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城市建设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規划和管理中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与之对应的对策,对促进我市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编制滞后于建设,与实施可能性脱节。
规划设计在相当程度上强调的是城市空间环境质量,追求物质空间结构理想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缺憾。规划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定目标,得以实现,城市规划是“龙头”,是建设的依据,规划应该超前,但对于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规划的编制显然跟不上城市的发展,出现滞后现象。在现实的规划设计中,有的规划编制单位不能深入实际,具体了解中小城市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编制,以至造成编制的规划和实施可能相脱节。目前规划过程中往往是强调规划方案唯一性,把事物发展存在的多种可能方向。最终规划成—种发展可能,对规划的实施发展诉求存在的更多的可能条件分析不足,这使规划缺乏一定科学性。
2、城乡规划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下。
大多数城乡规划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表现在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公共绿地及公共配套设施用地比例偏低;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城市建设的平台,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由于县级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周边及新校园周围的一些村、社区大量土地被征用,不少企业在此安家落户,谋求发展。另外还有大量经营性建设用地走向市场和农村进城读书人员增加,都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人员进城,同时,由于政府长期以来缺少对城市规划区内的一级土地市场的刚性约束手段,一些居民为了增加收入,利用区域优势,以要求解决自己居住问题为由,纷纷抢占地皮,乱搭、扩建、乱建房屋,私买私卖,牟取暴利,还有些村民甚至把分到户的土地随意高价出卖,扰乱了土地市场,也给规划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偏重对空间形态等规划的研究,缺乏对实施机制等规划的认识。
在城乡规划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总体规划是对城市的宏观控制,而城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则因为县级城市规划经费紧张的原因而存在编制上的不足,致使规划管理部门无法将其作为管理的依据。规划的实施分析需要实施机制的强力支撑,而实施机制往往涉及到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由于受传统“技术工具型”规划编制技术路线的影响,规划设计人员往往偏重对空间布局、空间形态等“硬”规划技术的研究,而对实施机制等“软”规划的认识不够。而—个规划的实施与政府的财政体制、行政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实施机制关系密切,如果规划编制不能与现行的实施机制有效衔接,规划的可操作性就无从谈起。
4、城乡规划决策缺乏民众参与。
城乡规划行政作为一项政府职能,在错综复杂的城市大系统中,无论是城乡建设发展的宏观决策,还是整个建设项目的微观决策,大到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环境保护,小到地块的开发强度、建筑日照、绿地布局和公建设施,无一不涉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控制“非公共性”利益主体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体现空间资源使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随着我国的法制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政治民主化的趋势,民众要求参与的意识逐渐加强,政府应该给予公众参加城市规划的权利,确保在城市的规划中,能够保留城乡的文化传统,并将这种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然而,我国原来的城市规划法规,对公众参与规划的对象、机构、内容、程序、深度、职责、权利、义务和监督保障等体制和机制,均无明文规定,使得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二、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对策思考
1、加强和完善规划编制工作与实施相结合,促进城乡规划的制度化发展。
就是规划的范围要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统筹安排城市和村镇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生活、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布局,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的全覆盖、各类要素的全统筹、各类规划在空间上的全协调。城乡建筑规划部门作为一个宏观调控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需求以及土地、人力、财力等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供给的综合管理部门,它最需要在这个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上迅速得到丰富、准确的有关信息以作为设计和决策的基础资料。必须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建立为规划能够实施而编制规划的思想,规划编制部门应加强信息的沟通,广泛收集资料,与计划,财政部门紧密配合,充分掌握上层规划的内容及编制动向,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进行城市规划实施的最切实依据。而总体规划着重于加强城市战略研究,解决涉及全局性的发展方向,空间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2、争取政府支持,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建筑规划信息电脑网络系统。
信息作为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早已为人们所重视。金融之所以成为经济发展灵活度最高的调节阀不仅是因为它渗透于各经济部门,最重要的是它率先掌握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城市建筑规划部门和经济计划部门在城市政府中都是研究和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计划部门侧重经济社会内涵的研究,规划侧重于城市物质空间研究。两部门的工作成果的有机结合形成城市政府决策的基础。城市建筑规划不仅统领和协调了城市各部门的专业规划,而且规定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实施的空间模式。
3、通过多学科的渗透互补,增强城市建筑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
我国规划设计师多出身建筑专业,知识面稍窄,影响了建筑规划部门在一些重大的社会经济决策中本应是权威策划者的地位。规划行业可以以美国的规划专业课程为蓝本,结合中国实际,编制出在业岗位培训课程和业余阅读书籍以丰富从业人员的知识面。另外可通过传播媒介鼓动公众参与,还可聘请与城市建筑规划有关的行外专家协同工作。其实,建筑师在城市建筑规划中也应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因城市建筑规划中的空间布局和城市设计若没有丰富空间思维力的建筑师参与是不可想象的,现代建筑规划中的区划管理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是“图法兼用”的管理手法,”图”的设计制作就应借助于建筑师的专长。所以,多学科的融合协作是增强城市规划调控能力的保证。
4、强化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规范村民住宅用地。
城市土地是城市规划、建设和未来发展的第一资源,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受城市土地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规划蓝图的实现,为了有效的实施城市规划,必须加大城市土地管理的力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二、三级土地市场,对用地行为及土地交易实行归口管理,同时完善土地供应机制,使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推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对城区的闲置土地和“退城进郊”置换的土地,实行储备管理,纳入地方土地储备库,统一经营。
三、结语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是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我们将继续从自身职责出发,在下一步的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努力为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作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秀珠.试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J].城市规划,2010(8)
[2]王建华,张亚.浅议中小城市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J].城市规划,2009(10)
