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美学应用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huaji1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铁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展示城市区域形象,传递城市精神的特殊空间场所。随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地铁空间从功能性向人文性的转变尤为重要。文章通过部分地铁公共艺术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空间表现、形态结构和表现内涵等多方面探究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美学应用特点,提出完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路径。
  关键词:公共艺术;地铁空间;表现形式
  一、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不断进步,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有永久性公共艺术、阶段性公共艺术两种表现形式。
  永久性公共艺术是在地铁空间中通过装置、景观、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表现的。壁画作为地铁空间常见的表现形式,早期采用陶瓷、铸铜等材料,后期随着数码互动、灯光影像等科技手段的发展,壁画的表现方法逐渐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空间和艺术表现力。
  阶段性公共艺术具有一定的时期性,是通过公共艺术展览及活动的形式丰富地铁空间,比如艺术画廊、摄影展览、行为艺术(快闪活动)等。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表现公共艺术的趣味性,拉近人与地铁空间的距离。
  二、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空间表现
  地铁位于地下空间,封闭性较强,良好的公共艺术表现可以减少乘客的心理不适与压力。公共艺术在地铁室内室外空间中的不同表现方式尤为重要,墙面、地面、顶面、楼梯、站台、柱面的表现形成了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表现方式。
  楼梯、电梯作为地铁空间的第一展示面,具有引领、导向的作用。楼梯、坡道、电梯的公共艺术设计可以在第一时间带给人美的享受。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站是最具美感和最艺术的地铁站。瑞典注重自然艺术,将艺术运用于大自然之中,将地铁站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地下山洞模样。在地铁的楼梯口,可通过雕塑、绘画、岩画等形式体现公共艺术。
  墙面作为公共艺术的最佳展示点,可以通过大面积铺画,表现文字、壁画、浮雕等想要表达的主题。墙面和柱面是地铁下层的侧立面,是人们行动时视觉最大的接触面,墙面和柱面的公共艺术设计可以采用有趣的卡通图案和色彩,减轻地下空间的压抑感和沉重感。
  地面和顶面作为地铁空间的对立面,具有相对应的特点,需要环境统一。地铁站内空间的顶面因为空间的限制相对于外部空间来说比较矮小,因此,如何通过公共艺术设计减少地铁顶面低垂带给人的不适感十分重要。地铁站的地面装饰一般具有导向性,通过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符号进行划分及引导,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三、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形态结构
  通过对现有地铁界面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形态符号解构,可以發现它们均由图形、色彩等符号排列组合而成。
  图形作为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重要表现方式,点线面构成了图形的视觉元素。点作为单独的图形元素,具有稳定、圆满的特性。同一空间不同点的组合会使人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两点的距离大小变化也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经过不同方式组合的点可以产生不同的规律,具有趣味性。线作为点运动的轨迹,具有行动性的特质。直线可分为垂直、水平线、斜线三种表现方式,曲线则可分为几何曲线、不规则曲线等形式。线的曲折、粗细、长短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线的相互排列能塑造虚实空间的视觉感受。面的形成可让视觉更加充实,通过形态、色彩、肌理的表现让视觉被填满,产生美的感受。点线面三者结合可形成独特的地铁公共艺术,通过点线面的运用,将美的视觉效果表现在地铁空间中。
  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绪表达,也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地铁站台和站厅的安全线运用黄色,因为明亮的黄色具有警示和提醒的作用。指示牌使用蓝色、紫色,指示乘客按照箭头方向前行。绿色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安全,一般安全出口的标志多用绿色。
  四、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表现内涵
  (一)设计美学表现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让地铁空间的设计有了更多可能,年轻化的审美变迁造就了不同的表现风格,有简洁风、民族风、波普风等。地铁的设计应该符合造型美、意蕴美、创意美的特质。公共艺术在地铁中的表现可以打造不同的风格,给乘客带来美的体验。
  (二)人文美学表现
  随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地铁空间如何从功能性向人文性转变尤为重要。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风格,人文表现公共艺术的主题很多来源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如上海地铁豫园站,运用了插画风格,用老照片与剪影的方式还原了上海人民挑货、交谈、游玩的场景,让20世纪80年代的老上海重新显现在人们眼前,表现了上海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精神。
  (三)心理美学表现
