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大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充分说明了阅读对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作用 。而对名著的阅读,更是让孩子们心灵腾飞的翅膀。
文学名著是人类艺术的瑰宝,它凝聚着人类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思想、智慧、情感的结晶。广博地阅读名著不仅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语言运用的规律,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积累良好的文学素养,而且对弘扬人类社会进步的文化、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要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并且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
当然,面对这效果奇特的营养品,如果吃得不恰当,不合理,就往往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营养价值,甚至造成消化不良,适得其反。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遍观初中生面对名著阅读的畸形心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么为了应付考试,临考前突击名著导读学习内容,背诵名著提纲;要么囫囵吞枣式阅读,只求眼到,不求心到,读完了既不知其然,也就更不知其所以然了;或是看头翻尾,走马观花等等如此种种,即使读了又能吸收多少精华,白白错失一次又一次精神大餐的洗礼。看一下学生们在名著教学课堂的表现吧:教师想在课堂上拓展一下知识内容,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请学生说一说有关人物情况,学生却知之甚少;请学生谈一谈对作品的感受或者续写一下情节,那更是哑口无言,试想,这样的名著读了又跟没读有什么区别,我想,这跟新课标中的要求就相去甚远了。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名著作品的内容大多与我们生活的时代有有一定的距离,不仅有文字上障碍,而且有思想上、地域上的差距,理解起来有些难度,特别像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等;二则名著作品和那些“短平快”的快餐文化比起来,读起来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坚持;三则教师的指导要到位。所以,我深切地感受到,如何引导学生读好名著则是语文教学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这里,我将自己在名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阅读的前提,学生没有兴趣的阅读只是应付差事,收不到什么效果。教师可利用课堂有意识地讲一讲名著的精彩之处,讲得越生动,就越能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再选择合适时机小设悬念,学生大多就想先睹为快了。如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可适时向学生推荐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文中提到的长妈妈不仅会讲美女蛇的故事,还会讲太平军等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个一度让儿时的鲁迅非常厌恶的保姆,后来却让成年的鲁迅非常的怀念,是什么原因呢?在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那些故事,相信《朝花夕拾》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巧妙、适时、有针对性的设疑可迅速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从而充满期待地走进名著中去。
除此之外,我还在名著教学中注意设计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以迎合学生好玩的心理。如在阅读名著《朝花夕拾》时,一则是鲁迅的作品,二则由于时代背景差异,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一时半会难以钻进去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在兴趣激发上,我设置了一系列活动,如读颁奖词,猜猜他是谁;展示图片,寻找书中人物;讲故事,比比谁更棒;还有抢答、擂台赛、辩论赛等,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事实上,看到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走进书里去了。
兴趣的产生需要培养,思维的火花需要点燃。在授课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寻找激发他们思维的导火索,去点燃它,让它们绽放出奇异的光彩。如在谈到《五猖会》中严厉的父親时,我适时引导,你生活中的父亲怎样?你怎样看待严厉的父亲的?可结合文中的内容,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一下。学生立即变得活跃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2、读书的方法需要指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与其任凭学生在名著的沙滩上踯躅徘徊,临海远望,一无所得,不如带他们一起下海,学生一旦尝到在书海中畅游的乐趣,观赏到书海美景,怎能轻易上岸?在名著阅读读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名著的海洋,让学生在名著的海洋中自由的遨游。七年级上册就 在“名著导读”前的“关于阅读名著”中介绍了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二、略读和精读相结合;三、做点读书笔记;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拓展视野。这一点渗透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明白,读书尤其是阅读名著如果不注意方法,只不过是蜻蜓点水,囫囵吞枣。其中重点教会他们如何精读的阅读方法,如反复诵读、细读、拓读、圈点读、批注读等等。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就引导学生读了其写作背景,了解了鲁迅的家庭及青少年时的一些经历、思想变化等,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
另外,我也会有意识的介绍一些名人大师的阅读方法。文学大师茅盾的“三步阅读法”、
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式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方法等都是我经常在课堂上提到的 ,利用名人效应让他们掌握科学正确的名著阅读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导学生制定严格的读书计划
针对名著阅读,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每天读多少,一周读多少,要落到实处,教师要跟踪检查督促。因为新课标中所推荐的名著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感兴趣的,这就需要通过制定读书计划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意志;其次要有读书时间的保证,要教会学生有效利用边角时间,同时保证每周的课堂阅读时间,每周至少一节课,这样名著阅读才会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4、要让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
在阅读过程中,还学生更多的阅读权利,就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发现,去表达,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保护好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要随便否定,要多鼓励,多肯定,让他们在自我的体验中去领略名著的精彩。
实践证明,加强名著阅读,教师正确引导,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名著兴趣,营造名著阅读环境,会使语文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名著阅读这对隐形的翅膀,我相信孩子们在语文的天空中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大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充分说明了阅读对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作用 。而对名著的阅读,更是让孩子们心灵腾飞的翅膀。
