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高职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本文从提高认识、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提出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用人单位对各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能力要求都有一点:“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此,各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对各个专业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如何开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适应社会需求?”成为高职院校必须解决问题。总结本学院的经验,笔者认为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充分认识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现代社会需要大批计算机技术与传统学科相结合的复合型人创新人才。
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追求;推动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这些都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课程内容改革。现实中,在很多高职院校,制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大纲时只分为两类——计算机专业大纲、非计算机专业大纲,这样做虽然可以便于教学的开展和考试的组织,但是这样做忽视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对计算机操作能力具体的个体差异,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圆满完成。
因此,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岗位对具体技能不尽相同的要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忽视培养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不能适应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一些教育家、心理学家倡导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发现法、探究法等),注重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习的迁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做到适度的“扬弃”和“拿来”。
1.边用边讲知识点,让书本“薄”起来。传统的教学“以教材顺序为主线,知识点逐个讲遍”,即: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顺序讲完,没有任何新意。考虑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具体特点,要以主题活动为主线,边用边讲知识点,使学生感觉脱离课本,但又学到的内容紧扣课本。
2.使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让教学内容“活”起来。将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多媒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和科学性,而且使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协调活动,智力得到充分开发,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3.淡化“理论课”和“实验课”区别,让理论和实验“合”起来。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迅猛发展。但这种快速发展也间接造成了人们心理准备不足,对高职的认识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只是重理论,轻实践。
但是,按照教学规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为依存条件。问题是如何兼顾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答案是:采用“淡化‘理论课’和‘实验课’区别”的思路,把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搬到计算机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去上,把老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是学生能够“手脑并用”,及时、快捷的应用理论,消化、升华理论的精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教和学用网络“连”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上课。而网络具有海量的资源,高速的传输效率,以及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是当今教育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和“学”,它既能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碰到的问题,还能主动构建完全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要求。
5.启发式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大脑“动”起来。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如果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此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去发现、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迪创造性的目的。
考核方式改革。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高职学生不但要会“说”,更主要的是必须要会“做”。为此,高职院校要改革考试方法,实行开放式的无纸化考试。“开放”是指考试的时间,也就是只要学生要求考试,在教师的安排下随时可以进行;“无纸考试”即学生随机抽取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机上的试题。这种考核方法的优点在于: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有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碰撞,还有新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磨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课题来源: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基金项目“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改革”,项目编号2006-16。
参考文献:
[1]张淑梅.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J].计算机教学,2004,9:71-72.
[2]魏占兴.利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型学习开展创新教育[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6):28-30.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用人单位对各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能力要求都有一点:“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此,各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对各个专业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如何开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适应社会需求?”成为高职院校必须解决问题。总结本学院的经验,笔者认为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充分认识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现代社会需要大批计算机技术与传统学科相结合的复合型人创新人才。
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追求;推动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这些都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课程内容改革。现实中,在很多高职院校,制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大纲时只分为两类——计算机专业大纲、非计算机专业大纲,这样做虽然可以便于教学的开展和考试的组织,但是这样做忽视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对计算机操作能力具体的个体差异,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圆满完成。
因此,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岗位对具体技能不尽相同的要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忽视培养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不能适应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一些教育家、心理学家倡导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发现法、探究法等),注重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习的迁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做到适度的“扬弃”和“拿来”。
1.边用边讲知识点,让书本“薄”起来。传统的教学“以教材顺序为主线,知识点逐个讲遍”,即: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顺序讲完,没有任何新意。考虑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具体特点,要以主题活动为主线,边用边讲知识点,使学生感觉脱离课本,但又学到的内容紧扣课本。
2.使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让教学内容“活”起来。将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多媒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和科学性,而且使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协调活动,智力得到充分开发,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3.淡化“理论课”和“实验课”区别,让理论和实验“合”起来。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迅猛发展。但这种快速发展也间接造成了人们心理准备不足,对高职的认识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只是重理论,轻实践。
但是,按照教学规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为依存条件。问题是如何兼顾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答案是:采用“淡化‘理论课’和‘实验课’区别”的思路,把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搬到计算机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去上,把老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是学生能够“手脑并用”,及时、快捷的应用理论,消化、升华理论的精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教和学用网络“连”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上课。而网络具有海量的资源,高速的传输效率,以及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是当今教育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和“学”,它既能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碰到的问题,还能主动构建完全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要求。
5.启发式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大脑“动”起来。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如果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此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去发现、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迪创造性的目的。
考核方式改革。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高职学生不但要会“说”,更主要的是必须要会“做”。为此,高职院校要改革考试方法,实行开放式的无纸化考试。“开放”是指考试的时间,也就是只要学生要求考试,在教师的安排下随时可以进行;“无纸考试”即学生随机抽取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机上的试题。这种考核方法的优点在于: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有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碰撞,还有新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磨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课题来源: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基金项目“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改革”,项目编号2006-16。
参考文献:
[1]张淑梅.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J].计算机教学,2004,9:71-72.
[2]魏占兴.利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型学习开展创新教育[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6):28-30.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