  乘客上下班出行的时候,首要的活动场所就是车站。地铁作为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所,除了具有使用功能以外,还应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较快的生活节奏给人们带来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压抑沉闷的氛围会让乘客产生烦闷的情感,而温馨有趣的地铁空间氛围会让乘客放松自己的心情。地铁空间通过色彩、造型、装饰,以及人性化的设备,可以让乘客有一个好的体验感,放松乘客心情。
  五、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完善与思考
  本文通过网上调研与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了国内外各具特色的地铁站。网上调研了上海汉中路站、上海自然博物馆站、上海豫园站、台湾南港站、武汉光谷站,以及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站。实地调研了长沙地铁四号线的黄土岭站、汉王陵公园站。通过调研国内外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情况可以发现,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艺术形式来看,国外的公共艺术种类多样,表现形式较为新颖,我国表现形式以壁画为主,其他形式较少。从传达效果来看,我国现有的地铁公共艺术受商业影响严重,商业广告充斥着地铁空间,不少公共艺术文化低俗,过度追求视觉形式,容易引起乘客的视觉厌倦。有的设计师注重时尚感,忽略了与城市精神文化的结合,脱离人民群众,不符合公共艺术的设计概念;有的设计师过分解读人们的审美,忽略了艺术的意义,公共艺术作品低俗无趣,脱离了艺术的高雅性、趣味性。但是,总体而言,随着地铁公共艺术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艺术形式和效果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完善地铁公共艺术。   (一)挖掘城市文化,紧抓城市特色
  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需要符合城市的整体风格,与城市的人文精神呼应,在进行艺术表达的同时建设地铁空间的人文氛围。如长沙被称为“楚汉名城”,具有浓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在地铁公共艺术建设中,可通过“书香地铁”主题,打造具有人文性的地铁空间,做到传播文化、营造学习氛围的作用。
  (二)重视科学规划,提升艺术多样性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应当注重科学规划,通过艺术管理形式,加强公共艺术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通过各种艺术的融合,将地铁公共艺术的形式变得多元化,富有趣味性。
  (三)合理匹配情景,紧抓互动需求
  地铁公共艺术需要匹配当代人群的生活场景,满足乘车者的需求。在公共艺术的领域中挖掘用户的情感、心理需求,将用户场景做得更具趣味性,使更具趣味的文案呈现在他们眼前。将公共艺术与人群需求结合,在美学的基本范畴中,把握美的本质,让地铁空间与用户产生愉悦的互动。
  六、结语
  在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现代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形式逐渐多元化,正在从“功能”地铁向“人文艺术”地铁转变。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也需要注意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地域性、开放性、互动性特点,进行科学的艺术规划,真正发挥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的作用,达到美观、科学、趣味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迟奕晗,王心旭.新媒体介入地铁公共艺术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地铁公共艺术为例[J].戏剧之家,2019(25):132-133.
  [2]陈思学.公共艺术塑造地铁人文艺术空间:广州地铁声光音乐会项目负责人方思源访谈[J].公共艺术,2019(3):66-69.
  [3]崔冬晖.当代中国轨道交通空间设计方法新趋势的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9.
  [4]吴福珍.广州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地铁公共艺术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7):43-44.
  [5]石峰.徐州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地域性创意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2):10-11.
  [6]袁也君.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7]艾瑜.大连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塑造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
  [8]董娅南.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4):57-58.
  [9]武定宇,王浩臣.互动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可行性探索[J].美术研究,2016(2):111-114.
  [10]卢斌,余其彦.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必要性及其原则:武汉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向度研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3(4):12-15.
  [11]武定宇,宿辰.从艺术装点空间到艺术激活空间: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三十年的发展与演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4):1-4,8.
  [12]庞聪,温晓镭.基于城市历史文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构建探究[J].大连大学学报,2020(2):98-101.
  [13]王超.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设计的共生性研究:以地铁空间为例[J].大眾文艺,2020(17):87-88.
