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称词it、this、that在篇章中的衔接方式与功能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bir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界定衔接的概念,然后对衔接进行简单的分类,分为指称关系(reference)、省略与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四类。然后对人称指示词进行近一步分类,最后对人称指示词的衔接方式和功能进行探讨。
  【关键词】篇章 衔接 指称词
  对于篇章概念的界定,国内的著名语言学家们做出不尽相同的定义。黄国文在1988年的《语篇分析概要》一书中指出是将text 称作语篇。胡壮麟在1994 出版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中将discourse 称作语篇。他在此书中对语篇进行如下定义:语篇包括话语(discourse),也包括篇章(text)。它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或词组,它也可以是一个小分句等说法。王宗炎在1988 主编的?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给text 和 discourse 做出如下定义:text指口头或书面语的一个单位,或短或长;discourse 指语言运用的各种实例,即语言交际过程中所说的话。
  一、衔接的界定
  Halliday在1962首次提出 “衔接”的概念,在1976年与Hasan 合作发表了?英语的衔接?一书, 衔接一词被语言学广泛使用。Halliday 和 Hasan 认为衔接在语篇中某一部份对另一部份语义关系理解中起着关键 作用。Nunan 在1993年认为衔接是语篇内标记不同句际关系的形式连接,是使作者或说话者建立超越句子边界的关系,并使语篇内的句子扭结在一起的篇章结构。而 Berry 在1994 认为衔接是形式关系,是命题关系,衔接加语域构成篇章。Hoey 在1991年认为衔接是篇章内句子里的某些词或语法特征,是能使该句与它前后的句子连接起来的手段和方式。De Beaugrande 和Dressler 认为衔接是使表层篇章成为互相连接的一个序列的方式,衔接存在于语法依赖(grammatical dependency )。衔接是篇章内的句子在语义和表层结构中的连接方式。
  二、衔接的分类
  对于衔接的分类,中外语言学家有着不同的说法。Halliday 将衔接分为指称(reference)等五类;胡壮麟1994年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中,将衔接分为指称等四类关系。本文主要根据Halliday 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
  1.指称关系(reference)。指称关系指用代词等语法关系表示语义关系。具体其分为三类:人称指称关系(personal reference),一般是第三人称代词,如:him, his ,they, everybody等; 指示指称关系(demonstrative reference)包括this, that, these, those之类的指示代词以及定冠词the和such a一类的词,也包括there, now, then地点指示词和时间指示词。最后是比较指称关系(comparative reference),在篇章中读到表示比较的词语时,便会在上下文寻找比较对象的其他词语,这样比较上下文便构成了连接上、下文的手段构成比较关系。在篇章中,除了可以找到的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具有比较意义的词语如same, as, equal, such, similar(ly), different(ly), other, otherwise, else 等表示指称关系。
  2.省略与替代。省略指篇章中句子或小句中一些基本结构成分的缺省,这些成分从语法上讲是需要的,但作者或说话人假定它们在语境中已经清楚,不必再提出。这些省略部分只能借助于上下文才能发现。省略可分为三种类型:名词型、动词型和小句型。
  3.连接。连接又称逻辑联系语,连接关系是通过连接词(如and, but等)、一些副词(如 however, thus等)或词组 (in addition, in other words等)实现的。Halliday 将连接分为四种类型,即;增补型(additive),转折型(adversative), 原因型(causal)和时间型(temporal)。
  4.词汇衔接。词汇衔接指通过词汇选择在篇章中建立一个篇章的链条,从而建立篇章的连续性。词汇衔接是构成衔接的最高级方式。(刘辰诞 1999)词汇衔接中的词汇关系有两种:重述(reiteration)和搭配(collocation)。
  三、人称指称词
  指称是衔接的第一种方式,它是一种语法手段。指称所表达的是一种语义关系,即在语篇中找出某一成分与它所指称的另一成分之间的同一性或比较性,换言之,指称是一个共同释义的概念,某一成分的释义以某种方式基于另一成分的释义。指称是回指的信号,这些信号所组成的指称链有助于读者掌握语篇中的指称关系,这种连续性就构成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基于前文已简单介绍了指称得三种分类,以下详细阐述人称指称(personal reference)。
  人称指称:人称指称包括人称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及名词型物主代词。这三类代词都通过直接的所指关系,标明所指对象在言语中的功能或作用。这样,指称词和前面的所指对象之间就建立了认同关系。
  根据指称词和所指对象的位置关系,指称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前指(anaphora)、后指(cataphora)和 外指(exphora)。前指和后指相对于外指而言通称为内指(endophora)。
  所谓前指,指所指对象在上文中,如上文中的she 指文中的Andrey.
  所谓后指,指所指对象在下文中出现。如下文中人称指示词they。
  ① They all ran to the classroom for class. Lucy, Lily, Tom and Jim.
  人称指称关系的指称词一般前指,但有的时候会后指,如上句中的they, 人称的指称关系的指称词后指一般在文学语言中使用,因而人称指称词后指示文学语言区别于口语化语言的标志之一。外指是指所指对象不在篇章之内。   四、指称词it、that和this的语法选择及其语篇功能
  指示指称词中this可用于前指,也可用于后指,而that 一般前指。何兆雄(1999)指出,this 和that在用于篇章指示时,可用来指某一实体,也可以用来指篇章中的一句话语的上文和下文的某一部分,他举了这样两个例子:
  ②This is what he did to me. He ripped my shirt and hit me on the nose.
