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狗年第一天,在婚姻登记处门口的长龙里等候注册的新人中,年轻的“80后”为数众多。种种迹象显示:“80后”的“抢婚”时代正在到来。
抢婚:赶早的好处也不少
与“三十而立”的传统观念相比,“80后”纷纷步入结婚礼堂,是否为时过早?对此,“80后”自有一番见解。
“早有早的好处。”24岁的刘小姐如今已是一位准妈妈,她说,由于比同龄人早读两年书,所以无论是结婚还是生子,一路都赶早。“虽然我不承认‘抢’婚,但现在还着实发现了早结婚的好处。我和我先生的父母现在都还算年轻,身体硬朗。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帮我们带孩子,这样对我们的事业发展来说,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对更多“80后”女性来说,畏惧高龄难嫁是她们早做成婚打算的另一重要理由。来自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显示,婚姻对女性继续深造已构成一定影响。不少女大学生纷纷放弃读研读博的机会,主要是担心高学历妨碍找对象。而屡次被媒体曝光的大龄女白领成婚难问题,则给很多“80后”敲响了警钟,让她们有了“早嫁为妙”的意识。
婚姻:自主选择 理性对待
事实上,无论是在找对象意向明显的交友论坛,还是荧屏中的相亲类节目,相比于“70后”,“80后”的介入时间都相对提早,且表现踊跃。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80后”“抢婚”走在“70后”前面,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专家指出,宽松的成长环境或许是形成“80后”“抢婚”的又一个原因。与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人相比,“80后”的恋爱环境要比前人好得多,“至少人们不再认为在大学谈恋爱是早恋”。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摆脱服从分配的“历史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自主选择,这样“80后”恋人“修成正果”的比例也大大提高。
此外,吸取“前车之鉴”也是一些刚走出校门的“80后”考虑婚姻问题的原因。不少“70后”持着“先立业,后成家”的观念,使得大龄单身青年难以解决个人问题。前人走过的路,对后人必然有所启示。
20出头就忙相亲
“80后”是一个不一样的群体,总有些新举止让人眼亮。最新的状况是“80后”女生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早一点认识一个人,早一点谈一场恋爱,早一点规划自己的婚姻,早一点把自己送进围城。她们很乐意,很主动,很重视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虽然她们是那么的年轻。
“我24岁……”“我23岁……”1月14日,在北京欢乐园单身俱乐部闪电交友活动中,15位女性中就有5位22-26岁的女性。随后记者登录世纪佳缘交友网站,点击搜索中选择“女性”、年龄“20-25岁”、地点“北京”3个条件,结果有737位女性的征友信息。在搜索中选择“女性”、年龄“18 -22岁”、学历“本科”、地点“上海”4个条件,搜索出了900多条征友信息,即使把年龄降至“18-20岁”后,也能搜索到200余条征友记录。
为什么年轻的“80后”女孩们这么希望早一点找到婚姻的外壳儿呢?
工作结婚摆到天平的两端,结婚的分量略重一些。寒假开始前,大四女生小张的妈妈已经为她物色了好几个青年才俊,整天催促她回家相亲:“趁着现在年纪轻,抓紧找个优秀的先谈着,年龄一大就来不及了。”眼下大四女生不忙求职忙相亲,成了不少大学里一个有趣的现象。小颖告诉笔者,她们寝室里一共6个人,一半都有过相亲的经历。她的一个好朋友,到现在为止被老妈逼着见了3个,有电脑工程师、医生,也有公务员。
老妈们用心良苦,自有她们的一番道理:“趁现在刚毕业,年纪轻,赶紧多看看、多挑挑,找一个各方面比较优秀的男孩子,别等到过几年岁数大了,那时候就不是你挑别人了,想找个称心的就难啦。”
希望在最美好的年龄,遇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位
“80后”女孩们或主动出击或被动相亲,目标直指爱情和婚姻。细心地梳理一下,她们的心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型:1983年出生的小乐是博士,但绝不想当“第三种人”(网络语言,称博士为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种人)。所以小乐还没毕业,就一边写论文,一边抽出时间相亲。“我一路潇洒地考入清华,大学英语免修,特别爱玩,人称‘天天乐’。最近我却乐不起来了,因为人们叫我第三种人。说我条件太高了以后不好找对象,我感到有压力。”目前,小乐和同学一起挑了一家信誉好、人员素质整齐的征友网登记。她只在博士中选择,而且要人品好,心地善良,孝敬父母会关心人,年龄27岁以下的,她不找年龄大的,怕以后打球游泳玩不到一起去。
