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扶贫搬迁 构建和谐新村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shab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特困县。全县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 17个乡镇,总人口45万。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7%,海拔在800米以上的高山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3.5%,“海拔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是全县的基本地貌。干旱、风雹、洪涝、山体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据调查统计,全县尚有14.1万人生活在高山、远山和地质滑坡带,近5万人饮水困难, 30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这些重点地区的散居人口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对象,其中部分贫困人口只有通过实施扶贫搬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脱贫问题。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扶贫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文明新村”总体目标,始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扶贫方针,将扶贫搬迁作为加快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解决生存环境恶劣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6年来,共组织实施扶贫搬迁6200户18500人,新建改建砖木、砖混结构农房13000多户,使所有贫困人口彻底告别了茅草房、岩屋洞。实施扶贫搬迁,为加快全县扶贫开发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紧紧围绕扶贫搬迁任务目标,我们始终坚持扶贫搬迁实施到哪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到哪里,通过狠抓村组公路、三改一建、水利设施、饮水工程、通电、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解决了被迁农户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电视难、通讯难、看病难等问题。二是搬迁农户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把培植致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搬迁的重点工程,通过培植致富产业,以茶叶、肚倍、烟叶、干鲜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成为搬迁农户稳定增收的主要来源,基本实现了户有一项主导产业、有1亩高效经济园林;通过加大科技培训和应用的工作力度,贫困群众的科技素质不断提高,搬迁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劳务经济,使搬迁农户增加了现金收入的来源,基本达到了“搬迁一户,脱贫一户”。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恢复。对居住在高山、深山,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难以配套,脱贫难度大的贫困户,实行“林进人退”,大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恢复了生态、致富了群众,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天变蓝了。同时,通过实施“三改一建”生态家园致富工程,搬迁农户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四是干群关系明显和谐。实施扶贫搬迁,广大基层干部始终把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实施扶贫搬迁的切入点,让搬迁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党群、干群关系空前融洽和谐。许多搬迁户挪出了“穷窝”、入基地、进集镇,全家安居乐业,居住条件改善了,收入增加了。
  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1、立足实际,找准扶贫搬迁工作切入点。全县贫困人口存量大,需扶貧搬迁的对象多,如果单靠扶贫政策实施扶贫搬迁是无法做到的,必须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形成联动机制。为此,全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试点示范,政策扶持,合力推进”的原则,坚持把扶贫搬迁与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生态移民、倒房户重建、残疾人危房改造、单亲母亲救助等政策有机结合,探索出了实施扶贫搬迁的新机制,有效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一是坚持把扶贫搬迁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全县共有139个村被列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这些村大多数位于全县最边远、最贫困的高山、深山和石山区,为了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县坚持把扶贫搬迁与整村推进有机结合,实行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实施到哪里,扶贫搬迁计划就安排到哪里,将扶贫搬迁与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步推进。目前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65个省定重点贫困村中实际实施扶贫搬迁587户2056人,较好地解决了搬迁户居住环境、产业增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达到了省定重点贫困村建设标准。深河乡麻线村是2005年省定重点贫困村,该村通过新建改造500亩茶叶基地,将12户46人需搬迁贫困户迁入基地居住,从事茶叶种植和管理,不仅解决了搬迁农户的增收问题,而且这些农户的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二是坚持把扶贫搬迁与生态移民相结合。竹山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全县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人口达46253人,库区人口34515人,人与自然的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全县结合国家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的实施,整合政策,科学引导,将这些生态敏感地区的农户全部迁出高山和库区,对25度以上的耕地纳入退耕还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1.9%,实现了扶贫搬迁与生态建设双赢。双台乡田沟村地处该县北部的高寒山区,全村209户农户中43户分布在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高山上,生产生活极其困难,村支两委通过“先垫借启动资金,统一组织实施,验收合格后补助”的方式,使43户亟待搬迁的贫困人口得到妥善安置。村民裴光全原居住在距村委会10余公里的高山上,全家仅靠几亩“薄壳”地生活,且常年与野兽相斗,生活十分艰难,2004年,村里帮助裴光全迁下了山,并建起了沼气池,通过发展猪、牛、羊等畜牧业,当年获得现金收入近万元,一举脱贫致富。三是坚持把扶贫搬迁与倒房户重建相结合。