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的窗子

来源 :大学·阅读独唱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年抗战归来,卧房都租不到一间,何言书房?既无书房,又何从说到书房的窗子!正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但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个角落,我都布置好。今天又想起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编辑点拨
  本文题为“书房的窗
  子”,文章开篇却说“既无书房,又何从说到书房的窗子”,原来,书房和书房的窗子在现实中均不存在,是完完全全由作者构想出来的。后文中,作者具体描绘了他所偏爱的北窗,一堵对窗的粉墙,一行墙边的疏竹,虚幻与现实在作者的笔下融合得无比自然,表现出作者的高雅情趣。
  车窗外
  文/周国平
  小时候喜欢乘车,尤其是火车,占据一个靠窗的位置,扒在窗户旁看窗外的风景。这爱好至今未变。当我望着窗外掠过的景物出神时,我的心灵的窗户也洞开了。许多似乎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受,无暇顾及的思想,这时都不召自来,如同窗外的景物一样在心灵的窗户前掠过。于是我发现,平时我忙于种种所谓必要的工作,使得我的心灵的窗户有太多的时间是关闭着的,我的心灵的世界里还有太多的风景未被鉴赏。
  就因为贪图车窗前的这一份享受,凡出门旅行,我宁愿坐火车,不愿乘飞机。
  飞机太快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使我来不及寂寞,因而来不及触发那种出神遐想的心境,我会因此感到像是未曾旅行一样。
  我明白,这些仅是我的个人癖性,或许还是过了时的癖性。现代人出门旅行讲究效率和舒适,最好能快速到把旅程缩减为零,舒适到如同住在自己家里。令我不解的是,既然如此,又何必出门旅行呢?如果把人生譬作长途旅行,那么,现代人搭乘的这趟列车就好像是由工作车厢和娱乐车厢组成的,而他们的惯常生活方式就是在工作车厢里拼命干活和挣钱,然后又在娱乐车厢里拼命享受和把钱花掉,如此交替往复,再没有工夫和心思看一眼车窗外的风景了。
  编辑点拨
  作者艺术性地看到现代人在喧嚣的世界里,忙于种种所谓必要的工作,而迷失自我的现实。于是作者通过写车窗,延伸出对人们“心灵的窗户有太多的时间是关闭着”的思考,并将人生比作长途旅行,呼吁人们多去看看心灵世界里的美好风景,升华了文章主旨。赏窗外景,做有心人
  ——名家笔下的窗
  编辑/草籽
  窗明几净,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中,最让人怦然心动的场景。透过一扇擦得锃亮、干净的玻璃窗,窗外一切鲜活的、生动的事物,便纷纷呈现在眼前。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正需要的是窗子,它不仅能让我们感知世间的繁华与热闹,见证人们的相逢与偶遇,也给沉寂已久的心灵带来自由与慰藉。那么,在名家的笔下,窗又意味着什么呢?
  窗
  文/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
  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  “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
  编辑点拨
  本文用意不是谈窗,而是以窗来比喻人生。文章通过对比门和窗对于人的不同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于窗户这一意象的理性思考。在作者的眼里,窗户象征着占有、接纳和享受,是人类物质层面之上的更高精神需求,它启悟人回归自我,审视人生。在作者的笔下,窗户这一生活常见物获得了意义上的升华。
  窗外
  文/梁实秋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我今寄居海外,栖身于“白屋”楼上一角,临窗设几,作息于是,沉思于是,只有在抬头见窗的时候看到一幅幅的西洋景。现在写出窗外所见,大概是近似北平天桥之大金牙的拉大篇吧?
