采用作物膜下种植,播沟处膜面覆土,不用破膜放苗,使作物自己顶膜出苗的一种高效节本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目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领域中存在的需破膜放苗、膜带穴孔草害、地膜厚度不达标、地膜种类单一及对土壤环境的冲击等生产实际问题,适用于多种作物栽培,节本增产增效效果明显。目前该技术已在本地普通地膜、全生物降解膜、黑色膜、银灰双色膜的高粱生产栽培中进行了大面积应用,累计示范展示推广0.2万hm2左右。
  试验地地处甘肃东部陕甘宁交界处,是全国春播中晚熟高粱品种的主栽区[4],年播种高粱面积0.7万hm2以上。田间调查显示,近2年来受大气候环境影响,露地栽培高粱品种的抽穗散粉期从7月下旬逐步后延至8月中下旬,致使高粱的成熟期普遍推迟,70%的高粱品种不能正常成熟,严重影响了高粱产量和农民种植积极性。因此,引进推广生育期适宜的优良高粱品种已迫在眉睫。另外目前,在高粱生产上,明显存在轻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重新品种开发[5-6]等突出问题,影响了高粱品种增产潜力的挖掘,制约了高粱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效潜力[7-11]。鉴于此,笔者引进7个酿造高粱品种,在与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配套种植下,对其物候期、幼苗生长、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旨在为丰富本地高粱品种资源及大面积推广应用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平凉市白水镇马莲村平凉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106°70′E,35°55′N)进行,基地海拔1 182 m,年均气温8.0~8.5 ℃,无霜期 172 d,>10 ℃的积温2 800 ℃,持续150 d左右,全年60%的降雨集中在7、8、9 月,春旱严重,倒春寒时常发生,栽培区属于典型的西北半干旱农业区。试验土壤为黄绵土,pH 7.68,土壤有机质20.53 g/kg、速效氮67 mg/kg、速效磷62 mg/kg、速效钾100.39 mg/kg。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前茬为小麦。
  1.2 试验材料
  参试高粱品种8个,分别为吉杂158、川糯梁1号、通杂139、通杂108、通杂127、吉杂224-2、吉杂237、吉杂127,其中吉杂127为对照。地膜为普通聚乙烯无色透明地膜,规格为70 cm×0.010 mm,由天水市宝塑业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以不同品种为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小区3垄6行,面积5.0 m×3.6 m。除对照品种露地栽培外,其余品种均采用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试验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翌年4月27日,一次性施入腐熟纯牛粪25 000 kg/hm2、磷酸二铵375 kg/hm2,旋耕后平整地块进行播种(表1),高粱出苗期及时驱赶野鸡,防止破坏地膜危害幼苗,造成缺苗断垄;6~7叶期间苗,间苗时每穴选留1株健壮植株;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追施1次尿素,施入量分别为150和100 kg/hm2;高粱灌浆期—成熟期用防鸟网进行防护,以防鸟害。高粱生长过程中,不去除分蘖,不灌水;其他管理同大田。
  1.4 调查项目及方法
  1.4.1 观察物候期。
  在高粱生长过程中,系统记载高粱播种期、出苗期、抽穗期、盛花期、成熟期,计算生育期。
  1.4.2 测定幼苗3~6叶期的株高。
  高粱苗齐后,每小区随机取20株幼苗,并用红色记号笔分别进行标注,当幼苗生长到3、4、5、6叶期时,分别测定每小区所标注幼苗的生长高度,计算幼苗株高。
  1.4.3 观察测定主要农艺性状及品种抗性。
   高粱全生育期内系统观察记载芽鞘色、幼苗色、主脉色、植株整齐度、穗型、穗形、壳色、粒色、粒型、着壳、品种抗性等。高粱成熟后测定株高、茎粗、穗长和穗柄长,具体均按《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执行。
  1.4.4 测定籽粒性状及产量。
  高粱收获时,每小区收取中间4行进行计产,收获面积12 m2。按小区测定穗粒重和千粒重。每小区随机称取20穗的籽粒重,計算穗粒重;每小区随机称取1 000粒籽粒,重复取3次,计算千粒重。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7应用软件处理试验数据,釆用SPSS 19.0进行方差分析。数据均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酿造高粱品种物候期的比较
