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

来源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uery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我们在西餐厅吃饭的时候,也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呢?从餐具的应用上又能看出中西方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呢?
  ②首先告诉你,一开始我们中国祖先也是用刀叉的,而不是筷子。实际上,刀叉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③现在世界上最早发现的餐具刀是在我国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多年。大家可以想一下,新石器时代的人还基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对付肉食类最好的工具当然是刀了,所以聪明的中国古人就把刀最先应用于饮食之中。只不过,当时人们把用于餐桌上的刀具叫做“匕”。现代人用的匕首原来产生的时候居然是用于饮食的。
  ④餐具刀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餐具,接着出现的就是餐具的叉子。在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骨制餐叉,距今至少4000年了。它们出土的时候是在一起的,说明当时是成套使用的。
  ⑤到了商代,餐叉变为两齿,也小巧了。它和勺子、骨刀同在,表明当时餐叉、勺、刀是三件配套的。刀叉的使用一直持续到宋元时期。
  ⑥那么,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呢?
  ⑦中国最早的筷子是安阳殷墟1005号墓发现的6支铜箸头,这就是为进餐准备的。所以,学界认为,筷子被当做餐具使用是在商代。以后慢慢取代了刀叉,到了战国时,筷子成为餐桌上的主流,从此,我们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地使用筷子,而刀叉进入到了厨房,很难再登大雅之堂。
  ⑧为什么用筷子取代了刀叉呢?这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结果。在商周时期,中国的烹饪技术摆脱了原始的状态,进入到饮食的文明时期。让我们来看看西周的王室和贵族的标准饮食。这时候最具代表性的是“周代八珍”:“淳熬”(肉酱油浇大米饭)“淳母”(肉酱油浇黍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母羊羔)“捣珍”(合烧牛、羊、鹿的里脊肉)“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烧烤肉油包狗肝)。
  ⑨这些“八珍”是厨师事先对食物精加工成适合入口的大小块,然后再端出来的菜品,所以,吃饭时当然不用自己再用刀叉进行分割了,只要用筷子夹住送入口中就行了。在商周及其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用筷子的是贵族,用筷子吃饭在当时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之后才慢慢向民间推广普及,取代了刀叉。
  ⑩那么西方古代社会用什么吃饭呢?古代希腊和罗马吃饭是用手抓饭。即便当时最强盛的罗马,贵族最时尚的吃法也是躺在床上,用手取食物。到了中世纪,人们还是用手抓饭吃。
  11刀叉是怎么通过游牧民族傳到西方的,西方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刀叉的?有西方学者认为,欧洲人使用刀叉应是在公元10世纪,也就是拜占庭帝国时期。拜占庭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节点上,当时,欧洲社会接受了很多从东方传来的文化和发明,例如纸、火药等。
  12先进文明总是具有辐射性的,中亚及阿拉伯地区对东西文明具有引导和沟通的桥梁作用。所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刀叉和筷子使用,也通过这个渠道传到了欧洲。当时受到了教会的抵制,认为这是对上帝的不敬。
  13但刀叉和筷子的使用毕竟是人们生活文明的象征,所以经过长时间的普及,到了15世纪欧洲人开始普遍地使用刀叉了。但因为其饮食特点,还是刀叉显得比较实用,可以切肉切面包,而筷子却不实用,所以,西方人只接受了东方饮食文化中的刀叉。
  【阅读训练】
  1.下列关于“筷子和刀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目前世界上最早发现的餐具刀是在我国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多年。
  B.餐具刀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餐具,叉子是后来出现的。
  C.在商代,餐叉、勺、刀是三件配套的,刀叉的使用一直持续到宋元时期。
  D.中国用筷子取代刀叉这是其饮食文化发展的结果,最初用筷子的是百姓。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多运用设问句式,既自然引出文本的说明对象,同时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⑦段加点词“学界认为”起限制作用,说明“筷子被当做餐具使用是在商代”是学界的观点。
  C.文章第11段画线中的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当时很多东方的文化与发明在拜占庭时期传到西方。
  D.文章主要运用了时间顺序来说明中国为何使用筷子,而西方却使用刀叉的原因。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刀具作餐具的原因是,他们当时还基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B.商代时筷子已被当做餐具使用了,到了战国时,筷子取代了刀叉,从此不再使用刀具。
  C.古代希腊和罗马吃饭是用手抓饭,当时罗马贵族最时尚的吃法也是躺在床上用手抓。
  D.因为其饮食特点,刀叉在西方显得比较实用,所以尽管受到教会的抵制,西方人还是接受了刀叉。
其他文献
①克隆猴在中国成功了。  ②中国科学院公布,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于2017年11月27日诞生,10天后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于北京时间2018年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布该成果。  ③经过体检,记者戴上口罩、穿上白大褂,在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孙强的带领下,走进克隆猴宝宝的“育婴房”。“中中”和“华华”正在恒温箱里嬉戏。姐姐比妹妹年长10天,除了体型大小略有
期刊
话题作文的关键是要读懂话题的意蕴,化大为小;找准角度,巧妙切入;以小见大,凸显主题。同时要拟好标题,选好文体。写作考场作文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揣摩题意,明确旨向。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明确话题作文的要求,把握引语或材料的旨向,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或根据自己储存的与之相关的素材,选择得心应手的写作材料。  第二步:调动储备,谋篇布局。从话题所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围绕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去延伸
期刊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  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长厚
期刊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学常识】  1.《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既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都是
期刊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④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释】  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②丁年: 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首诗是温庭筠诗中较有特色的一首。这首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诗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所怀
期刊
唐代著名的茶学家陆羽自幼被寺院里的一位禅师养大。12岁时,陆羽离开寺院,在当地的戏班子里做了一名丑角演员。虽然陆羽相貌丑陋,但他自幼习得艺茶之术,而且饱读诗书,他在戏班子里兼做编剧和作曲,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不过遗憾的是,没人知道這些都是陆羽的作品。  后来,陆羽到了江南,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常常在一起喝茶聊天,结下了很深的情谊。有一次,一位当县尉的朋友得知陆羽在空闲时间写了一些剧目和曲子后,决定请
期刊
伊河向龙门奔涌过来,从对峙的两山间穿流而过时,多了万千的从容与虔诚。远古的伊水流逝了曾经的历史烟云,漾潆的水汽中似乎又隐约着曾经步履蹒跚的文明。我在岸上临流而坐,感受到今天的这条河流似乎是以一种朝圣的心态与我们对话。  两千余座石窟、十万余尊佛像从北魏开始启程一路逶迤走到盛唐的时空廊坊。一代复一代的工匠勒绳搭架在山崖钎凿锤打,劳作的汗渍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图,他们湿漉漉的发髻几乎浸透了半个洛阳城。诸
期刊
梦想是一种美好的期待。它也许很遥远,但是经过努力能够變成现实。一个有梦想的人,才能走得更远;一个不断追梦的人,才能绽放人生的美丽。
期刊
【原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文学常识】  《卖油翁》一文选自《
期刊
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下列各题。  屈原{1}以{2}五日死,楚人以舟楫{3}拯{4}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5}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6},祖父琼{7},为太尉{8},以日食状闻。太后诏{9}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10}。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1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12}麻炬{13},从夕达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