文学名著是人类艺术的瑰宝,它凝聚着人类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思想、智慧、情感的结晶。广博地阅读名著不仅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语言运用的规律,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积累良好的文学素养,而且对弘扬人类社会进步的文化、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要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并且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
当然,面对这效果奇特的营养品,如果吃得不恰当,不合理,就往往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营养价值,甚至造成消化不良,适得其反。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遍观初中生面对名著阅读的畸形心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么为了应付考试,临考前突击名著导读学习内容,背诵名著提纲;要么囫囵吞枣式阅读,只求眼到,不求心到,读完了既不知其然,也就更不知其所以然了;或是看头翻尾,走马观花等等如此种种,即使读了又能吸收多少精华,白白错失一次又一次精神大餐的洗礼。看一下学生们在名著教学课堂的表现吧:教师想在课堂上拓展一下知识内容,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请学生说一说有关人物情况,学生却知之甚少;请学生谈一谈对作品的感受或者续写一下情节,那更是哑口无言,试想,这样的名著读了又跟没读有什么区别,我想,这跟新课标中的要求就相去甚远了。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名著作品的内容大多与我们生活的时代有有一定的距离,不仅有文字上障碍,而且有思想上、地域上的差距,理解起来有些难度,特别像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等;二则名著作品和那些“短平快”的快餐文化比起来,读起来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坚持;三则教师的指导要到位。所以,我深切地感受到,如何引导学生读好名著则是语文教学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这里,我将自己在名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阅读的前提,学生没有兴趣的阅读只是应付差事,收不到什么效果。教师可利用课堂有意识地讲一讲名著的精彩之处,讲得越生动,就越能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再选择合适时机小设悬念,学生大多就想先睹为快了。如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可适时向学生推荐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文中提到的长妈妈不仅会讲美女蛇的故事,还会讲太平军等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个一度让儿时的鲁迅非常厌恶的保姆,后来却让成年的鲁迅非常的怀念,是什么原因呢?在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那些故事,相信《朝花夕拾》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巧妙、适时、有针对性的设疑可迅速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从而充满期待地走进名著中去。
除此之外,我还在名著教学中注意设计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以迎合学生好玩的心理。如在阅读名著《朝花夕拾》时,一则是鲁迅的作品,二则由于时代背景差异,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一时半会难以钻进去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在兴趣激发上,我设置了一系列活动,如读颁奖词,猜猜他是谁;展示图片,寻找书中人物;讲故事,比比谁更棒;还有抢答、擂台赛、辩论赛等,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事实上,看到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走进书里去了。
兴趣的产生需要培养,思维的火花需要点燃。在授课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寻找激发他们思维的导火索,去点燃它,让它们绽放出奇异的光彩。如在谈到《五猖会》中严厉的父親时,我适时引导,你生活中的父亲怎样?你怎样看待严厉的父亲的?可结合文中的内容,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一下。学生立即变得活跃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2、读书的方法需要指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与其任凭学生在名著的沙滩上踯躅徘徊,临海远望,一无所得,不如带他们一起下海,学生一旦尝到在书海中畅游的乐趣,观赏到书海美景,怎能轻易上岸?在名著阅读读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名著的海洋,让学生在名著的海洋中自由的遨游。七年级上册就 在“名著导读”前的“关于阅读名著”中介绍了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二、略读和精读相结合;三、做点读书笔记;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拓展视野。这一点渗透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明白,读书尤其是阅读名著如果不注意方法,只不过是蜻蜓点水,囫囵吞枣。其中重点教会他们如何精读的阅读方法,如反复诵读、细读、拓读、圈点读、批注读等等。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就引导学生读了其写作背景,了解了鲁迅的家庭及青少年时的一些经历、思想变化等,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
另外,我也会有意识的介绍一些名人大师的阅读方法。文学大师茅盾的“三步阅读法”、
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式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方法等都是我经常在课堂上提到的 ,利用名人效应让他们掌握科学正确的名著阅读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导学生制定严格的读书计划
针对名著阅读,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每天读多少,一周读多少,要落到实处,教师要跟踪检查督促。因为新课标中所推荐的名著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感兴趣的,这就需要通过制定读书计划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意志;其次要有读书时间的保证,要教会学生有效利用边角时间,同时保证每周的课堂阅读时间,每周至少一节课,这样名著阅读才会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4、要让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
在阅读过程中,还学生更多的阅读权利,就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发现,去表达,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保护好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要随便否定,要多鼓励,多肯定,让他们在自我的体验中去领略名著的精彩。
实践证明,加强名著阅读,教师正确引导,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名著兴趣,营造名著阅读环境,会使语文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名著阅读这对隐形的翅膀,我相信孩子们在语文的天空中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