[3]何青.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四川建材,2010(3)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编制滞后于建设,与实施可能性脱节。
规划设计在相当程度上强调的是城市空间环境质量,追求物质空间结构理想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缺憾。规划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定目标,得以实现,城市规划是“龙头”,是建设的依据,规划应该超前,但对于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规划的编制显然跟不上城市的发展,出现滞后现象。在现实的规划设计中,有的规划编制单位不能深入实际,具体了解中小城市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编制,以至造成编制的规划和实施可能相脱节。目前规划过程中往往是强调规划方案唯一性,把事物发展存在的多种可能方向。最终规划成—种发展可能,对规划的实施发展诉求存在的更多的可能条件分析不足,这使规划缺乏一定科学性。
2、城乡规划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下。
大多数城乡规划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表现在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公共绿地及公共配套设施用地比例偏低;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城市建设的平台,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由于县级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周边及新校园周围的一些村、社区大量土地被征用,不少企业在此安家落户,谋求发展。另外还有大量经营性建设用地走向市场和农村进城读书人员增加,都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人员进城,同时,由于政府长期以来缺少对城市规划区内的一级土地市场的刚性约束手段,一些居民为了增加收入,利用区域优势,以要求解决自己居住问题为由,纷纷抢占地皮,乱搭、扩建、乱建房屋,私买私卖,牟取暴利,还有些村民甚至把分到户的土地随意高价出卖,扰乱了土地市场,也给规划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偏重对空间形态等规划的研究,缺乏对实施机制等规划的认识。
在城乡规划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总体规划是对城市的宏观控制,而城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则因为县级城市规划经费紧张的原因而存在编制上的不足,致使规划管理部门无法将其作为管理的依据。规划的实施分析需要实施机制的强力支撑,而实施机制往往涉及到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由于受传统“技术工具型”规划编制技术路线的影响,规划设计人员往往偏重对空间布局、空间形态等“硬”规划技术的研究,而对实施机制等“软”规划的认识不够。而—个规划的实施与政府的财政体制、行政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实施机制关系密切,如果规划编制不能与现行的实施机制有效衔接,规划的可操作性就无从谈起。
4、城乡规划决策缺乏民众参与。
城乡规划行政作为一项政府职能,在错综复杂的城市大系统中,无论是城乡建设发展的宏观决策,还是整个建设项目的微观决策,大到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环境保护,小到地块的开发强度、建筑日照、绿地布局和公建设施,无一不涉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控制“非公共性”利益主体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体现空间资源使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随着我国的法制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政治民主化的趋势,民众要求参与的意识逐渐加强,政府应该给予公众参加城市规划的权利,确保在城市的规划中,能够保留城乡的文化传统,并将这种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然而,我国原来的城市规划法规,对公众参与规划的对象、机构、内容、程序、深度、职责、权利、义务和监督保障等体制和机制,均无明文规定,使得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二、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对策思考
1、加强和完善规划编制工作与实施相结合,促进城乡规划的制度化发展。
就是规划的范围要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统筹安排城市和村镇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生活、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布局,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的全覆盖、各类要素的全统筹、各类规划在空间上的全协调。城乡建筑规划部门作为一个宏观调控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需求以及土地、人力、财力等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供给的综合管理部门,它最需要在这个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上迅速得到丰富、准确的有关信息以作为设计和决策的基础资料。必须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建立为规划能够实施而编制规划的思想,规划编制部门应加强信息的沟通,广泛收集资料,与计划,财政部门紧密配合,充分掌握上层规划的内容及编制动向,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进行城市规划实施的最切实依据。而总体规划着重于加强城市战略研究,解决涉及全局性的发展方向,空间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2、争取政府支持,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建筑规划信息电脑网络系统。
信息作为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早已为人们所重视。金融之所以成为经济发展灵活度最高的调节阀不仅是因为它渗透于各经济部门,最重要的是它率先掌握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城市建筑规划部门和经济计划部门在城市政府中都是研究和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计划部门侧重经济社会内涵的研究,规划侧重于城市物质空间研究。两部门的工作成果的有机结合形成城市政府决策的基础。城市建筑规划不仅统领和协调了城市各部门的专业规划,而且规定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实施的空间模式。
3、通过多学科的渗透互补,增强城市建筑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
我国规划设计师多出身建筑专业,知识面稍窄,影响了建筑规划部门在一些重大的社会经济决策中本应是权威策划者的地位。规划行业可以以美国的规划专业课程为蓝本,结合中国实际,编制出在业岗位培训课程和业余阅读书籍以丰富从业人员的知识面。另外可通过传播媒介鼓动公众参与,还可聘请与城市建筑规划有关的行外专家协同工作。其实,建筑师在城市建筑规划中也应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因城市建筑规划中的空间布局和城市设计若没有丰富空间思维力的建筑师参与是不可想象的,现代建筑规划中的区划管理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是“图法兼用”的管理手法,”图”的设计制作就应借助于建筑师的专长。所以,多学科的融合协作是增强城市规划调控能力的保证。
4、强化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规范村民住宅用地。
城市土地是城市规划、建设和未来发展的第一资源,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受城市土地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规划蓝图的实现,为了有效的实施城市规划,必须加大城市土地管理的力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二、三级土地市场,对用地行为及土地交易实行归口管理,同时完善土地供应机制,使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推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对城区的闲置土地和“退城进郊”置换的土地,实行储备管理,纳入地方土地储备库,统一经营。
三、结语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是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我们将继续从自身职责出发,在下一步的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努力为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作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秀珠.试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J].城市规划,2010(8)
[2]王建华,张亚.浅议中小城市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J].城市规划,2009(10)
[3]何青.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四川建材,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