该县地处青峰断裂带,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频发,近年来,由于连年遭受暴雨等自然灾害袭击,全县地灾滑坡点多达664处,许多农户因灾返贫。为此,全县坚持把扶贫搬迁与倒房户转移安置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建设工期”的要求,集中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采取集中安置、示范引导、整体推进的办法,全力推进潘口乡龙王沟村、溢水镇涧沟村、秦古镇大溪村、双台乡台子村、文峰乡长坪村、城关镇二道坊村等集中安置点建设,以示范安置推动倒房户重建工作快速推进。到2006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倒房户重建3431户10625间12007人,为倒房户渡过难关、迅速恢复生产夯实了基础。文峰乡太河村村民朱其宝,原居住在不通路、不通电的高山上,由于连年遭受地质滑坡,他3年搬了3次家,3次房屋全都被损坏,致使家境一贫如洗,几乎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2006年,该村抢抓被列为省定重点贫困村建设机遇,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帮助朱其宝协调土地、减免费用、落实资金,使朱其宝顺利迁入到交通便利、居住安全、环境良好的公路沿线,为其脱贫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坚持把扶贫搬迁与残疾人危房改造、单亲母亲救助等有机结合,有效地改善了残疾人、单亲母亲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2、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扶贫搬迁新方式。在扶贫搬迁过程中,全县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分批、先急后缓”和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积极探索,采取多种安置途径,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作。一是依托产业,基地安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全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60.2万亩,为实施搬迁扶贫开辟了新天地。得胜镇谌家坡茶场为发展壮大茶叶产业,近几年来,先后接纳镇内外贫困农户26户定居在该场,从事茶园种植、管理,使搬迁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一举实现了整体脱贫。近两年来,全县通过茶叶、烟叶、肚倍等基地和专业林特场安置扶贫搬迁对象249户1130人。麻家渡镇刘家河村17户农户居住在地质滑坡体上,2004年以来,该镇对17户搬迁户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划定范围、统一组织施工,将17户农户统一安置在地质稳定的非耕地上,将原宅基地全部复垦整理,统一平整还田,17户搬迁户不仅没有占用耕地,还新增耕地近20亩,由于居住条件改善,耕地增加,产业调整,户均增收1000多元。2004年以来,全县共集中安置滑坡体搬迁户256户1036人,不仅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交通、饮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成本,也为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梯级搬迁,插花安置。根据贫困户贫困状况,不断加强组织和引导,充分用好各类闲置资产,逐步实现“穷人下山,能人转移”。文峰乡东钦村42户农户居住在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偏远山区,生产生活极其困难,该村因村制宜,因户制宜,采取梯度搬迁、插花安置等形式,鼓励农户高山迁往低山,低山迁入路边、集镇,42户163人全部实施了搬迁。近两年来,全县共实施梯级搬迁326户1141人。三是积极引导,集镇安置。随着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快,集镇功能日趋完善,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不断向城镇聚集,从事经商、运输、餐饮、加工等服务行业,实现了稳定增收。近年来,全县有415户1660人从高山、深山、边远地区迁入到集镇居住。四是投亲靠友,外迁安置。近两年来,全县通过投亲靠友外迁安置460户1570人。竹坪乡是我县劳务输出大乡,该乡常年在外打工人数保持在8000人以上,其中1400多人长年集中在江苏常州市横林打工,仅竹坪乡安河塘村就有45户205人迁往常州市横林镇,形成了常州横林的“竹坪村”。
  3、完善机制,逐步强化扶贫搬迁硬措施。扶贫搬迁是一项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合力推进。一是瞄准搬迁对象,建档立卡,统一管理。为使扶贫搬迁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全县先后多次组织专班,深入调查摸底,真正将不具备生存条件的贫困户作为扶贫搬迁的重点对象,并对其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实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县有网”的目标,并实行销号式、动态式管理。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全面落实了县级领导直接抓搬迁扶贫工作责任制,成立了领导机构,县乡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搬迁扶贫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将扶贫搬迁工作作为向全县人民承诺办好的实事之一,与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签订“搬迁扶贫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到人,量化考核,年终兑现,为扶贫搬迁工作的顺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国家、省、市扶贫搬迁政策精神与我县工作实际有效结合,整合整村推进、生态移民、工程移民和特困救助等有关政策,制订出台了《竹山县扶贫搬迁规划》、《竹山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扶贫搬迁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措施、运行规则、政策保障及扶持标准,从制度上保证了扶贫搬迁政策的落实。同时,坚持把搬迁扶贫工作作为考核县直部门帮扶成效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政策、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积极为贫困村实施搬迁扶贫工作提供服务,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参与、乡镇主抓、群众苦干”的工作格局。四是捆绑资金,确保投入。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重点贫困村建设资金切一点、县里补一点、税费减免一点、帮扶单位支持一点、搬迁户自筹一点等办法,确保搬迁投入。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扶贫、财政、发改、民政、国土、移民、交通、水务等部门专项资金,围绕扶贫搬迁规划进行绑捆,分块下达补助资金,集中用于扶贫搬迁。近两年来,全县共落实扶贫搬迁资金460万元,1171户4926人顺利迁入新居。同时,各职能部门紧紧围绕扶贫搬迁,积极落实工作措施,减免相关费用,为扶贫搬迁开“绿灯”。县国土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对搬迁对象新建房屋,只收取办证工本费,对特困户免收工本费,对地质滑坡倒房的贫困户提供建房补助;县民政部门不仅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搬迁扶贫,还安排帐篷、棉衣、棉被等临时救济物资,帮助搬迁户度过难关;县建设部门搞好搬迁规划,严把建材质量关;县林业部门按计划审批林木,减免用材费用;县教育、卫生部门帮助搬迁对象解决子女上学、就医问题;县交通、水务、电力部门积极为扶贫搬迁农户解决通路、通水、通电等问题。五是强化监管,稳步推进。县委、县政府将搬迁扶贫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月报告、季检查、半年通报和年终考核兑现”的督查机制,并严格奖惩兑现,为扶贫搬迁工作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王仁义、帅 军,男,湖北省竹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干部。