  由表2可知,在与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配套种植下,7个参试高粱品种的出苗期、抽穗期、盛花期、成熟期、生育期均较对照提前,提前幅度分别为7、13~21、16~24、18~29、14~22 d。其中7月26日左右抽穗的品种为吉杂158、通杂108、通杂127、吉杂224-2和吉杂237,而川糯梁1号和通杂139于8月初抽穗;7月底前进入盛花期的品种是吉杂158、通杂127、吉杂224-2,其余品种均为8月初;除川糯梁1号外,其余6个品种均于9月12日之前成熟,通杂127、吉杂224-2成熟最早;生育期最短的是通杂127、吉杂224-2,其次是吉杂158。
  2.2 不同酿造高粱品种幼苗株高的比较
  由表3可知,7个参试高粱品种在与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配套种植下,其3、4、5、6叶期时的幼苗株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变幅分别为0.98~3.25、1.28~3.03、0.96~3.29和1.49~6.14 cm,其中通杂139的幼苗在3、4、5、6叶期时生长最快,幼苗最高,分别较对照植株高3.25、3.03、3.29和6.14 cm;其次是吉杂224-2;进入5、6叶期时吉杂158和吉杂237的幼苗生长加快。   2.3 不同酿造高粱品种综合农艺性状的比较
  由表4可知,7个参试高粱品种的芽鞘色、穗型、壳色、粒型分别和对照略有不同,其他农艺性状均与对照相同。其中川糯梁1号、通杂108、吉杂224-2的芽鞘色与对照同,为绿色,其余品种均为浅紫色;川糯梁1号的穗型中散,其余6个品种穗型均与对照相同,为中紧型;通杂108的壳色为黑褐色,其余品种均与对照相同,为红褐色;川糯梁1号、通杂139的粒型为卵圆型。8个品种均生长整齐一致、无病虫害及倒伏现象发生。
  2.4 不同酿造高粱品种茎及穗部性状的比较
  高粱茎、穗部性状见表5。从高粱的茎部性状看,7个参试高粱品种中除川糯梁1号株高极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品种株高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幅度为0.22~32.72 cm,其中株高150 cm以下的品种有通杂127、吉杂224-2和吉杂237;其茎粗均较对照极显著增粗,增幅为0.73~6.98 mm,吉杂237茎秆最粗,为17.33 mm,川糯梁1号、吉杂224-2次之。从高粱的穗部性状来看,7个参试高粱品种中5个品种均较对照穗子显著增长,增幅为0.23~6.03 cm,川糯梁1号穗子最长,为32.53 cm,吉杂237和通杂127次之;穗柄除吉杂158外,其余品种均较对照显著增长,增幅为2.11~6.95cm,其中川糯梁1号穗柄最长,为48.47 cm,其次是吉杂237和通杂139;各品种穗粒重、千粒重均较对照极显著增大,增幅分别为3.44~36.47、2.33~13.83 g,其中川糯梁1号穗粒重最大,较对照增大36.47 g,其次是通杂139、吉杂224-2和吉杂237;通杂139的千粒重最大,较对照增加13.83 g,吉杂224-2、通杂108和吉杂237次之。
  由此可见,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对高粱茎及穗部性状有明显的影响效应[12]。
  2.5 不同酿造高粱品种产量的比较
  由表6可知,7个参试高粱品种在与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配套种植下,均较对照有极显著增产作用,增幅为5.59%~64.48%。其中川糯梁1号产量最高,为9 800.49 kg/hm2,较对照增产64.48%;其次是通雜139和吉杂224-2,产量分别8 333.75和 8 108.74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39.86%和36.08%;吉杂237产量次之,较对照增产30.49%。
  3 结论与讨论
  良种良法配套的终极目的在于提高作物产量[13]。高粱幼苗生长、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之间紧密相关[14-17]。该试验结果显示,川糯梁1号表现为植株高、穗子长、穗柄长、穗粒重大、耐倒伏、植株生长整齐、生育期适宜、抗病虫危害、穗粒优势大[18]等特点,且其产量最高,为9 800.49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较对照增产64.48%,良种良法配套种植效果明显,因此川糯梁1号值得作为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的主配品种在本地推广种植;通杂139、吉杂224-2和吉杂237具有幼苗生长速度快、茎秆粗壮、耐倒伏、成熟较早、籽粒性状优良和较高的产量水平,比对照分别增产39.86%、36.08%和30.49%,可作为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的搭配品种进行种植;其他3个品种虽然在一些农艺性状上有较好的表现,较对照增产5.59%~20.28%,但增产水平偏低,不建议作为该技术的配套品种。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高粱的穗粒重、千粒重均与产量间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与赵建武等[19-21]的研究结果较一致,生产上可选择适宜的高产品种。