  ③They had a car accident. That was the worst we could expect.
  辛斌(2005)认为:这两句中this 和that 分别指下文中他对我干的事和下文中所讲的汽车出了事故这段话。this 和that 在文中的这种照应得到用法十分普遍,统计数字表明this和that这种篇章指示的用法比用来指上下文中某一实体,即代替某一个名词的更常见。
  传统语法通常把人称代词(demonstrative pronouns)和指称关系的指示代词(demonstrative pronouns)归为两个不同的系统。而在语篇语法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比如,it 不仅可以和he和 she放在一块进行研究,也可以与this 和that 等指示代词一起来研究。McCarthy 认为:
  1.it 用于当前实体或注意焦点的无标记指称关系。
  2.this 标示一个实体或注意焦点转至另一个新的焦点,即引入焦点。
  3.that 越过当前焦点指称非党群、非中心和边缘化(游离主题)的实体或焦点。
  1)it
  it 作为无标记指称项,指称“当前焦点”(current focus)中的“话题实体”(topical entity)。代词it 的功能是使我们正在讨论或注意的事物在篇章中继续下去。McCarthy (1993)所举的例子能阐释的相当清晰。Introduction:
  ④It traces the developments in dialectology in recent years.
  该句 中的it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the introduction” 这一篇章实体尚未进入注意焦点或成为篇章主题,所以说指称词it 只用于指称已被明显标示进入注意焦点的实体。例如:
  ⑤I had a look at a new house yesterday. Its kitchen was very large.
  这里的it 指称已进入注意焦点的实体 house, it 与house 共指(coreference),直接表达了前指关系。
  2)this
  this与it不同,它可以使一个实体进入注意焦点,从而在篇章发展中创意焦点。如McCarthy(1994) 举过以下的错误句子。
  ⑥Store it cool and dry.
  这里的it 用的不恰当,因为it 没有使实体进入注意焦点的功能,如果改为“Store this product in a cool and dry place.” 就合适多了。
  有时,在人们发布消息或新闻播报中,用this 来表示下面将要播出的新的内容,即指示下文中的整个句子或若干个句子。先用指示词this, 以期引发听众的注意,具有强调的意味。如:
  ⑦……Again we come back to this: Murderer was once found at the corner of …
  ⑧Now listen to this ! Our team has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contest.
  例⑦中,播音员是以this 来提醒听众注意,下面的内容是新的、比较重要的信息。例⑧中,说话人先用Now listen to this !引起大家注意后,再透露小组获得一等奖的消息。(辛斌,2005)
  3) that
  that 的运用,意味着越过当前焦点、或游离于当前焦点,去指非当前焦点,作者或说话者通过使用that 达到游离当前焦点的目的。
  通过比较刘辰诞(1999)所举的两个例子,可以对that 的指称用法有进一步的理解。
  ⑨ First square 19 and then cube it.
  ⑩ First square 19 and then cube that.
  例⑨意思为先求19的平方,在求19的平方;而例⑩意思为先求19的平方,再求19平方361的立方。其原因是it 与 that 的指称用法不同。it 指称当前焦点,即 19;而that 的使用,意味着越过当前焦点,去指称非当前焦点。
  参考文献:
  [1]Berry.M.,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Linguistics.London:Batsford,1977.
  [2]De Beaugrande,R.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结合我中学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谈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学习策略 词汇链 英语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听,
从修辞学角度来看,认为隐喻和转喻都是一种修辞方式。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出现及发展,开始对隐喻这种日常思维方式研究,而对于转喻的研究一直处于弱势。近些年,一些语言学的专家开始关注转喻并且开始对于转喻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对转喻的定义,及转喻与隐喻对比中,更进一步了解转喻。  一、引言  对于转喻的研究最早是出现在修辞学中,长期以来转喻被认为是转喻是一种修辞工具,是词语之间的相互替代,用将一个词转换成另一个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和重要。但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面对重重困境,特别是进行三语教学的一些藏族学校存在着各种制约英语教学的因素,诸如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师资力量严重缺乏;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整体不高;藏族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不适合;各种教辅资料稀缺等现象对英语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  【关键词】三语环境 困难 英语学习 藏族学生  学习困难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
【摘要】英语有工具和人文双重属性。由于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英语课程的要求和定位、生源特点、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等决定有必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渗透。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文示范作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体现人文精神、深度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等都是有效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人文精神 渗透策略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社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整个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架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高职阅读“灌输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完成阅读任务和意义建构。本文将尝试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和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与未来工作实际联系最密切的一项能力。英语阅读教学是整个
【摘要】高中英语词汇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教学能让学生在高中英语词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全方面的获取基本的,内在的,个性的和可持续发展等等相符相关的知识,摆脱以往墨守成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每位学生造就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发挥了学生思考和创造的能力,给予了学生敢于质疑的机会。使学生一方面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会养成知识收集处理,活用知识与交流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 教学 创新  一
回首2016年,哪个体育领域最吸引人眼球?无疑是冰雪运动了。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冬季运动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极大地
期刊
【摘要】甘肃省自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时至今日,我省已经进行了两年新课程高考。在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部分问题已逐渐凸现出来,阻碍了新课改深入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农村高中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低下,改革意识不强,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
在现代教育形势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公示语广泛出现在高校的公共场合中,起着重要的安全提示、规范秩序、指示交通的作用。而因为
【Abstract】Metaphors We Live by was written by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in 1980 and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n this book, the authors come up with three categories of met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