  [14]曾雨荪.当代公共艺术多元化介入城市地铁空间[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27):181.
  [15]卞云飞,张琴.地域文化在武汉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转译与表达[J].科技与创新,2019(12):140-142.
  [16]袁也君.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17]付莉.文化共生性视角下的合肥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9(5):109-112.
  [18]陈梦矗.地铁公共空间装饰:以上海地铁特殊站点墙面艺术作品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18世纪在英国出现的“如画”风格成为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当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园林景观概念,许多欧洲国家也受此影响。“如画”风格的造园手法体现出人们更加向往如同风景画一般的景色。而有别于西方的“如画”,中国在传统园林设计中更倾向于“入画”,这也是因为不同地区在文化上存在差异性。因此以西方的“如画”去评判中国的园林是十分片面的;相比“如画”,“入画”更适合评价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  关键词:“如画”
摘 要:近些年,高校规模逐年扩大,建设新校园成为各大高校的发展趋势。在高校新建、扩建、改建的过程中,环境设施设计也逐渐得到重视。但是,校园内的环境设施设置多停留在以设计者为主的模式,缺乏对使用者使用方面的考虑,往往容易造成不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文章基于使用者的角度,对南京晓庄学院的环境设施进行探究和改善设计,促使其环境设施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环境设施;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
美国共产党成立于1919年9月,是一个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其百年发展历程中,美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包括:必须抛弃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本土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克服党内派别斗争,保证党的团结稳定;必须克服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左"倾宗派主义错误,尽可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必须坚持好民主集中制,既要防止过度集中,又要防止过于分散.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 要:如今是数字化、科技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新媒体艺术探究的不断深入,将其运用到城市公共空间以提供有冲击力的视觉体验、满足人们对优质生活的需求已成为新的突破点和创新方向。基于此,文章从将新媒体艺术运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必要性、优点以及可行性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城市公共空间;互动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艺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方式粗略可以分为主题性创作和个性创作,二者相辅相成。对于创作者来说,这两种创作思路会带来不同的思考和探索。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重在研究这两种创作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厘清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关键词:主题性;个性;水墨人物画;新表达  艺术创作涉及很多因素,其中艺术家和社会环境尤为重要,这二者相互影响和制约。我们不仅需要了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和思维机制,也需
摘 要:中国工笔画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还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工笔画这一古老的文化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其生命力十分顽强,代表着中国艺人的独特品性,涵盖着中华民族精神,其是艺术,更是文化。工笔画在中华文明的滋养下,汲取着中国本土的内在底蕴,生生不息。文章从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根源出发,从古老神秘的先秦文明说起,讲述中国工笔画这
摘 要:文章基于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意象体现,探讨了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并对城市中与环境设计相关的雕塑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促使我国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创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雕塑艺术;城市规划;环境设计  雕塑艺术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古时的雕塑经常出现在寺庙或是洞窟中,更多的是为宗教服务。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雕塑已经不再单纯地只为宗教而服务,也可以为环境、为
摘 要:笔触是绘画作品中的一种语言,是画面效果的表达方式,它与绘画中的色彩、明暗、造型等元素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油画的绘画过程中,笔触这个要素非常特殊,是油画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随着美术史的发展,油画中的笔触也在不断变化,且形式越来越多样。  关键词:油画;笔触;情感表现;绘画语言  笔触能够丰富画面,增强画面的层次,因此其成为绘画作品中的重要艺术语言。笔触肌理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尤其重要,甚至
摘 要:文章从交互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着手,以不同人群对社区公共空间的需求为出发点,探究目前社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社区公共空间的交互景观设计类型应从感官交互类、公共空间多元类、地域文脉情感类这三方面进行探索,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景观的交互性质发挥出来。  关键词:交互景观设计;社区公共空间;人景互动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对外经贸学院2020校级特色课程项目“景观规划设计”(TSKC
摘 要:在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并大力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自然和谐的环境为康养模式提供了基础,森林康养是目前迅速增长的养老模式之一,森林环境与人的关系对健康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发展森林康养还能更好地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在推动生态优化、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森林康养进行了研究,以洪雅·峨眉半山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为具体案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