二、谨从父(母)命型:“谁家的媳妇”(网名)正在读研究生,因为母命难违,因为要完成母亲交给她的“找固定的能结婚的男友”的任务,她开始主动创造各种相亲的机会。她“非常希望在最美好的年龄遇到最适合自己的Mr.Right,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现在,母亲正教她厨艺,她也自觉地向韩剧学习,可以算是半个“煮妇”了。
三、寂寞孤单、寻找靠山型:虽然年轻不知愁滋味,但因为年轻才有更多的闲愁别绪以及落寞的感觉。刚刚毕业的小王说:“以前的我崇尚自由,不喜欢被别人管着。但是长大了,我觉得一个人的寂寞更是可怕。”
23岁的小李刚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独自在北京打拼,作为公司里少有的女工程师,必须和男工程师一样地工作,因为要倒班工作,所以很少有机会和外界交往。“我喜欢有一块个人的空间,所以决定不开展办公室恋情。我要找能在我伤心的时候哄我开心,在我开心的时候和我一起开心,懂得心疼我,只爱我,永远觉得我最美丽的男人。”和她有同样心情的茜茜说:“我已经习惯了外地的生活,可是我却习惯不了一个人在外地的生活!好想早点结束这样单身的生活,在这里有个家,家里有我最心爱的人!”
四、憧憬爱情的浪漫型:23岁的小丁,说:“我期待拥有一份像阳光一样温暖的爱情。”23岁的小朵想法很简单:“从小因为家教严格,我相对单纯,我希望单纯一辈子。”她希望初恋即是终恋,结了婚就不离不弃。
五、直面生活的现实型:22岁的小李大专毕业,她想“找个家常的随和男人平平淡淡过日子”。23岁的小纪言之凿凿:“我只想要简简单单的生活,开开心心地过好我的每一天。”她向往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平淡幸福,“得之,幸也,不得,命也。”
“80后”女孩抢婚要小心看路
对于“80后”女孩“抢婚”这一社会现象,不同的人看法也不同。
AMY小姐:她们厉害。我这个70年代尾巴上悬着的“中龄女青年”,这几年感情颇为不顺,怎么努力进取、闪转腾挪都无法在80年代小女生们的抢婚潮中分得一杯羹。
一位高校老师:大学生征婚也好,“80后”女孩抢婚也好,如果行为带着功利性,是绝对不应提倡的。
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抢婚为的是“曲线就业”,边找工作边找对象的做法是“双管齐下”。
一位母亲:她们太年轻,社会经验不足,追求幸福的基础很薄弱,抢婚的幸福率不会太高。
记者手记:“80后”和“70后”的情商对决
每次去交友俱乐部采访,我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在“80后”女生那里停留得稍长些。她们总有些特别,很容易与70年代出生的女孩区分开来。第一,她们很富有,“青春是她们最大的财富,她们总是活动中的焦点。”北京一单身俱乐部的约会主管张丽这样说,“在我们这里,一位23岁的幼儿园老师只参加了两次活动就不来了,她已经和一个会员恋爱了,对方是北京军区的一位军官,第一眼看到她就开始猛追。”
第二,她们表现得很自信甚至可以说勇敢。“我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是学新闻传播的硕士。”24岁的艾琳在单身俱乐部漂流书活动中这样自我介绍。而30岁左右的女士在介绍自己时总是要含蓄模糊一些,要有策略地保留一些。即使是通过网络或者单身俱乐部结识了另一半,对外也会宣称是朋友介绍的。好像没有正规介绍人,婚姻也来路不正似的。“80后”却更愿意尝试通过时尚新路径认识朋友,也会和同学结伴参加单身交友活动。
第三,“80后”女孩会主动找别人交谈。也许那位先生不一定是她喜欢的,也许两人只是聊聊新闻什么的。而27至31岁左右的“70后”女士,只会同主动向她们表示热情的先生交流。
第四,“80后”更爱玩。而玩在交友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30岁左右的女士偶尔跟人下跳棋,对输赢也不是那么在乎,表现得很淑女。
“80后”女生具有年龄优势,婚情看好。如果她们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最美好的爱情,真是人世间的一桩美事。不过,《爱的艺术》的作者弗罗姆说过:“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人的成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生活,处理各种关系,也包括学习如何爱别人,获取爱。而实践不失为是学习的方式之一。”