  机械化酿造高粱品种引进筛选时,应首先考虑株高,其次是经济产量[22];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粱品种要求株高应在100~150 cm,穗柄稍长、熟期中早、抗倒伏能力强[23-25]。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该试验筛选的4个高粱品种中,川糯梁1号和通杂139虽增产显著、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但株高均超过150 cm,不符合机械化收获高粱品种株高要求。吉杂224-2和吉杂237的株高分别为146.57 cm、139.73 cm,幼苗生长速度较快、茎秆粗壮、耐倒伏、穗柄稍长、籽粒性状优良,熟期较早等,与机械化收获高粱品种的性状指标要求相吻合,产量水平较高,比对照分别增产36.08%和30.49%,因此吉杂224-2和吉杂237可作为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机械化收获配套品种在域内种植。此外,可供试验的优良酿造高粱品种很多,该试验仅参试了7个品种,今后还应继续加大该类试验的研究力度,以筛选出更适合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的机械化收获品种,为当地高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该试验气候生态环境、土壤肥力质地、栽培措施、管理水平[26-28]等在甘肃东部具有代表性,因此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同或相近地区的地膜覆盖高粱生产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石晓瑛.地膜高粱免放苗栽培技术要点[J].甘肃农业科技,2011(7):67-68.
  [2] 石晓瑛.地膜高粱免放苗栽培技术要点[J].甘肃农业科技,2011(7):67-68.
  [3] 石晓瑛.旱作农业区禾本科粮食作物地膜免放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20):14-15.
  [4] 卢庆善,邹剑秋,朱凯,等.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论全国高粱生产优势区[J].杂粮作物,2009,29(2):78-80.
  [5] 张帆,李有明,杨伟,等.抓好良种良法配套开发推动农业科技进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5):87-88.
  [6] 吉俊龙.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推广之浅见[J].种子科技,2009,27(7):9.
  [7] 刘贵锋,董良利,宋旭东,等.山西省高粱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8):17-20,26.   [8] 武润芝.良种与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增产潜力[J].种子科技,2005,23(6):322.
  [9] 辜胜前.谈谈作物优良品种的选择与利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6):101-102.
  [10] 武中海.良种良法配套才是引种成功之道[J].专业户,1995(9):52.
  [11] 邓明波.小麦良种与良法配套才能发挥增产效益[J].山西农经,2018(7):67.
  [12] 石晓瑛.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对土壤温度及高粱生长的作用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2):209-212,217.
  [13] 臧东运,宋建梅,王金星,等.试论良种良法配套在种子产业化中的作用[J].中国种业,2002(2):18-19.
  [14] 马建华,孙毅,王玉国,等.不同氮浓度对高粱幼苗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5,30(1):233-238.
  [15] 赵敬,于开江.高粱生长发育及其环境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35(18):150.
  [16] 刘振鹭,毛荣锋,苏申友.高粱主要性状间的关系与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1988,16(10):1-3.
  [17] 郭梁,ANDREAS WILKES,于海英,等.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分析[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3,35(4):513-521.
  [18]  高士杰,刘晓辉,李继洪.高粱高产育种应重视株型和穗结构性状的改良[J].种子,2007,26(3):83-84.
  [19] 赵建武,王磊,崔金胜.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J].山西農业科学,2016,44(1):9-10,44.