  [责任編辑:王建平]
其他文献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指出:“对目前极少数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缺乏地区的特困人口,要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实行搬迁扶贫”。江西省上饶市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搬迁扶贫,是继滨湖地区移民建镇之后又一次动迁规模大、涉及面广、安置起点高的移民行动。通过三年来的实践?熏江西省委省政府这项决策已经深得民心?熏受到广大移民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最近我们对上饶市移
期刊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地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的工作部署,按照省委颁发的《关于贯彻》和《2006——2010年湖北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精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共同商定了《2007年全省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干部省级培训计划》,决定在今年春季组织实施“千村书记培训工程”,对纳入2007年全省整村推进贫困村的1103名村党支部书记,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扶贫政策业务培训  经过两个
期刊
江西省会昌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农村建设任务重难度大要扎实有效地推进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建设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新农村建设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快速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
期刊
最近,江西省会昌县小密乡杉背村的村民自发联名向省地矿局写了一封感谢信,衷心感谢江西省地矿局3年来对杉背村的帮扶支持  2004年初,省委根据省地矿局定点扶贫会昌县珠兰乡杉坑村的实际,把省地矿局安排到该县小密乡杉背村开展村建挂点扶贫工作村建挂点扶贫定下后,省地矿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相关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选派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作风扎实和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工作组,进驻该村帮扶,做到点
期刊
老区于都:红色骄傲与脱贫的欲望共存     于都,是江西南部的一个大县,全县总面积2893平方米,现有23个乡镇,356个村民委员会,26个居委会,总人口94万人这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于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极其重视,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于都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区贫困县,从政策人财物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照顾于都人民也一直没有
期刊
成思危强调农村扶贫工作要坚持开发式为主的方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指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要以人为本,坚持开发式为主的方针。  成思危是在全国贫困地区建设和谐新农村理论研讨会上讲这番话的,他说,当前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开发式扶贫道路,受到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为国际反贫困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期刊
2007年7月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吴新雄到省扶贫办调研,并就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作用、工作重点、工作方式等作了讲话。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吴新雄省长的讲话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江西省扶贫干部齐聚弋阳——    2007年7月12~13日,江西省设区市扶贫办主任会议在方志敏烈士的故乡——江西弋阳召开。  江西省扶贫办主任张志豪,副主任饶耀明、黄海根、胡跃明、蔡厚勇,省扶贫办各机关处室
期刊
每当人们走进上饶县烟草专卖局,都会被墙上全省第十届“文明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班组”等一排排奖状所吸引,这正是近年来上饶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2006年全县实现卷烟销售收入1.26亿元,实现利润2175万元各项税金871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21%,57%和36%,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攀升,历年位居全县国企纳税大户的前列    一提出“和谐管理促发展”的
期刊
江西省萍乡市石溪村地处风景秀丽的武功山脚下,一条河流如白练般从青山之中飘逸而出,穿村而过,给这座村庄增添了几份美丽和灵气16个村民小组成“品”字形排列于青山绿水之中,1185名勤劳善良的石溪人耕耘着840亩田地,经营着6732亩山林由于受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村里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2002年前该村没有一家工业企业,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经营农业和外出务工,70%以上的农户饮水困难,就连拥
期刊
[提 要] 信贷扶贫是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所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对促进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作一探究  [关键词] 信贷扶贫;产业;资产风险;建议  信贷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业银行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对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举足轻重近年来,江西省农业银行遵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总体要求,围绕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确保信贷资金安全目标,在扶贫立项机制较灵活的前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