责编/彭珂
抢婚:赶早的好处也不少
与“三十而立”的传统观念相比,“80后”纷纷步入结婚礼堂,是否为时过早?对此,“80后”自有一番见解。
“早有早的好处。”24岁的刘小姐如今已是一位准妈妈,她说,由于比同龄人早读两年书,所以无论是结婚还是生子,一路都赶早。“虽然我不承认‘抢’婚,但现在还着实发现了早结婚的好处。我和我先生的父母现在都还算年轻,身体硬朗。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帮我们带孩子,这样对我们的事业发展来说,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对更多“80后”女性来说,畏惧高龄难嫁是她们早做成婚打算的另一重要理由。来自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显示,婚姻对女性继续深造已构成一定影响。不少女大学生纷纷放弃读研读博的机会,主要是担心高学历妨碍找对象。而屡次被媒体曝光的大龄女白领成婚难问题,则给很多“80后”敲响了警钟,让她们有了“早嫁为妙”的意识。
婚姻:自主选择 理性对待
事实上,无论是在找对象意向明显的交友论坛,还是荧屏中的相亲类节目,相比于“70后”,“80后”的介入时间都相对提早,且表现踊跃。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80后”“抢婚”走在“70后”前面,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专家指出,宽松的成长环境或许是形成“80后”“抢婚”的又一个原因。与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人相比,“80后”的恋爱环境要比前人好得多,“至少人们不再认为在大学谈恋爱是早恋”。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摆脱服从分配的“历史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自主选择,这样“80后”恋人“修成正果”的比例也大大提高。
此外,吸取“前车之鉴”也是一些刚走出校门的“80后”考虑婚姻问题的原因。不少“70后”持着“先立业,后成家”的观念,使得大龄单身青年难以解决个人问题。前人走过的路,对后人必然有所启示。
20出头就忙相亲
“80后”是一个不一样的群体,总有些新举止让人眼亮。最新的状况是“80后”女生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早一点认识一个人,早一点谈一场恋爱,早一点规划自己的婚姻,早一点把自己送进围城。她们很乐意,很主动,很重视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虽然她们是那么的年轻。
“我24岁……”“我23岁……”1月14日,在北京欢乐园单身俱乐部闪电交友活动中,15位女性中就有5位22-26岁的女性。随后记者登录世纪佳缘交友网站,点击搜索中选择“女性”、年龄“20-25岁”、地点“北京”3个条件,结果有737位女性的征友信息。在搜索中选择“女性”、年龄“18 -22岁”、学历“本科”、地点“上海”4个条件,搜索出了900多条征友信息,即使把年龄降至“18-20岁”后,也能搜索到200余条征友记录。
为什么年轻的“80后”女孩们这么希望早一点找到婚姻的外壳儿呢?
工作结婚摆到天平的两端,结婚的分量略重一些。寒假开始前,大四女生小张的妈妈已经为她物色了好几个青年才俊,整天催促她回家相亲:“趁着现在年纪轻,抓紧找个优秀的先谈着,年龄一大就来不及了。”眼下大四女生不忙求职忙相亲,成了不少大学里一个有趣的现象。小颖告诉笔者,她们寝室里一共6个人,一半都有过相亲的经历。她的一个好朋友,到现在为止被老妈逼着见了3个,有电脑工程师、医生,也有公务员。
老妈们用心良苦,自有她们的一番道理:“趁现在刚毕业,年纪轻,赶紧多看看、多挑挑,找一个各方面比较优秀的男孩子,别等到过几年岁数大了,那时候就不是你挑别人了,想找个称心的就难啦。”
希望在最美好的年龄,遇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位
“80后”女孩们或主动出击或被动相亲,目标直指爱情和婚姻。细心地梳理一下,她们的心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型:1983年出生的小乐是博士,但绝不想当“第三种人”(网络语言,称博士为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种人)。所以小乐还没毕业,就一边写论文,一边抽出时间相亲。“我一路潇洒地考入清华,大学英语免修,特别爱玩,人称‘天天乐’。最近我却乐不起来了,因为人们叫我第三种人。说我条件太高了以后不好找对象,我感到有压力。”目前,小乐和同学一起挑了一家信誉好、人员素质整齐的征友网登记。她只在博士中选择,而且要人品好,心地善良,孝敬父母会关心人,年龄27岁以下的,她不找年龄大的,怕以后打球游泳玩不到一起去。
