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沈阳远大集团科技创业园。科技创业园常务副总裁李振才向总理介绍了科技人员自主研发的PM2.5过滤、脱硫脱硝设备以及塑烧板、混合电袋等环保新技术。李克强对远大集团“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创富”的“三创”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祝远大飞得更远,做得更大!”
总理对远大集团科技人员的激励和鼓舞,也是对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和鼓励。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先后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并出台有关文件,明确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增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孕育兴起,市场成为引导创新要素流动的关键力量,企业成为配置创新要素的核心载体。只有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能力,才能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2012年9月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之后,我省在支持引导企业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一是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省政府决定每年统筹安排10亿元科技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各市相继落实配套资金8.4亿元,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企业新增科技投入近60亿元。2013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4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较大提高。二是大力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去年我省重点推进了创新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全年100户大型创新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较上年有新的提高,其中27户重点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研发投入强度超2.5%的达到21户。全年75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5%。三是实施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创新重大专项。围绕17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点项目联合攻关,已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高速高精度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和六轴50kg机器人等原理样机12台、关键部件5个,培养各类创新人才180余人,组建研发团队12个。四是落实首台(套)设备推广政策。2012年以来相继支持了32个重点项目,有力地促进了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特变电工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实现国内首创,为国家“西电东送”等重点工程提供了安全保障。鞍山荣信35kV/±200MVA链式静止无功补偿器装备得到推广后,国内外订单量大增,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五是支持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和先进技术。近几年来共完成海外并购项目210个,引进国际先进适用技术173项,获得了产业升级所需的高端人才、管理模式、市场渠道和社会网络。海外并购企业通过聘请国际顶尖技术或管理人才,促进了我省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双提升。六是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我省先后依托企业建立国家级研发机构80个,省级研发机构1000多个,组建沈鼓研究院等技术联合实体12个,创建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131个。
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大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文件。通过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实施意见》,将技术转移成效和创办科技型企业纳入高校和校长业绩评价体系,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创办科技型企业。通过出台《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努力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二是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我省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推进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试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试点,以及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大学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围绕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高校制定完善鼓励教师交流互动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将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有效专利和论文一并作为教师及科技人员晋升的条件。同时,加强了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集聚国内外一流院校和人才开展协同创新。三是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培养、“双千计划”、博士启动、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集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等工程,加快培育、引进高端人才和研发团队。院士工作取得新突破,新增两院院士5人。四是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在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推行行政事业性“零收费”等方面推动高新区率先突破。完善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研发孵化与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为了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我省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工作新模式。
一是建立组织管理工程化、目标责任明晰化、落实调度常态化、绩效考核制度化、奖惩措施具体化“五化”推进机制,坚持细化目标、省长调度、统筹推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引领科技创新的《辽宁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已经发布实施,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之中,《专利保护条例》已进入立法程序。三是强化了科技投入保障机制,省政府统筹安排科技财政资金9.6亿元,拉动各市、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新增科技投入近190亿元。四是促进金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为了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辽宁省工业产业集群和高新区种子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创业(风险)投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暂行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大力推动科技企业上市,开设了辽宁股权交易中心。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信贷部。五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省直主要媒体开设科技创新专栏、专题,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成效明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能否实现资本化产业化,是检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省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明确提出了有关财税、股权、薪酬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鼓励个人持职务和非职务科研成果与企业进行参股合营;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中试产业基地、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型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我省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建设的步伐。技术资本化已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
一是以技术市场和技术转移推进成果资本化。技术市场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批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交易实现了价值,交易规模和水平不断攀升。2012年,全省通过技术市场吸纳技术合同总金额269亿元,其中技术转让所占比重41%,比2009年提高10个百分点。二是科技成果资本化发展态势良好。全省有45%的省属科研院所和36.6%的理工农林院校与企业建有中试产业基地或联营企业。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催生了一大批集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扶持了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作出了贡献。三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发展。通过实施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科技成果尤其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快速发展。比如,在电子信息、医药制造、自动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转化实施了数字化装备、自动化生产线、高档数控机床加工中心、高性能涂层、环保设备等项目,带动形成了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沈阳芯源、大连世纪长城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4733.3亿元,同比增长20.6%。
