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阅读教学的核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从而使语文素质获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此,本文从重视朗读教学、再现形象以及结合语境和联系生活等方面就培养学生的语感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目的是想努力实现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自主阅读 语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说明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新一代语文学家更把培养语感看作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下列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重视朗读,激活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阶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为语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感知;语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现。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作者的意图和情思,进而对课文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情感活动能否和作者和课文中的艺术形象获得和谐共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课文的朗读来实现,要真正发挥朗读对语感的激活作用,教师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自由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读懂课文意思,从中得到感悟。
  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品味、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尤其是学习诗歌作品或感情充沛的课文,那种细细的咀嚼,品味式的朗读,常常能使人有种心灵一颤,豁然开朗的感觉。例如《泉水》,这是一篇语言非常优美的童话,讲泉水流过了山间、果园,一直奔向大海。文章很适合小学生的朗读训练。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促悟",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引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前,我率先示范,自己先"下水读",当我用孩童般天真的表情学着泉水说话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读了起来,和我一起享受着朗读时的眉飞色舞和抑扬顿挫,这时,情感的流露就不需要技巧,不需要说教,只需几十颗一样的童心真诚地交流,语言的美妙之处伶俐地表露出来。
  二、再现形象,诱发语感。
  对小学生来讲,语感主要应具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而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形象再现即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见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因此,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以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例,我在带领学生初读课文,释词译句后,是这样启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
  1、结合诗中的词语,说说这首诗表现的季节和地点。
  2、在诗人描绘的画面中,有哪些景物?说说它们的色彩。如果拍成电视篇,哪些景物是静的,哪些是动的?用自己的话把动态的景物描绘一下。
  3、"千秋"、"万里"把我们引到了画面之外,使你想到了什么?
  4、把"含"改成"外","泊"改成"前",意思不是可以更明白吗?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这样,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入情入境,浮想连篇,眼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行白鹭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凭窗远眺,西山雪岭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门外停泊着要前往"东吴"的船只。在此基础上,学生感受到了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喜悦心情。这样,把语感的培养富于训练之中,使学生在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真切感受中,得到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想情操的陶冶。语言的形象化,既减轻了学生感知课文的难度,又达到了在轻松愉快之中培养语感的目的。
  三、结合语境,把握语感。
  首先,文章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或前呼后应,伏言埋笔;或上勾下联,环环相扣;或以此达彼,潜义横生。但不管形式如何,它都以固有的规律,把词和组合成有机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词句不是孤立的。其次,反映纷繁多变的客观事物的语言文字,有概括性,多义性,灵活性的特点,所以,我们又说,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指代也往往不同,有很大的独特性。基于这两点,联系上下文,充分利用语境功能来准确把握语言文字,从而训练语感,是一条科学的、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学生融入语境,丰富语境、点拨语境、巩固语境。例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其表层意思很好理解,但要真正读懂这一句话,把握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及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就得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品词析句才行。文章写的是作为少爷的"我"与少年闰土从相识到相知,最后分离的故事。开头段描写了"我"印象中的少年闰土在明朗的月光下,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瓜地里刺猹的英武机敏的形象,既表达出了"我"对少年闰土印象深刻鲜明,也暗含着"我"对那月光、瓜地生活的羡慕。文章接下来写到:当"我"得知闰土要来时,"我"很高兴,因为他和"我"年龄相近,特别是他会捕捉鸟雀:这里也写出了"我"在大宅子中生活孤独单调,文中着重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拣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新鲜稀奇的故事,和闰土的生活相比,"我"才产生了只看到四角的天空这样的悲叹。"天空"是一望无际广阔高远的,给人一种心胸开阔,自由舒展的感受。而此句中的"天空"一词,前面用了三个方位短语加以修饰、限制,使得这天空是有形的,是被可怕的高墙围住的很小的一块。这里"高墙"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指封建制度,封建规矩,他们生活在封建家庭里,生活在高墙之中,不能接触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现天。所以,三个词一步一步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很狭窄,知识很少。同时,我们联系上文体会到,在此有"我"对闰土的赞美,对高墙外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厌恶和不满。这看似简单明白的一句话,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味,要挖掘语言文字深层意义只有把具体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才能实现,从而更好地感受这些语言,培养语感。
  四、联系生活,丰富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即读到文字时,在头脑中要再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现象,从而更好地感知语言。由此可见,训练学生语感,应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积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切。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有这祥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老师提出"焦急"、"耐心"这两个词语,诱发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首先让学生展开联想,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如到火车站接亲人,你提早等候在车站,可是未到时间或火车晚点了,这时你的心情当然是焦急的,然而,你仍然要坚持等候,没有回家、这又表现出很有耐心,由此点拨引导,学生即能顿悟到此处的"焦急"是表现出了老奶奶盼望早一点看到总理灵车,"耐心"表现了她送别总理的诚心,不管多晚都要等到。这就准确地反映了老奶奶对周总理热爱和怀念的感情。这样,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学生的语感自然丰富起来。
  五、总结
  综上所述,语感是人的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发展和科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我认为,新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特别是小学阶段,小学生可塑性强,正是进行语感培养的最好时期,只有重视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并施之科学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才能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①、朱作仁《语文教学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②、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③、陈群芳"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教育实践与研究》
  ④、卞华宇"浅谈语感训练"《小学语文教学》
  ⑤、郑惊女"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语文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一、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动——“交流—互动” 的前提。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
摘要:刚刚进入小班的幼儿,虽然处在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情绪当中,但是对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玩具、运动器具感到很新鲜好奇,有非常浓烈的探索欲望。由此,我选用一个集健康和社会性教育为一体的活动内容,能让幼儿从小故事中初步提高安全意识和一点自我保护的能力。  关键词:安全 环境 自我保护 经验  一、说设计意图  刚刚进入小班的幼儿,虽然处在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情绪当中,但是对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玩具、运动器具感到很新
探究性学习,或称“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本学期我班实施了这一实验,本文拟从选题、实施方案与具体步骤,实验成
【摘要】本文阐述了自主学习的含义以及在新课改中的重要意义,并运用实例讲明了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阐明了了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综合学习等因素在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宽松和谐;学习习惯;综合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
摘要: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极富有创见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在认真学习研究了新课程理论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主题词:小学语文 新课程教学 突破与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的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的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简单的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
【摘 要】对于早期阅读,我们将其定义为在学前阶段,利用图文并茂的书籍来帮助幼儿衔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过度阶段,从思维、想象、习惯、个性等几个方面来综合提升幼儿阅读能力。本文将通过目的、现状、方式等几个方面来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 早期阅读 目的 现状 方式    一、幼儿早期阅读的目的  对幼儿的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在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过度阶段中打好基础。在幼儿
摘要: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挖掘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因地制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有激趣、活动、选择、反馈等等。本文从人、事、景、物、情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 挖掘 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
【摘要】:每当我接手新一届初一学生时,都有同样的感受:孩子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可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上时常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虽然都能注意听讲、认真做笔记,可是考试成绩总是不敬人意,这是非常令我苦恼的事。  我是一名有八年英语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算是老教师了。每当我接手新一届初一学生时,都有相同的感受:孩子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可是他们在英语课上时常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虽然都能注意听讲、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