二、谨从父(母)命型:“谁家的媳妇”(网名)正在读研究生,因为母命难违,因为要完成母亲交给她的“找固定的能结婚的男友”的任务,她开始主动创造各种相亲的机会。她“非常希望在最美好的年龄遇到最适合自己的Mr.Right,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现在,母亲正教她厨艺,她也自觉地向韩剧学习,可以算是半个“煮妇”了。
三、寂寞孤单、寻找靠山型:虽然年轻不知愁滋味,但因为年轻才有更多的闲愁别绪以及落寞的感觉。刚刚毕业的小王说:“以前的我崇尚自由,不喜欢被别人管着。但是长大了,我觉得一个人的寂寞更是可怕。”
23岁的小李刚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独自在北京打拼,作为公司里少有的女工程师,必须和男工程师一样地工作,因为要倒班工作,所以很少有机会和外界交往。“我喜欢有一块个人的空间,所以决定不开展办公室恋情。我要找能在我伤心的时候哄我开心,在我开心的时候和我一起开心,懂得心疼我,只爱我,永远觉得我最美丽的男人。”和她有同样心情的茜茜说:“我已经习惯了外地的生活,可是我却习惯不了一个人在外地的生活!好想早点结束这样单身的生活,在这里有个家,家里有我最心爱的人!”
四、憧憬爱情的浪漫型:23岁的小丁,说:“我期待拥有一份像阳光一样温暖的爱情。”23岁的小朵想法很简单:“从小因为家教严格,我相对单纯,我希望单纯一辈子。”她希望初恋即是终恋,结了婚就不离不弃。
五、直面生活的现实型:22岁的小李大专毕业,她想“找个家常的随和男人平平淡淡过日子”。23岁的小纪言之凿凿:“我只想要简简单单的生活,开开心心地过好我的每一天。”她向往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平淡幸福,“得之,幸也,不得,命也。”
“80后”女孩抢婚要小心看路
对于“80后”女孩“抢婚”这一社会现象,不同的人看法也不同。
AMY小姐:她们厉害。我这个70年代尾巴上悬着的“中龄女青年”,这几年感情颇为不顺,怎么努力进取、闪转腾挪都无法在80年代小女生们的抢婚潮中分得一杯羹。
一位高校老师:大学生征婚也好,“80后”女孩抢婚也好,如果行为带着功利性,是绝对不应提倡的。
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抢婚为的是“曲线就业”,边找工作边找对象的做法是“双管齐下”。
一位母亲:她们太年轻,社会经验不足,追求幸福的基础很薄弱,抢婚的幸福率不会太高。
记者手记:“80后”和“70后”的情商对决
每次去交友俱乐部采访,我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在“80后”女生那里停留得稍长些。她们总有些特别,很容易与70年代出生的女孩区分开来。第一,她们很富有,“青春是她们最大的财富,她们总是活动中的焦点。”北京一单身俱乐部的约会主管张丽这样说,“在我们这里,一位23岁的幼儿园老师只参加了两次活动就不来了,她已经和一个会员恋爱了,对方是北京军区的一位军官,第一眼看到她就开始猛追。”
第二,她们表现得很自信甚至可以说勇敢。“我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是学新闻传播的硕士。”24岁的艾琳在单身俱乐部漂流书活动中这样自我介绍。而30岁左右的女士在介绍自己时总是要含蓄模糊一些,要有策略地保留一些。即使是通过网络或者单身俱乐部结识了另一半,对外也会宣称是朋友介绍的。好像没有正规介绍人,婚姻也来路不正似的。“80后”却更愿意尝试通过时尚新路径认识朋友,也会和同学结伴参加单身交友活动。
第三,“80后”女孩会主动找别人交谈。也许那位先生不一定是她喜欢的,也许两人只是聊聊新闻什么的。而27至31岁左右的“70后”女士,只会同主动向她们表示热情的先生交流。
第四,“80后”更爱玩。而玩在交友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30岁左右的女士偶尔跟人下跳棋,对输赢也不是那么在乎,表现得很淑女。
“80后”女生具有年龄优势,婚情看好。如果她们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最美好的爱情,真是人世间的一桩美事。不过,《爱的艺术》的作者弗罗姆说过:“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人的成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生活,处理各种关系,也包括学习如何爱别人,获取爱。而实践不失为是学习的方式之一。”
责编/彭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