  [20] 张桂香,翟世宏,李爱军.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杂粮作物,2005,25(2):77-79.
  [21] 石晓瑛.7个粒用高粱品种在陇东地区适应性评价[J].种子,2020,39(6):135-138.
  [22] 孔凡信,刘志,肖继兵.辽西地区适宜机械化生产酿造高粱品种综合评价[J].农学学报,2019,9(6):4-11.
  [23] 杜志宏,张福耀,平俊爱,等.高粱产业机械化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87-88.
  [24] 李霞,杜志宏,平俊爱,等.机械化高粱发展前景及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5(5):224.
  [25] 史红梅,宋旭东,李爱军,等.高粱产业化生产如何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07-309,356.
  [26]  SAEED M,傅景昌.粒用高粱的产量因素分析[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7,7(3):33-37.
  [27] 高士杰,王方.气候因素与高粱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1991,12(2):19-22.
  [28] 许宁,张冰,宗凌红,等.辽宁海城市高粱生产气候资源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32-2433.
其他文献
规范养殖场兽药的使用,对于确保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养殖场常用兽药的特征及使用方法,分析了兽药与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关系,并提出了兽药的规范使用方法,
本文从农业技术人员、农业技术推广、农民3个方面阐述了乡村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包括合理配置乡村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稳步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提供参考。
摘要 小黑麦是一种重要优质的饲草作物,为了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畜牧业上的推广应用,引进中饲1408、石大1号、甘农2号、中饲1257、中饲1640和中饲3366 共6份小黑麦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生育期、株高、不同时期鲜草产量、茎叶比、籽粒产量、抽穗期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等指标。结果表明,小黑麦能适应济源地区生长,甘农2号综合表现较好,可以示范推广。  关键词 小黑麦;草产量;引种
采用石油醚作为溶剂,提取楠藤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利用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楠藤根、茎、叶中分别鉴定出49、45、28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含量的93.70%、92.10%、93.28%;从根、茎、叶中共鉴定出68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有19种;楠藤根、叶部分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羽扇豆醇乙酸酯,相对含量分别为28.85%、27.33%;楠藤茎部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γ-谷甾醇,相对含量为16.73%。通过GC-MS技术分析发现,楠藤根、茎、叶
摘要 介绍了长效型花境在合肥地区的概念与兴起,从植物选择、设计搭配、养管经验等方面,探讨了合肥地区长效型花境的营建,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长效型花境;营建;分析;合肥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8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3-013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3.032  开放科学(
本文提出了一套关于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高效通过“双认证”的经验做法,旨在帮助基层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此项工作,助力其检验检测体系高效建设与管理。
以日照市机场连接线及220省道设计为例,借鉴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理论,从城市绿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介绍了机场连接线及220省道景观功能定位,分析了景观连接性、地域景观、生态
本文简要阐述了嵌入式农技服务的内涵,详细介绍了江西科农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以农技服务嵌入农资销售的新模式下,整合农技服务与农资销售服务,提升农资销售服务附加值,以全方位解决客户种植技术难题为出发点,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种植实践人员、农资产品销售与服务团队三者相结合缔造“高、精、专”农技服务团队,做好技术集成,以农技服务农资销售,以农技提升农资销售额,以期为其他农资经营、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摘要 以小紫珠为试材,测定其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小紫珠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5 ℃,40 ℃浸种24 h发芽率可达88.99%。在25 ℃,黑暗环境有利于种子萌发,GA3和6-BA溶液浸种对种子发芽影响较小;小紫珠种子对盐分反应敏感,发芽率随NaCl浓度的升高明显下降,NaCl浓度为300 mmol/L时种子不能萌发。  关键词 小紫珠;浸种;光照;温度;激素;盐分  中图
摘要 红掌是仅次于兰花的第二大热带观赏植物。佛焰苞颜色是红掌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其所含的花色素种类和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花青素是影响红掌花色的主要色素之一,其生物合成受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共同调控。综述了红掌佛焰苞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结构以及调节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进展,为红掌花色的分子育种提供指导。  关键词 红掌;花青素;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分子育种  中图分类号 S682.14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