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sh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研究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要打破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允许学生同老师争论,允许学生不同意老师的意见,允许学生在教师讲授中随时质疑。学生在轻松环境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唯有这样学生才会独立思考,创造灵感才能被唤醒。例如在讲乘方的意义时,设问把一张厚约0.05厘米的纸对折30次,这张纸的厚度是多少?列出算式是什么?合多少米?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是几十厘米 ,有的说近1米,还有的说可能有楼房那么高。这便引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既让学生认识到乘方与
  乘法的区别,又让学生个个精神饱满,以活跃的思维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能力往往是从兴趣开始,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不断进行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例如:利用逐步深入的数学题,使学生从低级难度的题做起,这样学生能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难题就不难了。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兴趣。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在观察中及时指导;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想象是创新的前奏,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有这样一道题:小明成绩单语文85分,数学87分,可是不小心墨染了一部分成绩单,英语成绩看不清了,他只记得三科平均分是90分,你能帮他算出英语成绩吗?按一般解法,先求三科总分90×3=270分,然后,总分中连减语文、数学的成绩就得英语分数。有些肯动脑筋的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根据平均数的意义,既然语文、数学比平均分低,那末语文与数学比平均分少的分数和5+3=8分就是英语比平均分多的分数,所以英语分是98分。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培养创造型的思路。启发和引导学生想象、思考,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索,从而不断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等思维品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放开思路探究多种解决途径,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必备环节,是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每节课授课不超过30分钟,剩余时间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不失为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练习时,按难、较难、易在黑板上出题,然后心里暗暗按好、中、差学生点名到黑板上当众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在同学们做完之后,当众表扬做对的同学,个别人做错时,把责任归于偶然的不稳定因素所致,在改正后予以充分肯定其能力,使评价成为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生疑、大胆设问、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增强学生质疑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语文本来是中学里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语文也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现在学生却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危机”,这是令众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许多人带着这个疑惑在思索着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为什么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老师的学生们就那么爱学语文呢?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吸引学生去学习的呢?我发现这几位教师具有诱人的课堂魅力和不同凡响的教学风采的秘诀在于课堂上他们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逐渐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现成知识,而是通过活动获取知识,获得体验。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开放课堂、倡导自主、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如果设计不当,就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的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人就实现课
期刊
摘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也因个人不同的基础而异。一般来说,比较有效的方法有三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灵活的阅读方法;广泛阅读,保证一定阅读数量;学会猜测阅读,进行计时阅读。  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 广泛阅读 猜测阅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理解,也是他们将来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也因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正如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环节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政治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
期刊
精彩的开头能先声夺人。教师给学生上课时,导入课题的方法独辟蹊径、新颖精彩会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信心和兴趣。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新课之前,要下功夫设计好导语,要灵活机动,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现就如何设计地理课的导语,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趣味导入,激起好奇    兴趣是诱发人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因此,教师如能在课前精心设计导语,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迎接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创新教育重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其中突出强调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所以,语
期刊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的主体部分,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普遍性表现形式,可概括为:1.“基本不接受型”,这种人际关系一般表现为有厌烦心理,不喜欢、不尊重和不愿意合作;2.“表层接受型”,一般表现为表面接受,表面合作,实质逆反;3.“接受合作型”,一般表现为思想基础稳固,情感相对稳定,能够互谅互让正常合作,但情感还欠深厚;4.“尊拜合作型”,表现为了解透彻,相互喜欢,情感浓郁,相互激励。显然,我们在教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幽默伴随着语文课。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    语文课堂效率低已成为现在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现在,许多学生对语文有“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听到这些话,对语文教育者来说,是痛心的、悲哀的,然而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化学实验以其新奇、鲜明的现象变化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从化学的角度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对一些社会现象能做简单的分析。过去,我们一直
期刊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对小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形成良好品德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教学要把握住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 教学策略 社会实践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学习愉悦的重要性。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