  公共汽车的一个招呼站就在我的窗外。车里没有车掌,当然也就没有晚娘面孔。所有开门,关门,收钱,掣给转站票,全由司机一人兼理。幸亏坐車的人不多,司机还有闲情逸致和乘客说声早安。二十分钟左右过一班车,当然是亏本生意,但是贴本也要维持。每一班车都是疏疏落落的三五个客人,凄凄清清惨惨,许多乘客是老年人,目视昏花,手脚失灵,耳听聋聩,反应迟缓,公共汽车是他们唯一交通工具。也有按时上班的年轻人搭乘,大概是怕城里没处停放汽车。有一位工人模样的候车人,经常准时在我窗下出现,从容打开食盒,取出热水瓶,喝一杯咖啡,然后登车而去。
  编辑点拨
  本文以“窗”这一视角统摄了后文关于窗外之景的描写。作者将“窗”比作画框,因此在描写窗外之景——公共汽车的一个招呼站时,对于人物和场景刻画得十分仔细,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同时,又能明显感受到作者身为局外人的隔阂感,暗藏了作者寄居海外的思乡之情。
其他文献
编辑点拨  沈从文在创作时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如本段文字对蜻蜓、莲花的写实,对安徒生童话的诗意联想。此外,小花的金黄,蜻蜓的黑色,清新的色彩搭配描绘出一派具有美学风格的怡人风光。  后湖水面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鱼百十成群,对小船来去既成习惯,因此也不大存戒心。后湖在秋天里在一个极短时期中,水面常常忽然冒出一种颜色金黄的小莲花,一朵朵从水面探头出来约两寸来高,花头不过
期刊
前来租房的代笔人,看见房东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儿,不由得笑出声来。“别说大话啦,写封信问问你妈妈吧。”  “要是问我妈,她会拒绝的。我来租给您吧。”  “那么,房租多少?”  “这……五元。”  “唔,你了解行情。”代笔人稍稍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五元太贵啦,三元怎么样?”  “我不晓得。”说着,孩子就要跑到屋后的田野去。代笔人被这十足孩子气的讨价还价所吸引,因为他绝对要租这间坐落在郡公所前的房子。
期刊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就诞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到了万历年间,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流入北京,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昆曲的各类角色行当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进化过程,到明朝时期生、旦、净、末、丑各行当已经齐备。而行当在昆曲中独称为“家门”。  旦行是昆曲舞台上女性角色的总称,早期昆旦分正旦、贴旦,到清中叶细分为多个家门分支,有正旦、
期刊
在刘慈欣的作品中,故事经常发生在未来,而他对未来世界的把控是多维度的,《光荣与梦想》是架空历史的小说,以人性为出发点,表现了运动员对国家荣誉的认同;《超新星纪元》以孩子的视角切入,描绘了一个乌托邦世界的回归;《朝闻道>设置了一个真理祭坛,表现了科学家对真理的极致追求……而这些,都得益于作家伟大的想象力。  技术奇观与概念奇观   以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系列作品为例,第一部作品中的科技水平和我们当
期刊
祭祀活动沿袭数千年,从古至今,不断更迭与演进。  古时祭祀,分为祭天、祭地、祭祖、祭圣贤等多种形式,其中最隆重的要属祭天,通常由国君主持,向上天祈愿和传达敬意,因此仪式极尽庄严。如,《诗经》中《我将》篇载:“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写出了祭天的庄重威仪。而屈原在《九歌》中记载的祭奠东皇太一的场景,可以说明祭天场面
期刊
1  清晨七点,贾健康睁开眼,摸了摸自己酸软的肚子,他的大腿累得有些不听使唤,小腿还有些发颤,在半空中保持着屈腿的姿势。  贾健康点了一下左手手腕上的手表,小腿便立刻放松了下来。随后手表发出淡淡的绿色光线,一幅全息3D影像被投影到了墙上,上面详细记录了贾健康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数据。  “尊敬的贾先生,您好,在过去的八个小时,您一共完成了十组空中自行车,您的腹直肌、腹外斜肌得到了锻炼,其中……”悦耳的
期刊
鞠躬  在《桃花庵歌》里,唐寅写道:“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对于一些古代文人来说,鞠躬似乎不仅表示对旁人的尊敬,更暗含了屈从、羞愧的含义。不过“鞠躬”一词放到现代,并没有给现代人造成太多的心理负担,因为它已成为一项郑重的礼节,融于各种场合之中。  时光机——  “鞠躬”在古代  1.祭祀  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叫“鞠祭”:祭品牛、羊等不切成块,而是整体卷曲,再摆到祭祀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
期刊
阿西奠夫说:“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刘慈欣说:“科幻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平淡生活中,科幻给予我们另一片天地,带我们飞抵未来的世界。   关键词:时间旅行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 顾忆青/译   《时间机器》(1895)   本书通过一位酷爱冒险的科学家在未来时间的历险经历,向人们展示了一场在未来社会上演的人吃人的悲剧,将“19世纪阶级斗争和人类进化相结合”,是一部惊心动魄、发人深
期刊
宽阔的跑道上,伴随着轰鸣声一辆赛车呼啸而过,一脚刹车后迅速变向,车体失控,轮胎与地面摩擦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车稳稳地停在路中央,场面堪比电影《速度与激情》中的赛车场景……车停稳后,一位车手推门下车,这时,人们才猛然发现,刚刚驾驶赛车做特技表演的竟是一名高颜值美女——马昕。  提到女司机,大多数人在脑海中反映出来的一定是“马路杀手”等词汇。而马昕作为一名女职业特技赛车手,打破了人们的这一刻板印象和偏见
期刊
人生在世,有一种幸福叫“在成年之前读到了好的童话”。好的童话永远是给小朋友准备的,只有小朋友能洞悉其中的神秘色彩,成年以后再读就太晚了。比如有人把《豌豆上的公主》读成“豌豆上的公主病”,认为《海的女儿》就是在写“先爱上的人不会被珍惜”,甚至愤愤不平地表示“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天鹅”。  会出现这样的解读,不仅仅是因为成年人的功利主义,成年人强烈的自我意识也会干扰他们倾听童话本身的声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