总理对远大集团科技人员的激励和鼓舞,也是对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和鼓励。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先后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并出台有关文件,明确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增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孕育兴起,市场成为引导创新要素流动的关键力量,企业成为配置创新要素的核心载体。只有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能力,才能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2012年9月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之后,我省在支持引导企业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一是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省政府决定每年统筹安排10亿元科技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各市相继落实配套资金8.4亿元,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企业新增科技投入近60亿元。2013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4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较大提高。二是大力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去年我省重点推进了创新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全年100户大型创新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较上年有新的提高,其中27户重点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研发投入强度超2.5%的达到21户。全年75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5%。三是实施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创新重大专项。围绕17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点项目联合攻关,已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高速高精度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和六轴50kg机器人等原理样机12台、关键部件5个,培养各类创新人才180余人,组建研发团队12个。四是落实首台(套)设备推广政策。2012年以来相继支持了32个重点项目,有力地促进了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特变电工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实现国内首创,为国家“西电东送”等重点工程提供了安全保障。鞍山荣信35kV/±200MVA链式静止无功补偿器装备得到推广后,国内外订单量大增,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五是支持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和先进技术。近几年来共完成海外并购项目210个,引进国际先进适用技术173项,获得了产业升级所需的高端人才、管理模式、市场渠道和社会网络。海外并购企业通过聘请国际顶尖技术或管理人才,促进了我省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双提升。六是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我省先后依托企业建立国家级研发机构80个,省级研发机构1000多个,组建沈鼓研究院等技术联合实体12个,创建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131个。
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大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文件。通过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实施意见》,将技术转移成效和创办科技型企业纳入高校和校长业绩评价体系,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创办科技型企业。通过出台《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努力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二是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我省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推进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试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试点,以及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大学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围绕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高校制定完善鼓励教师交流互动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将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有效专利和论文一并作为教师及科技人员晋升的条件。同时,加强了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集聚国内外一流院校和人才开展协同创新。三是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培养、“双千计划”、博士启动、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集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等工程,加快培育、引进高端人才和研发团队。院士工作取得新突破,新增两院院士5人。四是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在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推行行政事业性“零收费”等方面推动高新区率先突破。完善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研发孵化与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为了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我省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工作新模式。
一是建立组织管理工程化、目标责任明晰化、落实调度常态化、绩效考核制度化、奖惩措施具体化“五化”推进机制,坚持细化目标、省长调度、统筹推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引领科技创新的《辽宁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已经发布实施,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之中,《专利保护条例》已进入立法程序。三是强化了科技投入保障机制,省政府统筹安排科技财政资金9.6亿元,拉动各市、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新增科技投入近190亿元。四是促进金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为了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辽宁省工业产业集群和高新区种子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创业(风险)投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暂行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大力推动科技企业上市,开设了辽宁股权交易中心。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信贷部。五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省直主要媒体开设科技创新专栏、专题,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成效明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能否实现资本化产业化,是检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省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明确提出了有关财税、股权、薪酬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鼓励个人持职务和非职务科研成果与企业进行参股合营;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中试产业基地、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型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我省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建设的步伐。技术资本化已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
一是以技术市场和技术转移推进成果资本化。技术市场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批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交易实现了价值,交易规模和水平不断攀升。2012年,全省通过技术市场吸纳技术合同总金额269亿元,其中技术转让所占比重41%,比2009年提高10个百分点。二是科技成果资本化发展态势良好。全省有45%的省属科研院所和36.6%的理工农林院校与企业建有中试产业基地或联营企业。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催生了一大批集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扶持了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作出了贡献。三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发展。通过实施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科技成果尤其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快速发展。比如,在电子信息、医药制造、自动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转化实施了数字化装备、自动化生产线、高档数控机床加工中心、高性能涂层、环保设备等项目,带动形成了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沈阳芯源、大连世纪长城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4733.3亿元,同比增长20.6%。